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课本资源,探索初中作文人文写作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111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阶段学生作文绽放人文光彩,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非常重要。要整合课本人文资源,授人以渔,做到深入挖掘名家名作中“普通人”的形象;对状物写景、借物抒怀类文章进行比较赏析;对课本中伟大作家的作品进行整理思索,使零散的印象成为丰满的形象。
  关键词: 初中作文 人文写作 立足教材 整合人文资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体现人文特色最鲜明的使用就在作文。
  但是目前盛行的“伪人文”作文应该引起警惕。正是书写性灵阶段的中学生们急功近利地将“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陆游”“文天祥”等文人士大夫一次次置身“自蹈黄泉”“求生不得”“报国无门”的境地,结尾或轻描淡写或众口一致地称赞其气节,或云遮雾绕或华丽空洞地用其作品搪塞,只为分数不讲理想,只求完成不愿感悟。鲁迅说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文词华美,内容空洞,感悟虚假,长此以往,危害极大。
  作文是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必须起到引导作用,立足课本人文资源,进行方法指导和人文熏陶,授人以渔,尤为重要。在课文教学中贯穿作文人文教学,我是从以下三个角度着手实践的。
  一、深入挖掘名家名作中“普通人”的形象
  所谓“普通人”是指学生熟悉了解、感同身受的师长亲友形象,课文中的名家名作,语言或朴实凝炼,或隽永情真,或自然清新,字字珠矶,形象感人。以散文教学为例,邹韬奋的《我的母亲》、朱自清的《背影》的写作借鉴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挖掘亲子之爱,品味生活的细节,使之成为自己人生的有益滋养,并且找准叙事、描写的角度,使作文能引发读者的心灵共鸣。
  学生叶兆雄在作文《与父亲的醉眼相遇》中写道:
  ……父亲一把托起了我的脸,昏黄的路灯下,我再次与那双醉眼相遇。它专注地直视我的眼睛,一如这十几年来鼓励我时一样;可它又是那样浮肿,我的不会饮酒不善交际的爸爸是如何应对官场上复杂的人际交往的?自己的落寞和对爸爸的心疼碰撞在一起,眼泪流了下来……
  这个眼角装满辛苦皱纹的中年男人,就是我曾经意气风发,怀揣理想的爸爸啊!岁月褪去了他眼神中的清亮与理想,工作压力、应酬、家庭负担留给他浑浊与血丝。爸爸不再年轻了。
  我垂下眼睑,可爸爸捧着我的脸没有放。我疑惑地抬起头,爸爸的呼吸中酒精味依旧浓重,可那双醉眼哪有丝毫散漫?他全神贯注地直视我胆怯的内心,折射出月华之皎皎。暮云是什么时候散开的?……
  这篇文章线索分明,角度新颖,情感真实,认真体味自己生活的点滴,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符合《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写作要感悟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二、对状物写景、借物抒怀类文章进行比较赏析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大自然教育思想是贯穿整个和谐教育的动人旋律。他坚信大自然是美育的重要源泉;从赞美家乡自然美景到称颂祖国山川原野,都是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花草树木、阳光空气、风霜雨露,是养心健身之宝;变幻万千的自然现象,则是训练观察、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的极好手段。
  我在引导学生徜徉自然感知于心诉诸于文时采用的是比较赏析法。初中阶段有两篇名家文章同写藤萝。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季羡林的《幽径悲剧》用“毁于愚氓之手”来概括藤萝的悲剧,号召人们审美惜美,思索提高国民思想文化和审美素质的重要性。
  这两篇文章即景抒情,各有怀抱,国学大家王静安讲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今中外,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辉煌之处,常常就是作家人格操守、价值观等人文素养的伟大体现。从这个角度引导学生在状物写景作文中体现人的生命意志。
  学生吴开怡在《第二次看樱花》中就对比思考生命的短暂和永恒,她写道:
  樱花最美的时刻是它飘零的瞬间,那场花雨曾在心间千百遍地回放,……
  不知怎么,重赏樱花,却找不出儿时天真快乐的感觉,倾世的美丽中,好像还夹杂着什么。此时已是傍晚,夕阳眷恋着不肯离开。倏忽间,吹过一阵凉风,顿时,无数花瓣轻盈地飞起,在空中舞出一片粉白鬼的雾,纷纷扬扬,花落如雨。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断香消有谁怜?
  樱花,纤巧柔美的樱花,谢了,零落的时刻,以绝美的惊鸿剪影,写下一世的惊艳。
  第二次看樱花,我更看到另一种超越外表的美——就在花儿飘落的瞬间。像流星一般在消逝中成就永恒。……
  通过比较阅读和分析,让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人文理念在课堂生成中浸润学生心田,真正达到:“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
  三、对课本中伟大作家的作品进行整理思索,使零散的印象成为丰满的形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对历史人物的书写应该成为人文写作的闪光点。卡莱尔说:“伟大人物总是像天上的闪电,普通人只是备用的燃料,有了伟人这个火花,他们才育燃烧发光。”明茅坤在《与蔡白石太守论文书》中说:“读游侠传即欲轻生,读屈原、贾谊传即欲流涕,读庄周、鲁仲连传即欲遗世,读李广传即欲力斗,读石建传即欲俯躬,读信陵、平原君传即欲好士。”探求伟大人物的思想和灵魂是测量人性深度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反对“屈原”“司马迁”“李白”片断式作文的“伪人文”表达,鼓励学生理性思索伟大人物在克服庸人共性的过程中形成独特人格魅力的审美意义,因为伟大人物在完善自我的历程中,心灵世界应该是真诚和朴实的,学生将经典诗文、感性体悟和理性思索结合起来写历史人物,才是真正的有感而发,才能实现作文与做人的双赢。
  比如柳宗元的作品学生学过绝句《江雪》,寓言《黔之驴》,散文《小石潭记》《捕蛇者说》,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品中读出文化人格和气节风骨。学生陈姝采用柳宗元手中一支毛笔的叙事角度,在结尾用稚嫩却发自内心的笔触写道:
  纵然贬谪永州,道路迢递,“行则膝颤,坐则髀痹”,他从未忘记“兼济天下”,轻轻握起我,重重写下“三戒”指斥外强中干的庸才,轻轻握起我,重重写下《捕蛇者说》,指斥弊政,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永州之后又是柳州,政坛上失了一位治世能臣,文学上多了一位文坛巨匠,即使世间曾有过小石潭的凄神寒骨、寒江独钓的苍茫大雪,也无法削弱“永州八记”彪炳青史的光彩,无法遮掩柳侯祠里杨柳依依,柑香亭外枝叶葱茏。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师生教学相长、平等对话、深入探讨的结果。在作文教学中要整合课本 人文资源,提高课堂有效度,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引导学生对自身成长和生存环境的关注,让真善美之景跃然纸上,让人文光彩绽放字里行间。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苏霍姆林斯基著.周蕖等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11.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实施者是教师,只有教师个性化地教,才能引领学生个性化地学。而衡量教师能否在课堂上确立个性化阅读理念的关键就看其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是否符合个性化阅读教学理念。教师不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也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只有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定位,树立文本解读的学生主体观,才能突出学生个体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定好情感基调,定好教学思路,从而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  关键词: 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学生被动接受教育教学的现象,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足。新课程理念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要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与管理的主体,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对教学成效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对于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反之,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会极大地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成效,对整个语文教学工作产生制约与影响。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关注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科学开展语文学习活动。  关键词: 初中语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同样内容的一件事,由朗读技巧高超的人叙述会生动感人,妙趣横生;由未经过朗读训练、讲话呆板的人去说,就会使人感到枯燥无味,索然无趣。可见口语表达能力的差异,使听者听起来有截然相反的感觉,该如何使讲话呆板的人提高口语能力呢?实践证明,朗读训练就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目前,学生朗读能力较低,唱读现象很普遍。要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要从一年级开
作为英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把英语口语教学放在英语教学的重要位置,多为学生创造英语交流的机会,用不同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们能够愿意开口说英语,达到“能
摘 要: 校园文化与语文素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职校园文化包括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具有引导、激励、约束、陶冶等育人功能。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感受社会文化熏陶,构成了提高中职学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可通过挖掘,品味中职校园文化,可培养、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继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 校园文化 中职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意思是让语文课走向生活,和生活“链接”。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处处皆语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呢?  1.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把课堂语文教活、学活。  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要求我们在强调学习氛围创设的同时,更使课堂环境温馨、舒适、富有
北豆根是一种常用中药材,为防己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北豆根原料药材主要靠采挖野生资源供给。随着野生资源的减少和市场货源紧,人工栽培北豆根势在必行,
在股市的10年风雨经历中,殷保华先生通过长期潜心地研究中国的周易、世界著名投资大师江恩创立的神奇逆向螺旋理论,发现某些神奇的数据在股市中起着奇妙的作用。他利用深圳汇
什么是典雅的语言?“典”是古典,“雅”是文雅,典雅的语言要求我们的文字要具有古典语言的韵味与雅致,让人读起来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高度融合,能够体会到作者较为深厚的学养。例如,我们说“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就显得平直;如果加上适度点染:“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就有了摇曳的美感,提升了文化品位,但又是控制在一定的分寸之内的,没有过度渲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