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流涌动 天价流拍内藏玄机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ongy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价”艺术品流拍的原因是什么?拍卖实际上是买方、卖方与拍卖中介的三方博弈,似乎交易的一方集中、强势而独大,可以动用包括商业、技术、宣传、法律等等的任何手段来获取并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交易的另一方却分散、弱势、渺小,两方对同一件拍品的价值乃至价格认知不同,自会造成艺术品的流拍。表面上看,2008年的拍卖市场因遭受内“忧”(汶川大地震的突袭)外“患”(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的双重影响,令不少“天价”拍品遭遇流拍,而深究起来,这恐怕与之前市场短期火暴令买家们怀揣“发财梦”入市不无关系。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正负两极——如果正因为“流拍”给予市场反馈的真实信息,促使交易的强势端重新审视整个市场,并开始从长计议,从过去短视行为向长期扎实地培养客户行为转变;而交易的弱势端则借此完成优胜劣汰,非专业性的买家遭遇失败,投机资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不再“掺和”,那么,属于真正专业艺术品爱好者、收藏者的“好日子”难道不是指日可待?
  
  2007年,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之后,我曾为《收藏·拍卖》写过一篇分析文章,针对当时呈现出的古董市场走势,提出了三个观点:1国外业界显然过高地估计了国内买家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意愿;2.国内投资、投机资金已经开始撤离“古市”(古董市场);3.传统的、真正的买家处于静观状态,暂时不会轻易出手入货。在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之后,我又撰写过另一篇分析文章,具体阐述了近年来中国的收藏热主要是以经济、商业行为来推动,是以投机行为、短期行为作为其标志,因此必定会与国际、国内整体的经济大环境密切相关,一旦经济大环境陷入低谷,则必然会引起“古市”的震荡。从现今的情况看起来,这些观点都在逐步地兑现。
  香港佳士得和苏富比今年春拍的成绩反映出市场状况并不稳定,甚至出现许多流拍的“天价”标的,内地的拍卖行也有一批高端拍品遭遇流拍。而现场的情况也不甚理想,仅看5月13日中国嘉德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嘉德四季”拍卖会,入场参拍的客户不足两百人,连大厅中间的座位都没有占满。如果是往年,可以容纳三百多人的大厅通常会挤入四、五百人,不仅是“座无虚席”,连走廊过道都站满了。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状况呢?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异常火暴,拍卖价格不断创出新高,这令买家和卖家都陷入了疯狂,不但是传统的中国艺术品经营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多对中国古玩根本不了解的人也匆忙挤入这个市场,希望能从中捞取一粟,而在初期,确实也有人在投入巨额资本建仓之后取得了极大的收获。业内的人士趁此机会大肆宣传,极力要将“蛋糕”做大,再加上全民收藏热的推波助澜,整个市场在2003-2005年进入最高潮。但是,正如我近年来在各种媒体上不断强调的一样,中国艺术品市场短期内的火暴是不正常的,因为首先它没有文化根基,完全是打着“文化”的旗帜而以商业手段来进行的市场炒作;其次它没有历史积累,在当代中国百年的历史特别是共和国前四十年的历史之中它完全是一个空白页面;再三它没有游戏规则,没有监督机制,交易的一方集中、强势而独大,可以动用包括商业、技术、宣传、法律等等的任何手段来获取并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交易的另一方却分散、弱势、渺小,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的保障可言,甚至连“说话”的权利和地方都没有,唯一支撑他们疯狂入市行为的就是“发财”的梦想。这样一边倒的市场绝对不可能长期保持平衡,最终就是以一边被彻底压倒而告终——这种结局是必然的,它的到来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而即将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全球经济萎缩。股市的萎缩、汇率的变化、因出口目的国经济恶化而造成的国内工业产业的萎缩,使得过去的买方、现在的卖方要急于获取利益或者套现来度过难关,而同样的原因却使得潜在的买方也拿不出钱来再做“投机”了,这就是“天价”艺术品流拍的成因,也是目前艺术品市场要面对的实际状况,这样状况造成的影响,恐怕就是未来整个艺术品市场的状况和走向,要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观望”了。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正负两极,在当下,我们当然更应该辩证地去看以上问题:正因为市场不再火暴,正因为非理智行为行将崩溃,促使交易的强势端将重新审视整个市场,并开始从长计议,从过去的短视行为而转向长期扎实地培养客户行为转变;而交易的弱势端则优胜劣汰,非专业性的买家彻底失败,投机资金将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不再“掺和”,真正专业艺术品爱好者、收藏者的“好日子”即将来临。
其他文献
伊夫·圣罗兰和皮埃尔·贝尔热的藏品在2月底的拍卖成绩确实令人刮目相看,总共有657件拍品成交,极少流标,总成交额达到了3.7亿欧元。如此多而精致的藏品被一次性投入市场实属罕见,抢手的大师名作,极富争议的中国拍品,还有众多绚丽多彩的工艺品……其精美性和稀有性,收藏来源的可靠性,都令世界各地的买家心动不已。伊夫·圣罗兰和皮埃尔·贝尔热所拥有的流动资产并不多,财富全都砸在了收藏上,他们将自己的收藏融入生
期刊
依照惯例,纽约于3月17-20日举办亚洲艺术周,这次的拍卖分为7场,分别为:日韩艺术、三藩市美术馆里的中国玉器、赛克勒基金会收藏的中国书画、中国瓷器、从印度到印尼的艺术珍品、印度艺术及南亚艺术专拍。中国玉器在这次亚洲艺术周中极受重视,3月18日为三藩市艺术馆中国玉器珍藏专场,拍卖的收益将拨捐给收藏基金会。  此场专拍共有75件精雕细琢的各类玉器珍品。其中,两个珍罕的白玉及碧玉笔筒备受瞩目。笔筒上均
期刊
这个展览是展示中国历史文化魅力,呈献给五大洲朋友的礼物。展览由国家文物局、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以及包括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在内的26个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6个省、市、自治区的文化厅(文物局)或文物管理委员会协办,提供上展文物的55个博物馆、科研院所、考古所等文物收藏单位共同承办,并由首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共同设计制作,共挑选了代表中华文明发展
期刊
50年前的此刻,中国正“大跃进”方酣。1958年5月23日,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大二次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倡议,正式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认为这标志着我国正经历‘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并且相应提出了“1958年国民经济的第二本账”,要求“7年超英,15年赶美”。  在八大二次会议前后,毛泽东“施阳谋”,“引蛇出洞”,领导进行了全国空前规模的“反对反党反社会
期刊
丙 收藏创作印三十方    ●创作二方  一 叔言五十后所作  自刻  二 松翁居辽后作    ●读书二方  三 罗振玉读书记  赵穆刻。款云:东蕴读书记,印侯。  四 上虞罗振玉校勘之印  赵穆刻。款云:琴鹤生赵仲穆持赠,壬辰九月。    ●收藏二十四方  五 陆厝所得  自刻。款云:陆庵仿古鈢。  雪堂《杜诗授读》序云:予住岁遍览历代名作,悬先圣论诗之旨,求之二千馀年间,于晋得陶令,于唐得工部
期刊
鲁道夫和大卫·茨卫内(Rudolf&David Zwirner)父子,艺术圈最著名的父子组合。老鲁道夫在1955年去看了第一届文献展,并立即放弃了当时的法律学业,由此进入艺术圈,他于1967年在科隆组织了第一届艺术博览会,成为现代艺术博览会的创办人,以此确立了自己在这个行业的地位:安迪·沃霍尔,齐·特温布里,贾斯伯,琼斯和博伊斯等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和鲁道夫合作;而儿子大卫则接过父亲的衣钵,将
期刊
承接上一期杂志对于香港举行的吉美家族所藏乾隆御用玺印专拍进行的分析,本期将继续为读者介绍这批具有纪实作用的乾隆玺印。多达十方的乾隆御用宝玺的集中拍卖,在中外拍卖史上是空前的。这十方宝玺都与乾隆人生的某个重要历史时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关联,与乾隆以及那个伟大的时代交相辉映,可以说,这十方御用宝玺既是18世纪中国乾隆皇帝所统治的那个辉煌时代的辉煌见证,也是乾隆皇帝本人辉煌人生的映照。拍卖总会过去,宝玺各
期刊
在金融海啸和HINl的双重阴霾笼罩下,第二届香港国际艺术展(ARTllK 09)如期拉开帷幕,24个国家、超过110间画廊的参与,在拥有跨界才能的幕后团队的主持下,艺术的多元极其与生活的交融在此次艺展中得到极大的体现。而中国当代艺术的泡沫给中国画廊的打击在此次艺展会上显露无疑。此次的展览,日本及韩国的画廊占据先机,一直吸引着极高的人气。随着全球政治及经济权力逐渐东移,全球艺术领域的业内人上都纷纷视
期刊
有人觉得他们很“怪”,也有人觉得他们很可爱。这个专题所介绍的主人公们,既有中过状元做过宰相、帮过杨乃武与小白菜申冤的翁同龢;也有在清朝灭亡近30年后还舍不得剪掉清朝的辫子、饮恨病故的国学大师罗振玉;他们中有世纪学人陈寅恪,在1 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时专机来接也不肯赴台、晚年于“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声浪包围下心脏衰竭而离世;他们当中还有被鲁迅先生戏称为傻公子的阔少爷刘承干,只会花钱买书却不懂挣钱……
期刊
朱其石在治印绘画之余,对其他艺术品类的收藏怀有极大的兴趣,喜收集名人书札、古器拓片等,还是有名的“老照片”收藏家,1960年代溥仪著《我的前半生》,为中的一些照片系出版社向他借用制版……    今年是诗人、学者朱大可(1898-1978)逝世30周年。他的故乡人、藏家王金龙有感于朱大可的业绩,拿出历年购藏积累的朱大可墨迹手稿在嘉兴举办一个小型展览,供人瞻仰,藉此纪念这位嘉兴籍诗坛学林的前辈。谈起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