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045416220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伊士运河通航以后,红海地区的经济地位和战略意义日益重要,濒临红海的埃塞俄比亚更成为西方列强竞相争夺的对象。在对埃塞俄比亚的瓜分狂潮中, 意大利表现得最为疯狂。
  1885年,意大利侵占马萨瓦和贝卢尔之间的沿海地区,而后继续蚕食埃塞俄比亚的内陆领土。1887年,意军在多加利被埃军打败,退回马萨瓦。此后,意大利转变策略,企图通过支持埃塞俄比亚新继位的皇帝孟尼利克二世来实现其侵略意图。1889年5月2日,意埃双方签订《乌西阿利条约》,但条约的第17条很快就出现争议,争议是由条约的两种文本引起的。其中,阿姆哈拉文本的第17条规定,埃塞俄比亚皇帝与其他列强交涉时“可以”请求意大利协助;而在意大利文本中,“可以”被故意改为“必须”。1890年,意大利强行宣布对埃塞俄比亚实行“保护”。对此,孟尼利克二世提出强烈抗议,于1893年断然宣布《乌西阿利条约》无效。
  意大利的阴谋未能得逞,因而于1895年对埃塞俄比亚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同年6月,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书,呼吁人民要“保卫我们的国家,给予敌人以反击”。埃塞俄比亚各族人民爱国热情高涨,从全国各地奔向首都参战,迅速组成拥有十一万人、四十门大炮的强大军队。1895年12月,埃军收复原被意军占领的马卡累要塞。1896年2月间,孟尼利克二世将埃军集结于阿杜瓦地区,借助有利地形,准备决战。3月初,战斗正式打响,埃军采用正面攻击和纵深包围相结合的战术,率先将阿尔伯尼率领的一股意军歼灭,接着,又在阿杜瓦附近迅速消灭了另外两个纵队。意大利侵略军伤亡一万一千人,四千人被俘。埃塞俄比亚军民的巨大胜利,迫使意大利于10月26日同意签订亚的斯亚贝巴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的主权国家。
  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是世界近代史上非洲人民唯一取得胜利的民族卫国战争,战争的胜利,让埃塞俄比亚守住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成为当时非洲大陆上屈指可数的政治独立国家。
  图1—6:阿杜瓦战役胜利100周年纪念邮票。此处共6张,内容分别为:
  阿杜瓦战役战场。阿杜瓦战役中,埃军充分借助阿杜瓦地区有利地形,同意军决战。
  聚焦埃塞俄比亚的非洲地图。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军队和船只。
  两个战斗场景中的埃塞俄比亞军民。为抵抗意军侵略,埃塞俄比亚军民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举国上下共同对敌。
  意大利投降及埃塞俄比亚的军队和大炮。抗意战争中,埃塞俄比亚投入十一万兵力和四十门大炮,埃塞俄比亚的巨大胜利迫使意大利投降。
  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及皇后泰图。孟尼利克二世是埃塞俄比亚开明的封建君主,他领导埃塞俄比亚军民取得抗意战争的伟大胜利。泰图皇后是埃塞俄比亚杰出的爱国女性,面对意大利的无理要求,她庄严宣告:“你希望埃塞俄比亚作为你们的保护国出现在别国的面前,这是永远办不到的。”[埃塞俄比亚1996]
  图7—13:埃塞俄比亚的民族服饰。[埃塞俄比亚1968]
  图14—20: 埃塞俄比亚的民族服饰。[埃塞俄比亚1971]
  (参考书目:[加纳]A.A.博亨《非洲通史》第七卷,黄牧航供图)
其他文献
【金题体悟】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2008年北京卷)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对“古诗文阅读”的要求,其中一个考点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这个考点在文言文阅读命题设置中,主要是以客观题(单选题四选一)的形式呈现。这道题考査考生歸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虽然只是一道小小选择题,但在分分必争的高考场上,如何有十足把握全取3分?  一、识破设错陷阱  下面以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的文言文阅读12题为例具体分析命题的特点:  鲁芝字世英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85年创立于中国台湾的F公司制造了全球约40%的消费性电子产品,是著名的电子产品代工企业。1988年F公司率先在深圳投资设厂,1993年之后又在江苏昆山、四川成都、河南郑州、贵州贵阳等地建厂。目前其员工总数约120万,其中大陆员工约100万。预计未来五到七年将有百万机器人大军上岗,实现“机器人代工”远景
要把事件记叙得具体,人物刻画得形象,描写是关键。如果说情节组成的是骨架,那描写就是血肉。描写,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让平凡生活精彩起来。  描写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肖像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等等。一篇记叙文,如果能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手法,人物刻画自然生动形象。  在描写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一些体现人物心灵的细节。孙犁《荷花淀》中水生嫂手指的一颤,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就是一个典型
【考纲解读】  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作文部分基础等级里面的第四个要求是“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发展等级里面的第四个要求是“丰富”,即“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由考试大纲对高考作文的这些要求,我们不难看出,作文选材既要精准,又要丰富,突出高考作文选材之“准”。 高考作文选材之“准”首先要做到素材和主旨有契合点,这是前提、基础;其次要做到材料丰富,这是丰满、提升;最后要做到
毕业学校: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  高考成绩:数学143分 语文127分,英语139分,文综248分,省63名 文科总分657分  录取院校:香港中文大学商科  高三时光在日复一日不知疲倦的奋斗中转瞬即逝。回首时才发现这也是我最快乐最充实的一年。十八年来,第一回真正为自己的梦想而拼尽全力,感觉十分微妙。人们常说理想很丰满,其实现实也很丰满。我的备考心得是:一是心态很重要。热爱学习一定会是成绩的正向催
19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科学家,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就是其中的一位。  1809年的2月,达尔文降生在英国什罗普郡的一个医生家庭,学生时代的他,放弃家庭为他安排的医学和神学学习,选择进行博物学研究。  1831-1836年的五年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的达尔文,被老师亨斯洛推荐参与 “贝格尔号”军舰环球科学考察,跟随船队从英格兰出发,穿越北大西洋到达南美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对高三老师和学生复习备考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高考就是一根“指挥棒”。可见,深入把握高考试题特点,对搞好高三复习备考具有重要意义。  每一年的全国卷高考试题中都有一部分非常基础的试题,2018年这一现象没有改变,甚至有强化基础知识的趋势,下面就以全国Ⅰ卷为例进行分析,以期对2019届高三复习有所启示。  一、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对基础知识的突出考查  尽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以及教学评价统一在一节课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既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又拓展学生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在探究历史中形成历史认识,这或许成为我们的常态历史课堂。  一、设计教学目标,强化时空叙事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首要的是设计教目标。目标要立足学生本位,关注其全面
2017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纵观2017年高考理综化学全国卷I,试题体现了“稳中求变、立足基础、突出能力、锐意求新”的特点。本次试卷除了删去《化学与技术》选考模块题目、将之前7 3 3的结构改为了7 3 2的形式外,其它题目的形式与2016年的基本一致。依学生初步反馈的情况,今年的试题有一定难度,入手不易。  一、总体评价  2017年高考理综化学全国Ⅰ卷坚持“紧扣考纲、源于生活、灵活多变、考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