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步步高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e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鉴赏自1994出现在高考题型中,其题型发生了很大变化,大约以2002年作为一个分水岭,之前是以客观题型出现,之后是以主观题型出现。大纲告诉我们诗歌鉴赏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我想结合例题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各个击破:
  一、鉴赏形象类
  形象是诗人经过艺术处理而创造出来的生活图景,它既包括抒情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也包括诗歌所提及的人物,如:湖光山色﹑桑麻田园﹑大漠孤烟之类就是诗歌的景和物,还有叙事诗歌中的诗人自身形象和诗歌中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但无论是写景也好,还是写诗人形象,都是如影随形,不可分割。下面我以一首唐诗为例,来说说此类题答题的技巧。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试分析这首诗中小松形象的特点。此题,与“小松”形象有关的信息有“刺”“出”“凌云”“高”这些词,“刺”是指小松的初芽时的锋芒;“出”是小松的成长轨迹和速度;“凌云”和“高”是指出类拔萃的小松形象,这些字词几乎涵盖了小松由不起眼的小刺头变成凌云之木的生长历程,这个生长历程是艰辛漫长的,但同时又是锐不可当的。因此,归纳小松形象时我们可以扣准小松小时处境艰难﹑大时凌云的生命轨迹,表现了一个坚强不屈,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小松形象。
  二 、鉴赏语言类
  鉴赏诗歌语言类的题型可以分成三类:
  其一是鉴赏诗眼。鉴赏诗眼,我们首先要发现诗眼,诗眼被寓为诗歌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这类题,必须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主旨来考虑,结合句法的分析来确定。
  寿阳曲(双调)
  马致远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周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小令中前阕诗眼是哪个字?试分析此诗眼使用的妙处。
  要从这首小令前阕中找出诗眼,我们可以先大致了解此小令的意境和主旨。全曲,我们从“花村”“草店”“四周山”这些意象的综合理解,可以意识到这首小令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雨后黄昏、花明草绿的山村景象。这种景象应该说不是常见的“雨后梨花”,它是不寻常的雨后晴岚,虽说风雨过后必定有彩虹,那是歌曲中表达的希望,而真正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景象并非易见。要雨过天晴,天空澄澈是必要的,“锦屏风”又因雨后有阳光的照射才显得苍翠欲滴,因此,我们定位在一个“明”字上,它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雨后晚晴给人带来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下文的“四周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两句由一“明”字而生,真可谓是全曲风景描写之“眼”。“明”字的确让人有雨后眼前一亮的艺术效果。确定“明”字是诗眼实在当之无愧。
  其二是鉴赏诗歌中精彩的字词。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试分析“秋风”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诗中“封”了又“开”的奇怪动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
  “秋风”,意即秋天之风,此“秋风”普通但勾出了思乡之情,这种理解可以在诗句“欲作家书意万重”中得到证实,“欲作家书”说明诗人客居他乡,“意万重”则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之深之多。因此,“秋风”既照应了“秋思”这个诗题,又包含了秋天的肃杀之气,营造了一种秋风萧瑟的氛围,不可避免地勾起了诗人漂泊他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怀。
  “封”是封住信封,“开”是开启信封,方“封”又“开”是为什么呢?我们从“封”和“开”的反复动作细节中,可以感悟到诗人因“意万重”无从下手,“匆匆”下手后又“恐”“说不尽”的慌乱情绪,这慌乱的情绪正是诗人挂念亲人的最直接的表现。人的心理总在人的不经意的动作、神情中表露无遗。
  其三是鉴赏诗歌中精彩的句子。这类题型,其实方法同于上述方法,都无不例外地要扣准诗句中的精彩字词来理解全句含义,再放归全诗,感知全诗主旨。
  三、鉴赏表达方式类
  鉴赏表达方式大致可以从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方法上入手。抒情方式主要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通感等。表现手法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从构思角度说,有比兴、象征、虚实等;一从景物描写角度说,有夸张、渲染、烘托、动静结合等。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试分析“五月榴花照眼明”这一句的艺术特点。
  照理“榴花”应该是欣赏的客体,欣赏花的人才是主体,但在这首诗中,“榴花”是主体,而人成了客体,不直接写榴花,那么它又是怎样表现榴花的呢?从“照眼明”可以体会到诗歌是从榴花给人的感觉来入手的。这样分析后就好答题了,可以答:描写榴花不是从正面写,而是从榴花给人的感觉来写,“榴花”的鲜艳照人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人的感觉来侧面烘托“榴花”的鲜艳美丽的。
  总之,答题是没有定法的,但一定有规律可循,在诗歌鉴赏中可以摸索出一些适用的方法,只要我们能潜心诗歌本身,立足诗人立场,感知诗歌主旨,我们定会各个击破目标,达到答题的最佳状态。◆(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安中学)
  □责任编辑:王江
其他文献
从教一年多以来,耳边时常听到学生此般传唱:数学使人精明,美术使人愉悦,历史使人明智,语文则使人乏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此话一入耳,内心不免百般惆怅。惆怅之余,笔者不禁陷入沉思: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下是笔者的几点经验: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一堂课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节课的导入。好的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而且影响
随着经济加速和生产力水平的持续提升,整个社会生产和公众生活的用电需求正在呈现指数型迅猛增长的方式,如何实现变电所安全运行,更好地分析、处理变电所变电运行故障和问题
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工程行业也到了飞速发展,并且在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力工程是我国的基础建设事业之一,对人们的日常生活
初中生作文差,大多差在语言.语言既是思维的直接现实,又是文学创作的第一要素.那么,怎样提高初中生作文语言的水平呢?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看法.rn一、“听”是培养作文
1.依据单元学习重点进行片段写作。每一个教学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单元学习重点,实际上这不仅是阅读教学的纲,也是进行片断作文的指南针,如果脱离了这个指南针,片断作文就带有随意性、盲目性。  例如,有篇单元学习重点写道:把握文意、理清思路。这里说的理清思路,是指在阅读中,理清课文所体现的作者的思路。叶圣陶很重视思路教学,认为一番话,一篇文章“思路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终
长期以来,我国家族企业都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占据着主导作用。随着家族企业的规模化、市场化的迅速扩张,很多家族企业已经不知不觉的进入了该转型的节点。表现在企业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汉语热”逐渐兴起.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习者也不断增加,这对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管理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准确预设,关注过程,促进生成。精心筹划 “预设什么”、“怎么预设”,思考如何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  一、合理架构,准确预设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在课前必须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
幽默是一个美学范畴的概念。它往往运用借喻、双关、反语等暗示的手法,机智、含蓄轻松的语言,借助于联想,造成一种充满情趣、引人发笑而又耐人寻味的艺术情境,来肯定美好、真理和智慧,否定丑恶、谬误和愚蠢。能构造成一种情趣色彩浓厚,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情境,是幽默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教师健康的幽默能够创造出教学的幽默情趣,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感情与智慧的交流。为了使语文教学富于幽默感,我曾在教学实践中
创新思维对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是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根据多年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重视下面几点。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用什么样的方法教学生,对于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影响很大,例如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很少给学生以独立思考与独立活动的机会。这样学生就缺乏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也就很难培养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因此改革教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