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与地方“指标”拉锯战

来源 :现代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c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2010年底,从陆续上报的各省经济发展规划中,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就已经在媒体面前指出,2011年全国经济增长目标约为8%,多数地区的经济增速目标“过高”,“没有冷静考虑相关环保、能源、资源的承载能力”。
  但是,这番言论并未撼动地方对经济总量的“执着”追求。截至2011年2月中旬,部分省级“两会”输出的数据显示,除北京、上海、广东等较发达地区外,大部分地区预计GDP增速仍将保持一路走高的态势。
  对此不少业内专家指出:一场关乎GDP等指标的央地拉锯战,正在上演。
  
  “指标博弈”突显发展需求
  在关键指标上为本地争取更大空间,是“十二五”开局前大部分地方政府的必做“功课”。但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后,GDP增速正在与节能减排等关键指标相挂钩,越发成为关键的要素。
  有数据显示,2011年,至少18个省级政府将本地GDP年度同比增速定位在10%以上。纵观“十二五”期间的整体增速,虽然不少省份较“十一五”期间增速规划目标有所调低,但绝对增速仍高位运行。大部分地方政府对于关键指标的“讨价还价”仍在进行中。
  “对包括GDP在内的增长指标,以及对经济规模有重要影响的用地指标等,尽可能往高里争取;同时那些对经济增速可能产生制约作用的指标,尽可能争取更低的下限。”专家表示,“之所以这么做还是希望本地区的发展,在政策上获得中央的部分倾斜。缩短与一线城市的差距。”
  而所谓“可能产生制约作用的指标”,重点是“节能减排”。自哥本哈根会议后,“节能减排”越来越多地被视为约束地方发展的因素。通过传统模式扩大经济规模甚至倒逼地方政府进行结构调整,成为节能减排的一大“利器”,产生了重要的约束性作用。为此,地方政府都明白,在新的五年规划开局前,摆出各自条件与难处争取到哪怕0.5%、1%的指标空间,也是极其有利的。
  以争取到“减负”1%的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其发改委某官员对此颇有感触。按照GDP总量、人均GDP、人均财力等一系列数据,该区节能减排任务本被划分到三类指标,即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应降低16%,但内蒙古最终争取到将这一指标降为四类——15%。
  一则是因为内蒙古具有欠发达以及民族地区的特点,但重要的原因是,内蒙古在“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完成指标比国家标准20%高出两个点,这两个点对内蒙古的压力非常大。而中央为内蒙古“减负”一个百分点,是分量极重的厚爱。
  可以说,在这些指标博弈的背后隐藏了一种介于“发展”和“现实”的矛盾。
  
  “大项目情结”成为发展新期望
  既要规模,又要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这是地方政府在“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双重任务。为此竞争更多高端、大型项目的落地,是各地政府觅出的一条二者兼顾之路。
  天津市委一名官员在谈到天津于前两年拿下“和谐号”检修基地项目时,仍然难抑欣喜之情。2011年天津市的工作部署定位于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而这一基地在当时则被视为争取“上水平”项目的导向性案例。因为这一项目资金规模庞大,并要承载华北及东北地区的维修与生产制造任务,后续发展的前景很大。所以获得“维修中心”,无疑是个不折不扣的先机。
  有了天津的先例,各个地方也达成了“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重要载体”的理念。
  湖南全省的政府部门甚至制定了“超常的力度、超常的速度、超常的进度,谋划实施更多、更大、更好的项目”的共识。
  广东的“十二五”规划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内容,没有逃出传统的以大项目为抓手的路子。并且根据当地的初步部署,2011年,省级重点大型项目37个,地市级重大项目109个。对此,当地经济学家评论道,无论怎么强调产业结构改造升级,政府也无法忽视大项目的“驱动引擎”功能。毕竟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这是一条捷径。
  当然就“大项目”本身来说,有走“传统增长路径”而受青睐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争夺大型、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的方式。而且后者也逐渐成为各地“在增量中调结构”的一大趋势。像珠三角地区,抑或内蒙古、湖南等中西部地区,都呈现出这一特点。
  南开大学滨海新区开发研究院教授刘刚对此表示有些担忧: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路径虽是地方政府产业升级的一个选择;但是如果过于“热衷”,则会存在问题——对私人资本的挤出效应。
  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中,应会涌现出大量极具创新动力与能力的高新技术孵化器中小企业,他们的发展将呈现井喷,以支持今后我国经济的稳定新增长点。而大型新项目,一般而言,都不得不依靠大型企业集团承揽,而“后者往往是现行增长模式的既得利益者,在制度与技术上则缺乏创新动力,往往发展的后期就显得力乏了。”刘刚说。
  “很多地方政府不愿正视这一点,舍不得进行更为彻底的结构调整,希望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但很有可能归根结底还是要调结构与扩张增量。毕竟只有让更多小型企业去获得机会,才能真正做到转型。”
  
  “经济人理性”驱动“拉锯”
  地方政府表现出来的对快速扩张经济规模的钟情,以及就此展开的“拉锯战”,颇具“经济人理性”的特点。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布坎南曾经将“经济人理性”引入政府决策的研究,从而创建了公共选择理论。
  “这种‘经济人理性’,在中国地方政府官员身上,凸显为两条线:对上负责,以及对下负责。”一位2010年从北京派往西部某省财政厅挂职的金融系统官员表示。所谓“对上,主要体现是完成一系列政绩考核指标,并力争获得更出色的考核成绩;所谓对下,则是要获得所辖区域内老百姓和地方官员对其工作的支持与肯定”。
  “唯GDP论”曾是地方政府过分重视经济增速的重要原因。所以逐渐演变成了当前的问题:近年来各地政府考核系统都在建立一揽子指标,各项考核内容逐渐丰富,让地方官员仍然难改盯住GDP的老路径。
  “目前各地考核中,GDP总量、增速排名等经济增长相关指标,仍在最终的绩效核算中占绝对权重。所以别的方面做得再好,一年下来决定你工作成绩的,还是要落在GDP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
  例如节能减排工作、环保工作,或者保障房、农田水利建设等部分民生工作,没达标是不行的;但即使这些单项指标得了“高分”,在计算“总分”时还要乘以一个较小的对应权重,对于最终绩效的正向贡献不大。
  而将地方政府行为与扩张经济规模拴在一起的另一条线,则是“对下负责”的路径。
  “简单地说,要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就要搞好民生工程,就要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这些说到底,都落在钱上,也就是财政收入的问题上。所以GDP就成为了衡量上下的唯一指标。”
  对此,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表示,在当前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结构之下,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就是GDP的提升,这两者之间是划等号的。
  目前,中国地方税收收入重要来源是以营业税、增值税为主的流转税。或许改变这一模式才能真正转变现有的状况。
  
  “渐进式改革”成为转变的良药
  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速与规模的扩张上热情难抑,但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看来,地方最终与中央形成共识,将成为必然。“因为中央仍然在很多闸门上掌握着对地方的控制,例如节能减排指标、土地指标、融资额度等等。”刘元春说。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拉锯战在各个时期都存在,“十一五”开局前也曾出现地方上报GDP增速普遍超出国家规划水平的问题。但最后还是需要从更宏观的层面来思量这些问题。只有达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稳,才能保持一个平稳安全的状况。
  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央与地方在税收分成上的博弈,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浓墨重彩予以改革的领域。或许可能或要进行税制改革,包括重新设计税种,重新设计中央与地方的分享比例,重点健全地方税的体系,增强地方财政收入的能力等,才是现有体系下转型的必备条件。
  对此,有声音认为“十二五”期间财税体制改革可能将包括赋予地方部分制定征收税种的决策权力。与此同时,将财税收入结构从现在的增值税为主,调整为所得税与财产税为主成为大势所趋的状况。
  这些基于本地企业营业收入与地方居民财产积累的税种,不仅将引导地方政府更积极地发展民生,提高居民收入与完善本地企业生存环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登峰造极的土地财政现象。
  只是这些想法显然都需要通过一种“渐进”的方式去达成,唯有这样才能做到一个良好的过渡。
  “逐渐提高环保、节能减排、民生等指标的权重。这些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刘元春说,“但我认为,这些都可以去期待。”
其他文献
前不久,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做企业要学会“吃软饭”。在他看来,企业真正凭本事创造的效益中有10%-15% 取决于公司的治理效率和管理水平。“而这10%-15%的溢价,就是你挣钱的地方。”冯仑的经验印证了一个耳熟能详的道理:向管理要效益,让管理出效益。   事实上,当今的商业社会中,上市公司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公司治理水平的竞争。而作为公司治理核心的董事会,它自身的经营管理
期刊
2011年5月12日央行宣布,自5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基本保持了一月一调的频率。据测算,本次准备金率调整将一次性冻结资金3700亿元左右。至此,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升至21%,创下历史新高。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银行用来放贷的资金便会减少,各商业银行基于经营利润的压力,大大抑制了低利率信贷产品的放贷冲动,为使利润
期刊
【案情回顾】  小丁于2008年1月入职上海某公司,签订了2年的劳动合同。由于工作勤奋,其业务能力迅速提高,但是与周围的同事关系极为不融。2009年3月初,其在一次外出时偶尔遇到了一场招聘会,其中的一家企业引起了他的注意。在经过现场初步面谈之后,小丁感觉甚好。又经过一轮公司复试之后,招聘部门经理问他何时可以上班,他说保证一周后能上岗,面试官告诉他会在三天内给他答复。对于这场复试,他更是觉得与面试官
期刊
编者按:    本栏目刊载的系列文章,诸如对企业上市目的的正确认识,上市方式的对比选择,上市成败经验的总结等等,相信对企业家朋友有一定的启迪。或许企业家们在衡量了自身企业的现状后,已坚定信心,准备踏上上市征程。鉴于对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创业板上市仍是主要的选择方式,因此,本期将就该方式的具体流程详细解说。    创业板市场于2009年7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获准成立,是深交所主板市场的有效补充,重点安
期刊
案情简介:  (公司,人物名称均为代名):  公司陷入诉讼,寻求律师帮助  光华公司为上海知名的优秀民营企业,其拥有的中华老字号在上海家喻户晓,多年来发展良好,赢得业界内的赞誉。一日,光华公司董事长匆匆至常年法律顾问单位——上海李小华律师事务所,眉目焦灼地与律师商讨法律事务。原来公司接到人民法院送达的诉讼文书,光华公司作为被告涉入诉讼。事情源于几个月前光华公司收到了股东之一的朱莉女士委托的律师事务
期刊
“民企上市之困”是民企老板面临的诸多问题之一。在一次茶话会上,两家已经上市的企业董事长,几位中介机构的负责人,为大家指点迷津说:在企业上市过程中,中介机构的作用举足轻重。中介机构主要指: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具有主承销商资格的证券公司,三者合作,各具风韵。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出具审计报告,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证券公司负责上市企业发行股票的辅导和推荐工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期刊
张秋波   又名张溪。1946年出生,浙江浦江人。少年时代酷爱书画,尤好写意花鸟。初学任伯年、吴昌硕、唐云、江寒汀等名家笔法,并注重写实,自成趣味。书法从沈尹默入手,兼学颜、柳及二王。中年后,师从上海名家钱行健先生,得其亲授,画艺大进。作品清丽生动、艳而不俗、出之自然,曾多次入选上海地区及上海赴北京、广州、杭州、澳门以及日本等各地画展、报刊杂志。2004年中国画报社出版《张秋波花鸟作品集》,1
期刊
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那么,十二五期间,我们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挑战一:  改善民生、遏止通胀成为核心  “十二五规划”,完整地包含了中国经济的现状及今后发展的蓝图。这个规划的核心是,虽然增长目标有所降低,但要通过质的增长来改善民生。因为虽然增长率高可以创造很多就业岗位,但通货膨胀的压力也会变大。温家宝
期刊
前不久,某市的火锅企业传出扎堆上市的消息,有关民企上市的新闻也屡见不鲜,引起全国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也纷纷成立了市和地区的民企上市服务中心,民营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安全,都争取2-3年时间,在政府扶持下上市。但是,我们对这种一窝蜂的民企上市颇有顾虑,经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后发现,民企上市远不是看上去那么完美,困难、困惑,牵绊着民企上市进程。    民企上市存在四大症结  症结之一:缺乏经验。
期刊
在2011年达沃斯论坛会上,各国经济学家对于本年度的世界贸易形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帕斯卡·拉米在“重启世界贸易”的主题研讨会上说:“2011年全球各国的贸易谈判将进入‘砍价’阶段,各国肯定将无法避免利益取舍,对宏观经济将产生新的影响。在各国政府决策层对经济支配早做准备之间,我们更需要听听中国主张。”   拉米总干事在接受华尔街日报记者采访时不止一次地强调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