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 国】 那些年领袖们吃过的工作餐

来源 :新湘评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duo48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庆丰包子铺,自己买单、端盘子、取包子。据悉,他点了二两猪肉大葱馅的包子、一碗炒肝、一份芥菜,共消费21元,并吃得干干净净。
  他的这份工作餐颇为引人关注,网友们“点赞”不断。其实,领袖们的工作餐,一点都不神秘。可工作餐吃什么怎么吃,确实不是一个只关乎饭碗的小问题,它也反映了一个政党的精神面貌。
  毛泽东看看大家,
  笑着问:“今天谁请客”
  谈起毛泽东的日常餐饮,有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四菜一汤”。最典型的表述来自1968—1976年担任毛泽东生活管理员的吴连登。他说:“毛泽东主席餐桌上,我们经常见到四菜一汤,山珍海味、海参鱼翅都没有,这四菜一汤就是百姓常吃的家常饭——鸡、鱼、肉、蛋。”
  第一道菜是肉,红烧肉、牛肉,或羊肉;第二道菜是鱼,毛泽东特别喜欢吃鱼。第三道菜荤素搭配;第四道是素菜,比如空心菜、木耳什么的;汤一般就是西红柿鸡蛋汤。
  一碗面也可能是毛泽东的工作餐。1957年大年初一的早上,毛泽东请40位党外人士到中南海开座谈会,招待大家吃了一碗肉末挂面。这顿简单的工作餐使党外人士既吃惊又敬佩,有人当场赞曰:大年初一吃肉面,好看好吃更添寿。
  1958年的春天,中午放学,家住灌县(今都江堰市)北街的5年级学生王玉芬经过井福街时,看到一群人正从一家小饭店出来,“毛主席出来了!毛主席出来了!”人群中有人大喊。
  3月21日,毛泽东到灌县视察水利工程项目。中午稍过,身穿一套灰色中山服的毛主席来到井福街,随即到“幸福餐馆”用餐。用餐的地点是灌县县委工作人员决定的,只是觉得这家小饭店的口味主席会喜欢。
  入座后,毛泽东掏出一包香烟,给陪同的同志一人发了一支。同毛主席一起用餐,对县委领导来说还是第一次,总觉得有些紧张和不自然。毛泽东却很随和,看看大家,他诙谐地笑着问:“今天谁请客?”
  陪同人员争着说:“我请客。”毛泽东哈哈地笑着说:“还是我请客吧。”遵照毛泽东的意见,这顿午餐吃得很简单,主菜是豆花和回锅肉。
  饭后,毛主席接见了服务员和厨师,并和他们一一握手,表示谢意,他亲切地对大家说:“你们辛苦了。”
  在外地视察,毛泽东吃饭也从不搞特殊,离开前一定付清钱和粮票。
  1965年5月22日下午,毛泽东回到阔别38年的井冈山茨坪,下榻于茨坪宾馆(今井冈山宾馆)115号房间。
  考虑到毛泽东长途跋涉很辛苦,也为了表达井冈山人民的一片心意,这天晚餐,宾馆管理员在桌上摆上了茅台酒、香烟、苹果以及丰盛的菜肴。陪同考察的汪东兴熟知毛泽东个性,他发现后立即找来管理员说:“不是说好了吗?首长每餐四菜一汤,每天是贰元伍角钱的伙食标准,你们赶快将烟、酒、水果都收起来。”
  就这样,井冈山人想破例的第一餐也是按伙食标准四菜一汤安排的,而且是小碟盛菜、小碗装汤。午饭后,汪东兴问毛泽东休息得怎样,对饭菜有什么意见。毛泽东对饮食安排十分满意,回答说:“可以。休息也好。”
  离开茨坪前,毛泽东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带着钱和粮票到宾馆财务室,找会计结算伙食账。当时担任会计的雷良钊说什么也不肯收下钱和粮票。他动情地说:“收下这钱和粮票,叫我怎能对得起毛主席,对得起井冈山的群众啊!”
  吴连登耐心地向他解释缘由:“你的这些话有道理,可你不知道,主席和我们工作人员外出也都是有严格规定的,我必须遵守。今天这钱和粮票没交清,我都不能离开井冈山,这可是纪律呀!”
  听了吴连登的这番话,雷良钊只好拿出发票,可是,开惯了发票的他,这次竟不知如何提笔填写。吴连登提醒说:“交款人就写首长吧。”雷良钊十分感动,他认认真真地在交款人一栏中写下“首长”二字,然后开出发票收据:住宿时间7天,每天伙食费2.50元,交粮票23斤,购大米款每斤0.12元,计2.76元,共计20.26元,交款人:“首长”。
  只剩下棒子面窝头和熬白萝卜条招待周总理
  周恩来的工作餐很简单,主食经常吃些粗粮,副食一般是一荤一素一汤,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
  他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每次吃完饭,他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
  当然,也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周恩来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还要求其他领导干部也这样做。
  一位专机机长的回忆,颇为传神地反映了周恩来在饮食方面的律己要求。有一次,这位机长看周恩来吃饭时,掉了个饭粒在桌上,他连夹两次才夹住放进嘴里,笑着吃了。
  1958年3月5日,周总理到重庆考察长寿湖规划,正值他60岁生日。周总理特地打招呼,不要虚张声势、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吃饭要简单,只吃工作餐。这天饭菜异常简单,桌上最好的菜是工作人员到长寿湖上游打捞的长寿湖鲫鱼。事后,大家才知道那天是周总理生日,不少人都后悔没祝总理生日快乐。
  在南开大学职工食堂里,一进门迎面墙壁上即是一幅醒目的老照片。这幅珍贵的照片清晰地记载了周恩来总理于1959年回母校视察时,吃棒子面窝头和咸菜的场景。
  1959年5月28日上午,周恩来和邓颖超再次回南开视察。参观到下午一点多,周恩来到教职工食堂吃午饭。在这里,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南开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增产节约课”。
  “周总理来了!”这个消息使职工食堂的炊事员们又高兴、又窘急——那时候,“大跃进”的浪潮虽然还未退去,经济困难的阴影已经显现出来,大家的生活都很艰苦。再加上当时午饭早已经开过了,只剩下棒子面窝头和熬白萝卜条,拿什么来招待周总理呢?
  周恩来微笑着走进厨房,亲切地问候炊事员们。他走到双手沾满棒子面的赵师傅面前,热情地伸过手去与他握手。赵师傅慌忙中赶快在水里涮了一下手,却仍然不好意思伸出手去。周恩来看出了他的心思,便和蔼地低声对他说:“不要紧,不要紧的。”一边说着,一边紧紧握住了赵师傅的手。
  周恩来看到笼屉上还有午餐剩下的棒子面窝窝头,问过价钱后说:“挺便宜,我买两个。来一盘熬萝卜,再加两分钱咸菜。”并招呼随行的省、市领导同志和新闻记者:“就在这儿吃饭吧。吃饱了好去参观,你们忙了半天,肚子也一定饿了,坐下来一起吃,我请客。”说着,他便大口大口地啃起窝头来。一边嚼,还一边风趣地跟大家讲起他上南开中学时,在校长张伯苓家吃贴饽饽熬小鱼的故事。
  食堂实在拿不出什么像样的食品给总理吃,炊事员们心里难受极了。幸好还有一个病号留下的鸡蛋,他们连忙用这个鸡蛋做了一碗热汤给总理端上来。周恩来客气地说:“不用了,随便吃一点,不是挺好吗?”吃完了饭,他叮嘱随行秘书务必把这一餐饭所需的粮票和钱,如数交给食堂。
  “工作餐,我看西红柿炒鸡蛋就很不错了”
  1975年邓小平重新“出山”不久,便在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强调:像我们这样的人,到下面去调查研究,不要给地方干部增加负担,不要搞什么招待,生活方面特别是在吃的问题上,工作餐,我看西红柿炒鸡蛋就很不错了。
  1958年时,重庆市城市人口比重较大,副食品供应紧张,劳动力尤其不足。
  这年11月初,邓小平在贵州视察工作,时任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重庆市委书记任白戈随行。途中任白戈向邓小平反映了上述困难,同时提出:将江津地区管辖的巴县(现巴南区)、綦江和涪陵地区管辖的长寿三县划归重庆,扩大重庆的后勤供应基地。
  11月5日,邓小平决定到基层作些调查,听听基层对这个问题的意见。在贵州视察后,邓小平一行先到綦江,计划在綦江的赶水区和县城作短暂停留。
  下午6点多钟,邓小平一行到达綦江县城,到交通路的国营食堂吃晚饭。
  为不影响食堂正常工作,邓小平要食堂照常营业。邓小平一行的晚餐十分简朴,主菜是活水豆花和綦江地方小吃——粉蒸羊肉(又称羊肉笼笼)。几位领导吃得很高兴,对粉蒸羊肉赞不绝口;但回锅肉却有些不正宗,邓小平笑对随行人员说:“北方人搞的回锅肉,既不是北方味,也不是正宗的川味,很特别啊。”
  作为和邓小平见面次数最多的外国人,基辛格曾向媒体透露他1982年访华细节:“邓小平请我去吃火锅,在一个单间;但餐馆本身却是普通餐馆,不是国宾馆。中国领导人带外国客人去普通餐馆吃饭并不多见。显然,那是一顿美好的工作餐,邓小平也没有把我当客人,而是当成他的老朋友。”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历史上的许多先进人物为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不惜流血牺牲。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党有50多年把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健康就成为关系国家强盛、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大问题,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但是,少数人还存在糊涂认识,有些人甚至认为在健康问题上投入多了会影响经济的发展,致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对健康的投入严重滞
期刊
“聚学为海,则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淬词为锋,则浮云我决,良玉我切。”这是范仲淹在执掌应天书院时所作的《南京书院题名记》,足见当年应天书院的博雅学风和恢弘气势。  与别家书院隐于山中不同,应天书院就坐落在河南商丘市绥阳县的一片繁华闹市中。根据地方志记载,北宋期间共出了63名状元,其中商丘就占了6人。然而风云际会,随着文化、经济重心南移,商丘不复昔日辉煌,应天书院也日渐凋敝。  这个书院历史上本就经过
期刊
一档“爸爸去哪儿”的电视节目异常火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让爸爸在家庭中的角色归位。从另一个方面,它也让人反思一个家庭的精神生活,东奔西走、奔波忙碌的爸爸,什么时候才能停下脚步,陪伴子女、关爱家庭?  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曲让无数人感怀感动。歌曲让人动容的不仅仅是父母之爱,也是一种对青春的反思、对时间的追问。它让人深思:过去的日子,你是否留下痕迹、留下记忆、留下价值、留下亮点,是否蹉跎复蹉跎,
期刊
对中国来说,2014年是最具希望之年,也是最具挑战之年。国际上,关于中国经济陷入严重困境、甚至可能崩溃的预言甚嚣尘上,盼着中国蜕变、走向混乱的别有用心者也不在少数。国内舆论场上,有真心希望国家走向繁荣进步的,也有为反对而反对、不管做什么都说不行、不管怎么做都喊不对的。这一切,都发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刻。  简单事实与复杂思绪之间的巨大反差,优裕生活与激烈话语之间的强力冲撞,似乎就像
期刊
王姣姣,女,湖南衡阳人,1988年出生,2006年12月入伍,中士军衔,现任海军某登陆舰支队井冈山舰女兵分队班长。作为海军首批全课目女舰员的她,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多次获得嘉奖,2012年获得海军优秀士官人才奖。  “选择海洋放弃浪漫与时尚,驾驶战舰追逐多彩的理想,光荣的航迹伸向远方……”我仿佛就是在美丽大海和雄壮军舰的召唤下步入军营的。  2006年底,高中畢业的我放弃家人安排好的工作,选择了加
期刊
小至一县,大至一国,发展的主体在民,根基在民,力量也在民。故史鉴:“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何赢得民心?关键在改善民生,因为民生连着民心。问题是,民生不等于民心,认真抓民生并不一定就贴住了民心。  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民生政策越来越好,民生投入越来越大,民众受益也越来越多。但令人困惑的是,党群、干群关系并未因物质的丰盈、民生的改善而相应拉近,反而较过去有日渐疏远的迹象。社会情绪失衡,群众心态偏
期刊
新湘评论:  从来没有给“你”写过东西,但自从与“你”邂逅,我就默默地关注着“你”,130期了,真的有好多心里话想跟“你”讲。  我是一个工人的儿子,我的成长经历算不上艰辛,却也经历一番磨炼。我读中专期间,学校安排我到湘西州劳动局实习,在这里第一次遇见了“你”。中专毕业后,我没有落实工作,与“你”分手了。之后,我卖过报纸、发过传单、摆过地摊。也许是冥冥之中注定,或许是上天的安排,一切是那么的自然。
期刊
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是我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排“四风”之毒、去“四风”之疾的一剂良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弘扬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对于进一步提高党的决策科学化水平,解决当前“四风”突出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为克服领导工作中的形式主义提供了最有效的武器。调查研究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是一切工作的根本。“调查就是解决问题”。问题意识
期刊
人们常说,凡事都要向前看,只有向前看,才会对明天充满信心、勇气和力量。其实,对于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同志来说,在向前看的时候,也需要经常回头向后看一看。常回头看看,可以使我们校正前行的方向,不至于发生视觉误差。先哲倡导“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那么,作为领导者,回头看应当看什么?  经常回头看一看自己的脚印。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脚印留在了什么地方以及在这些地方驻
期刊
所谓“庆历新政”,是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主持推行的一次改革。虽然这次改革失败了,但范仲淹的名言“一家哭何如一路哭”,却被广为传颂,一向为改革者所推崇。  “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见于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七:范仲淹推行新政,苦于地方上无得力之人监督实施,所以在干部工作上动了大手笔,“公取班簿,视不才监司,每见一人姓名,一笔勾之,以次更易。富公(弼)素以丈事公,谓公曰:‘十二丈则是一笔,焉知一家哭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