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气“写”就申菲

来源 :科技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tj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永伟是那种很文气的企业家,也许有人会以为这样的人不太适合创业,但应永伟正是凭借着自己的特有“文气”创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成就了上海申菲激光光学系统有限公司今天的辉煌;不仅如此,上海申菲在这种“文气”的引领下,会走得更远、更好……
  回想起当初辛酸苦辣的创业历程,应永伟有很多心里话如骨鲠在喉,尽管,任何的言语在创业的“血与泪”面前,都显得是那么的苍白和无力……
  
  血与泪的创业
  
  应永伟原先是上海激光技术研究所实验工厂光学车间的车间主任,在光学玻璃基片这个领域,他有着自己绝对领先的技术。1992年,在他和同事的齐心努力下,应永伟的光学车间成功地研发出LD玻璃基片,当时还申请为国家火炬项目。事实证明,LD玻璃基片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应永伟早就看到了将来的发展形势,并果断地抓住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开始着手走玻璃基片的商品化、产业化发展道路,寻找项目扩大再生产所需的生产基地。
  为了配合研究所大木桥实验工厂开发房地产的需要,加上上海激光技术研究所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开始尝试转变运行机制,正基于这种种的因缘,由上海激光技术研究所独资投入25万元,应永伟在上海松江区九亭朱坊村租借了500多平方米的破旧厂房,创立了当时名叫“上海申飞激光仪器厂”的公司。从此,应永伟走上了充满“血与泪”的创业之路。
  “苦,难以想象的苦,可以用‘血’和‘泪’来概括我们的创业经历。”为了攻克一个科研难关,应永伟他们可以几天几夜不回家,住在破旧的厂房里;为了企业的以后的发展,大家都没有怨言,埋头苦干。虽然文气,但应永伟亦充满一股创业干劲和创业激情。经过应永伟几年的拼搏奋斗,如今的上海申菲基本上占有了国内全部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唯一一家研发生产全系列玻璃基片的企业,并开始向外拓展,进军国际市场。
  展望申菲美好前景,踌躇满志的应永伟笑言:“苦难是最好的大学,如果没有被击倒,就会成就你自己!”“现在的年轻人或许缺少的正是一种迎难而上的创业精神。中国的未来在于年轻人,而如果把中国的希望寄托在没有理想、没有激情、没有苦干精神的人身上,中华民族的出路何在?”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应永伟在矫揉做作!
  作为一名创业者,应永伟为了企业的发展,不辞劳苦,殚精竭虑;企业是发展上去了,可应永伟也为此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永不过时,我现在就有点感到力不从心,身体状况很不好,精力不够用。想休息一段时间,可公司处于发展壮大期,很多事还离不开我。”
  正是如此可爱的创业者、经历了创业的“雪与泪”的洗礼的创业者,才有资格谈“民族的出路”,“民族的出路”正是在他们的身上。
  
  “文气”带来机遇
  
  也许是过于“文气”,导致身体状况不好,应永伟才会感到力不从心。但“文气”无罪,正是有应永伟特有的“文气”,上海申菲才有今天的发展规模以及领先的地位。
  在公司创立之初,应永伟“亲力亲为”,他没有聘请办公文员,倒不在于节省开支,而是他认为自己亲自起草公司的《基本法》、发展战略、企业文化、设计公司对外的形象……这样对公司的种种事情可以思考得更多,想得更远,自己的思路更为清晰,更加到位。
  应永伟认为“写”很重要,这是他创业的独到之处,也因此上海申菲有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早在公司成立之初,申菲还没有走上正轨,一切都处于创始阶段,管理还很不到位;但就是这样的企业,世界驰名的荷兰飞利浦公司想和它合作,共同来开拓世界市场。申菲凭什么获得飞利浦的青睐呢?大家现在应该知晓问题的答案。应永伟亲力亲为,凭借自己的“文气”来“写”、来“设计”,他设计申菲的VI识别系统,事无巨细,甚至于小到设计自己的名片、设计员工的工作服……正是这样的企业才有了好的发展后劲和发展动力。对于企业而言,只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才会成为工作的重点,当时申菲还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而能如此吸引一家国际大公司来合作,我们看到了“软件”建设对公司发展前景的重要性。
  
  6条件3要素
  
  申菲目前订单不断,企业生产应付不过来,有着如此良好的发展态势,应永伟并没有被眼前已取得的成就而陶醉,没有盲目扩大生产。在他看来,申菲已经到了发展壮大的关键期,企业如何成功长大,他必须冷静而客观地审视申菲、申菲的领导层、审视申菲的方方面面;只有配套工作基本上都做到位了,申菲才能扩大规模;否则,只会将申菲带入窘境。为此,应永伟认真反思自己企业的发展思路和企业运营理念,总结成文,不断完善,找出最为可行的“长大”途径。
  “6条件3要素,这是我创业、经营的体会,也是我认为企业必须要做到的。一旦你做到了这些,你就成功了百分之七八十。”
  “我平时很喜欢写点东西,公司的所有文字资料和设计都是我亲自做的,而且从创业之初我就重视申菲‘软件’的建设。”应永伟充分利用自己的特有优势总结归纳出申菲的成功之道,这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亦可以说是他“写”出来的成果。
  “6条件”就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具有巨大市场开拓前景的产品,建立结合申菲实际、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经营机制,选用具有德才兼备综合素质的厂长和经理,建立优势互补的领导班子,设好符合申菲经营特点的、便于考核责任管理、层次简单的组织机构,立好工作制度、考核制度、规程制度等。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应永伟认为仅仅有这6条件是远远不够的,还有3个成功要素必须把握到位。
  “集中力量”,也就是专业化,做自己可以做的事,做可以做深、做精、做透的事,做可以做得比别人更好的事。申菲的专业化就在于只做玻璃基片,它是宽领域、多层次的,涉及到很多行业和领域,但都不离玻璃基片。“一个人的能力、精力是有限的,创办企业也是一样的道理。”当然,多元化亦无不可,只要有能力、有精力,能够胜任有余,企业可以得到更大发展。
  “找准焦点”,要看到企业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想方设法加以弥补。
  “寻求简单”,我们面对的是纷繁芜杂的社会,很多事情看上去都那么杂乱无章,没有头绪,一个要想成就自己、为他人谋福利的人就应该学会化繁为简,驾驭事物,把复杂的事简单化,提纲挈领。
  “6条件3要素”字字珠玑,这是应永伟“文气”的直接表达方式,亦是他展示给我们的创业感悟!“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学会写,亲自抓企业软件方面的建设,搞好企业文化,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有恒久的发展动力。”
其他文献
基地简介    上海市黄浦区科技创业中心孵化基地经过四年多的建设与发展,己先后吸收了5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驻或注册,吸引注册资金超亿元,吸纳了一批创新人才,培育了一批高科技项目。其创业环境逐步优化,产业特点日渐突出,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初步形成了一个环境适宜、功能齐全、政策配套、服务良好的都市型科技孵化器。2003年中心获得“上海市火炬计划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还获得了“黄浦区文明单位”称号。
期刊
一个只有20余人的小企业——山东精彩香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02年成立建厂,当年实现产值1 600万元,2003年实现2 400万元,2004年实现2 700万元。一组耐人寻味的数字,不但起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而且步履稳健。这个故事应该十分精彩,一定有着外人不知的缘由或独到之处。前去采访时,接待我们的公司副总綦振浩,用浓重的山东口音,慢条斯理地给我们讲述了这里面的情节过程。    强强联手
期刊
熟悉江南春的人在介绍他时,总是喜欢强调他10多年前的身份——诗人和文学青年。那时他曾是华东师范大学"夏雨诗社"的社长,颇多有影响力的诗歌在校园里传诵,后来这些文字还凑成了他的一部个人诗集《抒情时代》。  江南春自己也说,如果他坚持保留学生时代那份纯真的话,今天会是一个很好的诗人。江出生在一个极有文学素养的家庭,"江南春"这个名字就是酷爱中国古典文学的父亲取自于宋词的词牌名,而且深深地影响着他的思维
期刊
时间:2005年7月20日地点:金门大酒店9楼丁香厅  与 会 人 员  姚福根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协会秘书长  吴寿仁上海市成果转化中心副主任  尹志尧中微(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执行长  胡晓勤美国美亚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  范伟军《科技创业》杂志执行主编  几乎所有成长动力不足的企业,归根结底,原因都在员工身上。  企业成长的最大瓶颈是人;人的概念一是领导人,二是团队员工;二者不可或缺。  
期刊
创业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创业者不是问题的问题。说“缺钱”是创业永远的主题或许有点夸张,但无法逃避的是,如何寻找创业所需的资金是几乎每个创业者都为之焦头烂额的“骨鲠”。  找银行贷款——难!银行喜欢的是有钱人,缺钱的创业者在它们眼里只是发善心时布施的对象;上市融资——更难!证券市场对上市企业有着诸多创业企业无法逾越的紧箍咒;找人借贷——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或许,寻求风险资本的融资,才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可
期刊
在西方,具有创新能力的发明人被认为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天使”。然而,“天使之路”——专利发明却充满了艰辛,不惟是发明本身的艰辛,更有发明人生活的困顿。我们身边的不少“天使”行走在社会边缘,凄凉的生活境遇令常人难以想象。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激情四射、才华横溢的“天使”无法展开智慧的翅膀呢?  专利发明人普遍的困顿生活现状,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的性格缺陷和观念滞后。不可否认,许多专利发明人对发明十分
期刊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世界的瞩目,而中国广大的市场也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特别是2008年北京将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和上海2010年的世博会,这些活动不仅会为中国本身赢得许多的产业开发和广大的市场,也使得国外众多知名公司想参与到其中来,共同分享市场这个大蛋糕。  一向以全球技术创新源泉著称的以色列当然也不愿意放弃这个大好的机会。在6月22日,以以色列国第一副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为首的代表团率领以色列
期刊
“营造区域创业氛围”系列沙龙4——  参与人员:  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 白楠生  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业服务中心主任 戴海根  温州佳易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邱迦易  温州华信仪表有限公司总经理 董克新  浙江方泰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河  《科技创业》杂志记者 范伟军 章张  时间:2004年6月16日  地点: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业服务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原本偏居
期刊
过去在中国创业领域非常活跃的风险投资企业大多是海外风险投资企业在中国的分支机构,或者是规模有限的国内产业投资基金。与传统的风险投资机构不同的是,维众投资机构致力于打造中国人自己的风险投资品牌,这个机构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创立、自己管理的风险投资企业,目前已经吸收了超过7000万美金的海外基金,而且只投资于中国大陆这个区域。  今天的中国,不但成为了全球产业投资的热土,也正在成为风险投资企业逐步关注的
期刊
人物简介:  于正刚,45岁,1981年山东大学化学院毕业,并留校参加工作,1996年创办“济南明顺光电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万,2000年创办“山东明顺光电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并进入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企业,2004年新增资金260万,从创业服务中心毕业。  同于正刚聊天,反复轮回着一个创业企业在谨慎与大胆的发展中的平衡问题。对于总而言,1996年能从山东大学那样一个优裕的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