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学习观阐释和引领的教学观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unqiang6455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观是指存在于一定社会形态下的人们对于教学内涵、教学模式和教学控制方式等的总体认识、理解与看法。”教学观和学习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其中一方的理解会影响另一方的看法。教学与学习既有区别又有天然联系,从表面上看是教学决定学习,但在根本上则是不同的学习观决定了不同的教育观和教学观。现代学习观认为学习不能单纯归结为对人类间接知识的认识过程。而应彰显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建构性和交往性等现代学习理念的特点。
  站在教师的角度看,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是人的培养者。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受教育者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既离不开教师的教,也离不开学生的学,也就是说,既离不开教师这个教学实践主体,又离不开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用主体间理论去理解教学,教学便是教学实践主体指导学习主体的一种指导学习活动,即主体间的指导学习。用这种学习观去阐释教学,则对消解二元对立的主客关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元学习能力具有指导意义。
  (摘自《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6期)
其他文献
“教育时间是人的发展的特定空间。”当这句话一扑进眼帘,便仿佛涌现出了一股时间的洪流,席卷着自己奔腾而去……  纵观人类发展史,教育从来就与时间结伴同行。“为学日进,为道日损”,时间在“学”与“道”间分道扬镳,犹如弓弦与箭,在拉与射、回归与张扬之间达到教育的和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东西方的伟人在时间面前发出相同的感慨,怪不得苏格拉底教导青年,要像呼吸空气一样学习
期刊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有效的?说到底这是一个课堂教学评价或诊断问题,它应以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度为取向。也可以说,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但问题是我们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如何最优化地组织教学环节,怎样的教学效果才算是有效的或是高效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被看成是一种学生的“特殊的认识过程”,将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作
期刊
[编者按] 曹培英老师是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的编委。2007年11月,曹老师在南昌参加江西省第二届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研讨会期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曹老师,您好!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有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评课时不知道如何才能评好课,对怎样评课一直感到困惑。您长期从事小学教学研究工作,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指导者。请您谈谈您
期刊
我读书没有得高人系统的指导门径,主要靠自己摸索。早年求学,不懂得读书的重要,无计划无目的,随便翻阅,未能及时认真读好应读的好书,以后吃亏不小。过后补,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佳,每想到此,总悔恨不已。《学记》上说:“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自身有此深刻教训,后来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总力求在学生每一学习阶段中,激励他们切切实实学好每一阶段应该学好的东西,认真多读点书。  进大学后,一时面对知识汪洋大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潜心研究。然而,不少教师仍然怕教作文,学生依旧怕写作文。近日,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执教的“感动”作文指导与讲评课,让我茅塞顿开,深深体会到教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教学生写规范的作文!    一、语言规范    【片段—】  (上课伊始,贾老师先在黑板上板书了一句名言:文章不厌百回改。接着又写下一句话:“我最喜欢的老鸭汤搬上来了,妈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  【第一次教学片段】  出示学校植物园的图片。师:瞧,这是哪里?想去看看吗?  多媒体展示植物园中各种植物的图片。随后画面定格在教科书54页例3主题图。  师:这两个小朋友在干吗呢?  生1:他们在种向日葵。  生2:长得很好,一棵幼苗长出了两片叶子。  师:哦,一棵向日葵有两片叶子,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数出来的。  师:能用算式表示吗?  生1:1
期刊
我两次执教《世界之窗》这一课,教学流程相似却有着迥异的教学效果。比较着同样的教学流程和不同的教学效果,我忽然有了蚕儿破茧而出似的顿悟。这两次教学实际上凸显了一个问题: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品德课程的特性决定了品德课的教学也就是一个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而事实证明资源重在精选和使用:只开发不利用好,再好的资源都不能在课堂上体现它应有的价值。以下是我从两次教学中撷取的几个镜头所进行的比较和反思
期刊
前不久,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研究课“商末尾有0的除法”(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内容)。该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创设了一个分配课外书的情境,但是在他本人认为最重要的预设环节上却出现了事与愿违的一幕。在后来集体评课时,大家就这一环节出现失误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该教学片段还原如下: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本非常好看的课外书,想把它们平均分发到各组,你们想
期刊
【问题的提出】  作文是最能体现学生个性的载体之一,在作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满足个性需求,尊重个性体验,无疑能尽显学生个性。传统语文教学中的“预设目标”虽然要求教师“备”学生,但是备课时所“备”的学生是带有主观预测性的,容易忽视学生在一定学习情境下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和意向,忽视他们的主体作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目标。教师如果善于在鲜活的教学情
期刊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意义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起来的,知识的意义是无法通过直接传递而实现的。教学不是传递东西或者产品。要说教师在传递的话,教师充其量只是传递了语言文字符号信息,至于这些信息在学生头脑中是什么意思,最终还是由学习者决定的、建构的。这好像收发电报一样,发送方邮局不能直接将汉字发送给对方,必须先根据已有的编码规则,将汉字转换成拼音字母,再转换成源代码。接受方邮局接到电报源代码后,也不能直接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