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口语句式“你NP了吗?”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ai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明旅交会召开前,市内街头出现这样一条引人注目的标语——“您昆明了吗?”,对于这条标语,争议颇多。有专家认为其“是一个不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的病句,表达意思不明确。”①而《春城晚报》就这句话在昆明街头作的一个随机采访却显示“大约5成以上市民表示能够理解”②。据笔者调查的资料显示,这类句式在目前报刊杂志上、网络空间里,甚至生活口语中却是频频露面的。比如:“今天,你动画城了吗?”“今天,你彩信了吗?”“你云南了吗?”等等。到底如何看待这类句式?笔者就此试作分析,为了称说方便,本文将这类句式简称为“你NP了吗?”句式。
  不难看出,“你NP了吗?”是一个口语色彩极浓的句式,是对口语句式的仿造,其用法大致相当于“今天,你吃了吗?”“今天,你买了吗?”等。不同的是,处于句式中谓语位置的动词被替换成了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今天,你蓝牙了吗?”“今天,你心理工作坊了吗?”
  该句式一般由第二人称代词“你(或您)”做主语,在大多数的运用语例中,这里的第二人称并非确指,而是一种复数指称,泛指每一个人,突出每一个受话人的主体性。而在具体的对话语境中,就是对受话人的特指了。另外,大多数情况下句中都有时间词“今天”,“今天”的时间性也不是确指,而是表示“最近、目前”的近指性模糊时间概念。而“了”表已然,使这种结构在主观视点上附加强调“已经经历”的语义。“吗”的疑问语气增强了“是否”意味,并带入了意向指引的内涵。
  考查众多语例,这个口语句式中的“NP”所指主要是新生的流行社会事物,或者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事物、现象等。比如:
  (1)今天你蓝牙了没有?(蓝牙,一种功能强大的新通讯技术。)
  (2)今天,你Q了没有?(Q,一种流行的网络聊天、通讯工具。)
  (3)今天,你昆明了没有?(昆明,目前旅游热点地区。)
  (4)今天,“卡”秀了没有?(“卡”秀,发行网络贺卡的点击率极高的著名网站。)
  (5)今天,你彩信了吗?(彩信,眼下非常流行的手机联络方式。)
  当前,对于热点或流行的关注成了人们生活的“必修课”,相互交往中,人们互相询问和交流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成为一种自然的事儿。由于话语焦点的新颖、流行、热门等特点,表述者便有意采用创新的口语句式对新鲜热门事物进行询问,可谓“表里统一”,别具一格。
  口语句式“你NP了吗?”中的名词性“NP”具有动词特征,形成一种表面似乎违背常规逻辑的语法结构。从句形与语义的比较来看,该句谓词消隐,而原本处于宾语位置的名词性“NP”则占据了谓词位置。人们在实际理解时,往往需借助语境补出被省略的成分(谓词),才能合乎逻辑,进而被理解、接受。如:“今天,你蓝牙了吗?”补足语境应为:“今天,你购买(或使用或了解等)蓝牙了吗?”格式塔心理学闭合性心理理论告诉我们:人们眼前的“完型”受到破坏时,会迫使大脑努力在心理上主动填补,使之恢复为完整形状。因此,作为交际受者,在理解中也会将此名词性“NP”自然感知成动词性“NP”,并主动寻找与之匹配的谓动词,填补句式结构空缺,以增强理解的合理性。另外,补足的谓词并不是唯一的,只要能够与“NP”构成合理搭配,符合语境要求即可。因为这句话的表述者的传达目的主要是引起受众对句子中焦点信息“NP”的关注与思考。所以,该句式不仅不会造成语言误解,相反还可以激发受众的联想,产生众多的语词联系空间,从而能够达到表述者的目的与受众接受和理解的顺通。
  另外,简洁的句式传递出了表述者的多重信息,如:“今天,你动画城了吗?”(中央电视台动画城网站)名词“动画城”表述的是“看(或进)动画城”的语义。由于中央电视台的“动画城”是儿童常常接触或需要接触的一个“热点”栏目,所以在这个交际前提下,动词性NP预设出“你了解动画城吗?你应该来动画城”的指引意图。这个句式的出现表现了汉语口语句式删繁就简的表达需要。创造者通过隐含非焦点信息凸显焦点信息的手段,使得句式重新组合成线性结构。交际受众在理解这种结构时,结合背景语境,在简洁的语言符号组合中吸纳着丰富的交际信息。这正符合了语言的经济原则,也体现出“汉语句法形式趋简性”的语用特点。③
  邢福义先生说:“社会的发展,促使语言文字应用的活跃;语言文字应用的活跃,引发语言的不断演变。”④口语句式“你NP了吗?”就是在语言频繁变异,社会文化快速发展的语言文化双重背景下出现和流行的。谓词隐匿是汉语口语句式中较为明显的简化形式,这是其出现的语言背景;而其文化背景就是,新鲜事物、热点现象需要人们积极了解和加强关注,这个句式正是对知道和不知道句中“NP”的人群进行一种刺激和引导。这已不仅是表述者个人化的需要,而且还是区域或整体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了。
  口语句式“你NP了吗?”紧跟当代快捷的时代节奏,简洁的句式表露出人际间对具备热点、流行等时代特征的事物和现象的渴望与追逐。虽然不符合常规口语句式逻辑,但却时尚地表述着当代人群的时尚追求。既然是时尚流行语,自然有超越传统规范的一些特性,其存活价值是需要我们用一些时间来检验的。■
  
  参考文献
  ①《您昆明了吗?》,《语言文字报》2004年
  ②《“您昆明了吗?”引众议》,《春城晚报》2003年11月21日
  ③邢福义《汉语句法形式的趋简性和人文性》,《文化语言学》(修订本)2000年1月第2版
  ④邢福义《“很淑女”之类说法语言文化背景的思考》,《语言研究》1997年第2期
其他文献
《左传》中的《曹刿论战》作为文言文传统名篇历年来为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用,并列为教育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篇目。  其中对“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几句的解释大致有两种。其一是:“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断,可是必定要合情合理。其二是“情”,实情,“必以情”,一定按实情来处理,“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实情处理。”  对这样的解释,我心存疑问:一、若按第一种解释,“
期刊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第1534页 2005年5月 第5版)中,对“秀色可餐”的注释: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第826页 2002年1月 第1版)中,“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色十分秀丽。众所周知,“秀色”指美好的景色或容貌,给人以视觉;只能观赏,但不能当饭充饥;而“美”能使人入迷,忘其饥饿。实际上,是人的生理或心理作用,通常只适用于某一特定感官的刺激
期刊
站在基础教育的最前沿登高望远,“沉沉一线穿南北”的灌输式教学早已恨水东逝,“茫茫九派流中国”的教学教法改革则如钱塘春潮滔滔汩汩而来,令人惊喜地看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新春气象。然而,深入正在进行中的语文课堂扪心追问:课堂改革固然催生了教学园地的万紫千红,但身处“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五光十色之中,语文教学的本体、价值、规律、方法和最终归宿到底是什么?真正有价值的语文课堂又是什么样子?朱
期刊
苏教版语文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第六专题有一篇钱钟书的散文《论快乐》。这篇课文语言的哲理性很强,思维也很开阔,理解有一定难度。我在备课时着实费了一番脑筋,最后我把重点放在整理课文思路和鉴赏语言片断上。钱老的语言简洁幽默,深刻睿智,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多有警句,那么在课堂上应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鉴赏语言呢?我除了让学生朗读、评点之外,还设计了一道仿写练习。  课文第十三段有这么一段话:“快乐在人生
期刊
情感是个体对客体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和预期所产生的一种体验,是情绪、感情和情操的综合反映。学生的情感是构成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总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丰富独特的色彩,绘染出这段充满青春活力的人生历程和生动画卷。教育之没有情感,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所以语文课中的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情境,教育者的情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倾注真情    “
期刊
什么是线索?线索是把作品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  分析、研究、清理和掌握记叙文的线索,既是搞清结构、把握文章故事脉络的需要,也是掌握人物性格特点、挖掘作品主题思想、领会其审美意义的必要途径和手段。线索,是文章的纲,纲举则目张;线索,是衣服的领子,挈领则袖顺;线索又是一根主干,无论是直贯结局的顺序,还是枝蔓扶苏、旁逸斜出的穿插补充,它都把情节的绿叶与鲜果一一串连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有
期刊
爱情是人类社会普遍和永恒的内容,也是古今中外无数诗人咏唱赞美的主题。中国当代朦胧诗派的代表之一舒婷,她在上世纪70年代创作的《致橡树》就是一首备受人们推崇的优美的爱情诗。诗人通过带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组合,大胆而热烈地表达了她作为新时期女性对爱情的理解和对理想爱情的不懈追求。以下就是笔者在解读舒婷《致橡树》时所领会到的种种不同爱情观,纯属个人的浅陋之见,或许有失偏颇。  舒婷在《致橡树》中对爱情作出了
期刊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文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其主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怀人、咏物、悼亡、自伤身世、寄托君臣遇合、诗集自序开宗明义、政治寓意等诸说,面对扑朔迷离的诗歌意境和一大堆纷纭异说,一时不知如何理解,但细加琢磨,却在迷离中有踪迹可循。此诗约作于唐宣宗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当是他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经历而发的感慨,尽管描写委婉,旨意蒙眬,
期刊
在高考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应试心理意识的培养,以在高考中能得到满意的分数。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如钱梦龙老师的善导型教学风格,魏书生老师的民主型教学风格,于漪老师的情感型教学风格。或严谨,或轻快,或深奥,或灵动,或幽默,或踏实。因为个性和知识层面的不同,每个教师的课堂魅力也因人而异。在我看来,每个老师都是各种风格的综合体,但也总有个大体倾向,在这之中,我认为,做好一名
期刊
众所周知,作文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尺度,因而成为古今所有高级考试借以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更是决定高考成败的关键因素。同时,高考作文与平时的习作大有不同,它有紧张的临场氛围、严格的时间限制和规范化要求,全面考查学生的思维深度、知识储备、文化修养和书面语言能力,即完整的心理结构。虽然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良好的作文心理意识和应试技巧还是能帮助学生解决临场应试的许多具体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