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盛世下的得意人生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137724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承接上一期杂志对于香港举行的吉美家族所藏乾隆御用玺印专拍进行的分析,本期将继续为读者介绍这批具有纪实作用的乾隆玺印。多达十方的乾隆御用宝玺的集中拍卖,在中外拍卖史上是空前的。这十方宝玺都与乾隆人生的某个重要历史时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关联,与乾隆以及那个伟大的时代交相辉映,可以说,这十方御用宝玺既是18世纪中国乾隆皇帝所统治的那个辉煌时代的辉煌见证,也是乾隆皇帝本人辉煌人生的映照。拍卖总会过去,宝玺各有其主,但它们留给我们的对乾隆盛世的历史思索和对美好人生的企盼将永远不会结束。
  
  一、古稀之年,“猶日孜孜”
  
  乾隆四十五年(1 780年),对乾隆帝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此时乾隆帝不仅在位已经整整四十五个年头,而且还要迎来他的七十寿辰。巧合的是,每到乾隆纪年逢五之年,也正是乾隆帝的年龄逢十之时。因此这样的年份便被乾隆帝定位“正寿”之年,照例都要举行盛大的庆典。而对于宝玺一向有着自己看法的乾隆帝,在这样的特殊时候,刻制宝玺作为永久的纪念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对古代诗文非常熟悉的乾隆帝很自然从自己的年龄想到了唐代诗圣杜甫的那首著名的《曲江》诗中“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句子。乾隆帝借用了杜甫诗中的“古稀”二字恰当地表述出自己年已七十的事实,再加上自己的“天子”身份,“古稀天子之宝”就这样被乾隆帝创造出来了。
  在决定用“古稀天子”刻制宝玺的同时,乾隆帝也进行了一番考证和申述,写了著名的《古稀说》。在这篇文章中,乾隆帝写道:稽诸史籍,“自三代以下帝王年逾七十者:汉武帝、梁高祖、唐明皇、宋高宗、元世祖、明太祖凡六帝”。但在乾隆看来,自己的统治毫不逊色于前述六帝的统治,也就是如他所说的:“虽非大当,可谓小康。”这里还有一点谦虚的意思。但接着他笔锋一转,“且前代所以亡国者,曰强藩、曰外患、曰权臣、曰外戚、曰女谒、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今皆无一仿佛者”,所有危及统治安全的因素,而今都不存在,乾坤朗朗,天下太平,这不是已经古今罕有了吗?乾隆帝又写道:“即所谓的古稀之六帝,元明二祖为创业之君,礼、乐、政、刑有未遑焉。其余四帝,予所不足为法,而其时其政,亦岂有若今日哉?”也就是说在前述六位和他一样活到七十岁的古代帝王中,前四帝均是不足为法的,余下的元世祖和明太祖虽为创业之君,于国于身皆有建树,但仍不乏“礼乐政刑有未遑焉”的遗憾。至此,结论也就出来了:他自己才是千古之中唯一年登古稀的英明君主,他统治的现在才是“诚古稀而已矣”。于是,刻制“古稀天子之宝”的宝玺用以纪念这个古今罕有的盛事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这也正是他自己极为自负和自得心态的自然流露和表达。
  当然,从乾隆帝的《古稀说》中,我们除了感受到他的自负自得之外,还可以明显感受到他的另外一种对自己不能慎终如始的危惧情绪。因此乾隆帝在制作“古稀天子之宝”的同时,还刻制“猶日孜孜”作为副宝。乾隆帝在《古稀说》一开始便写道:“余以今年登七襄,因用杜甫句刻‘古稀天子之宝’,其次章即继之曰‘猶日孜孜’,盖予宿志有年,至八旬有六即归政而颐志于甯寿宫。其未归政以前,不敢弛乾惕。猎日孜孜,所以答天庥而励己躬也。”按“猶日孜孜”一词源自《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指勤勉努力,毫不懈怠。乾隆帝将其中的“惟日孜孜”稍加变化,刻成猶猫日孜孜”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乾隆帝觉得自己能够达古稀之年,成古稀盛世,完全是上天所赐,只有始终勤勉努力,孜孜求治,才能不负上天的恩赐,这才把“猶日孜孜”作为“古稀天子之宝”的副章相配使用。只有将“古稀天子之宝”和“猶日孜孜”所表达的情绪和思想结合起来,才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在古稀之年这一时段内乾隆帝那种壮志未泯,雄心未已,励精图治而且是相当自负的精神和心理状态。
  
  从乾隆四十五年开始,乾隆帝就不断地命工匠制作“古稀天子之宝”和副宝“猶日孜孜”,直到乾隆五十四年准备八旬庆典结束,其间有关“古稀天子”的宝玺的制作为数甚多,在乾隆帝的御用宝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此次香港苏富比公司即将拍卖的十方宝玺中就有碧玉三螭钮“猶日孜孜”宝(编号2008)、白玉螭钮“三希堂”宝(编号2001)制作于这个时期。
  
  二、寿殿耄耋,“自强不息”
  
  乾隆五十五年,年迈的乾隆帝又一次迎来了纪年逢五、圣诞逢十的正寿之年。在乾隆帝看来,纪元五十五年又恰逢八十整寿,实与天地之数自然会合,是吴苍眷佑的结果,值得大庆特庆。同样,依照成例制作相应的宝玺也是活动筹划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事项。
  这一次,乾隆帝将视线落在了《尚书》“洪范”篇上。据《尚书》“洪范”篇记载:武王克商后,向箕子请教天道之子,箕子便以洪范九畴相告。这洪范九畴分别为:“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王曰建用皇极、次六曰又用三、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响用五福,威用六极。”乾隆认为箕子所陈洪范九畴是“万世帝王制治之源……无一不关于为君者之一身一心”。而九畴中的第八“念用庶徵”与乾隆当时的想法正相一致,于是,据此拟定“八徵耄念之宝”的宝文。乾隆帝在《八徽耄念之宝记》中写道:“思有所以副八旬开店之庆,铸诸玺,以殿诸御笔,盖莫若《洪范》‘八徵’之念……今虽八十,逮归政之岁尚有六年。一日未息肩,万民恒在怀。庶徽之八,可不念乎?念庶徵即所以念万民。《曲礼》‘八十日耄’,老而智衰之谓。兹逮八十,幸赖天佑,身体康强,一目万机,未形智衰,不可不自勉也。”由此说明,八徵耄念之宝的刻制即是乾隆对八十大寿的纪念,也是对自己的戒勉。
  和“古稀天子之宝”一样,“八徵耄念之宝”只是一方主宝。除主宝之外,乾隆帝还同时选取了“自强不息”的宝文,刻制成副宝,与主宝相配使用。按“自强不息”语源《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按照他解释:“向有自疆不息宝,以殿御书。庚子年铸古稀天子之宝,副以猎日孜孜。兹以寿跻八旬,铸八徵耄念之宝,仍副以自强不息。盖经书中自做之语虽多,而易象首乾,法天行健,至为切耍者,无逾于此语。”选取“自强不息”作为副宝,是要表明他在归政之前不敢稍存懈怠,以天下百姓为念,孜孜求治,勤于政事的意旨。从中不难得知,乾隆帝在位自己寿跻八旬深感得意的时候,同样隐隐流露出内心深处那种忧患意识。而“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忧患意识的反映,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
  
  乾隆帝于乾隆五十四年拟定了“八徵耄念之宝”和副宝“自强不息”之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新宝玺的制作。此次苏富比公司将要拍卖的十方宝玺中就有六方制作于这个时段。即青玉交龙钮“天恩八旬之宝”(编号2006)、白玉交龙钮“自强不息”宝(编号2007)、白玉云龙钮“八徵耄念之宝”和“五福五代堂八徵耄念宝”(编号2002)、碧玉蹲龙钮“八徵耄念之宝”和“懋勤殿”宝(编号2005)。通观这一时段内与“八徵耄念之宝”有关的宝玺制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单方“八徵耄念之宝”,也包括与此内容相近但印文稍有变化的宝玺。这类宝玺一般都体量较大,一印一匣,单独存放。此次拍卖的“天恩八旬之宝”(编号2006)就属此类。乾隆帝在其御制诗中曾有“天恩沐得八之旬”“天恩八旬寿”之句,并多次讲道:“三代后帝王年登八十者,惟梁武帝、宋高宗、元世祖三帝,然总未五代同堂。予仰沐天恩,备邀诸福,尤深感荷。”言下之意,中国历代帝王虽有三人寿至八十,但他们都没有像自己这样能够享受到五世同堂的天伦之乐,怎么能与自己相比呢?能够有此结果,完全是上天所佑,上苍所赐。因此,特制作“天恩八旬之宝”申明此意。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记载,此玺制作于乾隆五十四年十月至十二月,由苏州的刻字玉匠完成的。此宝印面达12.7厘米,体量硕大,实为难得。
  二是将“八徵耄念之宝”与“古稀天子之宝”或附加了其他内容的“八徽耄念之宝”相配组成对印。这种对印一般材质、颜色、大小都一样,共装于同一木匣中。此次拍卖的白玉云龙钮“八徵耄念之宝”和“五福五代堂八徵耄念宝”(编号2002)就属于此类。本来两方宝的内容是重复的,但另一方印文中加入了同样令乾隆引以为豪的“五世同堂”的内容而成为新的宝玺,组合成对印,使两宝要表达的“八徵耄念”的主体既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又使二者之间有所区分和变化。
  三是将主宝“八徵耄念之宝”和副宝“自强不息”与另外一方引首宝相配,形成三方一套的组宝。这种组宝要求三方宝的质地、颜色、大小都一样,共装于同一匣中以备应用。像这样三方一套的组宝,因引首宝的不同有两种组合形式。一种为主宝“八徵耄念之宝”和副宝“自强不息”与引首宝“响用五福”组成的固定搭配,这种组合应该是出于乾隆帝自己的意愿。因为乾隆帝在《八徵耄念之宝联句》序言中特别谈到了这三方宝玺的关系:“得寿皆宣鼓之成,计字协义爻之画。引之响用,副以健行。佩押钮以交龙,座侑觞而称兕。”并特别注明副童日自强不息,引首日响用五福。“响用五福”同样取自洪范九畴中的第九“响用五福,威用六极”。乾隆帝之所以要选取“响用五福”四字与主、副宝组成固定搭配,表达的是同样的得意而又自我鞭策的心境。另一种为主宝“八徽耄念之宝”和副宝“自强不息”与以宫殿名为引首宝的组合搭配。这种组合的组宝基本是为了将组宝放置在指定的宫殿而制作的,放置的宫殿名就是组宝的引首宝。此次拍卖中的白玉龙钮“自强不息”宝(编号2007)、碧玉蹲龙钮“八徵耄念之宝”和“懋勤殿”宝(编号2005)就属于这种情形。
  
  
  三、禅位归政,“得遂初心”
  
  乾隆真的没有想到,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愿望会成为现实。乾隆六十年,继位周甲,对于他来讲又是个极为重大的历史时刻。在这一刻,他那默会于心几十载的愿望将成为现实,从此他将越古亘今,彪炳史册。那么,他那长久的愿望到底是什么呢?
  乾隆六十年(西元1795年)九月初三日,八十五岁的乾隆皇帝召集皇子皇孙、王公大臣,宣布立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为皇太子,以第二年为嗣皇帝嘉庆元年,届期归政。第二年新政,乾隆亲自举行授受大典,并下诏“……皇太子于丙辰正月上日即皇帝位。朕亲御太和殿,躬授宝玺,可称朕为太上皇帝。”这样,乾隆帝结束了长达六十年之久的皇帝生涯,成为清代唯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帝。在位六十年,禅位给新皇帝,自己成为太上皇,这正是乾隆帝的那个默会于心几十载的愿望。
  稽诸史籍可知,“太上皇”之称谓出现甚早,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称帝后便尊其父为太上皇,以示崇敬。历代皇帝传位于太子,亦自称太上皇。历史上为太上皇者因授受之际的情况不同而境遇各异,但多数是受形势所迫勉强让位。通观中国历史,名副其实既有尊位又有权势的太上皇,恐怕非乾隆帝莫属。对于乾隆帝而言,传位于嘉庆让自己成为“太上皇帝”,是他自己主动完成的行为,同样是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
  就在宣布传位颙琰的同时,乾隆也为即将到来的太上皇生活进行积极准备。乾隆六十年九月二十八日,他传下谕旨:“朕归政后,应用喜字第一号玉宝,刻太上皇帝之宝、册,即将御制十全老人之宝说,铸刻作为太上皇帝宝册,用彰熙朝胜瑞。”此后不久,在乾隆宝薮上便出现了一组令人瞩目的印章:“太上皇帝之宝”、“归政仍训政”、“得遂初心”、“心愿符初”、“即事多所欣”等。这里的每一方印章,都像一个小小的视窗,使我们得以窥测乾隆帝成为太上皇帝过程中及以后的一些基本状况。第一,对乾隆过去六十年的执政生涯作了基本总结;第二,规定了乾隆成为太上皇以后基本政治方针和治国方略;第三,恰当而扼要地反映了乾隆晚年的心境。
  实际上,“得遂初心”(编号2004)是乾隆帝太上皇时期十分重要的宝玺,意思是“得以了却自己最初的心愿”。在乾隆帝心目中,这个“初心”实际上就是指乾隆帝在继位之初就已经产生御极六十年便禅位归政的思想,这一点可以从乾隆帝自己的话语中得到证实。比如:
  “回忆即位之初,焚香告天,惟愿在位得至六十年即当归政,何幸年臻耄耋,身体康强,每日勤政,敕几无殊。往昔当甯寿宫初茸时,即有符望阁,遂初堂之额,今幸心愿符初矣。”
  “予仰蒙吴眷,纪元周甲,心愿符初,今岁元正大廷授玺,称太上皇帝,幸为千古全人。”
  “予仰蒙天恩祖眷,践阼周甲,克遂初心。年丙辰正月上日即当归政。”
  “虽已臻周甲之期,尚未逮开元之始。今则允符前愿,克遂初心。”
  这里的“初愿”、“初心”实际上指的是同一回事。通过以上引文,可知乾隆所谓的“愿符初”、“克遂初心”,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纪元周甲。作为皇帝,御极天下六十年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乾隆随口口声声强调“不敢仰希皇祖,以次增载之数”,但实际上他所享有的已经远远超过了康熙,这是他从未明言的心愿。其二,授玺归政,称太上皇帝,从而有资格同历史任何一位贤主明君比肩并驾,堪称“古今帝王第一”。乾隆帝之所以用“得遂初心”为印文刻成宝玺,所要表达的正是这种背景下的自得心理。
  此次即将拍卖的十方乾隆御用宝玺中此类印章只有白玉螭钮“得遂初心”宝(编号2004)一方是制作于这一时期的作品。
  
  四、辉煌不会终结
  
  “夫天子宸章,择言铸玺,以示自警,正也。”这是乾隆皇帝对皇帝宝玺内容的基本看法。乾隆皇帝在选择印文时力求能充分体现自己的为政思想,体现自己的性情和意志,有感而发,有针对性而刻,从而使得这些宝玺成为反映乾隆朝文化生活及乾隆本人思想的不可多得实物资料,成为关照乾隆盛世社会状况的重要载体。
其他文献
展览:盛奇——新作个展    展览城市:北京  展览时间:2009年05月24日——2009年08月17日  展览地点:F2画廊  展览前言:本次展览将展出艺术家从2006年到2009年间创作的作品,共5个系列。颜料从画布上下滴下来——这是盛奇近期作品的一个标志性表现。  本次展览作品歌颂了在盛奇戏剧化的想象中成为主人公和主角的中国人民。同时本次展览还突出强调了艺术家客观地观察周围世界本来面目——
期刊
继伊夫·圣罗兰2月份在佳士得的拍卖会引得超高人气之后,同样为世界顶级服装设计师之一的多娜泰拉·范思哲(Donatella Versace)也于3月18日在伦敦苏富比举行一次藏品拍卖,拍品出自她与哥哥詹尼·范思哲(Gianni Vensace)共同生活和工作的别墅。这次藏品拍卖中出现了535件拍品,总估价达2,000,000英镑。大部分都以欧洲古典油画、英国水彩、19世纪的欧洲雕塑等保守藏品为多。从
期刊
2009年3月在洛克菲勒中心举行了一场“20世纪顶尖工艺品”拍卖会。此次拍卖会的拍品依旧包含家具、灯具、雕刻、地毯、珠宝和架上绘画等,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全场估价最高的作品来自编号65,法国建筑师、家具设计师保罗·杜瑞·拉芳的作品《着色橡木矮桌子》,制作于20世纪40年代,估价为20,000-300,00美元。拉芳毕业于法国最知名的美术学院:巴黎国立美术学院(the Ecole des Beaux
期刊
刚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其中有这样一幕,孔子三千弟子手执竹简高声吟诵着《论语》中的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想到我还有这样一枚藏书票。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平津一带的古玩摊上,经常看到一位牧师模样的洋人操着流利的中国话和小贩们讨价还价。他就是邱文明牧师(Arthur Braddan Coolle,1900-1978),号质彬,钱币界一般称其为小柯尔,也有人称他ABC先生,是因为他英文名字的字头恰好
期刊
伊夫·圣罗兰和皮埃尔·贝尔热的藏品在2月底的拍卖成绩确实令人刮目相看,总共有657件拍品成交,极少流标,总成交额达到了3.7亿欧元。如此多而精致的藏品被一次性投入市场实属罕见,抢手的大师名作,极富争议的中国拍品,还有众多绚丽多彩的工艺品……其精美性和稀有性,收藏来源的可靠性,都令世界各地的买家心动不已。伊夫·圣罗兰和皮埃尔·贝尔热所拥有的流动资产并不多,财富全都砸在了收藏上,他们将自己的收藏融入生
期刊
依照惯例,纽约于3月17-20日举办亚洲艺术周,这次的拍卖分为7场,分别为:日韩艺术、三藩市美术馆里的中国玉器、赛克勒基金会收藏的中国书画、中国瓷器、从印度到印尼的艺术珍品、印度艺术及南亚艺术专拍。中国玉器在这次亚洲艺术周中极受重视,3月18日为三藩市艺术馆中国玉器珍藏专场,拍卖的收益将拨捐给收藏基金会。  此场专拍共有75件精雕细琢的各类玉器珍品。其中,两个珍罕的白玉及碧玉笔筒备受瞩目。笔筒上均
期刊
这个展览是展示中国历史文化魅力,呈献给五大洲朋友的礼物。展览由国家文物局、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以及包括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在内的26个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6个省、市、自治区的文化厅(文物局)或文物管理委员会协办,提供上展文物的55个博物馆、科研院所、考古所等文物收藏单位共同承办,并由首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共同设计制作,共挑选了代表中华文明发展
期刊
50年前的此刻,中国正“大跃进”方酣。1958年5月23日,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大二次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倡议,正式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认为这标志着我国正经历‘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并且相应提出了“1958年国民经济的第二本账”,要求“7年超英,15年赶美”。  在八大二次会议前后,毛泽东“施阳谋”,“引蛇出洞”,领导进行了全国空前规模的“反对反党反社会
期刊
丙 收藏创作印三十方    ●创作二方  一 叔言五十后所作  自刻  二 松翁居辽后作    ●读书二方  三 罗振玉读书记  赵穆刻。款云:东蕴读书记,印侯。  四 上虞罗振玉校勘之印  赵穆刻。款云:琴鹤生赵仲穆持赠,壬辰九月。    ●收藏二十四方  五 陆厝所得  自刻。款云:陆庵仿古鈢。  雪堂《杜诗授读》序云:予住岁遍览历代名作,悬先圣论诗之旨,求之二千馀年间,于晋得陶令,于唐得工部
期刊
鲁道夫和大卫·茨卫内(Rudolf&David Zwirner)父子,艺术圈最著名的父子组合。老鲁道夫在1955年去看了第一届文献展,并立即放弃了当时的法律学业,由此进入艺术圈,他于1967年在科隆组织了第一届艺术博览会,成为现代艺术博览会的创办人,以此确立了自己在这个行业的地位:安迪·沃霍尔,齐·特温布里,贾斯伯,琼斯和博伊斯等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和鲁道夫合作;而儿子大卫则接过父亲的衣钵,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