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商务管理专业品牌化建设路径探究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hsl76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实训教学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对高职商务管理专业的品牌化建设进行初步的路径探究。
  【关键词】高职;商务管理专业;品牌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04-0065-04
  【作者简介】刘珍玉,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江苏徐州,221000)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商务管理专业是近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兴专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展最迅速的专业之一。商务管理活动作为一种综合性、社会性、服务性和文化性都很强的活动,从业人员在岗位履职过程中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纵观国内众多高职院校,商务管理专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其中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实施高校品牌专业建设,是目前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大重点工程,高职院校也应紧盯品牌化建设目标。
  专业的品牌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面较广,影响深远。各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建设基础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专业的品牌化建设不可能齐头并进,也没有可以遵照执行的模板。但依据人才培养规律及专业建设特点,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本文即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为例,分享学校创设目标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资源和体系建设、全面强化实践实训教学、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等经验。
  一、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制度化、体系化和规范化
  专业品牌化建设首先要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明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步骤。因此,人才培养模式要突出制度化、体系化和规范化的特点。
  一是培养体系制度化。制度化建设要求既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朝令夕改。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涉及因素较多,教学对象、教师队伍、实践环节、合作企业等缺一不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做好各个环节的建章立制工作,要用制度来规范行为,用制度来保障各方权益,用制度来监督落实。比如在校企合作中,应出台保障学生实践实训、吸收学生就业等的文件、办法或相关制度。徐州财经分院为了推进校企合作的有序发展,出台了《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办法》《校办企业在学生实训、就业过程中应履行的义务和责任》《顶岗实习基地考核奖励办法》等相关文件,效果显著。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任职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学校还制定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教师岗位津贴制度》《顶岗实习企业指导教师补偿办法》等规范,通过这些文件的颁布和实施保障了各方权益,明确了各方责任,确保学生的培养不缩水、不变形。
  二是培养目标清晰化。既指培养对象的最终成才目标清晰明了,也指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阶段目标明晰无误。最新资料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高职类商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成为中小型企业招聘的热门人才,且需求旺盛;但资料同时也显示,部分上述毕业生进入岗位后,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不高。这说明就业市场对商务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有着较大的需求量,但部分毕业生却难以胜任;“供”方和“需”方同时相对剩余说明商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出现了问题。高职商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直接面向众多商贸企业,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要突出商务策划与市场拓展、商务调研与市场调查、商务谈判与应用文书写作,突出社会适应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的锻炼与培养,简而言之就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目的。
  三是培养效果监测持续化。一个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全方位的考试评价机制。一方面,不能仅以某一次的考试成绩或任务完成情况来决定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另一方面,也不能只关心教学对象毕业离开校门前的知识掌握水平。知识转换为能力需要时间,因此要注重长期的监测与完善。商务管理专业是一个就业针对性非常强的专业,专业教学应持一种开放、灵活的态度,应有一套完善有效的容错机制,应有一个客观、持续的评价体系。落实到具体的专业课程评价中,就不应拘泥于某一阶段的试卷考评或现场面试的评价方式,而是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在模拟工作情境或实际工作环境中多种工作能力的综合评价,始终把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现有知识能力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的增长速度、效率等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实际工作能力的增长,不仅包括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的增长,还包括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实际工作创新能力的增长,这才是高职教育特点的典型体现,也是专业品牌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二、加强课程资源和体系建设,注重基础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商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该专业品牌建设的基础必须夯实,必须始终着力培养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商务管理类人才,在课程资源与体系建设上时刻遵循基础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原则。
  一是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设置大众化课程,力求与时俱进。检验高职教育办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市场需求的契合度,因为高职教育始终以行业需求和岗位需求为切入点,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因此,它创建的课程体系时刻跟踪社会需求的变化,将通识教育、技术能力教育和人文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组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力求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的需求,甚至引领经济发展的风向,极大地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二是根据特点优势设置特色课程,力求特色鲜明。实践证明,高职教育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经济特性,商务管理专业作为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与能力息息相关的专业之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因此,在对该专业进行品牌化建设的过程中,课程设置环节不能滞后于行业发展,必须充分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时刻跟进当地新业态发展节奏。只有依据本地区的宏观经济发展阶段和现实需求来设置相关专业课程,才能最充分地体现高职教育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并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徐州财经分院在对商務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积极利用当地资源,或设置特色课程,或使通用课程特色化,如设置“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策划”课程。学校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头兵、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5位的徐工集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坚持把课堂放在一线,把学生推到咨询台前、谈判桌上。“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依托校企合作实训室——京东校企合作实训室展开教学与实践,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积累丰富的专业实践体验。
其他文献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76-0026-03  2020年7月,江苏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这是全省职教系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的又一个重要文件。如果把国家“
【摘 要】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的人才需求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机械简单重复的操作工种已无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要求,淘汰在所难免,而基于人性及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工作则有可能是未来的需求热点。为了在人工智能时代掌握主导权,围绕核心技术发展、人才需求、战略选择等问题寻求职业教育的更优发展路径,强化对职业教育的部署,职业教育要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适应群体、专业布局结构与课程设置内容,注重人的综合素养的
教育云、云教育其实是三个关键词,一是云,二是教育,三是人。云是一个资源、一个工具,但是这个云要为教育服务,我们寻求教育云服务云教育,因此必须回归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真,这两者之间是互相适应的,是互相促进的,是互动的。无论是云还是教育都不能忘了人。哲学家康德早就讲过:人永远是目的,人不是工具,不是手段,无论是云还是教育都是为了人。比如教师的发展,教师积极性的提高,尤其学生的发展,学生成为有技术的、有
【摘要】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其社会交际功能,它必须发生在一定的场合里,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语境。职业教育的语境实践教学与普通的语境实践教学有所不同,不仅需要生动形象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语言知识与技能,还必须着眼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需求。因此,在中职的日语教学中,要尽可能设置与工作任务有联系的语境,通过模拟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关键词】语境实践;职业能力;交际
【关键词】职业能力;英语教师;技能训练;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5-0076-02  一、梳理职业能力,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建设中的定位  从业者在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其职业能力可以分为职业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毕业生初入职场,由其所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构建起职业基础能力,如英语专业学生所掌握的英语
摘要:合唱教学是中职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发起合唱教学活动过程中,常常出现声调不一、发音不整齐等问题。积极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对“各自为政”的合唱理念进行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合唱教学的整体水平。本文结合中职音乐教学活动展开论述,探究了在合唱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音乐 合唱教学 合作意识 培养  合作意识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育活动的重要素质,更是提高合唱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2-0069-01  学习与工作对每个人来讲,就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若想事业有成,两者不可偏废。  一   近日读美国帕梅拉·格罗斯曼的《专业化的教师是怎样炼成的》,引起了我对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自身途径的思考。而书中的一系列经典案例亦使我感触颇多,似乎大学毕业时的场景还在眼前,可不知不觉,教师一职于我已二十
摘要: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学校在管理方式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实施标准。不同种类的管理模式存在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要根据不同的学校情况和环境来判断。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与文化,要求每个参与人员不断优化细节,精益求精。本文阐述了精细化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发展方向,以及精细化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主要开展策略。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学校管理 应用  一、精细化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发展方向  1.以人为本,构建
【摘 要】中职数学概念课教学是中职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上好中职数学概念课是中职数学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在中职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进行体验和创造,学会用概念思维,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  【关键词】数学概念课;数形结合;概念思维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2-0067
【摘 要】面对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合作能力不强”“合作层次不深”“合作渠道不畅”等问题,搭建新的育人平台,创新育人体制,改革以往校企松散的合作模式是必由之路。基于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总目标,探究产教融合实践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对产教融合园进一步释义,并提出产教融合园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治理框架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产教深度融合;产教融合园;育人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