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寓言类新材料作文的写作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作文题的材料和“寓言”有关的例子不少:95年高考作文题所给的材料就是一则寓言故事《鸟的评说》;2003年,高考作文就直接选择了文言寓言为材料;06年高考作文也直接用了寓言故事作材料,各地高考练习卷中此种情况也很多。
  对此,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对于寓言类新材料作文,写作时往往要准确把握寄托在材料中的某种哲理,通过合乎题意、合乎情理的联想、想象,联系到社会生活的某类现象或某一侧面,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明寓意,定论点,顺思路,是三个主要环节。首当其冲并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明寓意。寓意不明,论点难定,离题万里,纵满篇生华也难获高分。如何审题立意呢?
  寓言故事的内蕴极为丰富,在读懂材料、把握中心的基础上,应读出哲理,将寓言所揭示的意蕴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分析现实问题,可以做到深刻、独到,具有现实针对性和震撼力。
  另可充分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广开思路,尽可能多地寻找立意的角度,如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最后要注意,“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所以在诸多的立意中最好能选择一个最佳立意。所谓“最佳立意”是指材料掌握多,体验较深刻,最好是既符合材料又不是大众立意的那一个。
  多找角度,多方立意是核心步骤。为什么一定要多找角度?高考作文题一般有“自选角度”的要求,如果不多找角度,则无所谓“选”;也就很难保证理解材料中心及立意的准确恰当。一般来说,可以从中心事件的关涉各方入手寻找立意的角度。如“马价十倍”这个故事,可以从卖马人的角度立意赞扬其穷则思变,头脑灵活;也可以从伯乐的角度立意,评论现实中名人作广告的利弊;还可以从买马者的角度立意,指出盲目崇拜权威的后果;从马的角度,还可写贤才需借助于外物。四个角度都能写出不错的文章。
  像《纪昌学躬》这则寓言,“苦心人,天不负”,“功到自然成”,“天道酬勤”等都是正确的立意。《薛谭学讴》可批评薛谭骄傲自满、浅尝辄止的浮躁学风;也可赞扬秦青身教胜于言传、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可褒薛谭知错就改、勇于纠错的可贵精神;还可贬薛谭“终身不敢言归”、迷信权威、不敢挑战的学究作风。
  在立意时有几点要切忌:1.切忌生硬。对寓言的理解不能生硬。寓言往往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结构大多简单,主人公可以是人、物,但都是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深刻的道理于简明的故事中。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主旨及寓意才是要义,顾理不要顾事,不能以考证的眼光去纠缠故事情节。如果不能揭开题面隐喻,透视出所给材料的寓意,就会造成跑题。
  2.切忌割裂。不能割裂寓言。要把寓言识为一个整体,把握中心事件,尤其对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更不能只抓其只言片语,以偏概全。像上述那个失误的例子就是不看中心事件只抓细微末节的“碎缸”二字造成的。
  3.切忌论点表述不妥。所确立的论点在表述上应该做到”两合”、准确、稳妥、鲜明。所谓“两合”,即一合材料,二合作文题目。最重要的是“合材料”,是指所确立的论点必须是根据材料生发出来的。在新材料作文中对是否一定要运用所给材料没有明确的规定,最好还是用极简洁的语言用一下,但用不用所给材料,你的论点都必须是从所给的材料中能合理得出的。
  “准确”,一是指论点应从材料的中心意义或材料的主要角度、主要方面引申出来,而不是从材料的非中心意义、次要角度、次要方面来确立论点。如前所述,找角度尽量多找,但并非找出的所有角度都能立意成文。作文水平一般的同学扣紧材料的中心意义或者选择最能显示材料中心意义的角度来立意为好。切忌抓住某一次要方面或片面只语,断章取义,立意成文。
   “稳妥”,是指确立的论点要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如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主流的观点等。此外还要符合社会的道德准则,合乎情理。作为应考作文,关系重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不宜提倡用逆向思维方式立意以求新,还是顺向立意为妥。否则,可能会由于学生认识的局限,因而立意偏颇,观点过激。况且有的材料也不宜反向立意。
  “鲜明、简洁”,是对中心论点表述方面的要求。在引论部分最好开门见山,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得到什么启示,悟出什么道理,告诉我们什么,一定要一语道破,直截了当。不能啰里啰唆、含含糊糊。可以采用肯定句式,也可以采用否定句式。论点的表述,一定要语意完整。
  立意一旦定好,它就是议论文的论点,记叙文的中心,就文体而言,写论文和写记叙文同样可以“出彩”。故事新编类文章往往风趣幽默,有亲和力,易于出新出彩,能取得“四两拨千斤”之效。有丰富想象能力且有创新精神的同学们不妨一试。但此类作文不仅对考生驾驭故事能力的要求很高,而且对考生驾驭文章中心的能力要求很高(因为故事不仅要有好的内核,而且要与材料中心相吻合),对考生驾驭文章详略的能力要求更高,因为一不小心,考生会漫无边际地叙述下去,从而导致偏题、离题。因此并不是大多数考生都能写好这类文章,这样做的直接恶果为大多数考生把这类文章写成一个故事死撑到底的记叙文。■
其他文献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是一种生命状态。这是我在将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获得的感悟。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如何构建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使学生重新燃起学习语文的热情之火,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    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 要
本文依据位错的弹性理论建立半导体锗中60°棱位错模型,用Recursion方法计算包含与不包含位错时原子团平均态密度、位错芯及其近邻原子的局域态密度、轨道电子数及原子价,得出了锗中60&#
学生作文的个性化,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热门课题。对于作文个性化的认识,我们习惯于从学生的思想和思维的个性化入手,在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在我们的课堂里,可能又会存在着另一种形式的压抑学生个性、扼杀学生灵性的作文教学模式,甚至也有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传授的是希望能快速见效的各种各样的秘诀,比如教学生怎样把名人名言或名人传记或历史典故或文化现象等塞进自己的作文中去,如此写出来
优质稻米生产实质是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管理问题。通过优质稻米项目实施,研究明确全面小康社会时期促进优质稻米全程质量安全发展目标的提升意义、提升内容、提
阐述了集成智能传感器的概念,对集成智能传感器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国际研究热点作了分析,介绍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智能传感器,并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揭帖为古代文书的一种。最早起源于宋代,主要指的是财务收支情况的书面报告。元代揭帖的用法和宋代相同,也是作为张贴公布财政收支帐目的文书。  揭帖在明代演变成为正式的文书,是由内阁直达皇帝的一种机密文书。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七说:“内阁独得进揭帖,盖心膂近臣,非百司得比。……外庭千言,不如禁密片语。……阁中密揭,虽祖宗朝皆然,然惟在事则行之耳。”此处的“揭帖”乃明代内阁才能呈写的“机密文件”,因此
提出了一种改善功率因子和抑制高次谐波的单变换功率因子改善 (PFC)电路。它采用双向开关和同期整流 ,得到了高功率因子、高效率和低高次谐波。
Nutrition Reviews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ILSI)出版、JohnWdey&Sons Limited发行的权威性国际营养学学术期刊,其主要介绍国际上新的营养科学和政策等方面研究进展。2010年影响因子
本学期,我担任初二(1)班的语文教学。初二(1)班可非比一般,是年级中有名的差班、乱班,期末考试成绩与上一名相差四十几分。看来学校是“委以重任”啊!  本学期第一单元课文为“咏物抒怀”,有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白杨礼赞》,郭沫若的《石榴》等,考虑到《海燕》的象征意义不明显,而《白杨礼赞》则明确点明了其象征意义: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或缺的朴质、坚强,力求
新课程标准施行将近10年来,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手法已经丢掉了不少,但是,毋庸讳言,并不是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得到完全地实施,填鸭式的教学还有一定的市场,如果到课堂去听听一线教师的授课(不是指听示范课之类),就可以知道,叶圣陶老先生曾经严肃批评过的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还依然在少数教师的课堂上盛行。我们都知道,初中阅读教学中,文言文是一大难点,因此,讲究文言文的教学策略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有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