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th_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所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学生就业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了项目教学法的基础上,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强调了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基于此,从课前、课中、课后及教学评价四方面,详细阐述了该教学方法的应用措施。希望能够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机械制图》 球阀零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0.160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及实践能力,确保学生的素质,能够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机械制图》作为中等职业院校的课程之一,对学生理论及实践素质的要求均较高。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学校仍延续应用着“填鸭式”以及“板书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效率低、技能掌握水平差,教学质量亟待提高。
  一、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为新型教学方法的一种,要求教师根据某节课或某一阶段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项目,要求学生自行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评价项目的实施效果,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各类知识的掌握水平。与传统的“填鸭式”与“板书式”教学方法相比,项目教学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灵活性强、效率高两方面。学生无需按照教师的思路学习知识,而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独立的解决问题。目前,该教学方法已经被应用到了部分学校的教学中,其效果已经被证实。
  二、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现状
  课前导入枯燥、师生地位颠倒、课后总结缺乏及教学评价落后,均为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前导入枯燥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课前导入方法,多以“语言式导入”为主[1]。方式如下:“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是XXX,下面我们把书翻到XXX页”。上述导入方法较为枯燥,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往往无心学习,教学效率低,质量差。将PPT以及Flash动画等应用到教学中,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师生地位颠倒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仍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难以参与到课堂当中,师生地位颠倒[2]。长此以往,学生极容易产生消极被动的学习的心理,学习的积极性差,知识的掌握效率低。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由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完成教学,效果通常更佳。
  (三)课后总结缺乏
  课后总结,是教师据以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是归纳本节课教学内容的主要途径。师生地位颠倒,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上述方法结束课程,学生很难全面清晰的掌握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学习效果一般较差。
  (四)教学评价落后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评价方法,以总结性评价为主。教师需在每个学期末,通过对学生考试结果的对比,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上述教学评价方法存在较大的片面性,无法准确的反应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待进一步改革。
  三、项目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以“机械图样”一课为例,教师可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前教学
  项目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课前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如下:(1)任务预留:上一节课结束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任务:“同学们,下一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机械图样一课。课上,老师会为大家分配任务,而大家需要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前预习一下有关知识。”(2)课前导入:“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过有关本节课的知识了,那么下面老师将提出几个问题,希望同学们踊跃回答”。(3)教师采用多媒体,展示机械各个部位零件,要求学生以抢答的形式做答,每答对1题,可得到1分。抢答所得的分数,可以纳入到小组项目完成质量评分中。
  采用上述方法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为课中的教学做好准备,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二)课中教学
  课中教学方法如下:(1)教师为学生简单的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例如“正投影法”以及“国家标准要求的表达方式”等,使学生能够形成对知识的初步认识。(2)教师为学生分配项目,将项目主题设置为“球阀零件的图样表达”。(3)将学生以5人为1个小组,划分为不同小组。为每个小组发放一个球阀零件实物。(4)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项目。在此期间,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需予以协助。
  采用上述方法教学,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教学难度的降低。
  (三)课后教学
  (1)课堂结束前,教师需通过提问的方法,要求各小组选出一个代表,阐述本组的图样表达理念。(2)教师根据各小组的项目完成成果,为各组评分。对评分较高的小组给予鼓励,以实现对其他学生的激励。(3)分析各小组项目完成成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对策,使各小组成员均能够清楚自身的缺陷,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
  将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将“课前学生抢答的得分”、“课中学生项目完成态度的得分”以及“课后项目完成质量的评分”纳入到形成性评价中,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
  综上,中等职业院校应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學中,通过组织项目实施小组、设计项目课题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理论与实践素质的提升及其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卜燕萍,曾庆军.基于“项目教学法”在机械零件测绘中的运用探析[J/OL].中国培训,2017,06(15):186-187.
  [2]张立军,相恒富,李小朋.“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6):53-55.
其他文献
近年来,区域分解算法以可以将大型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小型问题以减少计算规模及算法可高度并行实现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前人也做了很多很好的工作:参考文献[1]中C.N.Dawso
【摘要】 新课程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呢?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心灵交流;评价机制;改革    一、改革课堂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激励学生投入学习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学生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定位
形成于吐蕃时期的吐蕃文化,在藏族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吐蕃文化不仅开启了藏文化的历史先河,而且对整个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而作为吐蕃文化的重要
大家都非常熟悉圆,也知道它的一个重要定理——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就弦和直径,转化为解析几何问题,可变为:如果它们所在直线斜率都存在,那么可以得到它们的斜率之积为常数-1.这个结论在其他类似的曲线中是否也类似存在呢?若存在,则常数是-1还是其他数,与曲线方程中的系数有没有关系?  例 已知P是椭圆x24+y23=1上不同于左顶点A、右顶点B的任意一点,直
【摘 要】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甚至可能是未来祖国的栋梁。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时期所接受到的教育以及幼儿时期的习惯培养,都将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极其显著的影响。因此,本文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了相关的教学研究。  【关键词】幼儿时期 行为 习惯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
【摘 要】实验班班级里面对着几十名学生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好,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学习、品德相对来讲比较弱的学困生,如何帮助这些学困生“脱贫致富”,是我们每一个班主任所面临的课题。由于班上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习及品德较弱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小部分,即使是少部分,但是不做好这些学困生的工作,就无法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无法使更多的同学(包括这些学困生)顺利进入高三年级继续学习。  【关键词】树立信心 关注
【摘 要】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很普遍了,那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呢?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使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呢?本文将结合我的教学经验,用我浅薄的见解来浅析如何运用多媒体来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 多媒体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帮助学生建立模型思想就已经成为了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课题。对比别的科目,学习数学比较枯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就是个有效途径,它的生动形象特征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明白并牢记相关的数学知识,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动力,从而可以为把数学这个主要科目学好提供了便利。  【关键词】小学数学 模型 思想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
【摘 要】本文借助多种微写作训练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一材多用训练、争鸣辩论活动、层递写作训练、逆向思维训练等,通过训练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辨证思维、逆向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微写作 思维能力 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2.15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重视发展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