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的发展与探索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t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醒狮是融武术、音乐、舞蹈等为一体的体育竞技活动,自明清发展至今,受到广东、港澳乃至海外华人的喜爱,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及现代发展的旺盛生命力。而醒狮的发展与推广,离不开20世纪黄飞鸿系列电影取得的成功。2012年,佛山市祖庙博物馆和南海黄飞鸿中联武术龙狮协会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将醒狮表演与专题陈列展览“天地一飞鸿—黄飞鸿生平与影响陈列”相结合,实现了非遗传承、文化传播与旅游效益共赢的局面。文章试图以祖庙博物馆专题展览与非遗展演的融合为切入点,谈谈关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利用的一些感想。
  关键词:醒狮;黄飞鸿;电影;民俗文化;非遗
  提到佛山,可能人们脑海里马上闪现出的关键词为武术、黄飞鸿、祖庙、叶问、醒狮、顺德美食、中药、陶瓷等。这些关联词的产生,一部分是源自经济产业,即佛山明清以来作为“四大古镇”之一保持至今的工商业发展实力;另一部分则是来自文化名片,其中很大部分归功于20世纪中叶开始兴起的武侠文化(或称“功夫文化”)。现今,如何更好地运用佛山的地域文化特色带动经济和谐发展,成为文旅工作者常常需要思考的问题。佛山市祖庙博物馆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三级博物馆,与南海黄飞鸿中联武术龙狮协会达成协议,每天在黄飞鸿纪念馆为游客献上三场精彩的醒狮演出。自2012年3月1日正式进驻至今,已经走过7个年头,取得了巨大反响,成为祖庙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本文试图以祖庙博物馆专题展览与非遗展演的融合为切入点,谈谈关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利用的一些感想。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1 广东醒狮文化内涵与现状
  中国的舞狮,分北狮舞和南狮舞两大类型,广东醒狮属于南狮舞类,是广泛流行于广东、广西及港澳台等地乃至海外华人圈的一种民间表演活动。醒狮的起源,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依照《广东民间民俗》的相关记载:明代初年,南海佛山有一只独角怪兽,眼大中阔,发出“连连”的怪叫声,人称“连兽”,这怪兽常夜出践踏农作物,残害禽畜,弄得鸡犬不宁,于是众人商议,要消灭连兽。狮子是兽中之王,人们便以竹篾、彩纸扎成外形凶猛的狮头,用彩布做成狮身,选身强力壮的汉子戴着狮头,带上锣、鼓、钹,埋伏在连兽出没之地,当连兽出现时,锣鼓齐鸣,群狮齐向连兽冲去,吓得连兽拔腿逃走。自此,怪兽再也没有出现,舞狮驱邪亦相沿成俗。在明代纪念抗击黄萧养起义胜利的“佛山秋色”中,舞狮已成为重要活动环节,有“无狮不秋色”之说。
  清末,随着南方民间反清意识日浓,义士以练习舞狮,表歌舞升平为名,实则作强身健体,密谋革命之意,舞狮习俗也因义士加插吃生菜的内容,称为“采青”(踩清),意寓把清朝吃掉,民众醒悟,故舞狮开始称作“醒狮”。舞狮发展至清末甚至产生了专门制作舞狮用具的行业,《佛山忠义乡志》便有记载:“狮头行  制品精良,省垣及外洋均来定购,多在石路铺。”①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至今的狮头扎作行业,亦凭借着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及精湛的技艺传承,荣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一般而言,醒狮狮头额高而窄,眼大而能转动,口阔、背宽、鼻塌、面颊饱满,步伐以武术动作为基础,在锣、鼓、钹三种敲击乐器中,体现狮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各种形态,并达成醒狮中最精彩的高潮—采青。在佛山镇的附近墟集、村落,每当逢年过节或遇有重大喜庆事情,定必出动醒狮助兴。这种民间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以致在广东一些村镇区域,自小便培养舞狮队,表演者中不乏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延续传承着这一民间艺术。所以,在岭南地域,广东醒狮在文化传承中还保留着较好的群众基础,加上近年来在各地市政府部门文化名片、文化自信等各类导向指引下,广东醒狮拥有着比此前更多的机遇和舞臺,发展前景比较乐观。
  2 民俗文化的非遗之路与可持续发展
  2006年,醒狮凭借着鲜明的传统文化印记、欢庆而强烈的主旋律以及几代人不懈的坚守与传承,被纳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下包括广州醒狮、佛山醒狮及遂溪醒狮。虽不同地域表演醒狮都有自身特色,但醒狮的表演形式和内涵还是比较统一的。各地发展醒狮文化的模式大致相同,即以村、镇或主办学校为单位,创建醒狮队伍,通过磨炼技能,参加全国乃至国际类舞狮比赛,打响名号,接受商演,以此推动并维持醒狮文化可持续发展。其中,早在1999年,广东中联电缆实业集团为弘扬、传播中国龙狮传统文化,在佛山南海独家组建黄飞鸿中联电缆武术龙狮团。广东中联电缆实业有限公司亦划出5000多平方米的地皮,投入资金,建造一座集食宿、训练、学习于一体的黄飞鸿中联电缆武术龙狮训练基地,每年资助互动基金,为龙狮团创造良好环境,为培养龙狮传承队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受竞技及商演影响,醒狮逐渐演变为以难度大、动作险、观赏性强的高桩采青为主,传统的地桩狮发展较慢,部分套路因家族后代相继改行和老人去世导致资料、技艺失传,需要传承人进一步的整理、抢救,探索新的模式,平衡发展。
  3 醒狮与祖庙—民俗文化与博物馆展览的融合点
  佛山市祖庙博物馆是立足于祖庙这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形成的文化旅游景点,但亦不仅限于此。作为佛山市的地标建筑与文化名片,祖庙博物馆还担负有传扬佛山本地文化的职责,所以在佛山市祖庙博物馆内还设有纪念一代宗师叶问的叶问堂与纪念著名武术家黄飞鸿的黄飞鸿纪念馆。2001年,祖庙北侧建成的黄飞鸿纪念馆设立专题陈列展览“天地一飞鸿—黄飞鸿生平与影响陈列”面向公众开放。纪念馆全方位、多角度向观众展示佛山黄飞鸿的真实生平及其在后世影视文艺领域中的传奇形象与影响。为增强展览的动态展示效果,纪念馆开放期间,会定时定点由黄飞鸿中联电缆武术龙狮协会进行武术与醒狮表演。这种合作与一般的商演形式不同,不存在场地租赁或演出费用,协会可自行拟定表演内容、表演形式、表演人员等,同时表演过程中产生的收益为协会所得,祖庙博物馆不予干预,为非遗表演提供了极大的自主空间。
  说到黄飞鸿展览与醒狮非遗展演融合的契机,不得不先讨论一下展览的属性与效应问题。文物展览,哪怕是个人传记型的名人陈列展览,都是需要基于历史史实或客观事实开展的,这是由博物馆展览履行的社会教育及文化宣传的职能属性决定的。因而,在祖庙博物馆黄飞鸿纪念馆中,前篇内容便是通过文本、图片等文物载体,客观、理性地展示黄飞鸿这一真实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   黄飞鸿,1856年出生于南海西樵,年少时随父亲黄麒英以卖武为生流转于广州和佛山;1869年在佛山豆豉巷遇林福成,习得“铁线拳”“飞铊”等技艺;1872年定居广州,开设武馆授徒;1882年被聘为广州水师武术教练;1886年在广州仁安街开设跌打医馆“宝芝林”;1888年受黑骑军首领刘永福赏识,聘为军医官和福字军技击总教习;1894年随刘赴台湾抗击日军,驻守台南;1895年护台失利,返粤;1911年,应刘邀聘,任广东民团总教练;1924年广州国民政府镇压商团暴乱,“宝芝林”受累被焚,资财尽毁,黄飞鸿因此忧郁成疾,1925年病逝。①
  这种颇显平淡的表述方式与小说、电视,尤其是电影的表达方式和展现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甚至是矛盾的。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是黄飞鸿系列电影发展的重要时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主要由关德兴饰演黄飞鸿的系列电影中,还可看到许多与黄飞鸿生平经历、生活环境相应的场景及民俗活动,如茶馆、广式小吃、广州老地名等都与黄飞鸿定居广州开武馆、药店的生活事实基本相符,这种写实类的电影拍摄手法也在当时广东、香港等粤语系片区内引起了众多观众的共鸣。20世纪90年代由徐克导演执导拍摄的黄飞鸿系列电影则一改以往的创作风格,武术场景不再只是南方武术的拳脚肉搏,而是大量采用吊钢丝技术,不拘泥于武术流派风格,呈现飘逸飞天的武侠风情;故事背景地域不再受广州佛山限制,空间随意切换,唯一保留的只剩不断出现“佛山黄飞鸿”“佛山无影脚”类自报家门式的台词;人物关系线增多,个性刻画丰富、情感饱满等,都是在通过电影的手法“创造”一个新时代下的黄飞鸿。这一黄飞鸿形象虽然在当时老一代黄飞鸿电影人心中一时难以接受②,但却得到了不再仅限于粤语片区的广大观众乃至海外侨胞的喜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然,电影的成功不仅在于武术拍摄的艺术手法及情节结构的生动性,更为重要的是在徐克笔下,黄飞鸿的形象完成了从出身市井基层打抱不平、儒家风范的武者到忧国忧民、背负国家前途与命运的民族英雄的质变与升华。这便在黄飞鸿展览与观众观影后的心理预期中形成了落差,产生不可避免的矛盾焦点,而广东醒狮便能很好地调和这一矛盾。
  广东醒狮能被全国乃至全世界华人所熟知,不可或缺的一点,无疑是受益于黄飞鸿系列电影的传播。根据相关学者统计研究,纵观整个黄飞鸿电影,其中约有1/4的电影都有舞狮场景。①无论是早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于时代背景的代入感还是后期90年代出于黄飞鸿高超技艺的体现,醒狮都成为黄飞鸿系列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尤其在以醒狮为主线的《黄飞鸿狮王争霸》电影中,狮头甚至被作为灌输着民族荣辱与气节的重要载体,以致在佛山醒狮申报非遗时,不仅强调历史文化价值,还将“英雄崇拜色彩”与“民族认同”作为重要的价值指标进行说明。可以说,黄飞鸿系列电影造就的不仅是黄飞鸿的名人形象,更将广东醒狮、武术文化、佛山文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知名度。与黄飞鸿同处一个时代,但没有随时间逝去的广东醒狮成为历史黄飞鸿与电影黄飞鸿之间最好的连接点。武术及醒狮的展演,既与祖庙博物馆保护历史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职能相契合,又能作为黄飞鸿纪念馆展陈的延伸部分,让观众近距离欣赏心中的佛山武术文化与醒狮文化。这种融合关系无疑是紧密的、贴切的、融洽的,其产生的效果也会比其他类型的合作獲得更大的、更深远的影响。
  4 旅游效益的产生
  南海黄飞鸿中联武术龙狮协会的进驻与表演为祖庙博物馆带来了新的吸引力与互动性,经近几年的时间验证,舞狮表演已经成为人们尤其是省外人群与海外同胞最受欢迎的环节。近年,“旅游+”一直是行业发展的热点,自行政机构合并以来,旅游+文化的融合为实现两者双赢提供了宝贵的契机和平台。民俗文化作为文化内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最活跃、最接地气且最易融入旅行生活的文化属性,成为创造文旅经济的主力军。祖庙与醒狮的融合效益不仅体现在观众流量的门票收入中,在祖庙已设计生产的300多款特色文创产品中,以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黄飞鸿醒狮表演为元素进行设计开发的佛山功夫系列深受游客的喜爱与青睐。同时,良好的口碑也为双方带来了更多机遇与人气。2017年《极限挑战》《我们来了》,2019年《奔跑吧》等大型综艺节目前来佛山祖庙拍摄,体验地方美食与武术、醒狮等各类民俗文化,在名人效应的带动下,佛山迎来了更多游客的光顾。
  除此之外,祖庙博物馆在文化集中整合与效益最大化发挥上总是不遗余力。自佛山祖庙三月三北帝诞被评选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重兴巡游活动以来,每年农历三月三期间,祖庙博物馆都邀请包括狮头扎作等一系列佛山本地国家级、省级非遗欢聚祖庙,致力弘扬历史文化传承与文创产品推广,成功地完善了游客的旅游体验链—“游”祖庙、“娱”演出、“购”文创。
  5 结语
  佛山祖庙黄飞鸿纪念馆与广东醒狮的相互成就或许可以给我们启发,无论是古建、国保、非遗、名街古镇,还是一般的民俗传统,只要能找到合适的融合点,打破固有的模式和框架限制,实现资源组合、共有共享,都有可能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都是值得尝试和探索的。
  参考文献
  [1]彭伟文.从具象到抽象,从市井到民族—民俗元素在黄飞鸿电影中的记忆建构作用[J].民俗研究,2015(6):57-67.
  [2]彭伟文.从市井拳师到武术家的理想代表—早期黄飞鸿电影英雄形象的建立与其社会背景[J].民俗研究,2013(6):97-106.
  [3]彭伟文.清代到民国年间广州及佛山的武馆与劳动者互助组织—以广东醒狮的传承者集团为中心[J].民俗研究,2012(2):70-83.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通过对一开清代书信册页的修复,使我们对古代书信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不仅了解到古人书信格式的特点,还见识到古代书信规制的严谨。在这开册页修复的过程中,作者被书信的精美笺纸所吸引,进而对笺纸的名称进行研究。为追求相近的材料,对该册页的信笺用纸及装裱用纸都进行了细致的检测。  关键词:信笺;册页;修复  2019年笔者修复了一开私人收藏的清代书信册页,送修时该册页的装潢形式为单开的蝴蝶装册页。
期刊
摘 要:2019年4月,河北省文物局抽调三名工作人员组成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工作组,开始探索在新模式下开展行政审批工作。一年时间里,工作组经受住筹备阶段、试运行阶段、正式运行阶段的考验,完善了“三级四同”数据库行政审批事项实施清单,掌握了一窗受理系统的使用,明确了每一事项所需申办材料的审查要点,行政审批工作逐步进入正轨。文章还对办件流程和办件统计进行了说明和分析。  关键词:文物;政务服务;行政审批;
期刊
摘 要:陆羽《茶经·四之器》中介绍了唐代茶具二十四器的制作与功能,其中一件茶器具—漉水囊,蕴含着佛门禅心,在《茶经》中并没有对其中的佛学思想展开介绍。文章结合陆羽的生平经历及与佛家渊源来说明隐含在陆羽成就中的“茶禅一味”思想。  关键词:陆羽《茶经》;漉水囊;佛學思想;护生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茶学著作,作者是唐代茶学家陆羽,成书于8世纪中期,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在《茶经》中,
期刊
摘 要: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也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深厚支撑。钱塘江是浙江和杭州的母亲河,是杭州城市发展最重要的轴带。文章以建设钱塘江文化为切入点,浅谈推进杭州城市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钱塘江文化;文化;保护;杭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提出“发展社会
期刊
摘 要:福建龙眼木雕是中国四大木雕之一,在该艺术领域中独领风骚。其最初由清代福州木雕三大流派之一的“大阪派”艺人陈天赐取材于当地的龙眼木,并不断创新实践,发扬光大,成为福州木雕的代名词。福建博物院馆藏清代福州工龙眼木雕人物故事造像“四快”,成组四件,题材相近却又不相同,既反映新颖超群的雕刻工艺,又表现百姓美好德行,亦表达匠师广博之心。文章主要探析其通过艺术特色所凸显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龙眼木雕
期刊
7月1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北大红楼橱窗推出“红色记忆——红军标语图片展”。  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由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有着“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懂得为崇高理想而战斗的新型军队,无惧敌人重兵围剿,无惧万里长征中的无数艰难险阻,不屈不挠,虽九死而无悔。在浴血转战间隙,红军指战员留下了大量宣传马列主义和革命政权各项方针政策及进行战斗动员的标语口号。这种通俗易懂、生动直观的宣传形式
期刊
摘 要:在唐朝,北方草原上的少数民族是草原丝绸之路开发、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草原丝绸之路先后交替被少数民族突厥、回纥、奚族、契丹、室韦等掌控,他们与唐朝时战时和,促进了大唐盛世的繁荣和草原丝路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北方;唐朝;少数民族;丝绸之路  唐朝经济、文化的极度繁荣,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许多国家都循着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到当时这个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度。唐都长安城作为世界级的大都会,以博大恢宏、顶
期刊
刘狄洪(1944.4.1—2016.5.10),曾用名刘杕洪,又名刘秋洪。刘狄洪被公认为油画大师级别的艺术家,是因为他拥有油画表达生命思考的独特技法通径,别人能看到这种技法通径的实施:用色彩渲染张力,用形态安定心力,虚实对调,造化出超越自然的动逸,也生发出心定禅道的安谧,把油画的形态美与意境美完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体现出崇高的生命观,成为油画艺术焕发形韵皆成的时代范本。  我们不妨通过《常德-河伏
期刊
摘 要:天水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富集的旅游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优越的生态气候条件等在推动全市文旅融合发展中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在盘活这些资源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力度不够,旅游投资不足,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不集中,区域联合发展理念不强,停车场等旅游基础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可供参观的内容和体验、消费项目单一,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天水市文旅
期刊
摘 要:以位于杭州的南宋御街—严官巷遗址为例设计一套虚拟活化文物的交互装置,为博物馆、景区、文化机构提供具有创新性的展陈解决方案,以应对游客越来越丰富的文化消费需求。主要立意点是文物数字化和科艺融合,前期调研、实地测绘和收集文物资料,用艺术化、游戏化使游客产生兴趣,技术上使用了三维动画技术、3D电影放映技术、计算机编程和人机互动硬件现成品应用技术等跨学科声光电的多领域的综合运用。  关键词:科艺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