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ongde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时期正是青少年学生身心急剧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正是处于“青春叛逆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在向成年人转变,急剧的心理、生理改变,使他们对成年人的世界充满好奇与幻想。作为陶冶情操的方式之一,每所学校都设立音乐课。但是,传统的音乐教学一般以课堂授课为主,由教师讲解音乐理论知识,播放世界名曲、民歌欣赏,形式过于单一,且无法迎合当前学生心理,因此造成音乐教学学生不爱学,甚至被其他主科所取代,形同鸡肋。
  音乐是最好的表达自我的方式,尤其是当下流行音乐盛行,各媒体音乐大行其道,其中尤其是时下流行的各类音乐,更是以迎合这一年龄段年轻人居多。许多学生对明星、艺人趋之若鹜,对传统音乐却不屑一顾,这为高中音乐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实,流行音乐中不乏优秀的音乐,只要充分运用这些音乐元素,将高中音乐教学与当前媒体音乐结合,相信高中音乐教学会别具特色。
  一、流行音乐与音乐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音乐教育其所呈现的特点应是强调学生的民主和开放意识,要维护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真正把学习音乐的幸福和欢愉带给每一位学生。
  当前流行音乐元素可谓多姿多彩,迎合了高中学生多变、好奇、追求新奇的心理,而网络媒体、手机等现代化音乐播放工具更是给学生追求流行音乐带来了便利。学生的这种表现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警惕,一方面学生正处于青春萌动期,对于感情等方面出现萌芽,他们迫切地需要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课业的压力使他们更多地寻找其他感观来刺激身心,以求平衡,音乐则是重要的发泄手段之一;另一方面,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养成阶段,偏激的音乐表现易使他们形成偏激的性格心理,而部分流行音乐表现出来的暴力、色情色彩,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应具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学习与把握当下的音乐体裁,恰当地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去理解、去正确看待这些音乐元素。
  二、音乐教学与流行音乐结合
  高中音乐新课标指出:“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作为一门情感表达的方式,也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音乐是一种对人的情感陶冶的潜移默化的渗透过程,它的影响是久远的。只要抓住青少年的心理,不失时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结合当前的流行音乐,相信高中音乐教学一定会别出新意,并达到教育、陶冶情操的作用。
  网络媒体的兴起,更是让学生快速掌握多样的音乐元素。现代网络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学生从网络上获知的信息也越来越多,这种方式使学生可更快地接触流行音乐知识,将这些知识与课堂的音乐教学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修养。网络原创音乐的盛行,其中不乏学生自己创作的歌曲,一方面表现为他们渴望接近社会,另一方面则是他们对音乐知识的自我掌握与反思,倡导学生自创音乐,也有助于学生更多地体验音乐的魅力,表达自我情感。MP3音乐的出现则将音乐更便捷地带到学生中间,让学生随时随地地欣赏音乐带给他们带来的情感表达与快乐。
  当然,流行音乐虽含有大量成人元素,但成人世界并非是学生的禁地,这是他们迟早要认知的世界,早点接触并非坏事,这也可增长自我保护意识。但在接触时教师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适当加以引导,运用音乐教学的手段,指导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音乐教师可以将这些流行音乐元素植入到音乐教学环节当中,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流行音乐中的音乐元素,感受创作者创作时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辨别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增长知识,学会理性分析、感知。流行音乐以其丰富的音乐元素、知识的多样、曲风的潮流化,使学生在接受这些知识的时候非常简单、容易。
  三、如何将音乐教学与流行音乐相结合
  面对当前多姿多彩的流行音乐,音乐教师也不应视而不见,反而更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努力提高自我对当前流行音乐的认知。教师在流行音乐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更多地是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但是想要引导学生学习当前流行音乐,首先应自己掌握这类音乐中的音乐元素甚至是它蕴含的情感元素,自我修炼的提升是为教学做足准备。
  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引导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多运用时下流行元素,提高学生兴趣。在这里,教师可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资源,在播放音乐的同时,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通过视觉的感观表现,听觉的感受来传达音乐心声,逼真的画面,如身临其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想象力与观察力的增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记忆。教师也可以利用对比等方式,如利用电脑音乐播放器,表现同一题材不同乐器的乐音,让学生自己发现乐器可表达的不同情感,或使用互联网,感受国内外各地区不同的媒体及音乐表达形式,增加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与音乐素养,也增强了音乐学习的兴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响水中学)
其他文献
作文历来在语文考试中占有极大的比重。考试作文分数的高低,决定了语文成绩的优劣。考试作文如何取得高分呢?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五方面下功夫:  首先,应拟就一个能吸引眼球的标题。  要拟出一个好题目,得先在审题上努力,明确应试文章与自由创作的不同。自由创作是按照作者自己的写作意图来写的,应试写作主要是按照考官的命题意图来写,只有充分体现命题者意图的作文才有可能得高分。故要全面透视命题细节、弄清命题结
加强学生语感培养不仅是汉语言特殊性的要求,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自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并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感培养。  一、发挥教师主导地位,指导语感实践  1.指导学生加强诵读策略  诵读是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语言美感的一项主要语感实践。学生在诵读中必须调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人们对有兴趣的东西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情绪与体验。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规定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必须平时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阅读。通过课内外阅读衔接,促使学生更深刻理解课内知识的内容,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为学生理解语言,
【内容摘要】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分析和研究。查阅相关资料,从体育课、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与发展的方向和办法。推进学校体育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 体育课 学校体育 社区体育 课程资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
【内容摘要】目前数学高考题随着课改而发生变化,更突出以能力立意,对知识的考查侧重于理解和运用,特别注意知识的综合性和灵活运用。很多高考数学题目新颖,这类题目在课本例题、复习资料和模拟试题中比较少见,新颖的题目因为没有现成的方法可借鉴,使考生感到难以入手。为此,本人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对新课标高考题的分析研究,分析在新课标下如何备战高考数学。  【关键词】基础知识与方法 数学能力 考试心态  在
在当前的语文阅读课教学中,很多老师没有真正领悟课标中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理念,忽视了“统一”这一关键词语,过分夸大了“人文性”,而淡化了“工具性”,削弱了“双基”教学应有的地位。  我们常常看到,在各类优质课评比或课堂教学大赛中,多数授课教师都淡化了“双基”教学,对字词处理大多是象征性地一带而过,朗读教学也仅仅是流于形式,课堂上呈现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繁琐的理解、分析、“鉴赏”、拓
【内容摘要】高中英语教学中容易出现学生学习两级分化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使不同等级的学生在分层次教学和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发挥潜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性,从而真正实现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本文简要阐述了在学生本身、教学目标、提问问题、操练、作业、课外阅读等教学环节中进行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 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分层次教学 
【内容摘要】新课改理念对初中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索能力,为社会输入全面人才。为此,本文从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探究性及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加强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三个方面创新初中美术教学。  【关键词】初中美术 综合探索 创新 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的教育改革对中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
【内容摘要】鉴赏诗歌首先是通过对诗歌意象的把握,然后进行意境的呈现来实现的。中学课堂教学诗歌尤其要重视诗歌意境的感悟教学,帮助学生提升诗境的品味能力。本文主要从境界与意境辨析,诗境教学的重要性,感悟意境四法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诗歌意境的探析,并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例来初步探索教学诗歌意境的策略。  【关键词】境界与意境 感悟诗境的重要性 诗境感悟四法  讲诗境之前,有必要先来辨析一下“境界”与“意境”
提到语文教材,执教者往往想到的是课文。其实课后练习也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课文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整体。新课标指出:教师应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课程目标,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教材中课后练习的精心设置同样也是遵此原则,目的是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得到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丰富。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后练习题的教学处理却不尽如人意。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