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作文评价的效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up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是学生的主体行为,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作文的每一环节都是十分重要的。从修改作文主体意识的增强,到指导示范、扶持、放手,再到多元评价,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掌握方法和要领,重视作文评价过程,才能提高效率。
  关键词: 作文评价主体行为 方法要领 互动交流 重视过程
  
  长期以来,学校和家长把“精批细改,全批全改”作为衡量中小学语文教师工作能力和对待作文态度的重要标志。教师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是学生的主体行为,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积累是形成文章的前提,辅导是形成文章的构架,批改是纠正、进步的阶梯,评价是文章成果的体现”。可见每一环节都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我结合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认知基础和情感动力。”培养兴趣,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情感因素,是培养修改能力的先决条件。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文章写完,并不意味着其过程的终结,还有修改这一必不可少的环节。古今中外修改文章的典范很多,通过讲解这些事例,唤醒自主意识,让批改之路在思想上畅通无阻。
  其次,运用“诵读法”,让“旧貌换新颜”。叶圣陶说:“文章写完之后,最好先读一两遍……要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著名作家老舍也常常通过诵读来检查自己的文章是否妥当。这里的诵读法是说作文写完后不要急于定稿,要反复诵读自己的作品,边读边修改,直到读起来流畅顺口才能誊写。之所以要诵读是因为汉语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音义携手”一体,音、意、情是统一在一起的。此外,诵读还可从音节、声调上发现文章的毛病。总之,理不足读不下去,气不盛读不下去,情不真读不下来,词不雅读不下去,起处不引人入胜读不起来,篇终不耐人寻味读不下去。“诵读法”的好处,就在于发现“读不下去”的地方,并加以修改,使文章通俗易懂,琅琅上口。
  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老师要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传授学生自改方法和要领,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修改之时,先教给修改符号和用法,再尝试采用如下方法。
  1.提纲修改。成文前,学生按要求编好作文提纲。修改提纲,主要是对照要求从大处入手进行修改,一是校正主题,改正错误的、模糊的、杂乱的主题,使主题变得正确、鲜明、有中心。二是理清思路,把离题的加以矫正,把段落不合理的加以调整,注意调整详写和略写的内容。
  2.通观全文。这是成文后修改的第一步。如果是记叙文,主要看叙述的顺序是否恰当,事件交代是否完整;如果是说明文,就要看说明方法是否恰当,说明语言是否简洁准确;如果是议论文,主要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严密。总之,叙事要清楚,说明要具体,议论要严密,描写要形象生动,抒情要真实自然。通过通观全文,找出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3.精雕细刻改。这是成文后修改的第二步。在做了总体修改后,接下来就是润色的问题了。主要解决词语是否贴切、句子是否通畅、修辞有没有效果等问题。修改时千万不可轻视错别字,不可忽略标点符号。
  要让学生掌握修改要领。一删:即删去多余的不必要的成分。二增:增补欠缺部分,把内容写具体,进一步修饰润色。三换:换掉错误的、不恰当的、不优美的和前后互换。
  三、互动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老师批改学生作文,通常是教师一人面对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作文,工作非常繁重。为了减轻教师负担,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修改效率。通常是先将清本次作文的写作要领,然后找几篇存在普遍问题的作文,投影在大屏幕上,老师和学生共同在屏幕上修改,这样,可以让每个孩子都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既学习了修改作文,又提高了作文水平,效率很高。这种办法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就可以分组让学生自己修改了。
  分组前,先对学生写作水平进行摸底,按作文水平高低合理搭配,一般三至五人为一组,这样每人都可以看到几种不同类型的文章,便于比较、借鉴,以优带差。
  进行一段时间后,学生自改能力有所提高,就可让学生进行互批自改,让同桌两人互相批阅,写出批改意见,然后自己修改,这样每人评阅一篇,时间充足,精力集中,批得仔细。在批阅他人作文时,联想自己的,互相借鉴,通过互批自改,扬长避短,为修改自己的文章打好基础。之后,张贴批改好、成绩高的文章,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当然,互批作文,事先应指导,事后要检查,否则,不但徒劳无益,而且有害。
  四、面批面改,重点指导与突破
  对于问题较多,需要个别指导以提高作文水平者,当面批改,不失为一种高效便捷的方法,在批改过程中因材施教,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对作文“闪光点”准确及时地指出,让他们增强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健全作文评价机制,重视作文讲评
  为调动学生写作和批改作文的积极性,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作文都要认真对待,检查批改情况,根据他们的批改水平再给批改作文的同学打分。这样,使写作的同学都能认真对待每一篇作文,也使批改者在批改作文时不敢马虎,增强学生对待作文的责任心。
  对每一次作文,我都选出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为范文来念,大家交流看法,我总结其真知灼见,对范文中的不足部分,让学生引以为戒,写得比较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学习,这样就达到了作文评价的目的,使学生在作文评价中有所收获,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从作文主体意识的增强,到指导示范、扶持、放手,再到多元评价,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方式是多样的,但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固定不变的。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作文过程,求实求活,大胆创新,不断探索与总结,才能使学生写出更精彩的习作,进而才能从作文中品尝丰收的甘果。
其他文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我们重新认识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所处的位置,意识到只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强指导,才能帮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和“心理图式”,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积淀。我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将课文中包含的意思用一定的情境“设置”出来。情境设置是指在教学中创设情感和认识相结合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较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较好地发挥情境“设置”的艺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利用导语设置情境  好的导语能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的意境之中。如教《十里长街送总
派琴虫病(Perkinsosis)是严重危害全球贝类养殖业的主要疫病,也是进出口贝类产品贸易中的重要检疫性疫病,目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雷氏液体巯基醋酸盐培养基(RFTM)培养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是素质教学追求的目标。  一、研究对象  四川省乐至县金顺镇中心小学3—6年级全体学生。  二、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本次问卷调查涉及学生对阅读兴趣与态度,阅读对象与类别,阅读习惯与方式,阅读策略与过程,阅读目标与成果等方面的内容;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收回70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9%。  (
摘 要: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我们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文章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 培养方法    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广泛的交际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尽管信息的表达、传输方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着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也就抓好了语文教学的“主干”。但是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大多数学生说到作文如“谈虎色变”,害怕写作文,逃避写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搜肠刮肚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这正是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教师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者、诱导者、激发者,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他们
鸡球虫病是一种由艾美耳属球虫引起的呈世界性分布的寄生虫病,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鸡球虫种类多,其中致病性最强的是柔嫩艾美耳球虫。目前防治鸡球虫病仍以使用抗球
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RAC)与克仑特罗(Clenbutero1,CL)都是β2-激动剂类违禁药物。RAC具有广泛的生理效应,常被用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痉挛和产科疾病的治疗。动物日粮中添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