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所开办的图书馆,保持着传统的内阅、外借、书目查询、藏书整理和保存等服务工作,同时还担负着参考咨询、目录引导、编制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等任务,这些工作从手工时代一直延续至今。
一、传统中职学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传统的中职图书馆以对文献实体的占有为基本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服务。它通过对专业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阅览,紧密结合本专业的教学课程和科研项目进行专业资料的提供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情报服务。它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职业技能及全民素质的提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传统的中职图书馆还是读者与读者、读者与馆员、读者与传统文献面对面情感交流的场所。
装帧考究、别具一格的纸质印刷载体以其便于携带、给人以庄重、权威、踏实质朴感觉的品质,在未来信息高速公路时代,仍会占有一席之地。
二、中职图书馆朝着现代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1.为了使图书馆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知识管理的作用,需要先明确图书馆的职能
无论是从传统意义上的简单对图书报刊分类管理,还是从现代的依附在新兴技术的对各类信息的整合上来说,图书馆都是在搜集、整理、加工和传递有关的科技信息,并且进行必要的预测和反馈,直接为医疗、科研、教学提供文献情报,为科学工作者服务。图书馆是各种文献信息的集中地,是信息交流的中心,是专业性的业务部门。
2.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区别只是体现在图书馆发展阶段上,并无本质意义上的区别
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Internet的便捷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
3.数字环境下的中职图书馆,不再需要尽可能地占有文献实体,只要提供存取所需要资料的线索,就可满足读者需要
由于功能的转变,资料室人员的工作重点将从繁重的图书搜集,加工和流通等具体业务工作转移到数字信息的搜集,研究和服务上。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再大的图书馆也无法将世界上所有的出版物收集齐全,无法包揽所有的信息资料,因此,走现代化,数字化道路是中职图书馆的必由之路。
三、信息时代中职图书馆的最佳管理模式
1.中职图书馆是国家科技情报系统的基层单位,是中职图书情报组织的一部分,是中职各部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辅助机构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职学校国家级示范性学校的实施、各种文献保障系统的落实,向中职图书馆的自动化和文献服务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中职图书馆应在传统服务方式的基础上,注重采用以数字技术为重点,以信息服务为目标,以本专业特色为依托的现代化服务方式。图书馆的藏书侧重于全面性,或是学术性,二者是不可代替的。在一定时期内传统形式的中职图书馆与信息模式的中职图书馆将并存,共同承担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
2.工作中心逐步转移
为了适应信息高速公路对于信息资源多媒体、多方面、多功能的要求,中职图书馆的工作重心应当逐渐从传统的服务方式转移到广义的信息资源的收集、管理上来。
3.时刻保持资料更新
所有新的教学科研动向首先会反馈到学校图书馆,所以中职图书馆资料的更新在教学、科研的最前沿。图书馆的资料员熟知教师、科研人员的教学进度和科研进展,可及时向对方提供有关资料,有针对性、选择性的开展情报服务。
4.逐步改变服务方式
鉴于先进的高科技,优越的网络环境,使读者对资料员的信赖逐渐减少,传统的服务方式必然改变。图书馆管理员从幕前的传统服务工作逐渐转移到幕后的深层服务工作,如网站的制作与维护,新软件的学习及应用,研究网络出版物,用户网前培训,及时对本专业学科所涉及的国内外专业书刊提供研究性的、及时有效的网上服务。
四、藏书收集方式将逐步改变
转型期中职图书馆藏书的收集,将从过去的完全“纸张型”逐渐转向“纸张型”与“数字型”、“网络型”并存的局面。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应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子工程,不应搞“小而全”、“大而会”,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各馆的数字化馆藏资源必须各具特色,不搞人为的重复。笔者以为,学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原则取向是:因“校”制宜、科学规划、准确定位、特色鲜明、逐步推进。互联互动,网络资源共享,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从地方性及用户需求个性等因素出发,量力而行,使有限的人力、财力资源和硬件条件在建设网络信息资源中发挥的效能达到最大化,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图书馆数字。
(作者单位:浙江省椒江职业中专)
一、传统中职学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传统的中职图书馆以对文献实体的占有为基本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服务。它通过对专业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阅览,紧密结合本专业的教学课程和科研项目进行专业资料的提供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情报服务。它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职业技能及全民素质的提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传统的中职图书馆还是读者与读者、读者与馆员、读者与传统文献面对面情感交流的场所。
装帧考究、别具一格的纸质印刷载体以其便于携带、给人以庄重、权威、踏实质朴感觉的品质,在未来信息高速公路时代,仍会占有一席之地。
二、中职图书馆朝着现代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1.为了使图书馆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知识管理的作用,需要先明确图书馆的职能
无论是从传统意义上的简单对图书报刊分类管理,还是从现代的依附在新兴技术的对各类信息的整合上来说,图书馆都是在搜集、整理、加工和传递有关的科技信息,并且进行必要的预测和反馈,直接为医疗、科研、教学提供文献情报,为科学工作者服务。图书馆是各种文献信息的集中地,是信息交流的中心,是专业性的业务部门。
2.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区别只是体现在图书馆发展阶段上,并无本质意义上的区别
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Internet的便捷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
3.数字环境下的中职图书馆,不再需要尽可能地占有文献实体,只要提供存取所需要资料的线索,就可满足读者需要
由于功能的转变,资料室人员的工作重点将从繁重的图书搜集,加工和流通等具体业务工作转移到数字信息的搜集,研究和服务上。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再大的图书馆也无法将世界上所有的出版物收集齐全,无法包揽所有的信息资料,因此,走现代化,数字化道路是中职图书馆的必由之路。
三、信息时代中职图书馆的最佳管理模式
1.中职图书馆是国家科技情报系统的基层单位,是中职图书情报组织的一部分,是中职各部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辅助机构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职学校国家级示范性学校的实施、各种文献保障系统的落实,向中职图书馆的自动化和文献服务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中职图书馆应在传统服务方式的基础上,注重采用以数字技术为重点,以信息服务为目标,以本专业特色为依托的现代化服务方式。图书馆的藏书侧重于全面性,或是学术性,二者是不可代替的。在一定时期内传统形式的中职图书馆与信息模式的中职图书馆将并存,共同承担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
2.工作中心逐步转移
为了适应信息高速公路对于信息资源多媒体、多方面、多功能的要求,中职图书馆的工作重心应当逐渐从传统的服务方式转移到广义的信息资源的收集、管理上来。
3.时刻保持资料更新
所有新的教学科研动向首先会反馈到学校图书馆,所以中职图书馆资料的更新在教学、科研的最前沿。图书馆的资料员熟知教师、科研人员的教学进度和科研进展,可及时向对方提供有关资料,有针对性、选择性的开展情报服务。
4.逐步改变服务方式
鉴于先进的高科技,优越的网络环境,使读者对资料员的信赖逐渐减少,传统的服务方式必然改变。图书馆管理员从幕前的传统服务工作逐渐转移到幕后的深层服务工作,如网站的制作与维护,新软件的学习及应用,研究网络出版物,用户网前培训,及时对本专业学科所涉及的国内外专业书刊提供研究性的、及时有效的网上服务。
四、藏书收集方式将逐步改变
转型期中职图书馆藏书的收集,将从过去的完全“纸张型”逐渐转向“纸张型”与“数字型”、“网络型”并存的局面。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应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子工程,不应搞“小而全”、“大而会”,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各馆的数字化馆藏资源必须各具特色,不搞人为的重复。笔者以为,学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原则取向是:因“校”制宜、科学规划、准确定位、特色鲜明、逐步推进。互联互动,网络资源共享,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从地方性及用户需求个性等因素出发,量力而行,使有限的人力、财力资源和硬件条件在建设网络信息资源中发挥的效能达到最大化,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图书馆数字。
(作者单位:浙江省椒江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