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先春,冰心可鉴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壶春瓶是中国古陶瓷中常见的一种陈设器,其器形特点是撇口、束颈、圆腹、圈足,整个器物如同以双S线构成,婀娜多姿而又不失端庄、典雅。玉壶春瓶最早出现在宋代,以后历代都有烧制,但每个历史时期的造型和装饰都略有不同。从宋至清,其造型变化是,年代越晚,瓶的颈部越短,腹部越大、越圆,圈足越宽。釉彩装饰在宋代目前仅见北方窑口的品种,如定窑的白釉刻花、兹州窑系的白地黑彩或褐彩等:元、明时主要有青花、釉里红、白釉(元代为卵白釉、明初为甜白釉)等:到清代又增加了粉彩、其他颜色釉等品种。
  关于玉壶春瓶这一名称的来历,有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
  相传在宋代熙宁年间,大学士苏东坡路过景德镇,特地去寻访他的一位禅友佛印和尚,得知佛印云游未归,他就信步闲逛到一个制瓷的作坊。他见一位老人坐在轱辘车上拉坯,觉得非常奇异,便对老人说:“久闻景德镇瓷器贯通文化,诗词歌赋皆能以绘画而描述,但不知这瓷器造型能否表达?”说完就吟咏了唐代王昌龄的一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老人听了以后,略作思忖,就拨动车轮,须臾间塑出了一个撇口、细颈、敛足的器型来,老人说:“此器如心倒置,谓之‘心到’了,撇口寓示‘敞心扉’,拙器抒志示节,客官以为如何?”东坡见了,感慨地说:“冰壶者,表里澄澈,光明磊落。当也是‘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哪”。苏东坡兴情所至,当即赋诗一首,其中有“玉壶先春,冰心可鉴”两句尤为脍炙人口。后来佛印和尚闻讯赶来,也欣然写下了“清如玉壶冰,贞见玉壶春”的诗句。
  但是查遍苏东坡的所有文集,都没能找到有关玉壶春的诗句。可见,这只是文人附会的一个故事而已。但玉壶春瓶的确以其曼妙的造型而深得文人们的喜爱。
  
  宋代是玉壶春瓶的创烧期,现在能见到的实物较少,仅见北方窑口的产品。宋代瓷器的造型总的来说比较修长,玉壶春瓶也不例外。
  图1为河南扒村窑黑花玉壶春瓶(广东省博物馆藏品),高22厘米,造型为小撇口、细颈较长、长胆形腹、圈足稍外撇。口沿涂黑釉一圈,通体施白色化妆土,颈部和腹部用黑彩绘水草纹,再施透明釉烧制。整个器物线条流畅,纹饰笔法随意、釉彩因黑白分明而十分醒目。
  元代玉壶春瓶较之宋代,腹部略为肥大一些、重心更向下一些。品种有卵白釉、卵白釉戗金、青花、釉里红等。图2为元代青花制品,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该瓶高30.3、口径8、底径8.8厘米,白釉微泛青,细腻而莹润。青花发色翠蓝纯正。纹饰共八层,丰满而不混乱。口沿内侧绘卷草纹一圈,瓶身分别以蕉叶纹、莲瓣纹、卷草纹和主题纹饰组成。底足内荡釉,用青花料随意书一“又”字。元代其他瓶、罐类底部多砂底无釉,唯玉壶春底足上釉。腹部主题纹饰绘“携琴访友”图。“携琴访友”讲述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图3为元代卵白釉戗金制品,江西高安市元代窖藏出土,现藏高安市博物馆。在瓶的腹部有暗刻龙纹,龙为小头、细颈、长身、网格状麟片,纹饰施以戗金装饰,但金彩已大部分脱落。
  图4为元代青花龙纹制品(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品),高24.8厘米。该器物青花发色纯正,内口沿绘火云纹一圈,龙纹矫健生动,龙身周围绘飘逸的火云纹与口沿所绘纹饰相呼应。这件器物一改元青花纹饰丰满繁复的现象,给人神清气爽、耳目一新的感觉。
  明代的玉壶春瓶基本沿袭元代形制,但口沿外撇更厉害些、腹部也更圆满些。见有甜白釉、青花等品种。图5为明永乐甜白釉制品(广东省博物馆藏品),高32.2厘米。甜白釉是明永乐时期景德镇御器厂烧制的一种白瓷釉色,因呈木光状、具有白糖色泽,故称甜白。永乐、宣德时御器厂的白釉瓷器大量掺入高岭土,而高岭土中三氧化二铝的含量较高,这对增强瓷釉的白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把瓷釉泛青的现象降到最低的限度。图6为明永乐青花云龙纹制品,高26.9厘米,景德镇市珠山明御器厂遗址出土。与元代的器物相比,除了造型上的差异外,这件器物已不像元代玉壶春瓶那样,在口沿处也绘一圈纹饰。这也是明、清玉壶春瓶与元代区别的特点。该器物全身共绘五条矫龙,龙的样式具有明代的特点:猪嘴长须、双目圆瞪、五爪似风火轮。龙的四周绘朵云纹,均为“壬”字云或“丁”字云。
  
  元至明早期的另一种器物——执壶,其壶身亦作玉壶春瓶式。执壶为隋代出现的酒器之一,宋代又称注子、注壶。隋至唐早期的执壶造型为盘口、短颈、鼓腹、圆筒形或六角形短直流、曲柄、平底;唐晚期的流有长有短,腹部多作瓜棱形,柄有曲有直;五代至北宋,器身渐高且修长,腹有圆形和瓜棱形,流渐趋细长、弯曲,曲柄高于壶口,平底变为圈足。有的与注碗相配套(注碗用于盛热水温酒)。元至明早期的执壶壶身完全为玉壶春瓶式,弯流与壶颈之间以S形饰件相连。这种造型的执壶在明中期以后基本不见,但在清乾隆时见有官窑青花品种,个体较大,是作为仿古陈设瓷生产的。图7-8为明洪武青花和釉里红执壶(日本出光美术馆藏品),高分别为33和33.8厘米,分别绘缠枝牡丹纹和芭蕉纹。图9为明永乐青花执壶(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品),高33.7厘米,绘花鸟纹。洪武、永乐时的这种执壶,纹饰延续了元代层次多而不乱的特点,造型和纹饰有的几乎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于柄的内侧:洪武器绘有花纹,而永乐器一般不绘花纹。
  清代玉壶春瓶的器型,与以前历代都有较大区别,颈部缩短、腹部更加圆鼓、圈足增大,而且是年代越晚颈部越短、圈足越大。总体上给人敦厚端庄的感觉,而减少了以往婀娜飘逸的气息。但清代的装饰品种比以前历代都要丰富,除青花、釉里红、颜色釉外,还有粉彩等品种,其中以青花和粉彩最为多见。图10为乾隆青花釉里红制品(广东省博物馆藏品),高30.5厘米。纹饰从颈部至圈足,分别用青花绘蕉叶纹、如意云纹、缠枝花卉、莲瓣纹、折枝花叶等,用釉里红绘灵芝纹、龙纹、折枝花朵纹等。底心书“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书款。是一件难得的官窑精品。釉里红是以铜红料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画纹饰,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使釉下纹饰呈现红色。釉里红创烧于元代景德镇,由于铜红料对窑室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因此烧成难度大,成品率低。元、明釉里红器大多红色晕散,不太鲜艳,因传世品少而尤为珍贵。至清雍正、乾隆时,才真正烧制出优质的釉里红。而且青花、釉里红两种装饰同一器、两者发色都纯正者,尤为难得。
  图11为同治青花制品(广东省博物馆藏品),高29.5厘米,绘芭蕉山石图,底心书“大清同治年制”、青花楷书款。清代乾隆时起,青花瓷已开始退居次要地位,粉彩成为瓷器的主流。当时官窑仍生产部分青花瓷,用于陈设和赏赐。这类芭蕉图青花玉壶春瓶,咸丰、同治、光绪各朝官窑都有生产,器型、纹饰也都基本一样,只能靠年款区分。
  图12为光绪粉彩制品(广东省博物馆藏品),高30.5厘米。口沿饰金彩一圈,壶身分别用红、黄、绿、蓝彩绘龙凤纹和朵云纹。底心书“大清光绪年制”红彩楷书款,是一件官窑精品。器物造型规整,画工精细,龙凤生动有活力,白釉稍泛灰。光绪官窑瓷器与咸丰、同治时相比,曾出现一度中兴的现象,生产出不少精美之器。但由于国力不振,无论胎、釉、彩各方面,终究无法赶上雍正、乾隆时的水平。
  图13为宣统粉彩制品(南京博物院藏品),高29厘米,也是一件难得的清末官窑精品。与光绪官窑的做法一样,器物口沿饰金彩一圈,壶身分别用红、黄、绿、蓝彩绘花蝶纹,画工精致细腻。底心书“大清宣统年制”红彩楷书款。纹饰寓意为福寿富贵(花开寓富贵,蝶与耋同音,意为长寿),这种吉祥图案为清代瓷器(尤其是清中期以后)常见纹饰。整个画面布局疏密有致,给人清新怡神的美感。宣统一朝仅三年,其官窑瓷器生产只是光绪的延续,并无创新与改进。
其他文献
依照惯例,纽约于3月17-20日举办亚洲艺术周,这次的拍卖分为7场,分别为:日韩艺术、三藩市美术馆里的中国玉器、赛克勒基金会收藏的中国书画、中国瓷器、从印度到印尼的艺术珍品、印度艺术及南亚艺术专拍。中国玉器在这次亚洲艺术周中极受重视,3月18日为三藩市艺术馆中国玉器珍藏专场,拍卖的收益将拨捐给收藏基金会。  此场专拍共有75件精雕细琢的各类玉器珍品。其中,两个珍罕的白玉及碧玉笔筒备受瞩目。笔筒上均
期刊
这个展览是展示中国历史文化魅力,呈献给五大洲朋友的礼物。展览由国家文物局、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以及包括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在内的26个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6个省、市、自治区的文化厅(文物局)或文物管理委员会协办,提供上展文物的55个博物馆、科研院所、考古所等文物收藏单位共同承办,并由首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共同设计制作,共挑选了代表中华文明发展
期刊
50年前的此刻,中国正“大跃进”方酣。1958年5月23日,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大二次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倡议,正式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认为这标志着我国正经历‘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并且相应提出了“1958年国民经济的第二本账”,要求“7年超英,15年赶美”。  在八大二次会议前后,毛泽东“施阳谋”,“引蛇出洞”,领导进行了全国空前规模的“反对反党反社会
期刊
丙 收藏创作印三十方    ●创作二方  一 叔言五十后所作  自刻  二 松翁居辽后作    ●读书二方  三 罗振玉读书记  赵穆刻。款云:东蕴读书记,印侯。  四 上虞罗振玉校勘之印  赵穆刻。款云:琴鹤生赵仲穆持赠,壬辰九月。    ●收藏二十四方  五 陆厝所得  自刻。款云:陆庵仿古鈢。  雪堂《杜诗授读》序云:予住岁遍览历代名作,悬先圣论诗之旨,求之二千馀年间,于晋得陶令,于唐得工部
期刊
鲁道夫和大卫·茨卫内(Rudolf&David Zwirner)父子,艺术圈最著名的父子组合。老鲁道夫在1955年去看了第一届文献展,并立即放弃了当时的法律学业,由此进入艺术圈,他于1967年在科隆组织了第一届艺术博览会,成为现代艺术博览会的创办人,以此确立了自己在这个行业的地位:安迪·沃霍尔,齐·特温布里,贾斯伯,琼斯和博伊斯等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和鲁道夫合作;而儿子大卫则接过父亲的衣钵,将
期刊
承接上一期杂志对于香港举行的吉美家族所藏乾隆御用玺印专拍进行的分析,本期将继续为读者介绍这批具有纪实作用的乾隆玺印。多达十方的乾隆御用宝玺的集中拍卖,在中外拍卖史上是空前的。这十方宝玺都与乾隆人生的某个重要历史时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关联,与乾隆以及那个伟大的时代交相辉映,可以说,这十方御用宝玺既是18世纪中国乾隆皇帝所统治的那个辉煌时代的辉煌见证,也是乾隆皇帝本人辉煌人生的映照。拍卖总会过去,宝玺各
期刊
在金融海啸和HINl的双重阴霾笼罩下,第二届香港国际艺术展(ARTllK 09)如期拉开帷幕,24个国家、超过110间画廊的参与,在拥有跨界才能的幕后团队的主持下,艺术的多元极其与生活的交融在此次艺展中得到极大的体现。而中国当代艺术的泡沫给中国画廊的打击在此次艺展会上显露无疑。此次的展览,日本及韩国的画廊占据先机,一直吸引着极高的人气。随着全球政治及经济权力逐渐东移,全球艺术领域的业内人上都纷纷视
期刊
有人觉得他们很“怪”,也有人觉得他们很可爱。这个专题所介绍的主人公们,既有中过状元做过宰相、帮过杨乃武与小白菜申冤的翁同龢;也有在清朝灭亡近30年后还舍不得剪掉清朝的辫子、饮恨病故的国学大师罗振玉;他们中有世纪学人陈寅恪,在1 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时专机来接也不肯赴台、晚年于“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声浪包围下心脏衰竭而离世;他们当中还有被鲁迅先生戏称为傻公子的阔少爷刘承干,只会花钱买书却不懂挣钱……
期刊
朱其石在治印绘画之余,对其他艺术品类的收藏怀有极大的兴趣,喜收集名人书札、古器拓片等,还是有名的“老照片”收藏家,1960年代溥仪著《我的前半生》,为中的一些照片系出版社向他借用制版……    今年是诗人、学者朱大可(1898-1978)逝世30周年。他的故乡人、藏家王金龙有感于朱大可的业绩,拿出历年购藏积累的朱大可墨迹手稿在嘉兴举办一个小型展览,供人瞻仰,藉此纪念这位嘉兴籍诗坛学林的前辈。谈起朱
期刊
“天价”艺术品流拍的原因是什么?拍卖实际上是买方、卖方与拍卖中介的三方博弈,似乎交易的一方集中、强势而独大,可以动用包括商业、技术、宣传、法律等等的任何手段来获取并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交易的另一方却分散、弱势、渺小,两方对同一件拍品的价值乃至价格认知不同,自会造成艺术品的流拍。表面上看,2008年的拍卖市场因遭受内“忧”(汶川大地震的突袭)外“患”(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的双重影响,令不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