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争”是“抢”辩辩看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e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我们备课组在“磨”宋代才女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课时,因为对“争渡”一词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出现了大家争持不下的场景,那架势,怎一个“辩”字了得。争持过后,大家对这课的了解更加深入了,上起课来也都更得心应手。
  《如梦令》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在集体备这课时,有老师觉得词人及一起游玩的朋友们因酒醉而“误入藕花深处”,此时的她们因慌张所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在释“争渡”一词时,她认为应该解释为“抢着划”的意思,理由是当时李清照和朋友们都想及时从“藕花深处”脱身,所以就抢着划呀划呀。有部分老师持赞同意见,她们的理由是央视“百家讲坛”康震教授就是这样解释“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而我们另外几位老师对这样的解释就持有不同的看法,觉得“争渡”在这篇文章中解释为“抢”不合适。要对这个字进行准确的解释,必须要联系上下文才能解释得好,因此,第一步便是要分清楚文章中的诗人在小聚后是单独回的还是跟大家一起回的问题。就文本来讲,我们几位老师一致认为,这件事情应该是诗人在和朋友偷偷小聚后独自回家的途中发生的一件事。推测词人当时是独自回家的理由如下:
  1.当时已经是“日暮”时分,大家均已“兴尽”,相当尽兴了,不可能再在池塘里进行划船比赛,而且这些朋友的家不一定住在一起。所以,“兴尽”后各自“晚回舟”更符合常理。
  2.设想一下,如果大家真的在“抢”“拼”着划船的话,那“一滩鸥鹭”早就被吓跑了,哪还会被一下子“惊起”?能够惊起“一滩”鸥鹭的动作应该是外力突然所为,鸥鹭们猝不及防才会被“惊起”。所以,词人一人回家,因“误入藕花深处”而心急,迫切心急之下,划桨的动作加大,水声跟着加大,这突然的外力就顺理成章地“惊起”了“一滩鸥鹭”。
  3.再设想一下,如果是人多在比赛划船的话,当时作者的注意力应该是在划船上,她还能有别的心思去观察“鸥鹭”?课文的插图也画得相当准确、清楚:傍晚,河面,一女子划着船,微醉的神色,盛开的荷花,飞起的水鸟……
  由此看来,我们几个人觉得词人李清照当时是独自回家的。
  既然是独自回家,“争”就不能解释为“抢”的意思了。文本便可以这么来解读:由于词人在归途中已处“沉醉”状态,所以“不知归路”,乃至出现“误入藕花深处”的举动,这也是必然的。当词人发现自己置身于“藕花深处”已远离回家的路线时,心里便急了,急呼:“争渡,争渡”——这该怎么划呀,这该怎么划呀。慌乱中乱划的水波声交织着桨声、荷叶声,使原本静寂的河面变得喧哗起来,这时便“惊起一滩鸥鹭”了。因此,“争”应该通“怎”,正如《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那样:“疑问代词,怎么(多见于诗、词、曲)。”
  其实,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教学参考书》对“争渡”的解释也应该是很明确的:“表现了词人急于从荷花丛中找到正确路径的心情。”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备课手册》也这样来解释道:“争渡,‘争’与‘怎’通,如何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词人误入藕花深处,连呼‘怎渡’的慌乱之态。”
  这样的辩课既还原了文本的真实内容,又帮大家梳理了课文的梗概,加深了老师们对文本的了解,老师们在“辩”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这样的辩课就像荡漾的涟漪和喧腾的浪花,让每一位教师的思维再起涟漪、再飞浪花。
  让“辩”常在,让这“生命活力”常在。
  (作者单位:苏州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随着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往被忽视的语文语法教学也再次成为热议.分析初中语文语法涵盖的范围,指出当下初中语文淡化语法教学的现状和危害.阐明初中阶段要进行语法
核心素养中与学生最为相关的便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也是教学的枢纽环节.主要阐述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对其进行概念界定,解释其重要性和意义.探讨相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阅读一直是重中之重. 关于小学语文中的阅读问题, 多年来教师们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及时优化教学方法.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式阅读教学方法—个性化阅读. 与
期刊
一、 不迷信专家  专家是指“在学术、技艺等某一方面有专门研究或独到技艺的人。”如果我们从人性化的角度理性地去看待专家,就会发现在耀眼的光环下,某些专家也常常有着这样那样的疏漏或不足。比如,不久前我听了一位特级教师的语文课,文本中出现的几个多音字,教者似乎也有拿捏不准的意味。到底怎么办呢?他只是含糊地让学生课外自己尝试探究解决了事。在生字的示范书写时,一些字的笔画和笔顺也都出现了问题。当时,不光是
阅读是小学语文素养当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而朗读则是阅读的重要方式,书声琅琅不仅是校园的风貌,也是学生通过读书而了解世界、陶冶性情的途径.所谓朗读,就是用普通话,包含感
语文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其他学科的学习基础.而在语文之中,阅读是最为重要也是占比重最大的一部分内容.因此,学生阅读能力的
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在“全国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届课堂教学大赛”上给一等奖获奖者颁奖时说:“教学方法在课文里!你只要把教材吃透了,方法就在其中了!”著名特级教师王兰老师随后在给特等奖获奖者颁奖时也动情地说:“认真地读懂教材,我们就能教好学生!只要我们读懂教材,我们就能教好语文。”由此可见,“读懂教材”是多么重要!当前,一些学校为了促进部分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专门为他们搭建平台,举行“×××教学风
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性讨论由来已久,但当前似乎尤为热烈.为什么要讨论教学内容的确定性?是因为教学中出现了误区,甚至大家在犯一些集体性的错误.任何一个有基本语文素养的教
抓住小学关键期,注重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从细微处,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做起.在实施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训练,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