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的影响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的教育分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真正的“启蒙教师”。文章通过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产生不同的教育结果展开分析,得出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父母长辈应掌握必要的育儿常识,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
  关键词:幼儿行为;家庭教育;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5-0021-02
  【Abstract】Children's education is divided into school education and family education. Family is an integral part of society and the first environment in which children live. Parents are the first teachers of children and are the real “enlightenment teachers”. Family educ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Parents and elders should master necessary parenting knowledge and carry out effective family education.
  【Keywords】Early childhood behaviour;Family education;Educational methods
  1.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点上,家庭教育也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人们开始明白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更多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和教育。但是,由于家长自身经验与专业理论知识的不足,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常常存在着一些误区。100个家庭就有100个教育方法,千姿百态。很多家庭教育的方法是有问题的,例如,对孩子的期待过高、不了解教育的本真目的、经常对孩子说教、唠叨、比較、过分溺爱、过分关注、过分干涉、过分严厉等等,造成了亲子关系不和谐,家长焦虑、教育孩子的方法出现冲突,谁对谁错等等,家庭的频率创造孩子的现实,在爱和自由,守住界限上,我们处于迷茫的状态。
  2.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班级中各种家庭教育的方式对孩子的影响的表现。
  (2)研究方法
  观察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2个家庭中,过度溺爱型占百分之三成,爷爷奶奶居多。焦虑型占百分之四成,多数为年轻的爸爸妈妈,包办型、放任型各占百分之二。
  (1)过度溺爱型家长
  案例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磕磕碰碰,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哭了,立刻找到“肇事者”,为孩子“讨公道“;拍着桌子椅子,“撞到了我们宝宝,我们打它!”、“幼儿园怎么可以有蚊子,看,我家孩子身上被叮的全是包!”......
  分析:万物皆有灵,在孩子眼中,所有的东西是有生命的,你只是打桌子,在孩子的眼中,却和打人无疑,这样做无疑是在教孩子,遇到困难、不痛快的事将责任推给别人,久而久之,孩子会没有责任心。作为家长,一方面要注意孩子的安全,耐心细致的照顾幼儿,一方面要告诉孩子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教会孩子遇到危险如何保护自己的方法。孩子成长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要有预见危险的意识,接受危险,并把危险降到最低。
  案例二:许多家长总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吃虾要剥好、吃鱼剔骨头、吃苹果要去核,自己常常嘴边挂着“不爱吃鱼”、“就爱啃鸡屁股”了。只要是孩子想玩的玩具、想吃的零食,毫无条件的满足。瑞瑞小朋友,每次上幼儿园都是爷爷抱在怀里,一直抱进教室里,一次,爷爷手里拿着被褥无法抱孩子,瑞瑞吵着要爷爷抱,爷爷却高兴的说,我的乖孙子要爷爷抱,那爷爷必须得抱呀,于是,一手拿着被子一手抱着孩子离去。
  分析:这看似是对孩子好,实际上,孩子长期习惯后并不会感受你的好,反而会觉得你不重要、不尊重你。幼儿园是集体生活,教育幼儿要学会分享、学会独立,与家长的教育观念背道而驰,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与孩子之间的矛盾。
  案例三:凡凡是个精力充沛、好动的一名男孩子,他喜欢用手从背后抱住其他的幼儿,黏在其他幼儿身上,我每次看到会提醒他注意安全,不许抱着别人,这样容易摔倒。一次在户外时,他把隔壁班的一个小男孩的鼻子撞紫了,下午奶奶来接他,说明情况后,奶奶带着孩子去隔壁班道歉,在道歉的时候,凡凡打了奶奶一巴掌,事后奶奶也没说他什么。
  分析:凡凡从小是奶奶带大的,妈妈和奶奶的教育观念不一样,妈妈对凡凡很严格,而奶奶会护着凡凡,爸爸妈妈只忙自己的事,很少问凡凡在幼儿园的情况。了解了是这样的原生家庭后,凡凡的事情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每次向凡凡奶奶反应后没有看到任何的改变。要想帮助凡凡必须从孩子的父母身上找原因。三岁之前的原生家庭,父母的陪伴尤为重要。错过了孩子的关键敏感期,后期需要事半功倍的付出。
  (2)包办型家长
  案例一:我们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多数的家长,因为工作的原因繁忙,没有耐心等待孩子自己完成他本该自己做的事儿,或者是担心孩子小,不相信孩子能独立完成,从而替孩子做这做那,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权利。幼儿园里常有亲子手工、亲子调查等任务,许多家长绞尽脑汁、费时费力,做出来精美的作品,有的甚至发朋友圈炫耀一下,可是这些作品或调查表几乎没有孩子的参与,问孩子哪幅是你画的,孩子会说不知道,是妈妈完成的。   分析:幼儿园的家园共育,需要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来,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在寓教于乐中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让家长们陪伴孩子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只看到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本身的乐趣,家长的取代,看似问题很小,其实不然,在一次又一次的包办代替中,孩子失去了宝贵的机会,试想一下,如果你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我们的孩子何时长大、何时独立、何时更坚强呢?
  案例二:现在生二胎的家庭越来越多,有的家长对小的很溺爱,对大的不闻不问。司韩睿就是其中一名。一天早上,司韩睿来的很迟,她婆婆说:“怎么喊都喊不起来,自己不穿衣服等着我给穿,早上说想吃煎饼、包子,一吃就吃到现在,不好意思了。”原来如此,早上吃这么多,中午吃的很少,下午容易饿。午睡起床后,她慢慢地在那穿鞋子,其他幼儿早就穿好坐在椅子上了,好不容易穿好鞋子,又慢慢地穿衣服,把衣服转过来转过去,问孩子什么原因怎么不穿呢?司韩睿说:在家都是婆婆给我穿的......最后需要老师帮忙才穿好!
  分析:生二胎是社会家庭普遍的现象,在二胎家庭中,妈妈对孩子的照顾有时会顾此失彼,难免对孩子的关爱减少,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缺乏以往的耐心,有时满足了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其实二胎家庭中,老大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家长的安抚与调节的方法很关键,你需要付出更多的关爱,花费更多的时间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不因家庭中多了弟弟妹妹,他的爱就减少。让孩子有归属感和被需要,可以尝试让老大帮助你照顾弟弟或妹妹,让孩子帮助你完成力所能及的小事,让他知道,你需要他的帮助,这个家庭中他的地位很重要,而不是以很忙的借口剥夺了孩子自己体验、成长的机会。家长应教会孩子独立做事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完全依赖幼儿园教会孩子所有的东西。
  (3)放任型家长
  案例一:有的父母为了忙工作,就把孩子托付给祖辈,觉得孩子小没关系,长大了就和自己亲了。如如从小是奶奶带大的,奶奶和爷爷平时就在家看看报纸,不怎么出门,就让如如自己玩,出门玩的时候如如紧紧跟在奶奶身边,不怎么与同龄孩子交流、玩耍。等到上幼儿园之后,我们发现如如有自闭症的症状。
  分析:任何事情分正反两面考虑,隔代教育的弊端也有很多,孩子长时间与爷爷奶奶相处,一些行为习惯会受些影响,教育方法也不恰当。长时间会造成孩子感情缺失,孩子会与爸爸妈妈生疏,有的会甚至影响一生。建议爸爸妈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多与孩子聊聊天、说一说一天当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4)焦虑型家长
  有种优秀叫做“别人家的孩子”,在這类父母的眼中,别人家的孩子特别优秀,特别的出色,别人的孩子唱歌好、画画好,拿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孩子比较,盲目的给孩子报了大量的兴趣班,不管孩子喜不喜欢。我们会经常会遇到到拿“旁边的那个人”吓唬孩子,当孩子表现不好或无理取闹时,有的妈妈会说:“不要再哭了,看到旁边的那个人了吗,再哭,不听话,他就会把你抓走。”孩子听了后会很害怕,立刻不哭也不闹。这个方法看似很灵,其实,当你说出一些让孩子恐惧害怕的事情时,孩子的内心是恐惧焦虑的,这些情绪情感对孩子的身体非常有害。
  4.终身教养,暂时的问题,需要方法和时间
  (1)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放空、放下、放平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家长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良好的家庭氛围,宁静、团结、和谐、上进、充满爱,孩子在家庭中处于温馨、舒适的放松状态;而家庭氛围处处充满指责、争吵、猜忌、沉默,难以培养出健康优秀、进取的孩子。例如去年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所折射出的不同家庭教育背景下造成的不同家庭现状,在网上引起了热议。相信懂教育的你看完后一定会有所反思。
  豆豆三岁了,上幼儿园时,老师反映和孩子互动时,孩子没有反映,喊她不理,默默的坐在一角独自游戏;有时在家,爸爸妈妈喊她,她也不理,直到拿出喜欢的糖果吸引时才会有反应,家长经常抱怨,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冷漠呢?原来,深入了解后,在孩子很小时,父母工作繁忙,是姥姥带大的,0——3岁是孩子与父母的依恋期,3岁以内的孩子重在情感沟通,而不是智力培养,你的鼓励与信任,是最好的亲子调和剂,应该让孩子尽可能多的与爸爸妈妈在一起,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陪伴。只有我们大人改变了,孩子才会改变。即使孩子有各种各样的状况,也不要担心,只有意识到了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尽力的去给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孩子知道“能行”,“相信”的力量,在以后的日子里加以弥补,孩子在5岁前会有很好的改变。
  (2)树立信心,从小做起,夸奖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作为父母,从现在起,尝试着经常说:“有儿子真好”!“有女儿真好”!当孩子帮你做事情时,时不时的说一句,然后再给一个大大的赞,相信你会看到孩子的改变,他会更加乐意主动的做事,同时有自信、充满自豪感、成就感。幼儿期是孩子自尊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会通过各种方式向我们展示自己,例如:我会自己吃饭、我会扣扣子了、我会帮爸爸拿拖鞋,希望通过这些事,得到肯定与表扬。孩子得到表扬后,心情会愉悦,自尊心大大提高,行动力就会显著增强,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从现在,让我们多多的关注孩子,从表扬肯定开始吧。
  (3)被尊重的生命,只要浇水就会慢慢长大
  乐于享受孩子给予给我们点滴的感动和惊喜,肯定孩子的做法。当孩子给我们做了一件“精美”的礼物时,我们要像孩子一样天真和惊奇:“哇,你的礼物太漂亮了,你怎么这么棒啊”;当孩子第一次合作完成和平大桥的搭建时,我们一定要又惊又喜:“哇,孩子们太棒了,我都不会,我真为你们骄傲”,久而久之的保护孩子的纯真、生活的热情,孩子们会被我们感染,他们会深入的投入到探索当中,继续进行深入学习。这就是生命力。只要慢慢的浇水,小树会慢慢长大,长成我们期待的参天大树。
  众多的事例中显明,在孩子成长的幼年期,父母和幼儿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担,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缺一不可,让我们一起携手,家园共育,让希望之花,开出胜利的果实,在这条道路上,互相扶持,让我们的爱厚重真实而有力量,又不偏不倚,一切刚刚好。
  参考文献
  [1]葛海荣.新时期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融合促进的思考[J].期刊,2020(09)
  [2]杨颖.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9(05)
  [3]李艳.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06)
  [4]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王小欧.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6]晏红.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能够为创新、灵活的学习模式奠定基础,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应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建模素养。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创新的教学安排,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建模,让数学伴着学生成长,伴着学生进步,伴着学生成功。因此,文章从创设建模小组、夯实建模基础、开展建模竞赛三个方面讨论了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落实研究,从而提升学生的建模素养,让学生能够有效
期刊
摘 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小学教育的重点和中心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所以说,对中小学生来说,劳动教育那是必不可少的,要深谙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要将劳动技术教育设置成一门必修课程,加强建设劳动技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研队伍,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学习相关知识,促使他们获得全面发展,让他们能够在祖国的蓝天下健康成长。文章基于此点,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进行了審视和
期刊
摘 要: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要随着时代和学生的发展,实现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结合,通过教学辅助班级管理,以班级管理反哺语文教学,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班级管理效率。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作为切入点,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结合的优势与目的,并分析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相互结合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班级管理;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在当前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社团的自主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阶段,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正确面对,并想方设法解决诸多的问题,最终实现学生社团的健康、有序、自主发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发展营造良好的社团空间,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生社团;自主发展;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启迪智慧,促使幼儿健康成长。因此,严格遵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十九大要求办好学前教育精神的引领下,幼儿教师应积极创新材料投放工作,提升投放的精准性与有效性,升华区域活动教育实效。对此,本研究作者结合自身多年教育经验,对于如何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拙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
期刊
摘 要:小学教育的改革意味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不仅仅是知识生活,也是兴趣、能力培养等全方面素质发展的信号。当前国际形势复杂,竞争激烈,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就是少年强则国强。当代学子不仅仅有知识上的竞争,更有兴趣技能,各方面技艺的竞争。一方面来讲是发展兴趣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不小的压力。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一,蕴含着中华传统音乐独特的魅力,不同于外国文化,中国对于乐器也有自我独特的风韵。本文主要介绍对象
期刊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家园合作共育属于基本模式,其中家长助教作为家园合作的有力手段,能够让家长直接参与到幼儿园的日常教育工作中来。通过对家长助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方面能够让幼儿接触到更多元知识,改善教师知识面较为单一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幼儿与家长的亲子交流。鉴于家长助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用明显,本文则主要针对具体的实施途径展开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家长助教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高中班级在构建自主管理模式时的特点,其次从教育观念的角度和强制性规范的角度叙述了构建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加强班集体的文化建设、注重高中生的自主管理两个层面探讨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构建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5-0013-02  【
期刊
摘 要:园本教研的主旨是生成和提升教师基于规划的行动力,而教师合作学习可以将规划经验与行动经验融合,减缓教师教研压力,切实提升园本教研质量。文章以教师合作学习在园本教研中应用的必要性为切入点,简要阐述了教师合作学习提升园本教研质量的有效策略,并对提升园本教研质量的保障措施进行了进一步论述。  关键词:教师;合作学习;园本教研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 要:对于学前儿童来说,知识的学习和生活技能的提高同样重要。教师应从幼儿的身心特征出发,在生活教育的视野下提高教学效果。游戏是幼儿参与热情最高的活动,打造游戏化课程,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本文提出在生活教育视野下开展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主要策略,希望对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生活教育;幼儿园教育;游戏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