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753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甚至可能是未来祖国的栋梁。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时期所接受到的教育以及幼儿时期的习惯培养,都将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极其显著的影响。因此,本文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了相关的教学研究。
  【关键词】幼儿时期 行为 习惯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198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学习的启蒙阶段,幼儿开始接触和认识新的人和事物,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和应对一些生活中的事情。第一印象在每个人的大脑中都会形成不可磨灭的记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的第一步也相当的重要,如何在幼儿大脑中形成一种保持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呢?本文就有关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做了相关的教学调查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幼儿行为习惯的发展现状以及教师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这两大方面。希望通过本次的教学研究,能够更加清晰了解教师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上的不足,让幼儿教育阶段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成果能够更加突出。
  一、幼儿行为习惯的发展现状
  (一)幼儿行为习惯大多不符合学校的发展要求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家庭都对孩子娇生惯养。当孩子离开家庭的怀抱,走向学校开始学习生涯时就会凸显出许多行为习惯的问题。由于家长对于孩子过多的干涉,导致许多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也几乎完全无法独立的进行学习和生活。并且,有的孩子性格古怪,不善于与同学进行交流,经常与同学产生摩擦,丝毫不退让,或不能按时到校,在学校不遵守校规校纪等等。这些现象都是极其普遍的,也是不符合学校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的。
  (二)幼儿行为习惯的优劣发展情况参差不齐
  幼儿的行为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部分幼儿的行为习惯非常值得鼓励和赞扬。孩子的学习能力快,学习习惯优良,与人交往也很友善,自我认知上的不断进步也十分明显,这样的孩子就会让人觉得聪明和懂事。而还有一部分则就是行为习惯略差的一些孩子,这些孩子往往体现为不爱与人交往,不信任老师和同学,性格相对孤僻,躲在自己的小角落里。孩子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孩子在幼儿学习时期,对于很多事物都无法有客观理性的认知,只要教师和家长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孩子心理问题,从而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现阶段,每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背景都有所差异,因此幼儿行为习惯的优劣发展情况是参差不齐的。
  (三)幼儿行为习惯与许多家长的行为习惯极其相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和父母一起接触和交流的时间是多于和教师交流的时间,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響。比如,有的家庭存在家暴问题。孩子也可能会显得有暴力倾向,在与同学交往时往往容易愤怒,甚至直接动手打人。孩子的言行大都是模仿大人的。又比如,有的家庭注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常常在一些小事上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并且耐心的和孩子讲道理。那么,孩子就会慢慢的理解和明白许多浅显的道理,也会变得懂事乖巧。其实真正要了解一个孩子,就要去深入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只有走进孩子的家庭,了解他的平时生活环境和状态,才可以真正看出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存在什么问题。
  二、教师如何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教师在平时教学和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去感化和教育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幼儿时期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或者一句话都可能影响着孩子,因此,教师平时要多注意自己言行举止。比如一些比较粗俗的话就避免在学生面前讲出口,一些不雅的举动也千萬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总之,教师要时刻提高警惕,保持一个端庄得体的形象。只有教师的行为习惯是积极正确的,那么学生就不会被不好的行为习惯所传染。“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本性都是好的,只是在后天的环境中塑造了不同的性格态度和行为习惯。
  (二)教师与家长合作共同努力去引导幼儿行为习惯的发展
  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更是作为家长的一项重要义务。幼儿时期的孩子,与社会接触颇少甚至没有任何社会上的参与活动。孩子主要接触的人就是教师和家长,教师在学校要恪尽职守,家长在家也竭尽所能的关注和教导孩子。更重要的是,家长和老师要形成一个教育孩子的联盟。只要家长和老师联手,才能更好地关注和发现孩子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探讨出适合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一个被爱包围着成长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建立起正确的三观。因此,教师和家长共同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爱和呵护,也会促进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每个孩子都具备成为一个优秀且正直的人的潜质,只是需要父母和教师很多耐心的指引。
  (三)教师可选择性地给学生讲与行为习惯相关的故事或者看电影等等方式来指导学生
  幼儿时期的学生都喜欢看动画片和听小故事。但有部分故事的结尾没有很好做出一个合理的总结或者相关道理的讲述。因此,教师务必在讲完每一个小故事以后做出画龙点睛之笔。让孩子每听完一个故事,都能明白一个小小的道理。与此同时,也可以给学生看一些视频,视频更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教师还要在看完电影视频以后告诉孩子:要在观看电影视频的时候进行一些思考。比如视频中的某某人物做错了事情勇于改正,倘若自己做错了事情应该怎么做?故事中有哪一些属于不好的行为习惯等等。看完以后可以让学生自告奋勇的举手回答,最后教师再做一个课堂总结。
  孩子其实什么道理都能明白的,只是缺乏教师的耐心和正确的教学方式。每个孩子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高级动物,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和开拓孩子的思维,那么孩子会变得很优秀。
  习惯决定态度,态度决定高度。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做好任何事情的必要前提。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幼儿教师不仅要教育呵护孩子,还要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事情。之所以说简单,是因为孩子对外界事物几乎为一张白纸,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的。之所以说复杂,是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其特殊性,教师不仅仅要观察孩子的共性,还要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我坚信,只有所有幼儿教师以及家长共同付出和努力,孩子一定会被培养成具备优良的行为习惯和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其他文献
鉴于目前对土司制度的研究有忽视对档案,特别是清代档案使用的倾向,本文以大量实例论述了清代档案在土司制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清代档案不仅能为土司制度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家庭投资理财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和对经济活动的兴趣.结合事例开展家庭投资方面的研究性试题训练,提
1引言考虑无约束极小化问题:(?),(1)其中f(x)连续可微,其梯度函数用g(x)表示.共轭梯度法求解(1)的常用迭代格式为:x_(k+1)=x_k+α_kd_k,(2)(?)(3)其中g_k=▽f(x_k),α_k≥0是
期刊
每年春天在美丽的南湖岸边(金庸大侠的家乡),都会有一场别开生面的语文教学研讨活动——“南湖论剑”。来自江、浙、沪的各路语文高手云集一堂。他们各自带来了构思新颖的课以及
当前,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学习型社区的不断建设,社区教育对于教育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此时电大这种以远程教育服务为主的教学形式也就参与到了社区教育中来。本文
近年来,区域分解算法以可以将大型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小型问题以减少计算规模及算法可高度并行实现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前人也做了很多很好的工作:参考文献[1]中C.N.Dawso
【摘要】 新课程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呢?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心灵交流;评价机制;改革    一、改革课堂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激励学生投入学习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学生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定位
大家都非常熟悉圆,也知道它的一个重要定理——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就弦和直径,转化为解析几何问题,可变为:如果它们所在直线斜率都存在,那么可以得到它们的斜率之积为常数-1.这个结论在其他类似的曲线中是否也类似存在呢?若存在,则常数是-1还是其他数,与曲线方程中的系数有没有关系?  例 已知P是椭圆x24+y23=1上不同于左顶点A、右顶点B的任意一点,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