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民族文学史建设理论座谈会在京召开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p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1995年10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以《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论》(侗族学者邓敏文著)一书的出版发行为契机,联合主持召开“中国多民族文学史建设理论座谈会”。邀请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新疆大学及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民族研究所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共50余人参加座谈。座谈的中心话题是:研究和编写中国多民族文学史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和编写中国多民族文学史的
其他文献
<正>仁钦道尔吉,蒙古族,1936年生,内蒙古巴林右旗人,1960年毕业于蒙古国立乔巴山大学。现任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著有《蒙古民间文学论文集》(蒙古文,民族出版社,1986年)、《英雄史诗(江格尔)》(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1版,1995年第2版)和《(江格尔)编》。搜集出版民间文学资料《英雄希林嘎拉珠》等5本,组织编选《蒙古民歌一千首》(5卷,200万宇,合编)、编辑出版学术论文选《达木丁苏伦文学研究论文选》等3本。在国内发表论文五、六十篇,在国外以英文、德文和
<正>“故事”传说户以及“神话”这些名词,在使用黔东苗语的苗族人看来,都是“鬼神告诉的(东西)”(dliangb xangs)。现在一般苗族人的观念是否还这样认为,一时还说不清楚,反正这个词汇的意思所显示的意义是这样。如果说现在的人不这样看了,那么至少可以说在古代苗族人曾经有过这样的观念。
<正>《达稳之歌》、《达备之歌》和《特华之歌》,是广泛流传于广西都安、东兰、马山、平果、忻城、上林、来宾等壮族地区的三首勒脚体抒情悲歌。这三首悲歌,是近代壮族妇女达稳、达备和壮族青年特华根据自己亲身遭受的悲惨遭遇,用血和泪编唱(写)而成的。在灿如繁星的壮族民间文学艺术宝库里,这三首悲歌,如三星辉耀,独具异彩,是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珍品。
<正>已经有越来越多从事现代诗歌写作的诗人,在自己的诗歌作品里,着意发掘和张扬潜在意识,努力把潜意识和界乎意识边缘的精灵移植到作品的意识中心里去,使它们从客观立体的壮丽景观中显现前所未有的光彩和魅力。这些诗人从大宇宙神秘的暗示中,惊喜地妙悟到层出不穷的新鲜意念和情趣,并借以调整和确立自己崭新的抒情方位和角度,使自己和读者传统的思维和欣赏习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在一个新的、更高层次上完成了从生活到诗歌作品的过渡,使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加接近本质的诗。
<正>一、祭树神团独 作为农耕民,佤族祖先素以“耕作为业”、“淳朴务农”、“勤力耐劳、苦事农耕”著称。佤族传统耕作方式以轮歇耕作山地为主,于是,宗教与节庆便与旱地的经营同步进行。树神祭与旱地祭实质是一回事。轮歇耕作要周期性轮番砍伐树竹林木。而树竹林木与大自然一样,同样是养育人类的母亲,于是佤族便塑造出树神“团独(Tuang Tux)”,它不仅是一种威力强大的精灵,也是众神之中最古老的长者。它几乎与植物大神“普冷(Pleng)”,同时产生于天地之中。只是它所司之职仅限于成材的林木,不象“普冷”
<正>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哈萨克族进步诗人唐加勒克在他近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三百多首(部)精美的诗篇,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的宝库。诗人生前,因为种种原因,他的作品没能结集出版,但在广大群众中传唱不衰。其中脍炙人口的代表作有:叙事诗《娜孜古丽》、《阿娜尔和沙吾列》、《萨里哈与萨迪克》、《昔日》、《牢房境遇》、《萨那瓦尔国王》等,抒情诗《诗人的秘密》、《团结》、《遐想》、《我的心愿》、《人生之秘》,《伊犁牢房》、《被押寓伊犁时》、《赠孩子们》、《给故乡的问候》,《伊犁风光》、《致国民党
<正>作为我国第一部研究清代满族文学理论的专著,王佑夫先生主编的《清代满族诗学精华》,填补了中国诗学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具有开创性意义。
1995年6月9日,中央民族大学蒙古学研究所、辽宁省朝阳市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在北京召开“尹湛纳希研究三种座谈会”。座谈会主要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扎拉嘎撰写的《<一层楼><泣红亭>与<红楼梦>》、《尹湛纳希年谱》、《尹湛纳希评传》三部系列研究著作的学术价值,在尹湛纳希研究史中的地位等问题。同时,就新时期以来尹湛纳希研究和尹湛纳希作品出版、翻译方面的成就,以及今后如何进—步作好尹湛纳希宣传,发展尹湛纳希研究等问题,广泛交换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邓敏文副研究员撰写的《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论》一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邓敏文是一位侗族学者,他从80年代初期即投身于本民族文学史的研究和编写工作,并参与主持全国“七·五”和“八·五”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概况)丛书》的规划、编写、评审和出版工作。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从多民族文学史建设的角度回顾、总结中国文学史建设的经验教训,根据自己的研究心得,对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如文学史研究的主要任务;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关系;少数民族文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编写
<正>我有一些真诚的年轻朋友,潘年英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本职是研究民族文化,但也从事文学评论,后来听说他还搞创作,这真不容易。文学已经不象过去那么热,甚至已经冷落的情况下,还涉足文学,实在令人钦佩。如今,他的散文已结集出版,并亲自送上门来,这真是一份厚重的情谊。抚摸这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我的雪天》,我难以放下,一口气读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