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是企业成长的第一动力

来源 :科技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409277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2005年7月20日地点:金门大酒店9楼丁香厅
  与 会 人 员
  姚福根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协会秘书长
  吴寿仁上海市成果转化中心副主任
  尹志尧中微(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执行长
  胡晓勤美国美亚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
  范伟军《科技创业》杂志执行主编
  几乎所有成长动力不足的企业,归根结底,原因都在员工身上。
  企业成长的最大瓶颈是人;人的概念一是领导人,二是团队员工;二者不可或缺。
  如何聚集人才,如何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如何形成齐心协力的员工队伍,是我们的永恒话题。
  但的确有许多科学的方式方法,有效的措施手段,必需的资源合作,最终能让员工成为企业成长的第一动力,促使企业成长成功。
  范伟军:今天这次沙龙由《科技创业》和美国美亚保险上海分公司一同举办。为什么我们会选择与美亚合作举行这样一次沙龙呢?因为我们在与美亚的交道中,感受感知了他们的企业文化、团队力量、职业风格,认知到优秀员工的聚集是美亚发展的最大动力。为此,我们把这次沙龙主题定为“员工是企业成长的第一动力”。
  经过我们长期的调查与研究,我们发现,大部分企业长不大的原因就在于员工和企业的关系没有协调好。所以,在今天的沙龙中,我们聚集各方科技企业的管理人员、众多创业者一起来探讨员工与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留住人才的三大方略
  
  姚福根:关于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有几种说法,比如“人才是第一资源”,这是一个等量的,和资金、技术、设备等生产资源同一水平解释的概念。而今天我们所说的“员工是第一动力”则具有新意,因为“动力”就是发动机,是泵,没有把人与其他资源去做等价解释,也就是说我们已经把人才这个概念升华出来,作为新的意义提出。但,实际上有90%以上的企业老总并没有把人才放在第一动力的位置上,他们在介绍企业时,谈论的往往是资金、技术、产品等方面的问题,而很少介绍到团队、人才如何;在研究问题的时间分配上,更没有把人才放在第一位;在企业成长瓶颈等问题上也往往去找硬件的原因,而不找员工的原因。这些都是值得老总们思考的问题。
  海尔为什么能成为代表中国的著名企业?原因在于注重员工和企业文化。企业要成为一个长久的甚至百年企业,其员工和企业文化非常重要。在一个企业中,拔尖的人才会是整个企业的支撑,是他们在为企业树立品牌、提高竞争力。
  当然,在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后,更主要的问题是如何留住人才。我们经常强调的留住人才的方略有以下三部分:一是事业留人,即给员工好的发展前景,为他做好人生的职业设计;二是氛围留人,这就要求企业有一个人与人平等的环境,有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机制,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其中福利也是促使企业增强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三是待遇留人,待遇不宜偏低也不宜偏高,薪酬要与社会的市场薪酬水平同步。
  
  好的公司文化和作风能让员工发挥最大能量
  
  尹志尧:我1967年从北京中国科大毕业,1968年开始在国内石油化工方面工作,1973年到中国科学院,1980年到美国,在美国24年,从英特尔的工程师做到半导体设备领先的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副总裁。管理过年产值16亿美金的产品总部。2004年回国创业,一方面是要把高技术的产品搞出来,一方面是想实践多年来对办好公司和事业的一些想法。
  经过30多年的学习和观察的体验,我认为社会的一切现象都归结于人,由人的本性决定,而人的第一本性就是要生存,用白话说,就是要活着,和动物植物一样。但人有不同与动物和植物第二本性,在于人能不断地、能动地改变周围的环境,使其更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为了生存和生活的更好,人总是合群的,或者说人总是要形成群体的,最早有部落,后来有国家,商品社会有企业。人类历史就是群体之间竞争的历史,竞争的过程是残酷的,但同时也推动着社会进步。而在竞争后仍能生存的国家或企业是具有相对先进制度和文化的国家或企业。而在竞争中消亡的是比较落后,因而弱小的国家和企业。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使一个国家或企业具有最先进的制度和文化,使其在竞争中不断壮大和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员工,包括企业领导在内,是其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对于员工来说其努力工作的动力就是为了要生存,而且生活得更好。当然这不仅是物质利益的满足。
  一个起始公司最重要的是技术产品,但也要营运;而长成大公司的第一位因素是有效的营运;到了在行业中数第一的公司,而能持续发展,其最重要的就是企业文化与作风了。为此,公司的制度与作风是公司最终成功的主要因素。公司的作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高层领导的作风决定的,一个好的公司领导作风应做到:有明确的取胜战略,能赢得员工的信任,为投资者,顾客,供应厂商,和员工的利益着想,不搞小团体,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强有力的执行力,赏罚分明,表里如一。
  好的公司文化和作风能让每个阶层员工的能量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并把这些能量集中对外,而不会在内耗中消耗掉。关键是团队精神,而团队精神最重要的是倾听、了解,真正懂得投资者,顾客,别的员工,别的部门的立场和思想,并把公司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之上。也只有让各阶层的员工,包括各级领导真正相信,公司是能成功的,在为公司成功奋斗中他们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得到自己的利益,这样公司才能成功。
  
  对待员工像对待自己一样
  
  胡晓勤:无疑,公司是由人组成,成败自然也由人决定。从我们的管理实践而言,有以下几点体会:
  作为公司的管理人员来讲,我们要在担负起公司责任的同时,承担我们对社会的责任和道义,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因为每个员工的背后站立的是一个家庭,而所有的家庭组成了我们的社会,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千千万万个幸福的家庭。我们对员工负责,就是对社会负责。
  处理员工与企业发展之间关系时,首先要把人当人,而不只是业务运作程序中的一个零件。只有这样,才能有真诚的尊重,才能赢得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和对工作的全身心投入。其次是对待别人要像对待自己一样,换位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对方的信任与尊重,我想这是最基本的。
  在加强员工的素质同时更要加强管理者的素质。对于美亚来说,最重要的是为每个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永不间断地学习贯穿美亚人的职业生涯。在美亚他们有充足的学习机会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在这里,他们可以实现人生规划,可以获得长足的进步。
  
  做到企业目标与员工目标一致
  
  吴寿仁:企业是人的组合,由各种能力、专业、知识、性格的人按照专业分工组合而成的经济实体。各种人才利用企业这个平台,可以充分施展其技术才能、经营才能、管理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正是由于企业的每位员工充分发挥其才能,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企业的经营目标才得以实现。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目标只有保持一致性,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实现双赢,否则是双输。员工是企业创造价值的生产要素,是企业成长的第一动力。
  任何一家企业是由许多员工组成的,员工的知识水平不同,能力不同,需求不同,目标也不尽相同。但是企业的目标只有一个,企业与员工要共同成长,必须做到目标一致、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目标不同,员工的能力越强,对企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并不一定越大,甚至可能起负面作用。因此,对于任何一家企业,不仅员工之间的目标应当一致,而且要与企业的目标一致。
  企业的目标如何与员工的目标一致呢?企业必须关爱员工,以人为本。首先在劳动安全方面,要按照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来设计劳动保护的设施,关心员工的安全,尽可能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实现员工的人力资本可以持续性地发挥作用。其次,在生活方面,必须尽可能地让员工生活得体面,因此在工资、奖金、福利方面尽可能保障员工的利益,使劳动支出在企业创造价值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第三,为员工提供发展的舞台、实现人身价值的机会,做到任人唯贤,创造条件使人尽其才,并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能力,使员工的人才资本不断增值。第四,营造温馨的工作环境,创建宽松、竞争、激励成功、宽容失败的企业文化,使每一位员工的能力受到重视,其人格得到尊重,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员工对企业的感情,从而使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的目标能够一致起来。第五,从关爱员工本人到关爱员工的家庭,将企业的利益与员工家庭的利益一致起来,获得其家庭的支持,使员工自觉地为企业贡献智慧。
其他文献
7月15日,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推出9个月后,“路线图计划”正式开始了启航之旅——倡导并推出这一计划的科技部创新基金管理中心、深圳证券交易所、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联合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就首次四方联动共同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部分高科技企业一事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关村科技园区里的24家企业率先成为了该计划的首批试点,将获得上述4家单位的鼎力支持。今后,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将成为这一计划
期刊
分众传媒,一个美国时间2005年7月14日上午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概念;江南春,一个一夜之间跻身亿万富翁的“财富新星”。像忽来的一夜春风般,江南春和分众传媒,共同演绎了一个瞬间聚焦在闪光灯下的“创富奇迹”……  尽管时下已经是个资讯高度发达、信息较为透明的社会,然而,对于一夜成名的江南春和分众传媒,之前却一直处在人们关注的死角。时间推前两年,2003年的6月,当江南春成立分众并入驻刚刚成立的上海多
期刊
“奇瑞,是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6月16日,在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上,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盛赞奇瑞公司作为我国最具抱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制造企业,在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超出了汽车范围,对所有的行业都有重要启示作用”。奇瑞所承担的使命多过其他任何一家汽车企业,科技部选中奇瑞,看中的就是它的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能力。  奇瑞自主创新走了很多曲折的弯路,
期刊
这是一个从技术到产品、到商品化的完整故事。历时20年的演绎,情节并不复杂,却也意味深长,启迪重重。  ——题记    头一个8年    即便现在和气定神闲的黄庭国聊天,仍能从他熠熠闪光的眼睛,读到超常的坚毅和执著。出于对技术创新的长期依恋,想必这种坚毅和执著已融入黄老的血液,形成了人性的定格。  很多年以前,供职于煤科总院上海分院的黄庭国,在国外做访问学者时,发现人家普遍使用的一些仪器设备国内竟然
期刊
路漫漫其修远兮,创业过程中需要上下求索的不仅是创业者个人,还有员工、企业,以及一切能够整合并为我所用的有利资源,如此,可谈创业,可言成功。   ——题记  创业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是整体性的思考过程、策划过程和行为过程,而不仅仅是企业的建立与发展。人当然永远是创业过程中的主体,但这个人不应该只
期刊
世间万物皆有序,即事物的运动皆有规律可循。人们试图探索世间万物的运动规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遵循其运动规律,从而更好地适应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  俗话说:“商有商道”,这个“道”就是规则。创业,实则从商,即从事经营活动。从商,应当遵守商业规则,这个规则是千百年来人们摸索出来的,经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应该普遍遵守的,维持商业活动有序进行的惯例和行为准则。  创业大学生没有从商经历,当然是不知道所谓的商业
期刊
《科技创业》:分众的成功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想请嵇总谈谈分众创立的经过。  嵇海荣:分众的成立来源于我们的老总江南春的一个创意,也就是现在外面盛传的那个故事。  江总大学毕业以后从事了十余年的广告经营,对广告传播行业积累了极丰富的经验,也有着很深刻的思考。他一直在琢磨如何打造一个新媒体,以迎接日益细分化的市场和不可避免的“分众”时代。  正是基于对这个行业的透彻理解,江南春从等电梯时见到的电梯
期刊
基地简介    上海市黄浦区科技创业中心孵化基地经过四年多的建设与发展,己先后吸收了5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驻或注册,吸引注册资金超亿元,吸纳了一批创新人才,培育了一批高科技项目。其创业环境逐步优化,产业特点日渐突出,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初步形成了一个环境适宜、功能齐全、政策配套、服务良好的都市型科技孵化器。2003年中心获得“上海市火炬计划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还获得了“黄浦区文明单位”称号。
期刊
一个只有20余人的小企业——山东精彩香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02年成立建厂,当年实现产值1 600万元,2003年实现2 400万元,2004年实现2 700万元。一组耐人寻味的数字,不但起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而且步履稳健。这个故事应该十分精彩,一定有着外人不知的缘由或独到之处。前去采访时,接待我们的公司副总綦振浩,用浓重的山东口音,慢条斯理地给我们讲述了这里面的情节过程。    强强联手
期刊
熟悉江南春的人在介绍他时,总是喜欢强调他10多年前的身份——诗人和文学青年。那时他曾是华东师范大学"夏雨诗社"的社长,颇多有影响力的诗歌在校园里传诵,后来这些文字还凑成了他的一部个人诗集《抒情时代》。  江南春自己也说,如果他坚持保留学生时代那份纯真的话,今天会是一个很好的诗人。江出生在一个极有文学素养的家庭,"江南春"这个名字就是酷爱中国古典文学的父亲取自于宋词的词牌名,而且深深地影响着他的思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