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融入”小学歌唱教学的策略研究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27581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教育的改革意味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不仅仅是知识生活,也是兴趣、能力培养等全方面素质发展的信号。当前国际形势复杂,竞争激烈,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就是少年强则国强。当代学子不仅仅有知识上的竞争,更有兴趣技能,各方面技艺的竞争。一方面来讲是发展兴趣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不小的压力。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一,蕴含着中华传统音乐独特的魅力,不同于外国文化,中国对于乐器也有自我独特的风韵。本文主要介绍对象有葫芦丝与小学音乐教学,葫芦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具有独特的少数民族底蕴,也对培养学生多彩的艺术欣赏水平、了解民族文化知识起到了帮助作用。
  关键词:葫芦丝;小学歌唱教学;传统乐器;新型课堂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3-0181-02
  【Abstract】The reform of primary education means that students' learning life is not only a knowledge life,but also a signal of quality development in all aspects,such as interest and ability cultivation. At present,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is complex and the competition is fierce. The important way for the country to be strong is to be strong. Contemporary students are not only interested in knowledge competition,but also in skills and skills competition. On the one hand,it is an opportunity to develop interest,on the other hand,it is not small pressure. As one of our traditional culture,music contains the unique charm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different from foreign culture,China also has its own unique charm for musical instruments.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subjects of cucurbit silk and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cucurbit silk has a unique minority background,and it also help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lorful art appreciation level and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of national culture.
  【Keywords】Cucurbit silk;Primary school singing teaching;Tradi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s;New class
  1.葫芦丝的广泛应用深层内涵是什么
  (1)乐器的诞生和象征意义
  乐器是人们进行娱乐活动、传情达意的物质载体,通过漫长的历史岁月演变,丰富多彩的乐器样式出现在人们生活当中,也为歌唱、舞蹈提供了合奏等演奏方式。无论是哪个国家都有本国独特的乐器,代表着鲜活的生命力、民族特色以及别具一格的人文历史。例如中国的乐器历史悠久,在选材制作甚至诞生背景上都有独特的魅力。乐器的产生主要是人类祖先为庆功应运而生,演变至今已经不仅仅是情趣和娱乐,而是成为了可以用在文化社会生活各个角落的器具。
  (2)葫芦丝应用的意义
  葫芦丝起初并不是如今这个样子,在刚刚出现时,葫芦丝还被叫作“笙”,经过改造传入少数民族地区,与后来的笛子有些相似,足以突出乐器在历史中的进步过程。在新中国成立后,民族音乐工作者们仍旧在做改革,从老式改为新式,增加了许多吹奏方式和音色,提高音量丰富了音域和表现力,使得葫芦丝得到广泛应用,不仅仅是中国境内,还走向国际,成为中国传统乐器灿烂的一员。
  葫芦丝的应用弘扬了中国传统乐器之精、音律之美,从丝竹声中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葫芦丝的学习是传承古文化的方式之一,也是培养美的情操,提升综合素质的表现。
  2.小学歌唱教学的现象及改进思考
  目前对葫芦丝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校园(包括兴趣班在内)、民间艺人、舞台表演这几个方面,传统乐器在小学课堂的应用并不常见,但近年有所提升。同时,与之相对的是小学歌唱教学的广泛应用,歌唱学习是小学生普遍课程,发现其中问题、进行思考,才能改革课堂,将传统乐器融入其中。
  (1)小学歌唱教学的现象
  第一,教学陈旧:小学歌唱教学过程中,多半以学习某一首歌曲为主,一堂课大部分内容在学习记忆音调和歌词,反复学习一首或多首曲子。除此之外,还有听歌与观看相关知识视频,教学方式陈旧,曲库已经不再新潮。
  第二,学生兴趣不强:正因为教学方式陈旧与曲库不再新潮,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强,基本上课上学會的曲子,课下不会再唱。这个问题在多年前就已经被相关会议提起,但所做改变不多。学生对歌唱教学的内容缺乏兴趣,对教学成果和教学意义都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学习意义少之又少:学习的方式陈旧再加上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所得的结果差强人意,使得学习的意义降到最低。歌唱教学本身不仅仅有陶冶情操的作用,还在于吸收传统文化、艺术与平和的心态、美感培养、创造力等等这些作用,如果教学不能达到这些目的,则教学的意义只有学会一首歌,而歌曲如果照本宣科,没有实际效用,那么就连仅剩的教学意义也失去了。
  (2)改进思考
  小学歌唱教学需要改进是基于现有问题之上的,在相关教育部门进行课堂革新的同时,人们必须思考什么样的创新举措是对小学音乐培养有益处的。小学歌唱是学生的音乐启蒙,是聆听美的艺术、培养文化的开始,如果过于浮躁,则会对学生品行的塑造产生不良影响,如果过于单调,则失去了趣味教学的目的。
  在这种思考下,葫芦丝融入小学歌唱课堂是有必要存在的步骤。葫芦丝本身是中华民族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云南傣族的民族乐器,其作为一种能够寓教于乐的乐器,在对小学学生与孩童乃至老师的教学任务之中能够起到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葫芦丝不仅仅能使学生在教学任务中实践接触乐器从而产生兴趣、对音乐和课堂有更新颖的认识,更能让学生从小接触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国多民族融合以及少数民族定位、文化等有所了解,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任务。对于小学学生而言,钢琴、吉他等乐器进入课堂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葫芦丝正与其它管乐器一样,既价格低廉,又拥有较大的可塑性和较多可玩性。
  3.如何将葫芦丝“融入”到小学歌唱教学中
  (1)兴趣导向,引导学生
  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是以学生对音乐、音乐活动和器乐教学的兴趣为基础的。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可塑点,在学习活动中加以放大。如果他们能很好地掌握这些音乐作品,就能够激发他们的热情,让他们从音乐中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享受音乐,享受音乐的美,为音乐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有目的地收集与葫芦丝有关的单词。课堂上,教师需要用深情的语言告诉同学们: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也是中国民乐花园之中的一枝独秀。它主要分布在云南傣族地区,也在布朗、德昂等少数民族中,从中国民间音乐之中生长,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如今,它已经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喜爱,加入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独奏乐器行列。教师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不自觉地爱上这件乐器,无论他们对葫芦丝的了解或多或少。同时,葫芦丝作为我国民族乐器,需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引入音乐课堂教学。它在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之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转变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互动
  教师利用视听媒体合理时,可以生动地展示音乐的形象,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课堂展示之中极大地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将学生的审美体验推向了高潮,这给音乐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图文视听媒体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抽象音乐形象具体化,复杂的音乐知识化简,枯燥的音乐知识趣味化,为学生提供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感受。
  葫芦丝的音色轻盈、典雅、柔和、富有表现力。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原创的葫芦音乐对学生是有益的。一些简单易学的葫芦音乐可以让学生听后播放。教师要注意表扬和肯定学生对葫芦丝表演的热情,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敢于表演葫芦丝,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葫芦丝的音色,提高整体艺术修养,调整心态和个性。
  (3)在小结阶段,尝试创作新曲子,并结合实践提高认识
  课前课后的几分钟,不但是师生进行总结步骤的环节,更是课堂教学任务当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将该节课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陈述,不但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思绪,从而加深对该节课和之前被灌输进脑中的知识的理解与分析。不过,这段时间对学生来说同样是最累的时间。随着新教学内容不复新鲜,实践活动的频繁重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时候逐渐消失。教师应当会抓住机会,使用葫芦丝新的歌谣、曲子来进行总结,以激发学生再次学习的积极性。此时,多运用新的音乐或让学生自行创作简单的曲子,将再次唤醒学生对新知的兴趣,从而把课堂引入新阶段。
  德国教育家迪多鲁斯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学的能力,而在于鼓励、唤醒和鼓励”。将葫芦丝作曲运用入课堂教学之中,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以及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享受创作的乐趣。通过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有选择性地挑选适合的曲子、给予学生创作热情,会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寓教于乐。
  4.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什么
  (1)教学语言要简洁生动
  教师要想在有限的40分钟内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教学语言必须做到准确、精炼。在课堂语言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前提下,教师要同时做到有吸引力、且不随意发挥。假如教师没有准备生动的语言腹稿,就很难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因此,我们需要教师在课前认真准备,认真研究教材,组织课堂语言的编写,并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使学生的教学思维保持一致。此外,语言也要做到多样化、精彩化。在此基础下,除了用音乐本身和话语来吸引学生外,教师还可以用表情、手势、动作等肢体语言来强化教学。比如,吹奏时,老师可以用面部表情提示学生掌握歌曲的速度和情感的表情和手势。
  (2)巧用板书
  板书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也不例外。葫芦丝本身作为一种并非传播广泛的乐器,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巧用板书,进行除了进阶教学之外的基础教学,为学生尽可能完整地阐释。尤其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中,生动的板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它反映了教师对音乐知识的研究过程、学生理解“美”的过程,更指导着整个教学过程。在音乐课堂中,板书的运用具有很大的价值,它能使学习内容简洁、概括,并有提示和总结,既能给人一种美感,又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5.总结
  葫芦丝本身是中华民族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云南傣族的民族乐器,其作为一种能够寓教于乐的乐器,在对小学学生与孩童乃至老师的教学任务之中能够起到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葫芦丝不仅仅能使学生在教学任务中实践接触乐器从而产生兴趣、对音乐和课堂有更新颖的认识,更能让学生从小接触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国多民族融合以及少数民族定位、文化等有所了解,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任务。对于小学学生而言,钢琴、吉他等乐器进入课堂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葫芦丝正与其它管乐器一样,既价格低廉,又拥有较大的可塑性和较多可玩性。如何将葫芦丝“融入”到小学歌唱教学中、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什么,这些具有建树性的探讨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改善。
  参考文献
  [1]马爱玲.音乐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应注意的几个方面[J].高田完小,2011(9).
  [2]于洪民.“葫芦丝进课堂”音乐校本课程建设及应用的研究[EB/OL].中国创意法教育研究,2011(15).
  [3]胡李鹏.小学音乐课堂中葫芦丝教学的方法与价值[J].艺术评鉴,2019(10):113-114.
  [4]朱雪梅.對葫芦丝教材《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和《葫芦丝巴乌教程》的比较研究的意义 [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7(10).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对于学生身心健康重视程度一直是有增无减的,同时结合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开始在学校中开展大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的出现和发展,是培养和增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能力的有利阵地。而借助于大课间活动,更能持续不断地促进小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的培养,并帮助小学生树立体育锻炼的终身意识。根据对大课间活动的充分认识和正确理解,教师需要依托于核心素养之下,带领学生进行各项大课间活动,从而有效地促
期刊
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为当前小学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益处。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为学生营造更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小学体育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加强和突出当前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会带来一些弊端,因此需要教师辩证地看待和使用信息技术,以最大化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体育教育;策略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难度并不大,但却是小学生进行复杂学习的基础,在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水平以及核心素养等方面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教学中,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且盲目借助题海战术来锻炼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小学生的应付心理较为严重,对运算知识并不感兴趣,学习的效率也不高。因此,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能力,采取创设情境、生活化教学、一题多解等多
期刊
摘 要:在时代快速发展下,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当前社会形成较大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下学生的观念和内心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导致当前一些中学生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当前的中学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通过有效途径改善他们的心理问题。英语课作为主流科目,教师可以试图将英语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整合,以此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本文对当前中学英语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出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
期刊
摘 要:高三阶段是整个高中最主要的阶段,高三作为学生的复习阶段,关系到学生的高考成绩能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以高中生物为例,我国高中生物复习教学的质量普遍不高,导致学生在进行复习时无法获得相应的复习效果。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对复习课程进行有效的创新,以此来加强高三阶段生物复习的效果。本文以高中阶段生物教材为基础,结合基本知识概念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来对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中提高复习课程的实效性,提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能够为创新、灵活的学习模式奠定基础,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应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建模素养。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创新的教学安排,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建模,让数学伴着学生成长,伴着学生进步,伴着学生成功。因此,文章从创设建模小组、夯实建模基础、开展建模竞赛三个方面讨论了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落实研究,从而提升学生的建模素养,让学生能够有效
期刊
摘 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小学教育的重点和中心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所以说,对中小学生来说,劳动教育那是必不可少的,要深谙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要将劳动技术教育设置成一门必修课程,加强建设劳动技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研队伍,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学习相关知识,促使他们获得全面发展,让他们能够在祖国的蓝天下健康成长。文章基于此点,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进行了審视和
期刊
摘 要: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要随着时代和学生的发展,实现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结合,通过教学辅助班级管理,以班级管理反哺语文教学,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班级管理效率。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作为切入点,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结合的优势与目的,并分析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相互结合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班级管理;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在当前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社团的自主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阶段,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正确面对,并想方设法解决诸多的问题,最终实现学生社团的健康、有序、自主发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发展营造良好的社团空间,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生社团;自主发展;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启迪智慧,促使幼儿健康成长。因此,严格遵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十九大要求办好学前教育精神的引领下,幼儿教师应积极创新材料投放工作,提升投放的精准性与有效性,升华区域活动教育实效。对此,本研究作者结合自身多年教育经验,对于如何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拙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