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材料的应用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拓展阅读研究的基本做法是就语文教学中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主题,搜寻更多的材料加以整理、阅读,进而加深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并通过这一开放过程,使学生直接接触更多的阅读材料开展阅读实践,以期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
  材料选择和运用的误区
  拓展性材料的选择存在“随意性”,缺少对文本特点、学生学情的客观分析。如,一年级《春雨的色彩》一文,提供的拓展阅读是杜甫诗作《春夜喜雨》,三年级教师教《秋天的雨》一课时拓展的依然是《春夜喜雨》,而《春夜喜雨》一般是在初中二年级才要学的内容。更糟糕的是一年级的阅读要求和三年级的阅读要求几乎一样,都是读背这首古诗,想象古诗描写的情境,使得教学出现了低水平的重复。
  运用拓展性材料的目标不够明确,拓展性材料的教学功能未能充分挖掘,拓展性材料的运用仅仅留于形式。拓展阅读的类型往往分为三种:一是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补充性拓展;二是与课文表达形式相类似的迁移性拓展;三是具有比较鉴别意义的比较性拓展。目前教学中更多采用的是内容相关的拓展,如有关课文作者的介绍,课文写作背景的介绍,文中涉及的某个知识点的补充阅读以及作者的其他作品等等,相对来说都比较忽视形式上的迁移拓展,更少有比较阅读性质的拓展。小学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表达形式的学习模仿,并通过阅读学会阅读,因此需要更加应重视迁移性和比较性的拓展。教师有必要选择推荐那些和课文形式相类似的内容,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如阅读《桂林山水》,可对比阅读常识教材中《桂林山水》一课,使学生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语言、投向课文表达方式的学习和积累上。
  由于教师对阅读作业没有把握好,反而使学生的负担无形增加。有些老师非常负责,既然布置学生要补充阅读,为了保证学生都去读,保证阅读效果,老师会要求学生留下阅读痕迹。老师通常的做法是会布置学生写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是阅读教学的一大特色。有教育专家说,“不要逼着学生写读书心得,那样无异于教学生制造空话。”写是逼迫不得的,将写蜕变为一件苦差事,不可能推动阅读的深入。如果把写作变为一种习惯,一种阅读使然,又另当别论了。否定压迫式的写,并不是全盘否认写作对于阅读的积极作用。如果阅读的作业过多,势必加重学生负担,影响学生阅读的兴趣。还有的老师布置阅读作业时,随意性较大,内容过多,学生读起来要花费大量时间。如有的老师在教学《海伦·凯勒》这课后,就随口布置学生回家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由于学生要上学,要写作业,根本不可能在一、两天之内读完,接下来又上新课又有新的阅读任务,学生的负担能不重吗?其实,可以布置书中与课本联系十分紧密的章节读读也未尝不可,不必一布置就是一本大部头的书,好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大部头的书不是不能布置,而是应该在节假日考虑,给学生较长的、充足的阅读时间,才能保障阅读效果。
  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
  拓展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阅读的出发点不一样。课外阅读在内容的选择上是非常自由的,而拓展阅读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以课本为出发点,所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也可以是适宜于比较阅读及学法迁移的材料。
  在进行拓展性材料的选择时,应考虑学生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现有知识、年龄特点等,选择的材料要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感兴趣。对于低段的孩子,重在激趣。如:学习了生字“鲸”,便让学生交流自己对鲸的了解,孩子们便主動到《十万个为什么》《动物世界》等书上去寻找相关资料,甚至回忆起自己看过的电视片,要求他们认真阅读以便讲给别人听;不求深度和广度,以学生愿读、爱读并乐于表达为目的。对于中段的孩子,则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读整篇故事。同样对“鲸”相关资料的阅读,就会要求他们主动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了解鲸的体形特点、生活习性等知识,并在课堂上交流,互相补充,以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对高年级段学生,除了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并交流外,还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作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带领他们通过质疑、辩论、争论等形式开展探究性阅读和审美性、批判性阅读。这种思维的交锋不一定非要产生一个正确答案,只要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富有个性的独特见解,就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提倡。
  进行拓展性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合理选择阅读材料,即使文章再美,如果所选材料的阅读训练达不到教学目的或与教学内容不能有机统一,也要忍痛割爱。
  内容相关的拓展。如有关课文作者的介绍,课文写作背景的介绍,文中涉及的某个知识点的补充阅读以及作者的其他作品等等,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无师自通。
  从作家角度延伸。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不妨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风格。如学习课文《去年的树》后,笔者向学生介绍作者新美南吉,告诉他们新美南吉虽然残疾,而且只活了30岁,但他是个有名的童话作家。可以阅读他其他的代表作《小狐狸买手套》《花木村和盗贼们》等。
  相同主题的拓展。最好的阅读材料是同题文章,即表现主题相同或所写的题材一致,这样既能丰富课内知识,又能激起学生阅读兴趣,而且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比较阅读。如在教学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文时,又拓展学习《春望》,通过一喜一悲,感受到在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得流泪,而听到收复失地时,则“喜欲狂”。立体领会到诗人杜甫的爱国之情。
  拓展阅读材料的应用
  拓展性阅读作为课内教材的补充与延伸,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类型及教学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时段。为此,从课前拓展性阅读、课中拓展性阅读、课后拓展性阅读三个角度来谈谈其具体操作。   课前拓展,打好基础。课前拓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与课文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为学生学习本课储备能量。如,笔者在上《春天的雨点》一课之前,先引导学生学习《选学读本》中的散文《春雨》,跟作者一起“听雨、看雨、品雨”,充分领略春雨的“声美、形美、味美”。然后出示课题《春天的雨点》,对同学们说:“下面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雨的文章,请大家读一读,想想这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样一来,学生对要学的课文充满了兴趣,并且通过比较学习,很快地把握住了课文“以物喻人”的写作特点。散文《春雨》中的春雨之美与课文《春天的雨点》中教师的师德之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领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受到了一次美的熏陶。
  课中拓展,加深理解。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难点、疑点,这时利用拓展材料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做到“无师自通”。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第二段主要讲了五位壮士在狼牙山上与敌人进行战斗的场面,课文写得比较简略。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拓展材料《舍身跳崖惊敌胆——狼牙山五壮士》,里面具体描写了五壮士英勇斗敌的壮烈场面。两部分内容对照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课后拓展,增加积累。课文学完之后,学生可能意犹未尽,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与本文相关的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够扩大视野。如学了《草船借箭》之后,向学生推荐少儿版《三国演义》,学了《在大熊猫的故乡》,让学生读读《大熊猫为什么爱吃竹叶?》,学了《黄继光》,让学生读诗歌《永恒——献给黄继光》,从后人对黄继光的赞美之中进一步体会英雄高尚的品质和伟大壮举。
  根據学生不同的年龄及课文知识特点,课外拓展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一次呈现或多次呈现,也可书面式呈现或录音式呈现,还有更多的延伸方式:如让学生去了解校内外新近或从前发生的事;给学生播放切合教学实际的电视、电影;让他们欣赏各种名曲、名画,了解艺术名人;让他们就某一触发点展开想象和联想;让他们对某一现象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慨,发表自己见解;让他们放开手脚对课本或课外名著进行阅读;还可以让他们走向大自然等去体验生活。一次,正值秋季,学校组织学生到校外参加实践活动,来到一片树林,见到树叶纷纷飘落,一位语文老师提醒学生,对照已学的课文和此情此境,有何感受。学生便争先恐后地吟起来:红色的蝴蝶,黄色的小鸟……这正是刚学过《秋叶飘飘》一文中的意境。
  只要是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帮助的形式都是可以选择的,这样不仅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在课堂上获得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在生活中也能够得到拓展和延伸。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城新区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在科技发达、文化多元的今天,如何将文化元素与景观设计相融合,继承与发展中西优秀文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创造出有自己特点又不失传统文化精髓的设计作品,已成为
本文对212名排球运动员、33名投掷运动员、30名网球运动员进行了观察,发现冈下肌萎缩均发生在排球运动员,而投掷、网球运动员则无1例发现有冈下肌萎缩的。为此,我们对45具成
皮内接种卡介苗引起的典型原发综合征,包括注射部位的皮肤结节和引流淋巴结的肿大。少数人对此大量细菌可产生局部溃疡、皮下脓肿或化脓性淋巴结炎。如果将菌苗注入皮下或被
通过对调研的襄城县湛北乡坡李村清代民居的介绍,详细论述了其组成、形态、特征及现状,对其价值和特色进行了初步分析。进而在保护方面提出建议和思考。 Through the introd
治安保卫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维护单位的工作、经营、教学和科研秩序。本文根据笔者近年来工作现状的分析,提出
从物理学到建筑物理学1978年10月,刘加平来到西北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物理专业学习。刚刚结束了3年半的军旅生活,来到学术的殿堂,充满了幸福的感觉:大教室、小课堂,图书阅览室、
保尔·瓦莱里是20世纪的一位大诗人、大批评家,他说:“随着波德莱尔,法国诗歌终于走出了国界。”号称法国第一诗人的维克多·雨果当时在法国之外并不以诗知名,而首先是被当做
美术教育机构的教员既是美术教育中的学习者也是接受者和传播者,美术教育机构是在传播美术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系统,能使受接受者在循序渐进的受教育的过程中
如今,风水学在现学术当周总已经独树一帜。而在室内设计领域,风水的讲究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对于住宅起居的要求已经远远高于从前。不单单是基本生活条件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心里
去年我局在对企业档案工作进行调查中发现,企业档案管理升级以后,凡是把档案工作纳入本企业运行机制的单位,档案工作都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凡是没有很好“纳入”的,都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