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篇:B股的前世今生

来源 :理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fang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股,对大多数内地股市投资者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每天就在身边交易;陌生,是因为要用美元或港币买卖,进入有门槛。如今,这一曾经辉煌过的市场已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成为一些市场人士眼中的“僵尸市场”。
  吸引外资的制度创新
  B股,一度被称作“20世纪90年代全球资本市场上的制度性创举”。
  1991年1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了《上海市人民币特种股票管理办法》,又在1991年12月5日与深圳市政府联合发布了《深圳市人民币特种股票管理暂行办法》。这标志着在中央的许可下,上海和深圳两地开始了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试点。
  紧接着,1991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发布了《上海市人民币特种股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1991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发布了《深圳市人民币特种股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由此,B股发行上市的进程正式启动。
  1991年10月31日,中国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发行1600万股B股,拉开了中国股份制企业发行B股的序幕。1992年2月21日,电真空B作为中国首只B股登陆上交所,2月28日,深南玻B成为深交所首只B股。从1992年到1997年的6年间,B股市场每年以十几家的速度增长。其中,1993年,上市的B股创下了22家的历史纪录。截至1997年底,挂牌的B股达到了101家。
  几起几落 成交日衰
  在B股市场建立的最初两年中,曾一度成为全球表现最佳的市场之一。回顾21年的交易轨迹,大致可归纳出五次行情(以下皆以上证B股为例)。
  第一次行情发生于1992年10月~1993年12月。当时,B股市场只有真空B、二纺B等数只上市股票。部分先知先觉的投资者进入这个迷你市场,上证B股指数一度冲上100点。1994年以后,股指大幅下落,1995年时跌到了50点以下。
  第二次行情发生在1996年11月~1997年5月。随着A股市场趋暖,B股市场投资价值凸现,部分投资者进入市场,以新上市的金桥B、陆家B、大众B等地产、公用事业股作为主要炒作对象,指数涨到99点,涨幅超过100%。而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逐渐蔓延,周边股市纷纷大跌,波及B股市场,加上国内管理层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严格控制国内外汇进入B股市场,从而使B股市场大幅失血。海外基金更是为了保全资产不计成本斩仓离场,加剧了B股市场的跌势。B股股指在1999年3月创下了历史最低点——21.24点。
  第三次行情发生在2000年5月~2001年5月。随着经济环境回暖,加上国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步伐明显加快,受到重创的B股市场展开了修复行情。而在2001年2月19日证监会发布了有关境内居民可投资B股市场的决定后,更是确定了上涨势头。在停市4天后的2月28日,也是对境内居民首个开放日,B股无量涨停。涨停一直持续到3月5日。从3月6日涨停板被打开,到5月31日,大量涌入的资金令B股爆发井喷行情。短短3个月时间,股指从80点涨到了241点,涨幅超过200%。不过,按照证监会、外管局2月22日发布的《关于境内居民个人投资境内上市外资股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2月19日后存入境内商业银行的现汇存款和现钞存款,以及从境外汇入的外汇资金要等到6月1日方可进场。结果6月1日以后,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的先进场者大肆减持,6月1日后入市的境内投资者几乎全线被套,上演了一幕“套牢全中国、解放全世界”的惨剧。自此,B股市场再次陷入调整,到2005年7月,重新跌回到了50点。
  第四次行情发生在2006年1月~2007年10月。受A股气势如虹的涨势带动,加上A、B股将合并的传闻乱飞,B股从2006年初的60点起步,到2007年10月涨至历史最高点394.21点,涨幅超过550%。经过这波行情,2001年入市的境内投资者总算解套了。随后,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将B股打到了2008年10月的86点。
  第五次行情发生在2008年11月~2011年4月。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A/B股溢价率从最低时的不足50%升至150%,众多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始增持B股。加上2008年股改告一段落后,尽快解决B股的呼声不断响起,2009年国际板又慢慢浮出水面,A、B股可能合并的传闻甚嚣尘上。于是,B股的走势开始与疲弱的A股背离,走出了一波真正属于B股的强势行情。两年半时间里,从86点涨到了329点,涨幅高达280%。随后的下跌行情,最低不过跌到2012年7月的195点。
  从2012年12月14日,指数拉开了“十五连阳”的凌厉升势。从222点起步,至今年2月18日最高涨到288点,累计涨幅近三成。B股的“转板”行情似乎拉开了帷幕。
  尽管B股市场不断出现投资高潮,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参与者寥寥,成交量不断萎缩,B股已沦为一个“鸡肋”市场。
  功能丧失 沦为“鸡肋”
  B股之所以沦为“鸡肋”市场,与政策变化密切相关,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大步向前推进的必然。
  一方面,在上海和深圳两地探索通过证券市场吸引外资的同时,中央也在不断拓宽外资投资中国的途径。
  就在B股市场起步后不久,中央开始推动优秀大中型国有企业到海外直接上市。1993年6月青岛啤酒在香港招股,7月15日正式上市,成为内地首家在香港上市H股的国有企业。此后,1994年8月,《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实施,中国企业开始在纽约、新加坡、伦敦等证券市场发行上市。随着1997年H股、红筹股等大量发行上市,B股市场为内地企业筹集外资的功能大大减弱。1998年之后,B股市场的发展骤然减速。2000年10月ST雷伊B在深交所上市后,B股市场便再没有新股发行上市。虽然2003年有上工B等极少数公司进行过定向增发,但只是孤立的个案,市场融资功能几近丧失。
  据有关统计,从1991年到2000年,共有114家上市公司发行B股,募集资金大约206.89亿元。目前,尚有106只B股在交易,两市各有53只。
  另一方面,随着2002年11月5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QFII成为国际资本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更便捷的途径,大量的A股更是提供了广阔的投资空间。
  随着大批境内散户投资者涌入、境外投资者抛售离场,B股市场沦为了境内投资者的另一个市场。而交易规则的限制,使其对境内投资者并无吸引力,投资功能几乎丧失。
  总之,目前B股市场既无融资功能,又无投资功能,作为历史遗留问题,亟待妥善解决。
其他文献
在国内,虽然租到3~5年甚至租赁时间更长的长租房并不多见,但也并非没有可操作性。认清长租房的优势和劣势,有的放矢地去寻找合适的房源和房东,是找到安稳、便利生活的第一步。  在国外,由于租赁市场的相对完善和民众习惯,许多人都会选择长期租住房屋而非一口气买房居住,年轻人租房的比例则更高。而在国内,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改变观念而愿意尝试中长期的租房生活,但考虑到整体市场环境和相关政策的不够完善,往往会遇
期刊
中集B、万科B、丽珠B、东电B……B股正在逐个退出历史舞台,让我们起立,欢送,道一声:别了,B股!  曾经:全球金融创举  也许,对于国内的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B股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那是因为关于B股的新闻不断,尤其是近年来关于B股退市的消息一直不绝于耳,如今B股退市大幕已然拉开;说是陌生,由于B股刚设立时不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因此境内真正的B股投资者数量远不及A股,即使境内投资者有所涉及B股,但
期刊
A股的股权分置改革引发了A股的一轮前所未有的大牛市,而B股的改革终于是“狼真的来了”。从目前B转H、B转A公布的方案看,政策对流通股东均有一定的政策倾斜,有所谓的“兑价”。从个股走势看,B股公司退市开启之后,必然有一波暴发性的上涨行情,对潜伏其中的投资者而言,可谓是“久旱逢甘雨”。  中集B转H时,公司为除大股东及其关联企业之外的全体B股股东提供了高出B股现价5%的现金选择权。以中集B股股票停牌前
期刊
初见何采桐,是在田子坊一隅的彩同轩。气质端雅的她一身清丽的水粉旗袍,与这方充盈着茶香与巧思的空间浑然相融。浅笑盈盈,侃侃而谈,不紧不慢但却字字珠玑。所谓懂得生活的女性应该是这样的:她不需时时锋芒毕露,因为她懂得静下心品读人生;她不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因为她明白技法远不如心法;不困于平庸,诗意地栖息,用心经营着 “文化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独特美学。  文化生活化  去过田子坊的人可能不一定去过彩同
期刊
什么是企业管控?它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影响?简单说来,企业管控是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发展壮大而对下属公司或部门采用层级管理控制,进行资源协调分配和控制经营风险的策略和方式,管控的结果是实现企业组织和业务流程高效运作。  2010年,中国民营企业前500强的名单中,华为集团高居榜首。纵观华为这个信息通讯企业的成长历程,也引发了企业家们思考:要让企业管控落地,靠什么?  很多中小企业的老总总是抱怨
期刊
大量QE后,美国的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ISM指数仍只是回至2007年水平,是美国经济“烂泥糊不上墙”,还是美国经济已“钱”程有限?相信到今年底或最迟2014年便知。笔者不敢予以好评,因为QE出来的钱,不是入了实体经济,而是入了华尔街的赌场。  美股近来有较大波动,加上经济数据欠佳,不少投资者担心美股已升完。这个担心不无道理,因为量化宽松(QE)只能提供借来的时间,借来的经济增长,但有借就有还,时辰一
期刊
日本当局此番强化宽松货币政策基调并不完全出乎市场预料,毕竟从短期经济走向和长期经济趋势看,日本经济都已行至危险的刀锋边缘,不变则只会在短期衰退和长期萧条中愈陷愈深。  事出有因:重振日本经济?  去年年底安倍晋三重返首相宝座,他要改变此前几任首相都席不暇暖的窘况,拉高支持率,当务之急就必须重振积重难返的日本经济,由此树立日本国民对未来的信心。他对前日本央行行长白川芳明软磨硬顶、不愿积极配合出台配套
期刊
对于看好海派书画升值潜力的收藏爱好者来说,循序渐进、明辨误区、细分挑选仍然是书画投资者进阶的不二法门。而那些原本对海派书画了解不深的投资人,更是要注意进行合适的挑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收藏大军,从10年前的200多万人,迅速激增为现在的8000多万人,且每年仍以20%的速度递增。而这其中,海派书画的收藏爱好者亦呈逐年攀升之势。从近几年的拍卖市场看,不仅老一代的海派画家作品拍卖受宠,新一代
期刊
短线影响较大  众所周知,决定金银币价格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金银币的题材、设计、制造工艺、发行量、发行模式、金银价格、消耗沉淀、品相、溢价程度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影响金银币价格的因素当中,由于制作金币和银币的基本原材料就是黄金和白银,所以,黄金和白银价格的涨跌能够对金银币的市场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通常情况下,黄金价格上涨,对金银币市场行情往往会有正面的利好刺激作用,同样的,黄金价格下跌尤其是
期刊
豪宅的天价首先来自于其作为居住类奢侈品的市场定价机制,背后是富豪阶层的流动性。从这个角度看北京,如果豪宅不能卖出每平方米30万元的天价,只能说明开发商的水平太低!  驱动房价上涨的力量是致富欲望,决定合理房价的公式之一是单位空间的人口/财富比,这些新理论看似荒诞却不断被城市本身的发展所证明。北京若卖不出30万元/平方米的天价,那是开发商的耻辱,打工者若不能住进北京,那是北京市的耻辱,在这些看似更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