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因此,用好用活地图,不仅能充分体现地理教学的特点和风格,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根本途径之一。在学生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他们结合地图去记忆,复习,尽量将所有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去。本文就注重对学生进行读图析图训练、发挥板图板画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做好中考复习方法的指导三方面,闡述了初中地理中考复习中对地图运用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地理教学;中考复习;地图运用;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6-094-1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第二语言”,中学生的地理素养的养成与其地图技能和地图意识密不可分,并且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初中地理中考复习中运用好地图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注重对学生进行读图析图训练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运用地图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学会读图,可使地理知识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读图能力的提高取决于读图训练。
第一步,文字语言向形象化语言的转化。初学读图时,理解课文的能力高于理解地图的能力,往往习惯于读书而不习惯于读图。因此,开始读图时应从文到图,把课文中描述的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围、大小、形状、高低、水系、城镇、交通线等,在地图上找出来;即把文字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形成初步的地域观念。这是依靠课文辅助读图的过程。
第二步,地图、课文相互转化。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地图默述课文内容,借助地图回忆思考、表述地理知识。这是从图到文,图文相互转化的过程。
读图是学习地图知识的基础。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弄清楚地图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在哪里”。而析图是为了说明“为什么”的问题。在教学中,训练学生根据地图分析地理事物,要注意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由单幅到多幅地图的复合过程。因为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要素常常结合在一起,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这些联系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
读图是使文字语言与地图形象化语言相互转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学习地理的非常重要的过程。在读课文时,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有血有肉”,有骨架的活生生的地图;读图时,脑海中呈现出有条有理、准确生动、丰富多彩的课文内容。通过读图训练,使读图能力达到看深看透的境界。
我在教学中特别强调让学生结合地图记忆,这样他们记的知识不会是死的,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在运用地图进行复习时,要注重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地图,比如:中国地形图、中国铁路运输图等,我经常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去想地图,想每个地理事物的位置,方位,成因等。另外在学生记忆时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画随手画,不要求画得特别准,只要他自己能看懂就行了。只有这样,才能把所有的知识都落实到地图上,才能切实提高解题能力。
二、发挥板图板画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今的教育通常都在强调现代化的教学,忽略了自身绘图的技能。以至于学生也丧失了对图的感觉,娴熟的板图技能在教学上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难以替代的,边教边绘的教学效果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可比的。下面以黄河与黄土高原的复习为例,谈谈板图板画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对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我在黑板上画出黄河的形状,标出黄河的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和纬度位置,让学生回答出相应的名称,并让学生仔细观察黄河的形状,它像巨大的“几”字形,横亘在北方的大地上。
2.有利于学生对众多地理内容的认识和记忆,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接着,我在“几”字形上沿途标出周围各山脉的符号,把巴颜喀拉山、乌鞘岭、太行山脉、秦岭——淮河的位置符号,让学生标出名称。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图文转换能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从源头开始,我在黑板上顺次画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地形区,请学生标出名称,学生根据以上黄河流经的地形,分别对黄河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情况分析归纳,提出可利用的资源和存在的问题,问题的原因以及治理的措施。如治理措施,在黄河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4.动态静态相互转换,提高学生的地理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问:(1)在黄土高原上,从甲地往乙地走,眼看很近,但常要绕道远行,为什么?生答: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2)为什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答:土质特点、植被特征、气候条件、人为原因等。(3)怎么治理?生答: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修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板图板画,应力求快速、简明、美观,给学生以鲜明的印象、清晰的思路,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对地图的认识。
总之,学好地理知识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掌握地图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包括识图、读图、填图、绘图、析图等技能,对地图的正确使用是重要的地理技能。作为教师,我们应有效把握复习重点,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落实到位,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地理教学;中考复习;地图运用;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6-094-1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第二语言”,中学生的地理素养的养成与其地图技能和地图意识密不可分,并且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初中地理中考复习中运用好地图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注重对学生进行读图析图训练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运用地图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学会读图,可使地理知识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读图能力的提高取决于读图训练。
第一步,文字语言向形象化语言的转化。初学读图时,理解课文的能力高于理解地图的能力,往往习惯于读书而不习惯于读图。因此,开始读图时应从文到图,把课文中描述的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围、大小、形状、高低、水系、城镇、交通线等,在地图上找出来;即把文字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形成初步的地域观念。这是依靠课文辅助读图的过程。
第二步,地图、课文相互转化。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地图默述课文内容,借助地图回忆思考、表述地理知识。这是从图到文,图文相互转化的过程。
读图是学习地图知识的基础。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弄清楚地图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在哪里”。而析图是为了说明“为什么”的问题。在教学中,训练学生根据地图分析地理事物,要注意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由单幅到多幅地图的复合过程。因为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要素常常结合在一起,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这些联系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
读图是使文字语言与地图形象化语言相互转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学习地理的非常重要的过程。在读课文时,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有血有肉”,有骨架的活生生的地图;读图时,脑海中呈现出有条有理、准确生动、丰富多彩的课文内容。通过读图训练,使读图能力达到看深看透的境界。
我在教学中特别强调让学生结合地图记忆,这样他们记的知识不会是死的,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在运用地图进行复习时,要注重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地图,比如:中国地形图、中国铁路运输图等,我经常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去想地图,想每个地理事物的位置,方位,成因等。另外在学生记忆时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画随手画,不要求画得特别准,只要他自己能看懂就行了。只有这样,才能把所有的知识都落实到地图上,才能切实提高解题能力。
二、发挥板图板画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今的教育通常都在强调现代化的教学,忽略了自身绘图的技能。以至于学生也丧失了对图的感觉,娴熟的板图技能在教学上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难以替代的,边教边绘的教学效果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可比的。下面以黄河与黄土高原的复习为例,谈谈板图板画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对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我在黑板上画出黄河的形状,标出黄河的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和纬度位置,让学生回答出相应的名称,并让学生仔细观察黄河的形状,它像巨大的“几”字形,横亘在北方的大地上。
2.有利于学生对众多地理内容的认识和记忆,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接着,我在“几”字形上沿途标出周围各山脉的符号,把巴颜喀拉山、乌鞘岭、太行山脉、秦岭——淮河的位置符号,让学生标出名称。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图文转换能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从源头开始,我在黑板上顺次画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地形区,请学生标出名称,学生根据以上黄河流经的地形,分别对黄河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情况分析归纳,提出可利用的资源和存在的问题,问题的原因以及治理的措施。如治理措施,在黄河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4.动态静态相互转换,提高学生的地理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问:(1)在黄土高原上,从甲地往乙地走,眼看很近,但常要绕道远行,为什么?生答: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2)为什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答:土质特点、植被特征、气候条件、人为原因等。(3)怎么治理?生答: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修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板图板画,应力求快速、简明、美观,给学生以鲜明的印象、清晰的思路,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对地图的认识。
总之,学好地理知识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掌握地图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包括识图、读图、填图、绘图、析图等技能,对地图的正确使用是重要的地理技能。作为教师,我们应有效把握复习重点,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落实到位,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