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效栽培技术探讨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sun0702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食的人数在全世界占据48%左右。小麦籽具有丰富的营养,含有较高的蛋白质,一般含量约为13%,具有较多的种类,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维生素、脂肪、微量元素等也对人体健康有益。食品工业中也需要小麦,为主要商品粮。其具有较强的适应力,既可以在南方生长,也能忍受严寒。本文以山东省济宁市小麦种植为例,浅谈小麦的高校栽培技术。
   1、选地、选种
   小麦种植对于土壤有一定的需求,即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性良好、排灌配套的地块。土壤中的有机含量应当在1.0%-1.5%左右,全氮约为0.08%,水解氮约为75mg/kg,速效钾大于95mg/kg,速效磷约为25mg/kg。为了防止土壤中出现害虫,可以使用甲拌磷3%、辛硫磷乳油48%等药剂与土结合,变犁地边撒。
   种子作为农业种植的重点,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具有直接关联,应当根据山东省 的实际情况选择优质品种,种子选择具有抗性强、高产稳产、丰产性强、抗病、成熟早的品种,如烟农1212、徐麦8号、良星68、鑫瑞麦29等。选择种子后去除其中存在的杂质、碎粒等,将种子纯度提高。并在阳光下晒种,可以提升种子的发芽率,并针对性使用多菌灵、辛硫磷、力克拌种剂等拌种,综合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2、整地、施肥
   进行精细整地是保证小麦高产的前提,应当在适耕期选择时间机耕,实现“深、透、细、平、足、实”的效果。深耕翻埋肥料,将犁底层大批,深度约为20-35cm,增加土壤所需的水分,做好底墒水,灌水时需要浇灌均匀透彻,每亩地灌水量应当大于85m3。底墒水施足后,进行耕地,保证土地平整,上虚下实、墒度适宜。
   肥料作为农作物种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若是没有充足的肥料,将会影响小麦的健康成长,从而影响小麦产量与营养。施肥需要将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可以迅速提高土地肥力,保证小麦生长营养充足。施加有機肥的同时添加少量化肥,并保证磷钾氮肥施用平衡。若是在旱地中种植,则需要注重增加氮磷肥的施用,加大磷肥的含量,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约为1:1:0.7,氮肥的最佳方式应当是导穗肥:茎肥:枝节肥约为2:3:5。
   3、适时适量播种、足墒下种
   适时播种能够提升播种的质量,为小麦苗的苗壮、苗全、苗匀做好前提。播种时需要根据播种时间、条件、品种进行确定,可以充分利用秋冬较为适宜的温度进行播种,让小麦在冬季来临之前成长为壮苗,保证其安全越过冬天。弱冬性品种的小麦适宜在10月10号前后播种;冬性品种的小麦适宜10月15号前后播种;春性品种的小麦适宜10月25号前后播种。并依据小麦品种与土壤地力适量播种,控制好播种量,提前进行小麦苗发芽率的实验,其应当达到89%。
   若是耕层中出现墒情不足的问题,就会对小麦出苗的整齐度造成影响,需要提前进行带茬造墒,土壤墒情约为田间82%的最大持水量,更加适合小麦生长。
   4、小麦种植管理
   当小麦种植后,还需要进行田间管理,避免出现杂草,病虫害等危害小麦的成长,不仅需要及时喷洒除草剂,还应当在干旱期间保证水量充足,出土后还要查苗补缺,若是有缺苗等情况,就需要立即催芽补种,保证苗全。
   ①冬前管理
   小麦在出苗到越冬期间主要是叶片与分蘖生长的重要时期,与穗数及大穗具有直接联系,需要早齐、早、匀苗的基础上保证根长叶、分蘖生长,安全越冬奠定良好的基础。
   苗肥应当在小麦第二片叶子生长时,施用氮肥约为总量的12%,若是苗田基肥充足,则可以不施用苗肥。
   中耕能够达到土壤疏松、促进养分释放、降低地面蒸发、提升墒情的目的,对于根系生长与分蘖十分有利,还能防治田间出现的杂草。在麦苗的弱苗期可以浅除,避免让幼苗受到损伤,8cm左右为中耕深度,避免伤到幼苗根系。并且,由于冬季麦田杂草生长缓慢,若是气温回升则会让苗田中的杂草迅速生长,可以选择使用15.5-23.0g/hm2的杜邦巨星72%,进行喷雾处理,对于各种杂草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
   选择适量的封冻水防治气温变化突然影响麦苗成长,提高地温,浇水时间为夜冻昼消效果最好,水分全部渗透到水中,适时耧划松土,避免土壤板结出现裂缝,从而降低初春漏风导致的土壤干旱让幼苗死亡。
   ②春季管理
   冬前总茎数约为75万/667m2壮苗,若是底肥施足,墒情良好,则返青期需要注意进行松土,能够在不浇水与不施肥的情况下控苗,若是肥力不够或者表墒不足,需要浇水追肥。当麦苗达到起身期时,则需要对水肥进行控制,从而控制基部的节间生长,避免倒伏。之后,可以依据气候条件等浇水,分别是扬花水与拔节水、孕穗水、灌浆水等,最大水量是拔节水,约为50m3/677m2,并随水实施尿素35kg。
   若是在冬季没有进行除草,则可以在小麦春2叶时应用上述方法进行除草。
   并在返青期时控制实施1000倍液壮丰安乳油25%。
   ③后期管理
   需要注意小麦生长期间是否存在病害,并依据不同病害实施药剂,如纹枯病,可以选择使用2200-3200倍液的井冈霉素5%,或者是使用700-800倍液的可湿性粉剂34%;红蜘蛛选择2200倍液的乐果42%,或者1600-2300倍液的三氯生满帆52%进行喷洒。
   抽穗阶段小麦的根茎叶基本已经停止生长,进入了生殖阶段,需要增加灌浆肥,在叶面喷肥,初期阶段使用720倍液尿素2%喷洒,延长叶片功能期。
   若是这一阶段降水过多,还应当进行通排水沟,使土壤温度降低,土壤水量约为72%,为小麦的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
   ④适时收获
   在收获小麦时依据品种特征、天气条件、籽粒成熟等条件具有直接联系。粒重约为蜡熟到完熟为最佳,收货后及时晾晒储藏。
   总之,小麦从种子发芽到产生新种子,需要经历不同的时期,逐步形成根、茎、叶、花等器官,通常而言,冬小麦的成长在235天左右,在种植过程中如种子质量、水分、氧气、温度、播种深度等都会对小麦的成长造成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小麦的产量、提高农作物经济效益,就需要工作人员做好种植管理,保证小麦全周期栽培技术的适用性,从而促进整体农业经济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272600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农业农村局)
其他文献
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是江南古镇,鱼米之乡,常年种植水稻,面积在二万亩左右。近年来,我镇在水稻田里经常能看到有些稻穗“鹤立鸡群”,多数农民认为是稻种不纯引起的,其实这是一种杂草。由于它形似稻,性如杂草,所以我们称它为杂草稻,具有杂草特性的水稻,农民又称之野稻、杂稻。  杂草稻的发生困扰了我镇水稻生产,影响水稻产量,严重时甚至会让水稻产量降低50%,其不仅会争夺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还会诱发病虫害
西抗18杂交玉米是近年来培育出的一个杂交白玉米新品种,其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种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特别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玉米种植。在相关的玉米试种调查中发现,西抗18杂交玉米的抗病性有较好的表现,其对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黑穗病等病害都有较好的免疫能力。探讨西抗18杂交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西抗18杂交玉米的实际种植效果,保证玉米高产高效的目的。  1、西抗18的种植效果  我县乡存
作为国家一类竞赛,第八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中车株机·捷安杯"轨道列车司机职业技能竞赛(以下简称"竞赛")究竟比什么?竞赛总成绩如何划分?脱颖而出的驾驶员及优秀团体将获得什么
近年来,伴随着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交通需求总量也在急剧增长。数亿农民进城,中心城市传统的地面交通模式已再难满足供应需求。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以惊人速度发展,其中,表
目的分析并研究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小儿消化性溃疡的患儿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
教学效果是指对教学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一致性的评价.由于我国教育体制使高中生面l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使得学习成绩的好坏一直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唯一指标,形成了重结果而轻过
随着我国电动汽车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系统研究充电基础设施推广中发生的问题
全膜双垄沟播技術是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栽培技术,可以达到保墒蓄墒效果。一方面,该技术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尤其是覆膜技术,避免水分无效蒸发,减轻风蚀和水蚀影响,保墒效果显著,另一方面,具备十分明显的雨水集流作用,田间的大小垄面正好可以作为雨水的集流面,将平时的降雨集中起来,渗透到玉米根部,提高降雨利用率。最后,全膜双垄沟播还能有效抑制田间杂草的生长,减轻土壤盐碱化现象。 
新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使用显着提高了我国玉米的产量。但是,为了成功实现玉米的高穩定目标,还需要对玉米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等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以确保生产稳定性。玉米是我国重要的作物,饲料作物和工业原料,作为我国的战略储备,在我国农业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为了提高玉米产量,为了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需要详细分析玉米种植方法和病虫害防治的要点。  1、玉米种植技术分析  ①选种。进行玉米种子的
切实加强辖区麦田管理和技术指导服务,服务三农,推广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使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增加收益,针对目前麦田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措施。  小麦生长的中后期,包括拔节、孕穗、开花、授粉、籽粒形成与灌浆等生育过程,在这个关键时期决定着小麦产量的高低。该成长阶段,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逐渐衰退,到成熟时死亡,穗部(主要是籽粒)器官是生长中心,常有高温、干旱、病虫等灾害的袭击,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