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杂剧特殊体制的形成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zhaol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元杂剧是怎样形成的?对于这一艺术难题泛泛而论——是在前代诸种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对于杂剧一本四折体制形成过程的描述。清代唐绍祖《乐府传声序》说:"论元曲只四出,犹有古者升歌笙入,间歌合乐之遗意。"所论太泛,并不能解决问题。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对这一问题没有涉及。反倒是日本学者青木正儿较早在《中国近世戏曲史》中指出,元杂剧体制源于宋金杂剧院本:
其他文献
吴调公先生的文章从文学史的根本性质出发,对文学史的研究对象、阐述重心、思维原则以及整体面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努力从社会史、思想史与美学史相结合的角度来构想文学史的框架,颇含启发性的意见。
《吴趼人年谱》(修订)脱稿后(已收入花城出版社《我佛山人文集》第八卷),这两年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文学作品系列·小说卷》的选注评介工作。该书计划六卷,将比较有系统地介绍中国近代各类小说的代表作品和发展情况。目前已交稿三卷,出书一卷。同时,撰写《中国近代小说家评传》(已成五篇,发表两篇)和《中国近代小说的发展》(仅草就"上篇"初稿)。
我因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经常翻阅一些文学史著作,并接触过一些文学史的编写工作。《文学遗产》编辑部举办“文学史与文学史观”讨论,我觉得很有意义,愿借此机会把自己的点滴之见献之于众,以期得到前辈和同行的指正。
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初年一号墓中出土了大批竹简,其中有不少珍贵的先秦古籍,如《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与之同时,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百三十五卷,逯钦立先生綦辑。逯先生对汉魏六朝文学造诣殊深,撰述宏富。1940年,他感到明人冯惟讷所辑《诗纪》、近人丁福保所辑《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虽有功于世,但或重"网罗放佚"或重"删汰繁芜",都有严重缺陷。遂在冯、丁二书的基础上,爬梳剔抉,另谋新篇。历时二十四载,成《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这部百卷巨佚。逯书既出,即被视为冯、丁二书的"纠编补阙"之作,得以广泛流传,成为"研究这个时期诗歌文学"的"比较完备和可信"的资料。泽被学界,
《全唐诗》卷五三八录有许浑的一首七绝,诗题是《三十六湾》,诗云:"飘渺临风思美人,荻花枫叶带离声。夜深吹笛移船去,三十六湾秋月明。"但遍考诸本许浑诗集及《万首唐人绝句选》,此诗均不载。又考诸本《白石道人诗集》,均有此诗。
人物品评,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社会现象,大致兴于东汉后期,盛于魏晋,其余波遗响流布整个南北朝。最初,它属于自发的社会舆论,是统治者考功察政的重要依据,到了东汉后期,那些以"清议"相标榜的士大夫们又有意识地使之成为攻讦朝政的政治工具,从而形成了名噪一时的品评之风。魏晋以降,随着时代风气的演变,潇散玄远之趣逐渐为士人所重,人物品评的关注焦点也由政治和道德的领域向整个文化领域泛化,一时间,人格评价与个人技艺臧否相结合,在士人生活的各个领域(诸如琴、棋、书、画、诗、文)弥漫起一种具有明显审美倾向的批评风气,这对于当
在唐代大诗人中,岑参是现存挽歌最多的一位作者,陈铁民、侯忠义先生《岑参集校注》(以下简称《校注》)就收有岑参所写挽歌十五首。但对这些诗的写作年月,《校注》或未予考订,或考订有误。笔者不揣固陋,姑妄一一考辨订正,以敬祈方家学者批评指教。
一 无疑地,金王朝的气运由盛入衰乃至于急剧的没落,当以宣宗贞佑南渡(1214年)为其转捩点。从这以后,金王朝愈来愈陷入风雨飘摇、四郊多垒的境地。诗坛的景况却不能与之划上等号,应该说,金诗走到这里,非但没有衰落,而且进入了全面的成熟阶段,形成了金源自己的文派特点。赵瓯北有两句名诗"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题遗山诗》)是评元遗山那些充满黍离之悲的诗作的,倘泛以形容金代后期诗坛的情形,也可得其仿佛。
作者杨海明 齐鲁书社1989年10月出版 《张炎词研究》是研究宋末著名词人张炎及其词作的专著。作者在从唐圭璋先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即以张炎词作为毕业论文之题目,“爬填遗籍,详为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