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讨论切忌成为“三无”产品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573346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观看了一些优质课的教学光盘,感觉有些课讲得确实漂亮,但听后总觉得有些空。仔细琢磨后发现,问题出在课堂讨论上。这些课堂讨论大部分是有形式无实效的“伪讨论”,是无思考、无价值、无兴趣的“三无”产品。
  无思考的讨论是赝品。经常看到老师在进行一个教学环节之前说,下面大家讨论几分钟。每个环节都接着一个讨论,一节课有多少个环节就有多少个讨论。有的老师一节课能进行四五次讨论,时间加起来有十五六分钟。这些讨论到底好不好,我们细算一下账就知道了:每一次讨论,小组组织十几秒,互相谦让十几秒,进入问题十几秒,最多能剩一分钟左右,能讨论点什么出来?这种没有思维空间的讨论,尽管显得课堂很活跃,但都是没有效果的讨论,是假讨论,是赝品。要防止出现赝品,首先,教师要把课堂时间合理分配,讨论时间要集中,时间要长一点,不能蜻蜓点水、频繁讨论。讨论的时间长短要以学生能把问题讨论透为标准。其次,教师要找出最能体现本堂课知识联系的、最具讨论价值的讨论点,集中让学生充分讨论。
  无价值的讨论是次品。很多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为了追求课堂效果,设计了很多不切实际的问题。学生讨论起来虽然很热烈,但终究是空热闹一场,虚假繁荣。要使讨论富有成效,一定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一般来讲,设计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难易要适度,要有一定的梯度和层次,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要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重点、难点。
  无兴趣的讨论是废品。课堂讨论要巧设、巧选讨论主题。只有话题选得巧,才能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兴奋之中,不吐不快,欲罢不能。一是讨论的主题要新颖、要有时代感。只有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才能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才能激起学生讨论的激情,使其主动地、积极地参与讨论。二是讨论的主题要贴近生活,还要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密切相关,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相适应。
  要创造条件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不必因为担心课堂“乱”而缩手缩脚。讨论中教师应是“导演”,侧重点拨、引导,学生才是讨论的“主角”,是“演员”,教师要让他们大胆地去发挥,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看法。这样才能既活跃讨论气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又使讨论具有真情实感,使教师能摸清学生的思想动态、认知水平,从而更好地作出评价。(作者单位:山东省乳山市诸往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潜心研究。然而,不少教师仍然怕教作文,学生依旧怕写作文。近日,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执教的“感动”作文指导与讲评课,让我茅塞顿开,深深体会到教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教学生写规范的作文!    一、语言规范    【片段—】  (上课伊始,贾老师先在黑板上板书了一句名言:文章不厌百回改。接着又写下一句话:“我最喜欢的老鸭汤搬上来了,妈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  【第一次教学片段】  出示学校植物园的图片。师:瞧,这是哪里?想去看看吗?  多媒体展示植物园中各种植物的图片。随后画面定格在教科书54页例3主题图。  师:这两个小朋友在干吗呢?  生1:他们在种向日葵。  生2:长得很好,一棵幼苗长出了两片叶子。  师:哦,一棵向日葵有两片叶子,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数出来的。  师:能用算式表示吗?  生1:1
期刊
我两次执教《世界之窗》这一课,教学流程相似却有着迥异的教学效果。比较着同样的教学流程和不同的教学效果,我忽然有了蚕儿破茧而出似的顿悟。这两次教学实际上凸显了一个问题: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品德课程的特性决定了品德课的教学也就是一个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而事实证明资源重在精选和使用:只开发不利用好,再好的资源都不能在课堂上体现它应有的价值。以下是我从两次教学中撷取的几个镜头所进行的比较和反思
期刊
前不久,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研究课“商末尾有0的除法”(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内容)。该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创设了一个分配课外书的情境,但是在他本人认为最重要的预设环节上却出现了事与愿违的一幕。在后来集体评课时,大家就这一环节出现失误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该教学片段还原如下: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本非常好看的课外书,想把它们平均分发到各组,你们想
期刊
【问题的提出】  作文是最能体现学生个性的载体之一,在作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满足个性需求,尊重个性体验,无疑能尽显学生个性。传统语文教学中的“预设目标”虽然要求教师“备”学生,但是备课时所“备”的学生是带有主观预测性的,容易忽视学生在一定学习情境下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和意向,忽视他们的主体作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目标。教师如果善于在鲜活的教学情
期刊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意义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起来的,知识的意义是无法通过直接传递而实现的。教学不是传递东西或者产品。要说教师在传递的话,教师充其量只是传递了语言文字符号信息,至于这些信息在学生头脑中是什么意思,最终还是由学习者决定的、建构的。这好像收发电报一样,发送方邮局不能直接将汉字发送给对方,必须先根据已有的编码规则,将汉字转换成拼音字母,再转换成源代码。接受方邮局接到电报源代码后,也不能直接获
期刊
“教学观是指存在于一定社会形态下的人们对于教学内涵、教学模式和教学控制方式等的总体认识、理解与看法。”教学观和学习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其中一方的理解会影响另一方的看法。教学与学习既有区别又有天然联系,从表面上看是教学决定学习,但在根本上则是不同的学习观决定了不同的教育观和教学观。现代学习观认为学习不能单纯归结为对人类间接知识的认识过程。而应彰显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建构性和交往性等现代学习理念的特
期刊
热闹”与“倾听”不可分割。课堂教学不应过分地热衷于热闹,偏废倾听;当然,光有倾听的课堂,学生的参与程度就会受到影响,学习效果也会“打折扣”。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将两者融为一体?  首先,以标促听,在目标达成中养成良好品质。学生课堂上不愿倾听、不会倾听,老师首先应该从倾听的动机上下工夫。比如,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要对学生提出一定要求,让学生学会比较:在学习过程中,别人与我的学习方法有什么不同?几种方法相
期刊
□主持人:刘小兵曲青亚  □参与者:赵 娟严 平胡 蓉   范云波顾 红刘晓红   刘冬云樊荣敏张梨红    主持人:在各种教研活动中,听课评课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常规教研形式。评课的方式很多,比如现场评课、网络评课、书面评课等,其中现场评课是最常用的。今天,我们就围绕“现场怎样评好课”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我们对评课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等一般知识已经很熟悉了,但要把课评出水平、评出特色,并非易事
期刊
1.活动形式化。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用来给课堂教学加点“味精”,教学活动不应成为“走过场,做形式”。有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活动。  2.媒体形式化。多媒体的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求知欲有好处。然而在许多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成了“幻灯片”“电子黑板”的简单组合,教师成为了机器的操作者和画面的讲解员。教师把“满堂灌”交给了多媒体,而自己则退到了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