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高考作文不该有的导向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986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和“晴雨表”,对中学教学的影响不可小觑。作文是高考的半壁江山,无论是每年的作文试题还是高考中涌现的优秀作文,都牵动人心,对中学作文教学影响深远。近几年,随着各省高考优秀作文比例的逐渐放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考场作文。但是,冷眼旁观之后,我们发现,当今高考所遴选出来的一些优秀作文,似乎过多偏重于表象的东西,而逐渐淡漠了文章思想和内容的内核,导致了一种虚无化的倾向,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华丽的行文掩盖了思想的虚无
  
  古人对于作文就曾提出了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要有物,一要有序;又说“言为心声”。但是,我们现在的作文似乎忽视了文章最起码的要求——内容,似乎越来越看重文章的外表,“华丽风”越刮越猛。
  1.以诗意的语句“粉墨登场”
  不管有没有偏离题意,不管与话题有没有关系,也不管选择的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散文,更不管是不是能够服务于文章的内容,总之,开头一定要先写上几个富有诗意的句子,让阅卷教师先来个“眼前一亮”,这或许就是我们现今高考优秀作文的样板。如下面这个例子:
  见惯了满月光华,完满无缺,那一弯弦月却以沉默的睿智的空缺,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
  观遍了浩荡沧海,无端无涯,那一涓细流却以灵动而隽永的渺小,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秘。
  识尽了喧嚣红尘,拥堵繁盛,那一片空山却以沉稳而清新的寂寥,让归隐者顿悟宇宙的深义。
  见惯了太多这样的行文。整齐的句式,华美的语言,如一排排电线杆,确实很美,很迷人,我们也不得不佩服作者驾驭语言和描写的功力,这也的确能够取悦一部分读者甚至是阅卷教师。但是,如果我们抛开文章华美的语言和整齐的句子,撩起它那迷人的面纱,从思想和内容的角度来进行分析,那么,谁知道这是在说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又有谁能揣摩到作者内心的真实想法?
  其实,反思一下目前许多中学的作文教学,就会发现这种程式化的写法早在初中就开始进行系统而又强化的训练了,如今真可以说是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如果我们高考在选拔人才时,过多地推崇这样的文章,那会把中学作文教学引导到什么地方?
  2.以高远的跨度“纵横捭阖”
  文章应该有血有肉,材料也应该尽可能丰富,因为这样的文章才是丰满的。但是,如果我们不管所引用的诗句还是所列举的名人事例能不能服务于文章的内容,仅仅是为了给人一种厚重感,就不顾一切地把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装进自己的文章,来一点“纵横捭阖”,从古到今,由中而外,那无论如何也是要不得的。如下面的例子:
  记得海德格尔曾说过,生命充满了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土地上。要感谢海德格尔,这位精神的探索者,为我的心里留下了一隅空白。让我在心烦意乱之际,能够冷静地思考,吟上一句“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让我在忙碌中,能够偷得浮生半日闲,欣赏一段“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的还魂爱情。如五柳先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如东坡先生,“颂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如守着瓦尔登湖的梭罗,如遥望乞力马扎罗之雪的海明威。他们都是诗人,在属于自己的空白天地中,诗意地栖居。
  形式永远服务于内容。上面这段文字,写得洋洋洒洒、跨度高远,竭尽纵横之能事,从海德格尔的精神到庄子的名言,从《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吟咏到五柳先生的理想展望和到东坡先生的赤壁放歌,从守着瓦尔登湖的梭罗到遥望乞力马扎罗之雪的海明威,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但是,真正能够服务于文章主旨“留一点空白”的又有多少?段末“他们都是诗人,在属于自己的空白天地中,诗意地栖居”的总结也完全是一种“标签”和“摆设”,是人为的强加。
  这里的形式远远大于内容。堆砌材料,语言花哨,以华美的辞藻、空泛的抒情掩盖思考的肤浅和内容的苍白,是目前许多高考作文的通病,即使是满分作文,往往也不能避免,这同样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深沉的做作导致了情感的虚无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记忆犹新,1998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战胜脆弱”跟所有作文题一样,出题的目的本来是检测学生的写作水平,但出人意料的是,它还附带检测出了学生作文的诚信度,而且学生作文诚信的问题还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和广泛的影响。因为那一年有太多的学生写到了自己的伤残、父母双亡或离异,并且有一部分学生还通过自己作文的“矫情”欺骗了阅卷教师!为此,国家考试中心在考试说明中增加了“感情真挚”这一具有针对性的要求。
  通常我们都说作文要“我手写我心”,也就是说,在作文中要体现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自己对社会上某些现象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就是要处处都闪现作者“我”的影子,并且要让别人也能够通过文章的语言感受到文中所表达的确实是“我”的思想、“我”的观点、“我”的理解和感悟。
  但是,目前的状况却是,很多学生不愿意披露自己的内心,不愿意把自己所思所想暴露在他人面前,而是想方设法掩盖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板起面孔做人”。而我们在选拔学生优秀作文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将一些很会“矫情”的作文遴选出来,并且公之于众、让人欣赏,这是非常危险的,也是让人无法理解的。
  
  三、别致的外观造成了文体的虚无
  
  “文体不限”是当今高考作文的“流行色”。高考作文对学生所选用的文体不加限制,学生选择的空间很大。谁都知道,文体不限并不等于不要文体。然而,时下一些比较流行的“快餐式”的文章,的确很难看出文体的样式,但就是这样的形式,却往往能够在高考中得到比较理想的分数。
  源于此,为了取得高分,一些学生甚至教师会“剑走偏锋”。只要我们稍微留心一下就可以发现,在多种场合有些“专家”以高考优秀作文为例给学生提供“作文秘籍”,建议考生训练好一种文体来对付一场高考,用句行话来说叫做“一招鲜,吃遍天”,不去考虑文章的内容是否厚实,材料是否新颖,立意是否脱俗,却想尽办法对文章的外观进行刻意包装。于是,“话剧”“日记”“网络日志”“病历报告”“文言文”“板块样式”等外观别致而内容空泛的作文层出不穷。这种忽略了正常的、正当的、规范的文体训练的做法,其实是对写作教学的扭曲。
  现在很多优秀作文文体虚无,确实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境地了。
  总之,为了充分发挥高考作文对中学作文教学的“指挥棒”作用,遴选高考优秀作文时的“重形式轻实质”的虚无之风绝不可长!
其他文献
有的事看似一件小事,但对学生的心理是很有震撼力的。曾经有一篇这样的学生日记:  星期三下午语文课上老师让回答问题,我举了手,第一次老师没叫我,第二次老师还是没叫我,直到别人把这一题说完,也没有叫我,当时我好气愤,觉得老师这样做对我有点不公平。自从那节课以后,一上语文课,我就不敢正视语文老师……我只觉得自己的心冷冰冰的,觉得自己被老师抛弃了,感到非常伤心、非常寂寞。每当想起这件事时,我就会掉眼泪。在
近年来,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开始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新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是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还是教学内容,都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理念有利于弘扬人的个性,有利于人性的健全发展,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但是其
我们不妨先引用两位网友的话:“‘语境’一直是令我费解的一个名词……”(博客网2006年4月25日)“这些年,‘语境’这个词流行起来,我也经常用,因为用这个词显得很学术,很人文,很专家。”(小说阅读网2006年11月8日)  “语境”,顾名思义,是语言使用的环境。《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将它分为两类:“内部语境指一定的言语片断和一定的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外部语境指存在于言语片断之外的语言的社会环境。
《2007年山东省高考科目考试说明·语文科》(以下简称“《说明》”)是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是赞颂我国河山秀丽的一句熟语,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居天下首位,阳朔的山水居桂林首位。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这句熟语的仿用比比皆是。例如:  (1)黄姚山水甲桂林(博客网,2006年10月17日)  (2)楠溪山水甲桂林(社会动态网,2006年11月15日)  (3)灌阳山水甲桂林(三十茶居网,2006年8月11日)  (4)资源山水甲桂林(桂林八角寨自
正在鉴赏《林黛玉进贾府》宝玉出场后的肖像描写,在熟读成诵、闭目想象、自主鉴赏中,一个眉清目秀、英俊潇洒、温柔多情的宝玉正向我们徐徐走来。冷不防,一学生站起来:“我感觉宝玉并非英俊潇洒,而是一种变态!”  如同平地起惊雷,教室里霎时沸腾起来。真是语出惊人!这体验未免太“特殊”了!但理智告诉我:这种不同的声音不能粗暴封杀,还是先倾听,再相机引导吧。  师:为什么是一种变态,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宝玉
美国的联邦制度决定了各州拥有教育自主权,从教材的选择、课程的设置到考试评价、人才选拔,都实行各州独立自治。各州的考试评价在名称和要求方面有所不同,但考试类型和目的基本相通,都受制于国家教育法案,遵循着教育科学规律,实践与应用教育研究成果。因此,美国各州中小学语文考试存在许多共同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把阅读放在第一位,阅读考试伴随语文教育始终    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教育
在汉语中“粉碎纸张机”一定要说成“纸张粉碎机”才可以成立。“粉碎纸张机”为什么要说成“纸张粉碎机”,个中缘由值得探究。实际上,这体现的是汉语词语组合中语序、语义关系对整体句法功能的影响。  请看下列语言现象:  (1)学习汉语——汉语学习  (2)学习修辞——修辞学习  (3)研究语言——语言研究  (4)咏叹人生——人生咏叹  (5)预报天气——天气预报  相同的构成成分,语序不同,所呈现的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