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教万教总关情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sha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个体对客体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和预期所产生的一种体验,是情绪、感情和情操的综合反映。学生的情感是构成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总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丰富独特的色彩,绘染出这段充满青春活力的人生历程和生动画卷。教育之没有情感,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所以语文课中的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情境,教育者的情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倾注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与元九书》)。教学内容的情境,教学对象的情绪,教育者的情感都与“情”紧密相关。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技巧,更主要的是要倾注真情。语文教材大多是名篇佳作,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以富有情感的朗读训练感染学生,把学生内心蕴含的丰富情感充分调动起来。如教朱自清的《春》一文,教师把盼春的急切心情,绘春的喜悦心理,赞春的激动心情,通过充满感情的高声吟诵传达出来,从而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寓情于境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带有很深厚的情感因素,所以寓情于境有助于强化语文教学的特点,诗化语文教学的内容。一堂好的语文课,理应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倘若语文课被抽象的概念、伦理所占据,语文课还有什么滋味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根“情弦”,每种文章都有某种“情音”,语文课倘若“无情”就失去语文课应有的面貌。“为情造文”,作者的才华是根据情感的意趣去描写;读者的智慧是通过披文入情来体现。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祝福》时,用了如下一段开场白:读悲剧时人们心里会很难过,常会流下同情的眼泪,而今天我们读了《祝福》之后,那眼泪只会往肚里流,心里会隐隐作痛。文中的祥林嫂涵盖了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所能遇到的所有不幸,即使到了地狱也不得安生,那么究竟是谁害了祥林嫂?请同学们看课文。这段话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把他们带入那万恶的封建社会,并有力地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浪,探索的欲望。
  
  三、情绪体验引起明显的情感反应
  
  青少年有较强的情绪体验,他们可以为了一首心爱的歌词费尽心机,为了见到一位偶像影星通宵达旦地守候在影星下榻的宾馆。诸如此类事情时有发生,尽管他们对自己的情感认识相当模糊,甚至莫名其妙,但这种现象至少说明两点:其一,学生无法忍受枯燥、单调和乏味的生活,即使对他们有益的“枯燥”也会有抵触;其二,他们易被感染,情绪起伏波动很大,一旦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兴奋性比较高,比较执著,而且容易情绪化。对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喜爱的程度,直接影响他们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生智力活动的效率,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教师以充沛的精力、生动的语言、深切的情感讲课,引起学生情绪的共鸣。学生对教师,对所学学科的情感往往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情绪体验引起的情感反应在教学中的效果是很明显的。
  
  四、移情入境,享受情趣
  
  在语文教学中,移情入境,可以有多种方法。
  1.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领入作品的情景中去。如于漪讲《春》一课的导语是“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一幅阳光明媚、春风浩荡、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像这样的导语,既能描绘出文章的内容,又有把学生诱导到作者对春的赞美中去的作用。
  2.借助音乐,创设情境。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通过音乐创造场景和氛围,使学生感受到美的形象,理解体会到美的意境。如教学《沁园春·雪》一课,同时播放这首歌,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通过歌声,使学生体会到北方山河冰封雪覆、粉妆玉砌的美景。配乐朗读,则更有效地把学生引入作品的艺术境界,让学生伴随着婉转激越的音乐,品味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感情。
  3.利用图片、绘画的直观性,再现美的意境。文学作品是借文学语言形象地反映生活的艺术,它是通过描绘生动如画的景物,塑造栩栩如生的形象,表现意蕴深邃的思想来感人的。因此,讲解课主要让画面逼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意境在他们心中冉冉升起,使视觉、听觉形成的兴奋状态逐步扩大,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愉悦和欢畅。
  此外,表演的方式,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导入情境都不失为调动学生情感的有效方法。
  语文教学不等于心理学,用饱含情感的文章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是语文教学的专利。语文教材中情感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读《羚羊木雕》学生可以体会到友情;读《小橘灯》能体会到光明和希望的意义;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学生可以感觉到一种超然物外、闲适恬静的意境。情感体验既是一种接受,又是一种移植,一种“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别严士元》)的感染。■
  
  参考文献
  1.秦叔萍《重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03期
  2.郭晓雯《重视情感教育 激发学习兴趣——从于漪情感教育谈起》,《甘肃农业》,2005年第09期
  3.田良臣,刘电芝《移情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江西教育科研》,2001年第06期
其他文献
莱纳·玛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年),奥地利人,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德语诗人之一。他的名篇《豹》写于1902年,用德文写成,《豹》以对“客观的忠实描写”著称,被看作是“咏物诗”创作的扛鼎之作。在论及此诗时,台湾诗人叶泥给予极高的评价,称赞它“不仅是正确地描写对象与感受,而且通过对象刻画出其内心的世界,并攫出其根源深处的生命”。  通过阅读文本,我们不难
期刊
《雨霖铃》写别情,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金十大名曲之一。作者在倾诉难以割舍的离愁中,抒发了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字里行间深深透露出前途暗淡的凄凉情绪。柳永的词的表现艺术主要是即事言情和融情入景,虚实相生,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无论诗词、曲赋,都讲究意到笔不到;讲究韵外之致,弦外之音,象外之象的意境、物境,寻取“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特殊情致。在有限的篇幅内包含尽可能丰富的情感内
期刊
宋词是突破了中国旧文学传统的一种文学形式,突破了“诗言志”的传统,突破了中国旧有伦理道德的传统。词在描写爱情之中,流露出了贤人君子最深隐的心意,具有强烈的个体生命意识。李泽厚先生曾指出,宋代词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从内在生命本身出发对生命个体的高度关照。较之以前的诗歌,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所谓生命意识是指“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自身生命所进行的自觉的理性思索和情感体验,即对生命的存在、人类的价值
期刊
月 夜  霜风呼呼地吹着  月光明明地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沈尹默的《月夜》发表于1918年1月出版的四卷一号《新青年》杂志上,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本诗的发表极大地加速了新一代知识分子觉醒的速度,可谓在新诗创作上有荜路蓝缕之功。同时,也显露出诗人渴望进取向上的精神追求。  《月夜》综合运用了写景、抒情等手法。以环境烘托为基奠,从不同的视角将人的心灵家园置身于特定的社会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正在成为现代中学生最基本的学习工具。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必将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阅读方式、写作方式带来深刻的变革,也同样对中学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现代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探索将先进的教学思想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有效地运用网络这一互动媒体开发学生的潜能,为作文教学注入新的内涵。网络环境下的中学作文教学适应信息时代特点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它打破时空界限
期刊
记叙文是常见的文体,是写好其他文体的基础,但许多学生却写不好记叙文,平淡而短小,不知如何把文章写生动,更不知怎样使文章符合考试的评分标准。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提醒广大考生,记叙文必须强调三个基本要求:①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②有一两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③以记叙、描写为主,特别要重视细节描写,抒情和议论应当压缩到最小的篇幅中,甚至不发议论。其中第三条是作为作文的“亮点”出现的,有了
期刊
《左传》中的《曹刿论战》作为文言文传统名篇历年来为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用,并列为教育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篇目。  其中对“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几句的解释大致有两种。其一是:“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断,可是必定要合情合理。其二是“情”,实情,“必以情”,一定按实情来处理,“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实情处理。”  对这样的解释,我心存疑问:一、若按第一种解释,“
期刊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第1534页 2005年5月 第5版)中,对“秀色可餐”的注释: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第826页 2002年1月 第1版)中,“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色十分秀丽。众所周知,“秀色”指美好的景色或容貌,给人以视觉;只能观赏,但不能当饭充饥;而“美”能使人入迷,忘其饥饿。实际上,是人的生理或心理作用,通常只适用于某一特定感官的刺激
期刊
站在基础教育的最前沿登高望远,“沉沉一线穿南北”的灌输式教学早已恨水东逝,“茫茫九派流中国”的教学教法改革则如钱塘春潮滔滔汩汩而来,令人惊喜地看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新春气象。然而,深入正在进行中的语文课堂扪心追问:课堂改革固然催生了教学园地的万紫千红,但身处“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五光十色之中,语文教学的本体、价值、规律、方法和最终归宿到底是什么?真正有价值的语文课堂又是什么样子?朱
期刊
苏教版语文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第六专题有一篇钱钟书的散文《论快乐》。这篇课文语言的哲理性很强,思维也很开阔,理解有一定难度。我在备课时着实费了一番脑筋,最后我把重点放在整理课文思路和鉴赏语言片断上。钱老的语言简洁幽默,深刻睿智,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多有警句,那么在课堂上应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鉴赏语言呢?我除了让学生朗读、评点之外,还设计了一道仿写练习。  课文第十三段有这么一段话:“快乐在人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