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研究型学习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chonghuan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不应当只是“应用的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结合研究型学习。研究型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学习方式提出的要求,它不专属于任何大学。研究型学习有利于完善“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倡导开展研究型学习,加强实践性教学与研究型学习的结合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研究型学习 应用型人才 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381-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层次的提高,一批大专学校升级为本科高等院校。这些新晋本科院校多将学校定位为“(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应当说这种定位是比较贴合实际的,但是当前的“应用型人才”概念过于狭隘,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存在错位,已经不足以支撑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
  一、当前“应用型人才”概念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错位
  (一)当前的“应用型人才”概念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通常认为,应用型人才是指“富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具备相当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走出校门后经过短时间的适应期就能迅速适应现代化生产岗位的要求,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能迅速作出贡献的人才”。这种人才强调的是对基础理论的掌握,要求对相应的生产操作环节熟悉,适应能力强,动手能力强,同时,具备相应的团队合作精神与职业道德素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建立在与专科学校、传统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区别的基础上。一般而言,专科学校主要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的实用技术人才,他们具有很强的行业针对性,走出校门就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但他们的学习能力、专业提升能力和综合素质都相对弱一些,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够。一些学院在专科办学时期培养的学生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因实践能力强、业务上手快而被用人单位誉为“好用、顶用、耐用”的人才,但许多同学经过多年工作仍然待在基层岗位,个人提升空间有限;传统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基础知识宽厚、综合素质较高、并具有良好自学能力,能适应更高层次教育的人才。换而言之,传统本科院校志在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人才,但其岗位针对性往往不强。目前,国内大多数本科院校都属于传统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战略仍然是传统型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生教育逐渐普及的前提下,在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出现困局的情况下,这种人才培养战略显然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了。
  (二)两者的错位及研究型学习的提出
  本文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既不同于传统本科院校培养技术科学型人才的模式,也不同于专科学校教育培养实用操作型人才的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是--适当拓宽专业面和知识面,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以及人文社科等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即培养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理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性,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简言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做到“两个确保”,一是确保达到用人单位“能用、快用、好用”的要求;二是确保人才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果说传统本科院校是为“明天”培养人才,专科院校是为“今天”培养人才,那么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既是为了“今天”,也是为了“明天”。
  因此,当前“应用型人才”的定义范围过于狭小、内涵不够丰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不应当只是“应用”的人才,应用型人才也不能只是实践性人才。如前文所述,应用型本科院校确立人才培养战略时应当注重两个问题,一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解决用人单位的需求;二是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但纵观当前关于应用型人才的定义,其侧重点仍然是工作岗位的技能型要求,实际上往往是动手操作,对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缺乏必要的要求,难免让人把其归入专科学校人才的范围,而传统的应用型人才关注的主要也是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注不够。作为以培养“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应当认识到当前的“应用型人才”概念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同时,关注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之成为内涵更为丰富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以此为目标我们必须积极探索符合国情和各院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新路子,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对教师的教学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其可行路径之一就是倡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
  二、研究型学习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契合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知识更新的周期,还是技术转换的频率都在加速迅猛发展,同时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都或多或少地发生着变化。教育的真谛就是要充分了解这个时代的特征,并根据时代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选择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现由接受型学习方式向研究型学习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
  (一)研究型学习与研究型大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关系
  研究型学习[Research-based study],广义上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狭义上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和社会活动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研究型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者作为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状态,其培养的是学习者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问题性、开放性、综合性、社会实践性和主体性等特点。有些人认为,研究型学习是为研究而进行的学习,是研究型大学的事情,与一般的本科院校没有关系,不能好高骛远的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倡导。其实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与其相对应的是接受型学习。加强研究型学习,实现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事先设计好的围绕若干主题建立板块的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围绕其教学目的和目标,提出相应的研究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组织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探讨、交流和协作,积极寻求解决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手段和途径,最终共同完成解决问题的一个或多个方案。而研究型大学是一个大学的定位,是指一所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和能力,以培养高级创新人才(研究生)为主要任务、以科研为中心的大学,它与研究型学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研究型学习是时代发展催生的、新知识观条件下的学习模式,它是对21世纪大学生的要求,而研究型大学是综合实力特别是科研实力较强的大学对自己的办学定位,两者不存在必然联系。研究型学习适合于任何高等院校,在一个高等院校倡导研究型学习并不是倡导该院校成为研究型大学。因此,研究型学习不专属研究型大学,应用型人才也需要进行研究型学习,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应当提倡研究型学习。
  (二)研究型学习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点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开展研究型学习,应当找到它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点,以此为切入点,开展工作。
  1.研究型学习是一个从“问题到问题的过程”,它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出下一个问题的模式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研究型学习并不排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反它同样注重学生通过自主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客观上也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进一步来讲,任何一项学习都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前提下的,研究型学习也建立在掌握基本学科知识的前提下,这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第一个目标,即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确保“能用、快用、好用”。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基层检察机关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日渐将法律监督工作摆在检察工作的突出位置,推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举措。同时,受法律监督整体环境和传统检察执法思维的影响和制约,检察监督相对滞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观。本文以检察监督为主线,以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检察院近年来开展法律监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为基点,详述了基层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理解、体会与有益的探索。  关键
摘要本文以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为例,分析了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具体方法,以期通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达到构建和谐对外关系,优化学院办学外部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公共关系 必要性 可能性 外部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302-02    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学科发展至今
世界上所有的大型现代化都市,例如纽约、东京等,都经历了旧城拆迁改造的过程。城市功能的改善、城市布局的优化、城市面貌的涤新,使得拆迁不仅能够推动国家的经济建设,更是与公民个人的福祉息息相关。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不断推进,征地、拆迁、棚户区改造等工程屡见不鲜。近年来北京市各区县均有棚户区改造工程实施,这是一个改善区域居民居住环境、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的工程,利国利民。
摘 要: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发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技工院校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过去的过程化评价试点工作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存在基于岗位需求的考核不够全面、岗位能力考核占比较小等问题。本文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通过对技工院校过程化评价体系建设的研究,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在下一步的过程化评价模块设置中注重加入工学交替、校内工学结合课程和岗位需求的考核模块,以
摘要新公司法总则第五条第一款,出现了旧公司法不曾涉及的新词:“社会责任”。而这个涉及多学科的词语又具备哪些法律属性呢?该条款能否直接成为具体案件的裁判依据呢? 鉴于此,本文重点探求其法律属性,寻求该条款进入司法程序的路径。  关键词公司社会责任法律属性公司法  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359-01    公司社会责任概念的发展是在与传统
摘要本文对所在锦屏县人民法院2005年至2009年3月间审理的交通肇事案件作了统计,现对其特点、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交通肇事案件 违章行车 超速行车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080-02    一、锦屏县人民法院2005年至2009年3月间审理的交通肇事案件的主要特点  2005年至2009年3月的
摘要一件许霆案给我国的司法公正敲响了警钟,以“同案异判”现象为代表的法律适用不统一问题不断暴露,损害着司法权威,影响着民众对法律的信任。减少乃至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已成为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二五改革纲要》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在我国成文法体系下,案例指导制度是一项不同于判例制度、旨在统一法律适用、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司法制度,具有很大的法制进步。它的灵活性,能够
《物权法》第42条第一款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很明显,法律上对“公共利益”只是笼统地提及,但究竟何为公共利益,却没有明确的界定。这就可能造成公权力滥用,并侵害个人的合法权益。    一、界定公共利益的必要性    (一)行政权力相对强大,容易侵害私人权利  我国与西方很多国家比起来,政府的权力相对较大。正如英国的阿克
摘要抗战时期,为躲避日寇的战火,濒临战争前沿的一些院校出现了一次自东向西的文化迁移。迁驻遵义各院校以其先进的文化教育理念和实践,提高了遵义教育的办学层次,促进了遵义各种层次的教育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了遵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驻遵院校 遵义 文化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313-02    由于地理和历史方面的原因
摘要本文从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严重形势入手,通过分析青少年犯罪与校园的关系来建议学校应当从制定教学计划、加强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和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校园环境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299-01    一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严重形势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