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读文特点探析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hry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读文是国标本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独创的。它的诞生既根植于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得益于学生的语文实践,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于鱼;又来源于广大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语文课要凸现“语文味”,圈点勾画不可少,不动笔墨不读书。基于此,批读文的价值取向是着力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的要领,学会读书。
  一、教师和编者对话——明确批读文的特点
  西师版教材主编认为:批读文在性质上属于精读范畴,但是它和精读课文又有一定区别。它运用精读课文学到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逐步掌握读书的要领,边读边勾画边批读理解课文,学习语言。
  西师版教材的批读文从三年级开始进入,批读点的内容落实的是精读课文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呈现形式,是采用的旁批式,在正文的旁边,从学伴的角度批写自己学习时的一些思考、感受、收获,与学生交流学习,体现出学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以引领学生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获得更充分的阅读感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师版教材的批读点是开放的,是点燃的,是启迪的。
  教学片段实录:
  师:咱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最后自然段。
  师:有个小朋友在读到这段的时候,“相生相克”这个词不理解,大家看看他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个词语的呢?
  生:他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相生相克”的意思的。
  师: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意思的好方法。咱们也用上这个方法再来理解一下这个词,相信你们能比这位小朋友理解得更好。
  生:相生就是相互得益,相克就是冤家对头。
  生:相生就是在一起相互有利,相克就是在一起两败俱伤。
  生:相生就是收获,相克就是危害。
  ……
  师:把你们刚才理解的“相生相克”批注在旁边,和这位小朋友的理解放在一起,这也是你们思考的痕迹呀。
  师:看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确是个好方法,它可以让我们的理解更丰富更具体。大家能不能再用这种方法理解课文最后的“同室操戈”?比一比,看谁理解得最好。
  从以上这个片段的教学,可以看出,执教老师体会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把文本旁边的批读当成是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资源,让学生读一读,生生对话中领悟方法,启迪思维,学习语文,运用语言。
  二、教师和文本对话——关注批读点
  1.不同的文本批读点内容不同
  不同的文本的批读点内容各不相同,例如:写人叙事的课文多关注词句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习“感受、理解”;又如:写景状物的课文多关注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欣赏、评价”。
  批读点从内容和形式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从学生的角度说出读书的心得和发现。这类批读语,只说出在哪些方面有心得和发现,至于心得和发现的具体内容则有意藏而不露,为教师的启发诱导和学生们的交流、讨论发言预留了活动空间。一类是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阅读中产生的疑问,表示要和学习伙伴共同讨论。这类批读语,提出的问题是大多数学生都可能存在的,而且对于领会课文内容和培养阅读能力都有思考的价值。还有一类是,从学生理解和欣赏水平的实际出发,表达学生阅读中的欣喜心情。这类提示语,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激发阅读的兴趣。
  2.不同年段的批读文的数量不同。
  年段不同,西师版教材批读文的数量与批读点迥然,批读的要求不一样。如,四年级批读点大多4——6处,体现的是“学习批读”;批读文在每个单元均衡出现。五(下)批读文表面看数量明显减少,全册仅两篇,自主阅读中有两篇,合计四篇,(实际上教材最后后专门设计了一组“自主批读”),批读的要求以课后练习的形式呈现,为学生的自主批读作引领,指令性的批读点少,更多的空间留给了学生。
  三、学生和文本对话——利用批读点
  批读文是精读的另一种呈现形式,其批读点是教学的重点,与精读课文相呼应,以体现读和写的目标。教学中要抓住重点,在学生充分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批读点进行独立思考、理解、想象、赏析,特别是学习和运用读写知识,掌握读写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批读阅读,体验学生、教师、文本以及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体验开阔视野,从而产生新看法的过程。那么如何利用好批读点呢?
  1. 采用分进合击的方式,引导一点或几点的深入学习,感悟读书方法。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节课的教学,它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课堂教学,要讲求一课一得基础上的一课多得,批读文教学旨在要引导学生一点或几点的深入学习,习得读书方法:一方面,让学生从读已有旁批中,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会在读旁批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习得方法等,一方面在引导导学生写旁批时,彰现个性化阅读。从而把批读文教学的学习指导与一般阅读文教学中关注孩子个性体验有机结合。
  2.从读者视角出发,教学中要适度放手,迁移运用。
  批读课文的教学有利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去阅读课外其他文章,将自己的理解感受批注在文章的书眉或页旁,或者写在笔记本中,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阅读习惯。从这个角度,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读者视角出发,适度放手,迁移运用。
  最后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因为批读文隶属于精读课文,因此批读文教学仍应遵循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整体——部分——整体;走进文本—感悟文本——领会文本——超越文本,只不过在教学中要明确批读点,关注批读点,运用批读点,有效地利用学生和文本对话,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 重庆】
其他文献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那么数学作业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结合本人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的数感  平常的教学中为了保证计算的正确性,一味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其实反而會阻碍学生思维敏捷的发展。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感觉和直觉。如11×11=121,125×8=1000,25×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未来若干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走向产生深刻影响,当然也包括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在内。这次会议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亮点频仍,许多表述与以往的官方文本有很大不同,比如政府文件中经常出现的关于产业“转型”“升级”之类的表述在这份决定中就没有见到踪影。  这份决定的许多设想也让人眼前一亮,比如它所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实践的重要前提,在小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开发和利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就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类型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概述了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该要遵循的原则和要求,最后就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做了简要探讨。  一、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特征分析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特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丰富性。小学综合实
为了探明猕猴桃树对氮素吸收、利用和贮存规律,为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时期提供依据,以10年生秦美猕猴桃树为试材,采用彻底刨根、分解取样的方法,研究了年周期各器官的生物
学的方式应该多种多样,我们科学课尤其主张探究式的学习,提倡主动学和自己学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一定要处理好“讲”与“学”的关系,有老师都非常清楚,课堂的本质在“学”而不在“讲”,“讲”也只是“学”的一种方式。  我在和名师工作室成员的交流中,曾多次提出这样的问题,哪些话是必须老师讲的,怎样来确定你所讲是必要的呢?我们提倡“三讲两不讲”。  你的讲解如果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自学热情,可以精要地讲;如
以钾高效高潜基因型HG103和低效低潜基因型LG122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钾对不同棉花基因型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花铃期施钾条件下HG103上部叶主叶脉的上、下表
通过对长期定位施肥的黄松稻田土的甲烷氧化活性和甲烷排放通量的研究表明,长期定位施肥对稻田土壤的好氧甲烷氧化活性和甲烷排放通量有显著性的影响(|t|>t0.05,P<0 05),而对稻田土壤的厌氧甲烷氧化活性有影响但未达显著性水平(|t|0 05)。施加有机肥能显著增加稻田土壤的甲烷氧化活性和甲烷排放通量;当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施用时,其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单施有机肥或无机肥。施加尿素后,稻田土壤的甲烷氧
以广泛用于变压器等高压电气设备中的绝缘材料(环氧树脂板)为研究对象,对试品进行热老化处理,每隔一定时间做局部放电实验.分析所采集的局放信号的混沌特征参数,如李雅普诺夫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的“阅读期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阅读能否深入。因此,要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充分激发和运用“阅读期待”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运用“阅读期待”,使“阅读期待”发挥作用呢?笔者的体会是 :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