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st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早就提出过“智德”这一概念,即智中有德。智的发展促成了德的提高。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着重解决为谁而学、学什么、为什么学的问题。为谁而学、为什么而学涉及学习的动机、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等,属于德育范畴。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学到学科知识的同时得到品德修养,使他们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探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论和途径,就显得非常重要。
  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农村有许多是留守儿童,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使他们更显聪慧能干,但同时也滋生出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孤僻等缺点,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得特别突出。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孩子变化最快的阶段,抓住了这个时期的教育就是抓住了孩子的未来。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有句至理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渗透: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把每位学生都教育成懂得感恩、学会感恩的人,是我们教育者责无旁贷的职责。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大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父母,不仅要“养”,更要“敬”,否则与犬马无异。现在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多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他们对父母缺乏应有的尊敬和礼貌。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许多流传久远的故事,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孝亲事亲的真挚情感,这种美德应继承和发扬。教育学生勤俭节约、体贴父母,引导学生仿效榜样、尊敬父母,激励学生多做家务、关心父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个人品行修养教育
  阅读好文章,就如同和大师对话。学生由于认知能力和社会阅历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在文中的深层含义,如《论语十则》蕴含许多待人接物的道理,对学生有启发意义,但要教师加以引导,并拓展开去,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结合课文学习解读,进行自然生成。换句话说,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应结合课文进行。如何做呢?要把握课文中德育渗透的重点。入选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都有其闪光的思想和精神,但侧重有所不同,有的是爱国主义,有的是集体观念,有的是自强不息,有的是舍己为公……当我们教完一篇课文时,完全可以把课文中的高尚情操和闪光思想联系起来,综合在一起,让学生们进行一些热烈的讨论甚至是争议,最后让他们作出选择。尽管选择各有不同,却让学生们进行了思想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例如在讲解《岳阳楼记》时,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对优美的洞庭景色的描写,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习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积极的生活态度,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理想教育
  “志当存高远”。三国时,诸葛亮在留给其后代子孙的著作中写下了这句话。的确,大千世界,浩浩尘寰,庸庸碌碌过一生的人不计其数,然而久经磨砥、矢志不渝,最终问鼎胜利女神宝冠的人也为数不少,这固然与他们个人的勤奋与努力息息相关,但离不开他们立志的高与远。
  现在有的学生学习劲头不足,其原因也许复杂多样,但没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无论如何也应算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没有追求,没有为理想而奋斗的意志、品质,必然会混天度日,碌碌无为。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树理想、定目标,是关系到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怎样增强学生的进取意识的重大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课文学习或作文练习来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的生活习惯及知识面不同,写出来的作文也就参差不齐,教师在讲评时要进行综合评析,既要在写作技法上给以指导,又要在思想内容上给以启示。在讲评中坚持正面引导,对作文中表现出的健康向上的情感给予充分肯定。同时,要及时纠正部分同学在作文中流露出的不健康情感,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语言文字中丰富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自然渗透德育内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的熏陶,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寻找到自身的精神家园。
其他文献
作为城市第一功能的居住,居住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居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息息相关。西安市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快速增长,城市居住空间表现
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城市化带动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城市住房紧张、
本文在简要介绍环境影响和环境影响评价的生态环境类指标之后,详细说明了当前流行的生态足迹评价方法,并重点介绍了新近出现的生态足迹投入-产出计算方法。之后,以甘肃省2002年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旅游业也朝着区域合作的方向发展,从单个产品的合作到行业管理的合作进而发展到旅游业的全面合作。我国旅游合作从九十年初就开始了,但是由于旅游业内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植被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对气候变化也最为敏感。通过对植被进行动态监测,从而获得其地表覆盖和变化情况,不仅可以直观的展示地表空间变化规律,并对引起变化的驱动
本论文回顾以前国内外对于居住空间分异的研究,对其相关概念、理论及模型的发展进行梳理和评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西安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具体状况,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