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伦理视域下的《母亲的回忆》英译研究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anywhe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其离不开伦理的制约与指导。切斯特曼提出翻译伦理的五种模式,即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基于规范伦理和承诺伦理,影响深远。本文以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为指导,分析《母亲的回忆》张培基的英译本运用的翻译策略,探究其遵循的伦理模式。
  【关键词】翻译伦理 切斯特曼 《母亲的回忆》
  一、引言
  王大智认为,翻译活动的诸要素都具有社会伦理属性,伦理性是翻译的本质属性。“从翻译伦理的视角审视人类的翻译行为,不但可以增进对翻译活动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更加公允地评判人类的翻译行为。”(王大智,2012)
  切斯特曼(2001)总结出翻译的五种伦理模式:即再现伦理——再现原作及原作者;服务伦理——完成与委托人协商后达成的要求;交际伦理——与“他者”进行交流;基于规范的伦理——满足目的语文化的期待和规范;承诺伦理——履行翻译的职业道德规范。该文是迄今为止对翻译伦理研究贡献最大的一篇杰作(骆贤凤 ,2009),这五种模式也是对翻译伦理的系统划分,影响深远。
  二、《母亲的回忆》简析
  《母亲的回忆》的作者朱德,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该文是朱德同志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以悲痛的心情回忆母亲的文章,感情真挚、文笔朴素。作者从广阔的社会背景出发,追忆母亲的事迹及对自己一生的影响,在平实的语言中,流露出对母亲的怀念。
  三、翻译伦理模式在《母亲的回忆》英译本中的体现
  再现伦理体现译者与原作及原作者的关系;服务伦理体现译者与委托人的关系;交际伦理体现译者与他者的关系;基于规范的伦理体现译者与译文读者的关系;承诺伦理体现译者与翻译职业的关系。 在实际的翻译活动中,受客观条件制约,译者不可能同时遵循上述五项模式,只能依具体情况,择一项或几项而从之。
  例1.原文:……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译文:…During the mass migration of peasants from Huguang to Sichuan Province, my ancestors moved to Ma An Chang,Yi Long County,Sichuan.
  分析:“湖广填四川”是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湖广”为旧时一个省份。四川曾因天灾人祸,人口锐减,湖广农民大批迁入。为使不了解中国历史的目的语读者把握原文信息,译者在翻译这一历史事件时,采取了释译法,是交际伦理模式的体现。
  例2. 原文: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
  译文:Father would occasionally smoke a long-stemmed Chinese pipe or drink some wine.…
  分析:旱烟是我国特有的事物,在译入语文化中找不到对应项。译者采取了释译策略,向读者传达原文内容,体现了翻译的交际伦理模式。
  例3. 原文: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译文:Her diligence and frugality, her generosity and kindheartedness - all have left a lasting impression on my mind.
  分析:汉语中倾向于使用“水平”、“情况”之类的范畴词,没有实质意义。“范畴词在汉语中无论有何功能,在英语中通常没有意义,只会使句子显得累赘”(Joan Pinkham,2000)。译文省略了“习惯”、“态度”两个范畴词,符合译入语文化的规范,是基于规范的伦理的体现。另外,用人称代词her翻译“母亲”,避免与上文重复,符合英语的行文习惯,也是基于规范的伦理的体现。
  例4. 原文:我下决心瞒着慈爱的母亲脱离家乡,远走云南参加了新军和同盟会。
  译文:So I decided to leave, without my mother’s knowledge, for the faraway province of Yunnan,where I joined the New Amy *and Tongmenhui**.
  *Western-style army organized toward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United League of China(1905-1902), the antecedent of the Kuomintang.
  分析:译者在翻译原文中的两个术语时,分别采取了直译加注、音译加注的策略,既再现了原文内容,又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了相关背景信息,促进其对原文的理解,是再现伦理和交际伦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结论
  综上,张培基先生在翻译《母亲的回忆》一文时,力求遵循各项翻译伦理模式,但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有时更侧重于某一模式。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还渗透了译者对目的语读者文化背景、思维习惯等的考量,是翻译伦理各项要素综合制约翻译行为的产物。
  【参考文献】
  [1]Chesterman,Andrew. Proposal for a Hieronymic Oath[J].The Translator.2001(2)
  [2]Pinkham,Joan. 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骆贤凤.中西翻译伦理研究述评[J].中国翻译.2009(3)
  [4]王大智.翻译与翻译伦理——基于中国传统翻译伦理思想的思考[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阅读是我们认识世界、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发展思维潜能的主要途径。通过阅读不仅能够掌握好语言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阅读教学强调教与学相互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环节。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取决于学生课堂活动的活跃性,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性。因此,如何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就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摘要】本文论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这篇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是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其次是了解什么是探究性教学,最后提出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探究性教学如何展开。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 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教育 教学模式         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学校培养的不仅是具有一定信息素养的人才,还要具有一定的操作应用能力。信息技术教育的目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体育事业进程在不断的发展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传统的高校体育模式,对于当前高校体育的发展已经无法适应,所以,高校体育模式的改进还需要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笔者在文中主要是对高校体育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希望有助于教学模式的改善和创新。  【关键词】高校体育 教学模式 改良优化  引言  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在社会的发展中,在不断的进行改革,高校体育作为高校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
【正】《语文新课标》强调了语文教学对话的重要性,指出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次在厦门马巷中心小学召开的生命化教育研讨会上,孙绍振教授指出
【摘要】生态意识(Ecological Consciousness)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的新观念。它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目前,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呼唤人们的环保意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自然、社会和人类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综合作用;突破理论框架和过去的限制;反对片面的物质追求而改造自然和地球的生态条件。现代景观设计展示出了艺术设计水平和人类的活动,传统和现代的艺术无疑是最丰富的直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