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农村学生乐于写作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niao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05-01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习作便是满足学生这种需求的最好方式,从这种意义上讲,学生本应该是乐于写作的。可是作文课上的表现却让老师苦恼不已:学生睁大眼睛紧皱双眉、抓抓脑袋、咬咬笔头、无从下笔、似无头苍蝇……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写作,乐于写作呢?我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用"美"的眼光观察生活,让作文走入生活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农村有着异常丰富的地域资源:鸟的飞翔、鱼的遨游、虫的鸣叫、花的盛开、庄稼的生长……..爬山、放牛、捉蝈蝈、捕鱼等,都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探索、去体验、去感受。学生的生活丰富了,认识能力提高了,既开阔了视野,又陶冶了情操,既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创作的灵感。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积累的素材多了,自然也就有话可说了,就会将这种富于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当做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乐此不疲地投入到习作实践活动中去。
  二、将作文教学贯穿于课文教学中
  许多教师总是把作文教学安排在每个单元结束后的习作课上,学生感到习作教学枯燥、乏味,作文教学收效甚微。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为本,以课文为根本,边读边写,以读促写"的活动。一篇好的课文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能帮助学生练习写作。如我在执教《秋游》(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时,第二自然段写到:"田野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在引导学生学会字词,感受秋天田野里的美时,我还让学生仿写家乡秋天果园里的景色。许多学生写到:果园里,苹果红了、葡萄紫了、梨子黄了等。学生轻松、愉快地练习了写作。也就是说,如果把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能较快地掌握内容,并能把知识转变成技能,从而提高了读写能力。
  三、引导学生多读、广读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其实就是"积累"的问题。若学生积累的素材丰富了,下笔时"如有神"了,自然也就乐于写作了。怎样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呢?有的老师会让学生抄好词、好段,或背优秀的范文。学生为之愁眉苦脸。其实学生的阅读大可扩宽,只要是健康的、有益的书籍都可以读,尤其是孩子们喜欢的童话、寓言、著名小说等。这类书籍篇幅短小,贴近生活,又充满人文情感,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面,又帮助学生积累了素材。
  四、重视激励
  在作文评讲时,对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尽可能提出稍高的要求,既肯定他们的成功之处,又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对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要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这样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当然就乐于写作了。
  总之,作文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老师只有指导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素材,在教学中学习技巧,砥砺思维,磨练意志,才能使学生学会写作、乐于写作。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02-01  令语文老师最头疼的教学就是作文教学。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要不篇篇都是大白话,要不写的作文就是言而无序……怎样弄好作文教学,让学生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是语文教师当前应立即解决的问题,结合本人教学经验,本人总结出一种教学方法,即作文五法。具体方法如下:  一、说说写写  学生要想写好一篇文章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01-01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算是一节"好课"?叶澜教授认为:一节好课应该是扎实的课、充实的课、丰实的课、平实的课、真实的课。我在教学实践中也充分的体会到:一堂好课必须要体现一个"实"字。教学目标要实,教学内容要实,教学过程要实,教学手段要实,教学组织形式要实,教学评价要实。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05-0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我们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说,最难写的也是作文。但是作文教学又是我们教师和学生不能回避的问题,填鸭式和照葫芦画瓢教学占满作文教学,我们不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个性特征和心理差异,一律进行刚性的楔入、模仿式锲入。这种教育观念已被如火如荼的新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