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新之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i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巴金小说《家》中觉新之死的原因是他被封建家庭所束缚,以及深受封建家庭长子身份的毒害。为了维护和发展封建家庭的秩序,求得大家庭的和解,他不反抗,采取“作揖主义”和“不反抗主义”的态度来面对,最后只有牺牲自己来保全封建家庭。
  关键词: 小说《家》 觉新之死 封建长子 “作揖主义” “不反抗主义”
  
  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巴金因病于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在上海逝世。巴金的逝世对于整个中外文坛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巴金虽然逝世了,但他的作品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激流三部曲》中的《家》。我对《家》中觉新之死颇感兴趣,我认为觉新之死是因为他被封建家庭所束缚,以及深受封建家庭长子身份的毒害。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古老国度。家庭是中国封建社会之根本。因此,家庭制度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核心。家把它的全部成员牢牢地束傅于同一条命运之绳上,而家长就是家庭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家无二主”,这就是君臣的社会基础。以家长为中心,以长子为继承制的基本原则,就是封建家庭制度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长子责任重大,负担家庭事务,但随着近现代社会历史变迁和封建大家庭的崩溃,长子没有了特殊的地位和权利,反而成了家庭矛盾和文化冲突的焦点。他要满足父辈和下一代的要求,任何一方的希望落空,他都将承受打击。这种矛盾最终都转化为长子的痛苦和灾难。在这样一种尴尬的两难环境中,长子无法与二者和解,求得秩序的稳定。可以说,封建家长制度本身就是一个无法克服的矛盾旋涡,使子孙们被人凌虐,同时又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同时又可以吃人,一级一级地置放着,不能动荡,也不想动荡。
  巴金曾说:“觉新不仅是书中的人物,他还是一个真实的人,他就是我的大哥,他是我一生爱得最多的人。觉新就是我哥哥的写照,他们之间有许多相似点。”
  一、被封建家庭所束缚
  高公馆是觉新出生的地方。一个历史悠久的封建仕宦之家。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它已拥有了公司,房屋、银行和股票都染上了资本主义的色彩,但它是封建地主大家庭的黑暗王国,高老太爷就是统治这个王国的暴君,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表和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他的人生理想就是维护和发展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他道貌岸然,反对一切新生事物,口口声声仁义道德,以风雅自居,其实是一个荒淫无度、生活腐化的封建顽固派,玩弄戏子,娶姨太太。他是高家罪恶的根源,是封建制度和传统道德的残忍性的人格化体现。
  李家是巴金的哥哥出生的地方。李家是一个地主官僚的封建大家庭,里面有地主老爷、太太、小姐、小爷和丫头们。在这个官僚地主家庭中,他——“我”的祖父,就像高老太爷一样,大权在握。他靠剥削养活一大家人,所以一大家人都听他的话。处置年轻人的大权也掌握在他的手里,女人的命运就更不用提了,用钱买来的年轻婢女,在他的眼睛里,只是他财产的一部分,他可以随意赠送给别人。他创造了这份家业,又来毁坏这个家业,至多也就只做做四世同堂的好梦。
  高公馆就是李家的化身。
  高觉新出生在这个“繁缨”的“诗礼”之家——高公馆,自幼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再加上他是高家的长房长孙和一切事务的掌管者,这种环境和特殊的地位及身份,决定了他对封建礼教采取“作揖主义”支撑这个家的“门面”。而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青年,对时代潮流和旧礼教的无情并非一无所知。他也渴望自由和爱情,对新思想也是向往的。他一方面信服新思想,一方面又顺应旧环境,不断暴露高家两种势力的冲突。
  巴金的哥哥也深受封建家庭的束缚。他坐吃山空,不几年就要破产。他因为身体不好,辞掉了工作,没有了收入,但不愿意让别人了解这些情况。巴金等人写信建议他放下架子,改变生活方式。他心里情愿,却没有勇气,他既不想让人知道囊中羞涩,又担心会丢了死去的祖父和父亲的面子,他宁愿打肿脸充胖子,而不让任何人知道真相。
  二、深受封建大家庭长子身份的毒害
  “长子形象”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一个特殊的形象系列。“大哥”“长兄”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一直具有特殊的符号意义。
  巴金的大哥李尧枚自小就很聪慧,脑子充满美丽的幻想。可是高中毕业后,祖父给他娶了妻子,结婚不久又为他找了工作。父亲顺从着,毫不反抗。“五四”运动后,李尧枚“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依旧顺应旧的环境生活下去。这就使他逐渐变成了一个有两重人格的人”。曾祖父和祖父死后,李尧枚做了承重孙,负担起支撑家庭的重任,也成了明枪暗箭的目标。他帮助两个弟弟李尧棠(即巴金)、李尧林到南京读书,又支持巴金去法国留学,希望他们学成后回来兴家立业。由于分家,田产收入减少,李尧枚曾想尽办法增加收入。他开过书店,结果书店关门;他把田产抵押给银行以期取得较高的利息,不料银行倒闭,全家的“养命根源已化成水”。作为封建家庭的顶梁柱,他感到愧对全家,终于服药自杀。
  高觉新也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大家庭的牺牲品。他相貌清秀,聪明智慧,在关爱和赞美中长大。中学时成绩优良,毕业时名列第一。他喜欢化学,打算毕业后到上海或北京的著名大学里继续深造,还想到德国去留学。这个美丽的梦,像他那样出身的人,本来有实现的可能性。但中学毕业后,父亲让他回家料理家务事。这个待飞的雏鸟,一下子被残酷的现实剪掉了双翼。当时还有一个能理解他、安慰他的表妹钱梅芬,而父亲用抓阄的方法决定了他的婚姻大事,让他去跟另一个女子结婚,他含着眼泪,不说一句反抗的话。后来,封建家庭内部的倾轧、仇恨和迷信思想又夺去他的妻子瑞钰。他信奉“作揖主义”“不反抗主义”,一味顺从旧的环境,苟且求安,委曲求全,成为长辈们的帮凶,就因为他处于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必须向封建势力妥协。在他看来,封建伦理是荒谬的,但他绝对不敢违背它。因此,当长辈们把大家庭的负担给他后,他便肩负着一家老少的安全与吃穿的责任,严酷的宗法制度把他推向了家长的支撑者和代言人的地位。他生活的全部意义不过是代表高老太爷维护着一个“和平共处”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像家长那样甘心为大家庭的安定和温饱鞠躬尽瘁,甚至不惜以牺牲个人为代价,去换取一个“孝子贵孙”的美名。高觉新算是一个君子,但这样的君子命运如何?梅表妹和他青梅竹马,但冯乐山做媒,高老太爷做主,让他有所娶时,他竟无力反抗,违心答应。过后,他只得凭借梅花来慰藉那颗受伤的心,而梅却被折得“香清玉损,零落成泥”,压抑而死。妻子瑞钰呢?他明知没有鬼,可为了表示“孝心”,在瑞公抓鬼时,也跟着去凑热闹。当陈姨太太以产妇的血光会使老太爷尸体大出血,引起“血光之灾”之名,硬把瑞钰赶到乡下去分娩时,他也竟屈从于这等鬼话,把他妻子送上了绝路——难产而死。他知道自己是高公馆的长房长孙,自己应承担起振兴高公馆的职责,面对长辈,他只能唯命是从。他四处讨好,无论谁叫他办事,他都诚心诚意地去办,以保证大家庭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兴旺”。他奉行的是“作揖主义”和“不反抗主义”,以“作揖主义”去换取别人的同情,以“不反抗主义”去吸引长辈们的注意,无论在任何环境里,他都逆来顺受而毫无怨言,被玩弄着,像个傀儡,一天天走上与青年人格格不入的卫道者的道路,奉行逃避现实、逆来顺受的不抵抗主义和作揖哲学。他不能清楚地认识封建大家庭的腐败本质,也看不出自己的处世方法带来的助纣为虐的严重危害。他认为两面讨好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命运,却断送了几个青年女性的生命。尤其令人痛心的是,他不仅不去斗争,反而常在激烈的冲突中宣扬投降思想。在觉民争取婚姻自主的问题上,他说:“自己做主的话,是不好对爷爷说的,不过在我们家里十九岁结婚已经不算早了。”自然有善良的心愿,既不想违背长辈意志,又能顺应弟妹的要求,甚至想找算命先生,达到使觉民不与冯家结亲的目的,但是事与愿违,弄得他左右为难,无法脱身。作者借觉慧之口,对他的人生哲学作了严厉的批判:“你的无抵抗主义,你的作揖哲学,只会把二哥断送掉。总之,你太懦弱了。”他没有欢乐,他不反抗,也说不上反抗,宁可哭在心中,爱在心里,封建礼教毒害了他的心灵,扼杀他的追求,萎缩了他的自我,摧毁了他的人格。似乎顺从已成为他的本性,封建礼教的毒素已经渗入他的每一个细胞中,他可以不假思索地对任何事物作出封建回答,而每一个回答又是那样符合封建礼教阶级利益的规范,任凭天下大乱,始终不能忘掉封建礼节。他本是和觉慧同时代的青年,但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礼教的熏陶却把他塑造成一个有双重人格的人。他在年龄上还很年轻,在思想上却已经相当衰老。
  三、结局相似
  巴金的哥哥在医院里服药自杀,而高觉新也得了“精神病”。这一桩桩的血泪恩怨表明,尽管觉新思想上充满了矛盾,但为了维护那个“春也似冬,秋也似冬”的封建秩序和礼教,他还是一次次甘愿充当封建势力的驯服工具,结果既误了别人的青春和生命,又断送了自己的幸福。当然,他也曾帮助觉慧和淑英出走,但那都是在代表封建势力的长辈没有觉察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他们发觉有什么迹象,那么觉新是不是还会那样做呢?
  觉新这个悲剧性人物是封建专制崩溃之际的一种必然产物。他在光明与黑暗的搏斗中所表现的妥协、徘徊合乎他的性格和地位。最后,觉新在绿叶成荫的年龄就走上了飘落的路——饮酒自尽。这是他看透险恶的世情后所做出必然的选择。因此,他既不会跟冯乐山拼个鱼死网破,又不会像觉慧和淑英那样寻求一条走向光明的路。在他看来,这是一种最好的解脱方法,否则他就不是觉新。
其他文献
杨朔的《画山绣水》细致而丰腴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妩媚和秀丽,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帧帧美的画:“最恬静的梦境”的漓江水、江上老渔翁捕鱼的神奇景象和磨米山、寡妇桥等奇山怪石,一处风景,引出一个美妙动听的神话故事。作者文笔起落,挥洒点染,语言浓丽明快,或着意浓抹,或悉心淡妆,在构思上以美写情,景情相生,把情写得更浓更美。在作者笔端,山水风光、花虫鸟兽,无一不附着美的神韵,而这一切恰似五彩缤纷的光束,始终对准
《月光启蒙》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亲情依依”中的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回忆了母亲在美丽宁静的夏夜,伴着明月星光,为儿时的“我”唱歌谣童谣、讲神话故事、说谜语的动人情景。文章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亲情。教学过程中,我逐层深入,引领学生知恩、感恩、报恩,领悟母亲在月光下把她爱故乡、爱亲人、爱生活、爱大自然、爱一切美好的事物传递给了我,表达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
摘 要: 林砺儒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将一生都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一生都始终从事教育实践工作。他在一生的教育活动中,将实践历练与心理感悟作了新的提升,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教育哲学思想。本文将林砺儒所著的《教育哲学》一书中对于教育活动、教育目的的实质的阐述结合当今教育中的现象来加以说明,更好地阐明教育活动的实质。  关键词: 林砺儒 《教育哲学》 教育的实践性    一、教育的本质:人类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习态度、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密切相关。在初中数学学习方面,学生有了强烈的数学学习动机,就有了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能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所以,只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
摘 要: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从不同方面,利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手段有效地组织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    近年来,广大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素质化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我已感到
摘 要: 在大力提倡义务教育的同时,近年来,却有一部分家长放弃学校教育而将孩子领回家中自行教育,办起了“现代私塾”。作者基于美国的“家庭学校”发展的经验,提出对我国“现代私塾”教育的认识和建议。  关键词: “现代私塾” “家庭学校” 建议    私塾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非官方教育机构,它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曾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后来被学校教育所取代。可近年来,有一些家长由于不满学校教育或其
摘 要: 龙是典型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性的词,龙的象征意义在中西两种文化中是完全相反的,二者的形象很不相同,象征意义也相差甚远,龙是中国及中国人的象征,而“dragon”(龙)则是邪恶、残暴和残酷的象征。本文从二者的形象和象征意义分析中西方“龙”这一词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 dragon “龙”中西方文化 差异    中西方文化中的龙都是神话动物,二者在形象与文化涵义方面相距甚远,体现了
摘 要: 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应该根据时代特征和学生的特点来组织教学活动,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应该从基础入手,同时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的实用性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心悦诚服,寓教于乐。同时在适当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达到最好的学习物理的状态。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课堂内外 理论与实际 研究性学习    初中物理教材经过这几
摘 要: 法国大革命中,父子之间、夫妻(男女)之间产生对峙的焦虑,成为当时社会普遍的心理特征,父子之间的冲突,最终以子的胜利逐步结束,了结的是国家层面的王权以及家庭层面的父权,王权转化成父权潜入新秩序中的家庭内部,与苟延残存的父权相结合,转变为男权。  关键词: 法国大革命 家庭罗曼史 男权    封建专制生根、发芽、成熟、鼎盛,在中古时期成为在世界上占绝对多数的政治制度。统治阶级依靠统治的强大的
摘 要: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目前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在我国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仍变相以“讲听”主宰课堂,学生未能得到全方位的调动。教师要调动多种手段优化语文课堂,从而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课堂教学 活跃课堂气氛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依然停留在过去的旧模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