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模式”的科技创业氛围渐浓

来源 :科技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营造区域创业氛围”系列沙龙4——
  参与人员:
  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 白楠生
  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业服务中心主任 戴海根
  温州佳易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邱迦易
  温州华信仪表有限公司总经理 董克新
  浙江方泰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河
  《科技创业》杂志记者 范伟军 章张
  时间:2004年6月16日
  地点: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业服务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原本偏居一隅、默默无闻的温州,一夜之间声誉鹊起,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温州人以大无畏的精神,“敢为天下先”,造就了神奇的“温州模式”。
  然而,无法回避的是,随着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潮的风起云涌,温州在传统行业里积累起来的优势正在日益减弱,产业结构缺失,资本外流……有人预言:如不加以创新,“温州模式”即将走向没落。
  温州怎么办?
  藉着“创业沙龙”的机会,本刊邀请了几位创业者,和创业园区领导一起,就此进行了坦诚而热烈地探讨。
  
  “温州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白楠生:改革开放大潮涌起之时,温州人充分发挥出自己独特的优势,出现了数以百万计的家庭企业和购销大军,迅速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以传统企业为特征的区域经济发展。
  然而,不难看到,温州经济主要是以家庭小作坊、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基础,这种经济模式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下能发挥出巨大的优势,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一旦这种经济模式融到世界经济大潮当中去,参与世界范围的企业竞争,不可避免地会处于极大的劣势。当前世界经济的竞争是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立足,靠以前粗放型的“作坊经济”是行不通的,必须尽快认识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来改造传统企业的必要性。
  
  黄河:温州目前产业结构很尴尬:曾经给温州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传统产业,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潜力日渐式微;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真正给一个地方经济带来快速增长、提高文化品味的,靠的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恰恰是这方面,我们目前尚处于幼稚阶段。
  显然,从上世纪末开始的这次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龙头的经济腾飞时机,温州已经与之失之交臂了。随着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经济的大发展,独具特色的“温州模式”正在逐渐失去它的锋芒,温州人仅靠吃苦耐劳的精神很难再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举个例子说,由于软、硬环境上的差距,近年来,温州市资本外流、企业外迁、产业转移的现象不断出现,并有较大规模的发展态势,一位政府官员曾经形容温州资本外流的趋势:“目前企业外迁和温州资本外流不仅仅是大企业的‘孔雀东南飞’,连带中小企业也‘麻雀东南飞’。”
  种种迹象表明,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新技术产业的缺位已经造成了温州市经济发展的瓶颈。
  邱迦易:我是在国有企业临近退休的时候,才加入到高新技术创业中来的。
  以我的亲身体会来说,温州经济最大的症结在于:传统的国有和民营企业依然以生产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小产品为主,行业生产能力强而研发能力差,更多地还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等传统思维来经营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规模小……这样一种状况,使我们深刻感知到,必须对传统企业进行改造和创新,这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董克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温州要想再创辉煌,温州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必须把握发展机遇,紧跟时代步伐,把加速科技进步作为切入点和助推器,把企业通过技术整合,吸收高层次人才,通过引进大院名校联合共建创新载体,充分利用外地高校优势,借机下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迅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温州经济再一轮腾飞打下基础。
  温州民营企业发达,但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要解决当前我市严峻的创新瓶颈问题,要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的科技资料,促进温州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加快人才培养,促进优秀人才积聚,改善投资环境。
  戴海生:拥有多个“国”字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的温州,一直以来就是以轻工业为绝对主导,轻工业成就了温州经济,占据着温州经济的绝对优势地位,也形成了温州当今的产业定局,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温州很难快速顺利地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
  温州是我国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于1998年,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业服务中心设立的时间也才3年不到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温州高新技术产业“短腿”的缺憾。
  
  温州科技创业者激情不减
  
  黄河:我们浙江方泰电器有限公司是研发制造高端的金融设备产品的专业企业,产品已出口国30多个国家,并与多个发达国家的同行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回头看看,成绩的背后是我们5年多的艰辛创业,不断地摸索、坚持和创新——从最初的电子产品研发做起,经历市场的阵痛之后,最终把创业起点锁定在具有高科技含量、高回报的金融设备上;起初,我们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一度被客户拒之门外。经过深思熟虑后,我们决定开发高端产品,从引进国内外高技术人才着手,坚持自主研发,加强管理,严把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两道关口,在市场的夹缝中创造出广阔的天地。
  5年后的今天,我们自主研发的技术产品在国内同行业中已经处于领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得到世界各地的用户的认同;更重要的是,5年的拼搏换来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温州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邱迦易:我们是第一批入驻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业服务中心的高新技术企业。我在创业者的群体中应该算是年龄偏大的。出身传统国有企业的我,一开始就深感在温州必须发展高新技术,用先进的技术来改造温州传统根深蒂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出路和发展方向。一想到这生机勃勃的高新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优越的创新模式,我就不免心潮澎湃。
  所以,一旦创业机会降临,我决不放弃;我们自己设计的高新技术产品偶然被同行业的一家外资企业见到,立马得到了对方的认可和赞赏,这更为我坚定科技创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创业是艰难的,资金缺乏是制约创业的首要也是最大的问题,好在创业中心及时帮助我们解决难题,顺利度过了创业初期。创业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更新思路,改变观念,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行强强联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董克新:温州华信仪表有限公司立足于对传统产品的提升,借用高新技术企业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改善技术设备,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正因为认识到初创型企业较弱的抗风险能力,我们正在积极提高创业认识,实行强强联合,依托创业园,迅速发展。
  戴海根: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业服务中心于2001年正式成立,是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直属的公益性科技事业服务机构。创业服务中心以引进和转化技术成果为己任,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培养科技企业家为目标,通过为初创并有发展前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共享设施、咨询、培训、商务后勤等优质高效服务以及优惠租用孵化用房、设立孵化创业资金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创业成本和风险,提高孵化项目成功率,促进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目前园区的硬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上达到了一个很完善的水平,而且为满足更多科技创业企业创业的需要,园区的规模还在不断地扩大。总体上来说,我们正在营造一个更广阔、更完善创业环境,同时在创业服务的深度上将进行系统、实践的探索和发展。
  创业中心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零开始,以服务于创业企业为己任,我们将本着“自身在发展过程中深化、强化对科技创业企业的孵化、服务力度”的宗旨。同时提高进驻企业质量,扶持、培育更多更好的高新技术企业。
  
  温州科技创业环境亟待加强改善
  
  邱迦易:我们在与创业服务中心共呼吸的同时,已经深刻感受到了创业中心对我们的扶持和支柱。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对服务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间漂亮的办公室、完善的物业管理等等,更需要我们的创业服务人员深入了解企业的项目、技术、产品市场以及相关外界的有效信息,在此基础上解决靠创业企业自身客观上很难解决的一些具体问题。
  我们急切地盼望能与创业服务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合进一个大熔炉里来,保持对创业企业始终如一的关注和支持。这样,创业的“氧气”够了,“底气”也就足了。
  董克新:创业一年多来,我对创业环境和创业氛围的认识也有了几点体会,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首先,企业在入驻创业中心后,在一开始的项目研发阶段就得到了创业中心在资金上的大力支持,极大鼓舞了创业热情。
  其次,享受到了廉价高质的办公厂房以及优惠政策,大大降低了创业成本。
  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些政策、环境与我们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希望一个更加完善的创业政策、创业环境和创业氛围:帮助企业尽可能地减低在办理类似项目申报的过程中与部分政府职能部门沟通的烦琐程序;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创造更多与成功企业进行多渠道、多方向经验交流的机会;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和相关配套设施。
  黄河:作为一名高新技术创业者,就其自身使命而言,把企业做大做强,进而带动整个温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其首要的任务;但是必须看到,这一使命的完成还需要一个适宜的土壤。
  戴海根:大家对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要求我们都一直在不断地调整和解决,我们也正在紧跟着城市整体规划,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温州高新技术企业的园地,是温州经济未来发展的亮点,我们一定会加大投入,鼓励投资,鼓励创业,营造最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
  白楠生:温州高新技术产业为什么发展不快、创业政策和环境不太完善等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回避。尽管这些问题的存在有着很多的客观原因,比如:人才和资源的匮乏;整体经济发展的环境影响;观念、思想认识的不统一……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减缓了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速度。
  但是,我们自己不会放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科技创业的决心和动力。短短几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了绩效和成果;已经迈出了步伐,我们就会坚定不移、踏踏实实地继续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努力。
  而且,对于“温州经济发展的未来必须依靠高新技术企业”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召开科技成果交易会、与各大高校院所共同设立虚拟科技研发中心、建立温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组织相关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兄弟城市发展高新技术的经验……
  毋庸置疑,温州的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业事业规模正在不断地扩大,管理、服务也在不断地完善;同样毋庸置疑的是,既然已经向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我们就要竭尽全力支持、鼓励高新技术创业,并依靠高科技来振兴我们的温州经济。
  
  结束语
  
  沙龙热烈的氛围,让我们不但亲身体验到了“温州模式”的活力,更感知到在由传统经济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中的阵痛。
  对温州而言,不论是政府、相关部门,还是创业者、企业家,都肩负着沉甸甸的历史使命:变革已有的“温州模式”,升华“敢为天下先”的温州精神,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继续自己的荣誉和活力。
其他文献
路漫漫其修远兮,创业过程中需要上下求索的不仅是创业者个人,还有员工、企业,以及一切能够整合并为我所用的有利资源,如此,可谈创业,可言成功。   ——题记  创业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是整体性的思考过程、策划过程和行为过程,而不仅仅是企业的建立与发展。人当然永远是创业过程中的主体,但这个人不应该只
期刊
世间万物皆有序,即事物的运动皆有规律可循。人们试图探索世间万物的运动规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遵循其运动规律,从而更好地适应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  俗话说:“商有商道”,这个“道”就是规则。创业,实则从商,即从事经营活动。从商,应当遵守商业规则,这个规则是千百年来人们摸索出来的,经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应该普遍遵守的,维持商业活动有序进行的惯例和行为准则。  创业大学生没有从商经历,当然是不知道所谓的商业
期刊
《科技创业》:分众的成功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想请嵇总谈谈分众创立的经过。  嵇海荣:分众的成立来源于我们的老总江南春的一个创意,也就是现在外面盛传的那个故事。  江总大学毕业以后从事了十余年的广告经营,对广告传播行业积累了极丰富的经验,也有着很深刻的思考。他一直在琢磨如何打造一个新媒体,以迎接日益细分化的市场和不可避免的“分众”时代。  正是基于对这个行业的透彻理解,江南春从等电梯时见到的电梯
期刊
基地简介    上海市黄浦区科技创业中心孵化基地经过四年多的建设与发展,己先后吸收了5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驻或注册,吸引注册资金超亿元,吸纳了一批创新人才,培育了一批高科技项目。其创业环境逐步优化,产业特点日渐突出,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初步形成了一个环境适宜、功能齐全、政策配套、服务良好的都市型科技孵化器。2003年中心获得“上海市火炬计划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还获得了“黄浦区文明单位”称号。
期刊
一个只有20余人的小企业——山东精彩香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02年成立建厂,当年实现产值1 600万元,2003年实现2 400万元,2004年实现2 700万元。一组耐人寻味的数字,不但起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而且步履稳健。这个故事应该十分精彩,一定有着外人不知的缘由或独到之处。前去采访时,接待我们的公司副总綦振浩,用浓重的山东口音,慢条斯理地给我们讲述了这里面的情节过程。    强强联手
期刊
熟悉江南春的人在介绍他时,总是喜欢强调他10多年前的身份——诗人和文学青年。那时他曾是华东师范大学"夏雨诗社"的社长,颇多有影响力的诗歌在校园里传诵,后来这些文字还凑成了他的一部个人诗集《抒情时代》。  江南春自己也说,如果他坚持保留学生时代那份纯真的话,今天会是一个很好的诗人。江出生在一个极有文学素养的家庭,"江南春"这个名字就是酷爱中国古典文学的父亲取自于宋词的词牌名,而且深深地影响着他的思维
期刊
时间:2005年7月20日地点:金门大酒店9楼丁香厅  与 会 人 员  姚福根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协会秘书长  吴寿仁上海市成果转化中心副主任  尹志尧中微(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执行长  胡晓勤美国美亚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  范伟军《科技创业》杂志执行主编  几乎所有成长动力不足的企业,归根结底,原因都在员工身上。  企业成长的最大瓶颈是人;人的概念一是领导人,二是团队员工;二者不可或缺。  
期刊
创业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创业者不是问题的问题。说“缺钱”是创业永远的主题或许有点夸张,但无法逃避的是,如何寻找创业所需的资金是几乎每个创业者都为之焦头烂额的“骨鲠”。  找银行贷款——难!银行喜欢的是有钱人,缺钱的创业者在它们眼里只是发善心时布施的对象;上市融资——更难!证券市场对上市企业有着诸多创业企业无法逾越的紧箍咒;找人借贷——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或许,寻求风险资本的融资,才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可
期刊
在西方,具有创新能力的发明人被认为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天使”。然而,“天使之路”——专利发明却充满了艰辛,不惟是发明本身的艰辛,更有发明人生活的困顿。我们身边的不少“天使”行走在社会边缘,凄凉的生活境遇令常人难以想象。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激情四射、才华横溢的“天使”无法展开智慧的翅膀呢?  专利发明人普遍的困顿生活现状,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的性格缺陷和观念滞后。不可否认,许多专利发明人对发明十分
期刊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世界的瞩目,而中国广大的市场也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特别是2008年北京将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和上海2010年的世博会,这些活动不仅会为中国本身赢得许多的产业开发和广大的市场,也使得国外众多知名公司想参与到其中来,共同分享市场这个大蛋糕。  一向以全球技术创新源泉著称的以色列当然也不愿意放弃这个大好的机会。在6月22日,以以色列国第一副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为首的代表团率领以色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