“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理和复习课板书设计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jk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思路】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理和复习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学时,笔者拟通过简明扼要的板书,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把整个单元的知识串成线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板书展示】
  


  【设计特点】
  1.搭迁移之桥。笔者将整个单元分成加法和减法两大板块。首先让学生对加法算式进行分类整理,形成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两类,再将两位数加一位数细分为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类,并将每一种类型的算理展示出来。整理好加法之后,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将减法进行分类整理。有了整理加法的基础,学生就可以进行方法迁移,将减法分为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两类,两位数减一位数又分为不退位与退位两类。这样的板书设计,使学生在迁移类推中参与了本单元知识内容的整理和提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拉知识之网。笔者将大容量的知识内容巧妙地用提纲式板书进行展示,具有很强的条理性,有利于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网络。同时,通过将大量的式题分类后,让各种类型的计算方法再现,可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学有方向、练有目标,促进对知识的记忆、储存和再运用。(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铁路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邓园生
  E-mail: jxjydys@126.com
其他文献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意义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起来的,知识的意义是无法通过直接传递而实现的。教学不是传递东西或者产品。要说教师在传递的话,教师充其量只是传递了语言文字符号信息,至于这些信息在学生头脑中是什么意思,最终还是由学习者决定的、建构的。这好像收发电报一样,发送方邮局不能直接将汉字发送给对方,必须先根据已有的编码规则,将汉字转换成拼音字母,再转换成源代码。接受方邮局接到电报源代码后,也不能直接获
期刊
“教学观是指存在于一定社会形态下的人们对于教学内涵、教学模式和教学控制方式等的总体认识、理解与看法。”教学观和学习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其中一方的理解会影响另一方的看法。教学与学习既有区别又有天然联系,从表面上看是教学决定学习,但在根本上则是不同的学习观决定了不同的教育观和教学观。现代学习观认为学习不能单纯归结为对人类间接知识的认识过程。而应彰显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建构性和交往性等现代学习理念的特
期刊
热闹”与“倾听”不可分割。课堂教学不应过分地热衷于热闹,偏废倾听;当然,光有倾听的课堂,学生的参与程度就会受到影响,学习效果也会“打折扣”。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将两者融为一体?  首先,以标促听,在目标达成中养成良好品质。学生课堂上不愿倾听、不会倾听,老师首先应该从倾听的动机上下工夫。比如,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要对学生提出一定要求,让学生学会比较:在学习过程中,别人与我的学习方法有什么不同?几种方法相
期刊
□主持人:刘小兵曲青亚  □参与者:赵 娟严 平胡 蓉   范云波顾 红刘晓红   刘冬云樊荣敏张梨红    主持人:在各种教研活动中,听课评课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常规教研形式。评课的方式很多,比如现场评课、网络评课、书面评课等,其中现场评课是最常用的。今天,我们就围绕“现场怎样评好课”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我们对评课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等一般知识已经很熟悉了,但要把课评出水平、评出特色,并非易事
期刊
1.活动形式化。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用来给课堂教学加点“味精”,教学活动不应成为“走过场,做形式”。有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活动。  2.媒体形式化。多媒体的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求知欲有好处。然而在许多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成了“幻灯片”“电子黑板”的简单组合,教师成为了机器的操作者和画面的讲解员。教师把“满堂灌”交给了多媒体,而自己则退到了幕
期刊
最近我观看了一些优质课的教学光盘,感觉有些课讲得确实漂亮,但听后总觉得有些空。仔细琢磨后发现,问题出在课堂讨论上。这些课堂讨论大部分是有形式无实效的“伪讨论”,是无思考、无价值、无兴趣的“三无”产品。  无思考的讨论是赝品。经常看到老师在进行一个教学环节之前说,下面大家讨论几分钟。每个环节都接着一个讨论,一节课有多少个环节就有多少个讨论。有的老师一节课能进行四五次讨论,时间加起来有十五六分钟。这些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  【设计说明】  写人的作文是小学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人物特点不鲜明,内容不具体,事例不传神,或者在表达人物特点时只看到“高”“大”“全”的光辉形象,而忽略了从小事中发现人性之美等等,都是小学生写人习作中的通病。基于这些问题,这节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中写“一个好朋友或其他人”的内容,以推选“班级之最”作为话题,引导学生从众多
期刊
2008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放飞希望、升腾梦想的新纪年,而对于《江西教育》(小学课例教研)来说,更是一个“风帆正悬”“关山再越”的起点。新年的第一天,手捧这份沉甸甸的第一期杂志,目光在字里行间流连,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中有一份真诚的感动,有一份执著的求索,还有一份引领潮头的凝重的使命感!  作为一名长期深入教学一线的教研员,我深知教师的内心渴望和专业需求,他们迫切需要一个专业平台,需要
期刊
《飘着花香的琴弦》一书是王艳芳老师教育随笔集。内容有读书的,有课堂的,有生活的,原汁原味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普通老师的幸福教育生活。一篇篇随笔清新自然,与我们每天的生活非常贴近,好似一曲曲飘着花香的琴弦,轻轻吹拂着你的心灵。  我是怀着一种敬佩的心情阅读此书的。在常人眼里,读书写作是语文、数学等学科老师的强项,而王老师却是一位小学音乐教师。她不仅热爱读书,也勇于反思,并善于用笔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捕捉
期刊
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从十个章节来讲述他的故事,他把一个个的理性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故事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里,李老师把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也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