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当中,医疗卫生事业已然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此过程当中,医疗保险是医疗补偿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对医院的财务起到规范管理的作用,还可以很好的保障患者的利益。本文首先对医保支付方式进行了研究;其次,针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上产生的影响做了分析;最后,对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规避财务管理风险的有效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医保 支付方式 改革 医院 财务管理
我国的医疗行业在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而迅猛发展着,因此医疗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医保支付资金已经占据了医疗机构总收入的很大部分。在此种背景下,医院应该全面推进自身的改革制度,不断创新以及更新医保制度,使得不同支付方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得到有效的规避。
一、医保支付方式概述
从全世界各国来看,世界各地的医保支付方式可以按照人头数、服务项目、病种以及预算总额的几种方式来进行收费,采用这些不同的收费方式,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会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在我国,由于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使得我国的农村医疗合作保险的方式在不断的落实到位,享受优惠政策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在此种背景下,单一的医保支付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因此,为了当前医疗机构事业能够科学合理的发展下去,必须不断的完善财务医保制度,提高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
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
1.控制医院医疗费用增长,降低财务风险。在医疗机构当中,对于医保通常都采用“结算差额”的方式,即对医院治疗费用和医保支付机构之间的费用差额进行核算,在此过程当中,如果医院方面出现规避治疗或者财务上管理不善,则会使得医保支付机构不予承认,直接造成了医院财务上的坏账和损失。医保支付的方式所带给医疗机构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医院医疗费用的急速增长,在医保资金方面实现了宏观层的“收支平衡”,在化解医保收支矛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优化医院成本核算。为了缩短病患在医院的平均住院时长,医院当中大多采取按病种的方式进行收费管理。医院在对患者进行救助的同时,就需要对医院的成本进行核算优化,建立完善的财务成本核算体系,用大量的医疗数据作为基础,来达到治疗效果的统一。现阶段,大部分医院都采取的成本核算模式是以临床路径为主的模式。临床路径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有三个,分别是以项目成本核算为基础,对不同的病种加权平均之后确定每个病种的财务成本基数;结合临床路径的实际情况,对基数进行修正完善;按照DRGs的标准对成本基数进行再次的核算校对,最终确定不同病种的数据。以此种方式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控制单病种成本的核算,有效的控制病种治疗成本。
3.医院财务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现阶段,卫生主管部门主要利用医疗保险制度来对医院乱开药的行为进行约束。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当中,政府对医保的投入力度在不断的增加,医院所获得的专项补助也会不断的增加,这意味着患者在医院大部分的医疗花费将由医保支付获得。因此,医院需要和医保管理部门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对医保办的费用进行有效控制,规范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确保医院的费用支出合理化以及收益最大化。
4.总额预付规范医院财务成本管理。医保支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院支付制度的改革,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水平以及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总额预付属于一种医保偿付方式,医院在一定期限内提供医疗服务,这部分医疗服务是由医疗保险为其支付医保费用总额。运用此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对费用进行控制,提高医疗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对医院内部的成本进行控制,降低资源的消耗力度。与此同時,还促进了医院以及医务人员的管理意识,从各个方面对成本进行大力控制,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规范医疗制度。
三、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规避财务管理风险的有效措施
1.积极开展病种成本核算,参加医疗保险定价和谈判。对于医院来说,应该积极应对医保病种付费方式改革,坚持成本定价,并且以成本核算体系和基础数据作为支撑,积极参与到定价当中,做到价格和价值的统一。在进行按病种付费试点地区,应该坚持多个部门的参与病种临床路径,使得医疗行为变得确定。对临床路径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比如住院天数、诊疗费用、检查项目以及医生行为等。这样,可以大大避免诱导需求行为现象的发生,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减低了医疗的成本和病人看病的医疗费用。
2.防范财务风险,减少拒付和坏账损失。对于医院的财务部门来说,应该按照有关的规章制度,进行“结算差额”,按照国家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以及所属的物价部门制定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进行收费确认,医疗保险机构也应该根据每出院人次次均费用的方式或者是单病种定额费用的方式来进行结算赔偿,在这个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差额就需要由医院调整。医院方面如果因为管理不善而产生的拒付而不能回收的款项,应该称之为坏账损失。医院的财务人员应该及时的确认医保病人的费用情况,最大限度的避免医保结算费用超值超前现象给医院财务带来的损失。与此同时,还要配合医务、医保以及药剂等多部门的工作,对其中所消耗的设备设施等方面,进行严格收费,减少拒付风险。还需要定期对汇款问题进行确认,减少医院资金的周转压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医保制度方面的措施使得医院的收费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对应的医保支付方式不同,也就对医院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医院方面的管理上,尤其是对医院的财务管理上,要有效的对成本进行控制,降低不必要支出的同时,可以对财务风险进行行之有效的控制,以实现医院收益的最大化。在实践过程当中,以高科技的信息化手段来提高财务的自身能力,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有效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
[1]郑大喜.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13,02:55-58.
[2]余薇佳.论完善医保支付方式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J].当代经济,2013,14:44-45.
[3]曹云.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5,28:32.
关键词:医保 支付方式 改革 医院 财务管理
我国的医疗行业在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而迅猛发展着,因此医疗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医保支付资金已经占据了医疗机构总收入的很大部分。在此种背景下,医院应该全面推进自身的改革制度,不断创新以及更新医保制度,使得不同支付方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得到有效的规避。
一、医保支付方式概述
从全世界各国来看,世界各地的医保支付方式可以按照人头数、服务项目、病种以及预算总额的几种方式来进行收费,采用这些不同的收费方式,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会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在我国,由于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使得我国的农村医疗合作保险的方式在不断的落实到位,享受优惠政策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在此种背景下,单一的医保支付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因此,为了当前医疗机构事业能够科学合理的发展下去,必须不断的完善财务医保制度,提高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
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
1.控制医院医疗费用增长,降低财务风险。在医疗机构当中,对于医保通常都采用“结算差额”的方式,即对医院治疗费用和医保支付机构之间的费用差额进行核算,在此过程当中,如果医院方面出现规避治疗或者财务上管理不善,则会使得医保支付机构不予承认,直接造成了医院财务上的坏账和损失。医保支付的方式所带给医疗机构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医院医疗费用的急速增长,在医保资金方面实现了宏观层的“收支平衡”,在化解医保收支矛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优化医院成本核算。为了缩短病患在医院的平均住院时长,医院当中大多采取按病种的方式进行收费管理。医院在对患者进行救助的同时,就需要对医院的成本进行核算优化,建立完善的财务成本核算体系,用大量的医疗数据作为基础,来达到治疗效果的统一。现阶段,大部分医院都采取的成本核算模式是以临床路径为主的模式。临床路径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有三个,分别是以项目成本核算为基础,对不同的病种加权平均之后确定每个病种的财务成本基数;结合临床路径的实际情况,对基数进行修正完善;按照DRGs的标准对成本基数进行再次的核算校对,最终确定不同病种的数据。以此种方式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控制单病种成本的核算,有效的控制病种治疗成本。
3.医院财务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现阶段,卫生主管部门主要利用医疗保险制度来对医院乱开药的行为进行约束。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当中,政府对医保的投入力度在不断的增加,医院所获得的专项补助也会不断的增加,这意味着患者在医院大部分的医疗花费将由医保支付获得。因此,医院需要和医保管理部门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对医保办的费用进行有效控制,规范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确保医院的费用支出合理化以及收益最大化。
4.总额预付规范医院财务成本管理。医保支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院支付制度的改革,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水平以及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总额预付属于一种医保偿付方式,医院在一定期限内提供医疗服务,这部分医疗服务是由医疗保险为其支付医保费用总额。运用此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对费用进行控制,提高医疗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对医院内部的成本进行控制,降低资源的消耗力度。与此同時,还促进了医院以及医务人员的管理意识,从各个方面对成本进行大力控制,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规范医疗制度。
三、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规避财务管理风险的有效措施
1.积极开展病种成本核算,参加医疗保险定价和谈判。对于医院来说,应该积极应对医保病种付费方式改革,坚持成本定价,并且以成本核算体系和基础数据作为支撑,积极参与到定价当中,做到价格和价值的统一。在进行按病种付费试点地区,应该坚持多个部门的参与病种临床路径,使得医疗行为变得确定。对临床路径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比如住院天数、诊疗费用、检查项目以及医生行为等。这样,可以大大避免诱导需求行为现象的发生,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减低了医疗的成本和病人看病的医疗费用。
2.防范财务风险,减少拒付和坏账损失。对于医院的财务部门来说,应该按照有关的规章制度,进行“结算差额”,按照国家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以及所属的物价部门制定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进行收费确认,医疗保险机构也应该根据每出院人次次均费用的方式或者是单病种定额费用的方式来进行结算赔偿,在这个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差额就需要由医院调整。医院方面如果因为管理不善而产生的拒付而不能回收的款项,应该称之为坏账损失。医院的财务人员应该及时的确认医保病人的费用情况,最大限度的避免医保结算费用超值超前现象给医院财务带来的损失。与此同时,还要配合医务、医保以及药剂等多部门的工作,对其中所消耗的设备设施等方面,进行严格收费,减少拒付风险。还需要定期对汇款问题进行确认,减少医院资金的周转压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医保制度方面的措施使得医院的收费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对应的医保支付方式不同,也就对医院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医院方面的管理上,尤其是对医院的财务管理上,要有效的对成本进行控制,降低不必要支出的同时,可以对财务风险进行行之有效的控制,以实现医院收益的最大化。在实践过程当中,以高科技的信息化手段来提高财务的自身能力,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有效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
[1]郑大喜.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13,02:55-58.
[2]余薇佳.论完善医保支付方式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J].当代经济,2013,14:44-45.
[3]曹云.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5,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