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建与重建的对比分析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ol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认识《百分数》这节课,无论是第一次的初建还是第二次的重建,教师最终都要解决:百分数是怎么来的;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的用途是什么等这样几个主要问题。
  【关键词】百分数 小学数学 初建 重建一、初建与重建相比,重建教学材料的丰富性与完整性更加有利学生完成对概念的构建
  初建中,百分数的产生是让学生在解决哪个学校视力情况较好的问题中,初步感知了百分数的产生过程。三个分数不好比出大小了,怎么比呢?先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说说这几个分母是100的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就这样产生了。没有从本质上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产生百分数的必要性。
  在重建中,百分数的产生经历了先是让学生通过对第一组的三杯糖水哪杯甜,感知不管是通分成分母是50的、100的还是300的等等都可以比较出那杯糖水是最甜的,在第二组的三杯糖水中,让学生体会精确到百分位也就是比到百分之几时,虽然精确度不是最高的,但是解决问题是最方便的。在六杯糖水再放到一起比的时候,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比化成分母是其它的分数或者小数比较时,更能较快的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再与分母是100的表示具体量的进行对比认识中认识百分数。
  在构建百分数的意义时,两节课提供了不同的材料,初建只提供了一组材料,重建提供了三组材料。我想正是因为两节课中,提供的学习材料的内容的丰富与单一性的不同,学生对百分数的产生及必要性的感受也不同。这也正是吴教授在评课中提出的,教师要加深对知识文本的解读深刻挖掘教学的资源,要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学习内容。只有让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充分经历,才能达成对概念教学的知识构建。
  二、初建与重建相比,重建的多层比较能让学生更好的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
  在初建课中,学生只经历了哪个学校六年级近视情况好些的一次比较,便完成了百分数的意义理解。
  在重建课中,学生经历了四次比较的过程才完成了百分数的意义理解。第一次是三杯糖水在通分中的比较;第二次是三杯糖水在通分中不容易比,而变成小数的比较;第三次是六杯糖水比较,既有分数又有小数怎样更好的去比较;第四次是百分数与具体数量的比较。在经历了这四次比较的过程中完成对百分数意义理解。正是有了四次比较的过程,学生才能在辨析与比较中,完成对百分数的产生及百分数的好处的深刻理解。
  概念的教学不是单一的形成过程,而是多种辨析并存的过程,学生只有经历多样的相同与不同的比较,才能完成对概念的清晰认识。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向吴亚萍教授在培训中讲到的——判断是学生心中永远的痛!
  三、初建与重建相比,一个是在“想”数学,而一个是在“做”数学
  初建课中,除了让学生动笔写了要研究的问题和两个百分数之外,其余时间都是两手端正在想的过程中,来完成学习。在重建课中,六杯糖水的比较都是让学生在計算、研究中在做的过程中,来完成学习。
  “想”数学就如同隔鞋搔痒,很难达到知识的本质,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是从外向内的一种学习过程,但是却又到不了内。“做”数学就如同雨后竹笋,在经历了雨的浸渍后,从内向外的一种成长过程,会让学生对知识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产生的不同效果可以做这样一个比喻:第一次的课堂教学我扮演的是解说员的角色,给学生介绍宝马车是如何如好,但是不让你驾乘,最终学生只是知道宝马车好;在第二次的课堂教学中我没有说宝马车好,而是让学生去试驾各种车型,在驾乘的过程中感受宝马车,体验中完成对宝马车的认识!
  “想”数学与“做”数学相比,“想”数学往往会产生这样的情况,班级中那些想的快的,哪些对这个知识早就有了解的学生,他们的反应就快,他们的表现就积极,他们高高举手,热情发言的气势让很多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他们良好的发言更多的是替代了别人的思考!那些反应慢的人,原来对知识不了解的人只有听的份,而别无他求。而“做”数学它改变了好学生替代学困生的情况,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思考的空间与时间,都经历思考的过程。作为数学教师应努力提升几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深刻解读文本的能力。只有当教师对所学的知识有深刻了解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多的把握住知识的脉搏,而不至于课本上是什么知识,我们就给教什么知识。
  第二,深度开发文本资源的能力。教学的内容需要我们在课本呈现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开发,这个开发可以是对所学知识的背景的开发,可以是与它相比更加丰富性的开发,也可以是拓展性的开发。
  第三,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生态教学的理念。作为教师,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要始终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经历学习过程的育人理念。教师不替代学生的思考,个别学生不替代大部分学生的思考,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插上思考的翅膀,不是让学生听懂,而是让学生做会!
  参考文献:
  [1]德吉.数学试卷中百分数的应用分析.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
其他文献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enrollment, non-English major students have paid much attention to error correction and peer feedback on writing. This article sheds some light
期刊
[摘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思想,提倡人们要师法自然,深入生活。并通过画家的情感、想象,创造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阐述中国画的继承和创新的创作指导思想。不模仿,不跟随别人,走自己个性化艺术道路。  [关键词]师法自然 意象造型 主观情感 继承 创新    中国画创作思想,早在古代就有许多画家为之探索,提出了一些精辟的艺术理论。从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以来,师法造化一直成为创作
期刊
[摘要]高校体育俱乐部是现代体育教学发展和改革的产物,是高校中的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对高校体育俱乐部对于学生实施健康人格培养方面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就如何让体育俱乐部更好地在高校开展,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校 健康人格 体育俱乐部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为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行开放式教学,拓展
期刊
[摘要]邓小平同志始终高度重视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形成了特色鲜明、完整系统的青少年观。本文通过剖析、总结邓小平青少年观的内容和观点,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坚持以邓小平青少年观为指导,不断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邓小平 青少年观 现实意义    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他光辉的一生中,始终关怀着青少年这一个特殊群体。而他就青少年教
期刊
[摘要]设P为素数,利用初等数论方法研究了三元同余不定方程XP+YP+ZP≡0(modP2)的整数解问题;证明了同余方程X3+Y3+Z3≡0(mod9),X5+Y3+Z5≡0(mod25),X11  +Y11  +Z11  ≡0(mod112),X17  +Y17  +Z17  ≡0(mod172)均无整数解,并证明了同余方程X7+Y7≡Z7(
期刊
[摘要]教师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有效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具体问题,使培养的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技能训练 一体化教学 教师 学生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集车工工艺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于一体的专业一体化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车工技术专业的核心課程。教好这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全面掌握车工工艺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人在教学中就一体化教学进
期刊
[摘要]如何呵护幼儿的好奇心,仰视幼儿的创造力?一是教师要善于长久保持童心未泯,有利于激发创造灵感的火花。二是教师要主动更新师生观念,建立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师生平等的意识,它的意义就在于确立幼儿活动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主动性,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三是教师要相信幼儿的创造能力,必要时在思路上点一下,在技术上帮一下。四是教师要增强自身的研究意识和反思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
期刊
[摘要]《兄弟》是一部寓意较为复杂的小说,除了兼有余华的暴力叙述和温情叙写之外,写实更加荒诞,本文从悲情、残酷、荒诞的角度来探讨《兄弟》对苦难和命运的抒写及对人性的关注。  [关键词]余华 悲剧 悲情 残酷 荒诞    余华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个取得很高成就的先锋作家,其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模式、语言特色表达了作家对苦难和生存意识的关注。在先锋小说创作初期,余华对现实采取尖锐的对抗态度,其作
期刊
【摘要】教育的路很长,教育的内容很丰富,教育的方式有多样,究竟什么方式更有效更实用,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见解。所以,我们一定要守住本心,认真思考孩子到底需要哪种教育方法,要走哪条路,要过怎么样的人生,要有怎样的成就。因此,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本心 教育方式 孩子古有:传道、授业、解惑。现代教育论调可谓遍地开花,百花齐放。而我个人认为,守住本心,寻找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才为根本。 
期刊
【摘要】语文教材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但它的内容却集自然美、社会美、哲理美于一身。从教学内容看,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价值。而阅读作为传承文化的桥梁,作为读者从语言大师那里获取信息的渠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重要性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引起老师对阅读教学的重视。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重视起来,在课堂上使用科学的教学措施,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对阅读产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