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难,难在观念之困

来源 :现代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k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某市的火锅企业传出扎堆上市的消息,有关民企上市的新闻也屡见不鲜,引起全国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也纷纷成立了市和地区的民企上市服务中心,民营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安全,都争取2-3年时间,在政府扶持下上市。但是,我们对这种一窝蜂的民企上市颇有顾虑,经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后发现,民企上市远不是看上去那么完美,困难、困惑,牵绊着民企上市进程。
  
  民企上市存在四大症结
  症结之一:缺乏经验。许多地方的上市民企数量稀少,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不多,大多数拟上市民企,自身知识匮乏、少有专业人才,导致在与券商、中介机构、战略投资者等洽谈合作时,往往受制于人,导致企业上市成本高、弯路多、时间长,效果差。
  症结之二:改制较难。上市企业必须进行股份制改革,很可能被“翻旧账”,容易被查出有偷税漏税行为,面临补交巨额所得税等问题,使许多民营企业望而却步。同时,改制程序非常复杂,标准严、耗时长,企业畏难情绪重,上市信心不足,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症结之三:服务落后。目前,很多市级有关部门,缺乏针对民企上市而出台的贯彻意见和配套政策,致使民企在改制上市过程中,按规定可享受的优惠政策,不能完全落实到位;政府工作人员对政策理解有偏差,缺乏上市知识,不利于上市进程的顺利推进;指导和服务于上市企业的政府部门多,职能分散,统一协调难度大,上市工作“绿色通道”和重点联系制度尚未建立,无法做到特事特办,从而导致民企上市进度慢、效率低。
  症结之四:先天不足。调查发现,传统汽摩制造业、餐饮业、房地产业及建材业占80%以上。国内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多集中在高新技术、医药、制造等领域,首批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更以医药、电气、高新技术为主。两者比较下来,民企的产业结构“先天不足”, 创业板明显不占优势、缺乏竞争力,导致上市成功率低。
  
  民企上市观念之困
  民营企业开始蜂拥上市,主要是有自身发展和安全的考虑因素。客观来说,目前民企上市数量少、起步晚,10年前刚起步;10年后,发展慢。不少民企上市,走了许多弯路,为啥?主要原因是资本运作意识滞后、行动滞后、效果滞后。只知流汗挣钱的多是蓝领老板。上市公司最大的成功,就是要“编好故事”,就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故事,有了好的“故事”,就有了赚钱的上乘高招。上市公司的企业家,自己没有能力编好,就可以花上几十万,请中介策划公司来编。
  比如,内地的民营企业家很吃苦,也讲诚信。但是,多数只知道流汗挣钱,不善于资本运作增获利,在全国的排位越来越往下掉。和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企业家相比,重庆的企业家多数是蓝领企业家。力帆在全国民企中的排名,最早是第31名,2009年降到73名;在中国企业500强的排名中,力帆集团以125亿元连续9年上榜,排名却从最早的200多名,降到现在的425名。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没有上市,融资能力差了很多。
  企业上市属于资本运作的高端,上市不是去卖净资产,而是去卖你的成长性,卖你的发展前景。多少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一旦上市,市值比原来的净资产涨了几十倍。全国民营大企业中,好多公司规模和力帆差不多,有的甚至比力帆还小,通过上市或者其他资本运作形式,都跑到前面去了。
  担心别人控股,不敢接纳投资。有人说:“企业上市干嘛?公司又不缺钱,想上市的人都是为了圈钱,我们要有社会责任感,不该去干这种事!”来自管理层和员工的反对意见铺天盖地。也有的老总公开表示:为了引进新技术和新理念,企业必须上市。
  专业人才匮乏,摸着石头过河。专业人才匮乏,是筹备上市工作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上市工作推进,全部由内部高管亲自来搞,大家都没有经验,全靠摸着石头过河。一旦遇到意外,企业成本大增。有一家公司,上市辅导已经走到了公示,材料都递交到证监会审查了,哪晓得一直保持合作的券商保荐代表人跳槽,保荐人数无法达到规定数量,从而丧失保荐资格,所有工作前功尽弃。这已是合作的第三个券商,企业只好再次开始寻觅新的券商。绝大多数上市企业,经历四五次券商变更,不仅增加企业成本,更会消耗企业积极性。
  在上市辅导过程中,一个保荐代表人只能辅导一家企业上市,对于券商来说,保荐代表人完全是行业内的稀缺资产。小的券商,由于保荐代表人跳槽,整个机构不复存在;大的券商,辅导一个大企业,上市可能盈利上亿元,辅导一个小企业,只有千把万元收益,这种业务不愿接。这个人群的流动性相当大,平均三年跳槽一次。实际上,一家企业的上市准备工作,远不止两三年。
  
  管理缺乏规范,影响企业改制
  不少企业放风说有上市打算,等到媒体详细采访,又耐人寻味的低调,有的会听不到响声,原因是什么?管理缺乏规范,影响企业改制。许多民营企业都是家族企业,本身管理不是很规范,缺乏系统的、现代化的管理体制,离上市公司有不少差距。
  上市说起来简单,具体到细节,困难真不少。经营管理缺乏规范化问题,影响了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积极性。比如:企业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股权较为集中,企业运作透明度较低,经理层与董事会权责界限不分明,所有权与经营权未分离等。有些老板认为:一旦企业上市,失去企业控制,导致民企“不敢改制”。
  事实上,企业上市有两个好处:第一,有利于公司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第二,有利于公司募集后续发展资金。首先,战略投资伙伴可以给你钱,做上市成本,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其次,大的战略投资合作伙伴,具有企业上市经验,具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对助推上市会起到积极作用;第三,大的战略投资伙伴,知名度、美誉度比较高,可以把企业的影响力提高。
  害怕翻出旧账,民企不愿上市。在准备上市前,改制很有可能面临的就是要补缴巨额税金,甚至在以前发生的不太好的事情,都会在这些过程中被翻出来“回锅”。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部分民营企业有不太规范的行为,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富豪榜”变成“杀猪榜”的原因。做大了、做强了,台子站得高了,监督的就多了,查处的也多了,社会就开始拿着显微镜来找问题了。政府想积极引导民企上市,可以在这方面适当给企业“松松包袱”。
  汽摩、旅游、餐饮……传统行业有一个致命弱点: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上市讲究的是盈利能力,讲究的是利润率。以餐饮为例,餐馆发展一家连锁店,需要上百个工人;IT行业,十多个人就可以是一个公司。庞大的用工队伍,带来的成本压力不可估量。传统行业想要每年出现持续30%的利润上升,可能性会相当低。比如:旅游业,看天吃饭居多,每年有淡旺季,想增长都增长不起来,受制程度很严重。
  对于很多老板来说,面对这些问题,需要相当勇气。上市对民营企业来说,确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快速获得资金,通过规范化经营规避一些不必要麻烦;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在经历高速发展后,面对规范化经营带来的高成本,将改变整个经营方式和发展态度。
  
  企业自力更生,亟需政府扶持
  民营企业上市,亟需政府职能部门扶持。有的企业上市准备了四年,久久没有机会见一下主管此事的一把手,上市完全处于“自力更生”的状态。当然,下面有专门的处室,在对口管理这类事情,工作也很尽心尽力,但是不能和一把手面对面沟通,企业怎么知道提上去的问题,是否得到应有的重视,能否得到妥善的解决?
  还有就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在上市认识和知识上,对企业能否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这一点相当关键。事实上,全国省市级以下的政府官员,对股市和金融管理的知识存在很不平衡的差异,是否能够较好地帮助当地企业上市,都是让人捏一把汗,说不上放心。这些地区和沿海发达城市相比,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关注,仍然需要加强。现在民营企业上市,完全处于“自力更生”的状态。政府要有一个专门的领导班子,抓民营企业上市这块工作,定期开个见面会或者工作会,了解一下企业的情况,让企业晓得有什么思路,上市的工作将会顺利很多。
  程序繁杂死板,企业耗时耗力。上市过程中,遭遇到的繁杂程序和死板条例,简直是不胜枚举!有一家公司,为了夯实产业基础,想新建一个研发中心,中间涉及到一块土地的调整,仅有一百多平方米,跑了一年多了,迟迟未能解决。政府没有给民企上市开通“绿色通道”、“一站式”服务,让企业挨家联系、挨户拜访,耗时、耗力,难有成效。希望政府加强为企业推荐优秀的战略合作伙伴、券商等中介机构的能力,针对企业上市需要的优惠扶持政策,应当督促落实到位。
  为解决民企上市过程中的政府服务缺位之困,许多地方政府已经筹备组建全市民营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解决民企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针对民企上市经验不足等问题,相关部门正积极搭建政府、中介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平台,定期开办讲座、培训,请上市企业或者中介机构专家为渝企答疑。政府相关部门还将积极推动民企的科技创新,重点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商业模式新、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民营中小企业,许多民企欢呼即将到来的上市春天。
其他文献
对寻求提高利润的企业来说,通常对“挂在低处的果实”,也就是容易看到的利润趋之若鹜,而对看似遥不可及的利润失掉追逐的信心。其实那些正是“边界线”上的利润,若能以适当方法获取,积少成多,对企业而言同样是一笔可观的财富。    拓展利润边界三基础轴  企业能否长期赢利,取决于你是否能清晰地理解,公司在哪里赚钱以及如何赚钱。但那些企图令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公司高层管理者,一般都以为自己面临的挑战非常简单,
期刊
“我没什么害怕的,做自己该做的,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然后就尽人事,听天命了。”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不是只有在叶绍翁的诗文里能感受到的场景。位于上海闵行区梅州路的拐角处就有这样一片净土,嫩绿的爬山虎包裹了整栋屋院,门口的长廊上挂满了紫藤花,美不胜收,径直入内,华丽的大厅带着些复古的味道。没错,这里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梦想部落。  部落的主人翁,王奎利,典型的北方汉子,个性豪爽
期刊
前不久,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做企业要学会“吃软饭”。在他看来,企业真正凭本事创造的效益中有10%-15% 取决于公司的治理效率和管理水平。“而这10%-15%的溢价,就是你挣钱的地方。”冯仑的经验印证了一个耳熟能详的道理:向管理要效益,让管理出效益。   事实上,当今的商业社会中,上市公司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公司治理水平的竞争。而作为公司治理核心的董事会,它自身的经营管理
期刊
2011年5月12日央行宣布,自5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基本保持了一月一调的频率。据测算,本次准备金率调整将一次性冻结资金3700亿元左右。至此,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升至21%,创下历史新高。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银行用来放贷的资金便会减少,各商业银行基于经营利润的压力,大大抑制了低利率信贷产品的放贷冲动,为使利润
期刊
【案情回顾】  小丁于2008年1月入职上海某公司,签订了2年的劳动合同。由于工作勤奋,其业务能力迅速提高,但是与周围的同事关系极为不融。2009年3月初,其在一次外出时偶尔遇到了一场招聘会,其中的一家企业引起了他的注意。在经过现场初步面谈之后,小丁感觉甚好。又经过一轮公司复试之后,招聘部门经理问他何时可以上班,他说保证一周后能上岗,面试官告诉他会在三天内给他答复。对于这场复试,他更是觉得与面试官
期刊
编者按:    本栏目刊载的系列文章,诸如对企业上市目的的正确认识,上市方式的对比选择,上市成败经验的总结等等,相信对企业家朋友有一定的启迪。或许企业家们在衡量了自身企业的现状后,已坚定信心,准备踏上上市征程。鉴于对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创业板上市仍是主要的选择方式,因此,本期将就该方式的具体流程详细解说。    创业板市场于2009年7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获准成立,是深交所主板市场的有效补充,重点安
期刊
案情简介:  (公司,人物名称均为代名):  公司陷入诉讼,寻求律师帮助  光华公司为上海知名的优秀民营企业,其拥有的中华老字号在上海家喻户晓,多年来发展良好,赢得业界内的赞誉。一日,光华公司董事长匆匆至常年法律顾问单位——上海李小华律师事务所,眉目焦灼地与律师商讨法律事务。原来公司接到人民法院送达的诉讼文书,光华公司作为被告涉入诉讼。事情源于几个月前光华公司收到了股东之一的朱莉女士委托的律师事务
期刊
“民企上市之困”是民企老板面临的诸多问题之一。在一次茶话会上,两家已经上市的企业董事长,几位中介机构的负责人,为大家指点迷津说:在企业上市过程中,中介机构的作用举足轻重。中介机构主要指: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具有主承销商资格的证券公司,三者合作,各具风韵。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出具审计报告,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证券公司负责上市企业发行股票的辅导和推荐工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期刊
张秋波   又名张溪。1946年出生,浙江浦江人。少年时代酷爱书画,尤好写意花鸟。初学任伯年、吴昌硕、唐云、江寒汀等名家笔法,并注重写实,自成趣味。书法从沈尹默入手,兼学颜、柳及二王。中年后,师从上海名家钱行健先生,得其亲授,画艺大进。作品清丽生动、艳而不俗、出之自然,曾多次入选上海地区及上海赴北京、广州、杭州、澳门以及日本等各地画展、报刊杂志。2004年中国画报社出版《张秋波花鸟作品集》,1
期刊
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那么,十二五期间,我们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挑战一:  改善民生、遏止通胀成为核心  “十二五规划”,完整地包含了中国经济的现状及今后发展的蓝图。这个规划的核心是,虽然增长目标有所降低,但要通过质的增长来改善民生。因为虽然增长率高可以创造很多就业岗位,但通货膨胀的压力也会变大。温家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