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统领一切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医疗科技领域之外的大多数人而言,美敦力(Medtronic)是个陌生的名字。可如果经常浏览《财富》、《商业周刊》等权威杂志的各种排行榜,你就会发现美敦力绝对称得上是“风云企业”——《财富》500强、全美最受赞赏的公司、全美最佳就职企业、全美慈善企业……这一个个红榜上,美敦力都是常客,而且其股票市值名列全球1000家最大公司的第54位(根据《商业周刊》2003年数据)。在业务领域内,美敦力更是在全球首屈一指,经常被人称为是“医疗设备行业的微软”。
  美敦力无疑是个成功的公司。而查阅以往的全球媒体报道,会发现无论从哪个角度谈到自己的成功,美敦力的几乎每一位受访者都会把其源泉归因于一个词:使命。首度来到中国大陆并接受本刊专访的美敦力全球总裁兼首席运营官(COO)比尔·霍金斯(Bill Hawkins)也不例外。
  
  50年不变的使命
  
  “我们的公司使命是创始人厄尔·巴肯(Earl Bakken)在1960年提出的,至今从未改变过。它是我们公司一切行动的核心。”沉静儒雅的霍金斯刚开始话题就这样表示。
  1949年,明尼苏达大学电子工程研究生厄尔·巴肯因为自己专业所长,被妻子工作的医院请去兼职,做一些修复精巧医疗电子设备的工作。这让他和他的姐夫帕尔玛·赫蒙斯利(Palmer Hermundslie)看到了机会。于是厄尔放弃了学业,帕尔玛辞去了木材厂的工作,两人合伙成立了一家修理医疗仪器的公司,起名叫美敦力。
  他们的业务从修理仪器起家,后来开始代理销售其它医疗设备公司的产品,进一步应客户要求修改和定制产品,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制造业务。1957年,美敦力制造出了世界第一台便携式体外心脏起搏器,并于1960年制造出世界第一台可靠的可植入式心脏起搏系统,奠定了全球起搏技术领导者的地位。
  但有了创新并不一定就意味着盈利。事实上美敦力的亏损额在不断增加。而此时投资者的出现,对美敦力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好消息。但这些投资者可不简单,他们不是那种只知道扳着手指头算钱的人,他们要厄尔为公司确定一个使命,然后才能把钱投给美敦力。于是,厄尔审慎制定出了以“将生物医疗技术用于慢性疾病治疗领域,恢复健康,减轻病痛,延长寿命”为主要内容的使命(参见相关链接:美敦力公司使命)。
  与很多公司使命出自创业者的个人好恶不同,美敦力的使命是应投资者要求而制定的。更不同的是,虽然它出自投资者,但却恰恰不是唯利是图的,更不是“唱高调”做给投资者看的。从1960年至今,美敦力的领导者交接了好几任,但在实际运营中从未改变过这家公司的使命。
  
  使命指引方向
  
  1960年以后,美敦力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发明一个接着一个,产品一种跟着一种,但都是集中于公司所擅长的领域,如:心血管疾病。“我们的传统优势就在于用电力刺激心脏和大脑,所以我们在这些领域有非常突出的能力。现在我们也在向别的领域拓展,如:周边血管、糖尿病、脊椎病等,但都是专注于慢性疾病领域,致力于减轻病患的慢性痛苦。”美敦力负责医疗技术部的高级副总裁欧斯德(Stephen N.Oesterle)博士对本刊表示。
  同很多大公司一样,自成立以来,美敦力也进行了多次并购来加强自己的优势或进入全新的领域,如:强生公司的心血管部门(生物心脏瓣膜及心肺设备)、Versafle传送系统公司(冠状动脉造影导管及导引技术)、Bio-Medicus公司(离心血液泵),以及Minimed 公司(糖尿病治疗领域)等;还通过并购一家荷兰的起搏器制造公司等方式来加强其全球市场。
  但是所有这些发展决策,都是与公司使命相一致的。“我们在公司业务调整上是紧扣我们使命的,无论是并购一家公司,还是发展一项新技术,都要问自己这是否与公司的使命相符合。如果是,我们就做;如果不是,我们绝不做。”
  今天的美敦力通过内部发展以及战略并购,已经成功地从一个单一产品的公司转变为多元化、国际化的医疗技术公司。作为美敦力的一员,欧斯德博士显然非常自豪:“在全球,像我们这样的做法很少见。很多大公司发展时间长了以后就失去了方向。不少大的制药公司都做化妆品,而我们不会进入化妆品领域,因为这不会给我们增加价值。我们不会成为控股投资公司,我们也不会成为大企业集团,我们不会做我们不懂的业务,我们只专注于减轻慢性疾病痛苦的实践,因为这是与我们的使命相符合的。事实证明:很多进入自己不懂的业务领域的企业最后都会失败。”
  再看看美敦力的多元化:慢性心脏疾病、恶性及非恶性疼痛、运动失调、糖尿病、胃肠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脊椎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五官科手术治疗等领域。而且在所有这些领域内,几乎都居于数一数二的位置。对于使命的专注与执着,给美敦力带来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中国不是“特区”
  
  美敦力从1989年在中国设立代表机构,近年来发展迅速,年增长率都在25%以上,远远高于全球增长速度。然而,很多跨国公司来到中国后,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会摒弃一些全球通用的人性化做法,冠之以“中国特色”。而美敦力,则坚守使命驱动一切的宗旨,在日新月异的中国也不例外。
  记者从美敦力员工那里,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大学生突发心脏病,急需安装心脏起搏器。但是他要用的美敦力起搏器大约要十几万元人民币,这对一个家境并不富裕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压力沉重的。到哪里去凑这么一大笔钱?好心的同学们伸出了援助之手,纷纷慷慨解囊。可即便如此,想在短期内凑够数也是不大可能的事。幸好,美敦力知道了这件事,当即决定把这台起搏器无偿捐助给这个清贫学子。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做这样的好事并不是件难事,但是美敦力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从来没有对这件事进行公关宣扬。以致当记者听说此事,想找些资料时,竟然没有任何文字记载!美敦力觉得他们这样做,只是因为这符合公司“减轻病痛,恢复健康,延长寿命”的使命。
  而这件事所暴露出的,则是中国医保系统的漏洞。在美国,像起搏器这样的救命用医用设备都囊括在医疗保险范围内,而中国则不然,这让很多患者用不起美敦力的产品。美敦力也正在进行种种努力,希望说服政府完善医保体系。此外,每年美敦力都举办或赞助中国和海外相关医疗学术交流活动,并向急需治疗的经济困难病人捐赠高额的医疗产品。1999年,美敦力因赞助30位美国农业、环保、医学等专家志愿到中国服务而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马可·波罗奖”。社会责任对于美敦力来说,也是使命的一部分。
其他文献
10年来,全球企业都在关注是“大吃小”,还是“快吃慢”。  10年来,中国企业都在争论是“先做大”,还是“先做强”。  但对有一家企业来说,这些问题压根儿就不是问题,或说这些抉择根本就是一回事!这就是“蓝色巨人”IBM。因为,现在的IBM,既大,又快,更强。  上世纪90年代的“大象起舞”,使得IBM迅速成为了企业管理学界的热点话题。然而不为IT界外人士所熟知的,是IBM不仅大,不仅会跳舞,而且在
期刊
如何确定一位新员工能胜任企业的某一具体岗位,如何能做到选聘工作的有的放矢、心中有数?    优秀外交官从何而来?    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为了选拔驻外联络官(其主要职责是通过图书、演讲、对话等外交文化活动,宣扬美国对外政策,维护美国在当地的良好形象)而煞费苦心。这是因为要成为驻外联络官须通过多项复杂而严格的测试,内容包括:智商、教育水平、相关历史、文化以及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然
期刊
故事发生在遥远的南极,一座巨大又凹凸不平的冰山上住着一群足智多谋的小企鹅。对于企鹅们来说,最快乐的事无外乎就是可以吃到鲜嫩多汁的蛤蜊。可是,蛤蜊们生活在海底深处的海床上,而企鹅属于小型鸟类,没有足够的肺活量可以潜到海底去。  最适合捕获蛤蜊的动物是海象,它们拥有强壮的肺和强有力的鳍,潜到海底捕获蛤蜊是轻而易举的事,而海象们却居住在距离冰山几里之外的大陆上。它们非常羡慕企鹅,因为企鹅所住的冰山下面生
期刊
在媒体眼中,“IBM功臣”周伟焜给人的印象永远都是和蔼平易,猜想他在家一定是一位慈父,而不是严父。通过面对面的近距离接触,更加深了我们这种印象。当他说起在澳洲工作被迫亲手裁员一半时,虽努力克制,却仍然流露出了隐痛。  然而,如果你仅仅看到了他灿烂的笑,那意味着你犯了一个错误。在他的对手看来,他似乎有些高深莫测,很难猜到他的下一步棋。他22岁便进入IBM,长期的职业生涯造就了其张驰有度的风格,也使得
期刊
那些汲汲于眼前盈亏的算计者,眼界局限于内部是非的井蛙之见者,将永远攀登不上蓝筹的巅峰。    假如失去沃尔玛    让我们从一个具体的公司说起。沃尔玛,这个占据着零售行业霸主位置、新的全球500强魁首,无疑最具有代表性。下面的这些现实足以用来证明一个身为产业领袖的蓝筹公司的强大力量。  商店网络和雇员。自从沃尔顿1962年在阿肯色州乡村创立第一家沃尔玛商店以来,迄今在美国已拥有连锁店约3500家,
期刊
沃尔玛:从小时工做起  在沃尔玛,员工有大学学历,或有一张 MBA文凭并不见得能够赢得高级主管的赏识,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以杰出的工作业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才行。《财富》杂志曾这样评价沃尔玛:“它只认同花大钱的培训和提升激励以赢得雇员的忠诚和热情。管理人员中有60%的人是从小时工做起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沃尔玛不重视员工的素质,相反,公司在各方面鼓励员工积极进取,为每一位想提高自己的员工提供接受
期刊
在市场经济中,公司股权结构实际呈现着多样化的形态,各种形态又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因而也就不存在十全十美的股权结构。不同的股权结构下,使得股东们的行为方式各异,也就影响到了企业的治理。我们从股权集中、股权分散和股权适度分散三种不同角度,来看股东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所表现出的不同亢奋状态,才能明确在不同股权结构下的股东行为该如何协调,促进企业绩效提高。    股权集中:利于监控,不利并购    股权集
期刊
日前,IBM公司公布了其对全球450多名财务总监(CFO)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CFO在近5年以来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CFO们也将在企业转型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此次接受访问的450多名CFO包括77名亚太地区的CFO,其中14名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他们所供职企业的平均收入是84亿美元。    CFO最关注什么?    调查显示,排在CFO最关注的领域前五位的分别是:如何帮助CEO为股
期刊
不轻易把“信息”当“事实”    如果我告诉你:“可以明天再做的决策不要今天做”,你一定认为这不太符合我们日常的领导风格。人们常以决策是否准确、快速作为评价一个领导决策能力的标准。但作为具有逆向思考能力的领导人来说,要判断信息的对错或新思路是否有价值时,应该尽可能缓慢而谨慎地进行,也就是中性思考。  中性思考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对于一件重要的事情,除非是由于客观原因所迫,使你必须在未能了解所有事实时
期刊
中小企业板的设立,与其说拓宽了融资渠道,不如说是为中小企业加快理顺自己的股权结构及激励机制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而在习惯拍肩膀的中小企业,如何安排好股权是企业能否持续成长的大事。    “一夜”生财的背后机制    一场融资大戏在上演,中小企业板是舞台。  随着中小企业板第三股伟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002003.SZ,以下简称“伟星实业”)的登台亮相,伟星实业第一大股东伟星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