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如何应对话题作文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视近年来初中的各种语文试题,我们会发现,话题作文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话题作文广泛的写作范围、自由的写作空间更有利于学生感受生活、张扬个性、抒发感情,能充分体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很好的体现。
  初中生如何应对话题作文?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分析材料,提炼信息
  话题作文材料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引出话题,另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话题、明确要求。此外,它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对于一些材料储备不足的考生来说,完全可以使用材料本身去完成作文。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提示话题的背景,是引发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学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因此,正确认识和理解材料,是理解话题作文的关键,也是指导和写作话题作文的关键。这就要求学生要分析出材料中包含的内容,并用分析所得到的信息来指导自己的写作。
  二、认真审题,明确范围
  话题材料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审题时,首先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其次,读懂话题材料,不仅与能否确立正确观点有关,还与能否抓住关键问题构思文章,使文章的立意与表达的角度符合命题要求有关。如果抓不准材料中的关键问题,作文就难免或浅或偏。再次,话题的文字总是很简短。但尽管这样,对话题也一定要看清、想清,否则也有偏出去的可能。如以“坚持跑步”为话题,话题中的“坚持”即“不灰心”、要有“毅力”,而“跑步”既可指一种“运动方式”也可以指一种执着的“追求”。因此,认真审题能让学生把握话题的内涵与外延,明确它的选材范围。
  三、立意新颖,文体适合
  文章要出新,立意必须新奇。首先,让个性说话。就是要在文章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表现自己的个性,这是立意新颖独特的前提。现在各种作文书浩如烟海,很多学生钟情于中考作文,一味模仿,这样的结果却也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写出的作文千人一面,总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只有说自己的话、做自己的事、抒自己的情,才能让人感到清新。其次,挖掘内涵,让文章更有深意。要做到立意深刻新颖,还应读懂问题的含义,挖掘其中的内涵,提炼出正确深刻的观点。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意思上、停留在所有人都看得到的浅层的东西上,要善于通过表面现象深入其本质,挖掘出别人看不到的、想不到的东西。
  另外,选择文体也要根据作文的提示语和要求来考虑,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擅长形象思维,善于记叙、描写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擅长情感表达,表现自己独特感受的同学,可抒情;擅长推理、逻辑思维较强的同学,则可选择议论文。选择自己所擅长的文体易发挥出最佳水平,而文章的标题往往能体现所选文体。如以“山”为话题,可记叙为主——《山的那边》、《登山》、《山里人家》;可抒情为主——《山魂》、《大山的脊梁》;可议论──《还我绿装》、《也谈“这山望着那山高”》。
  四、依据内容,拟定题目
  1.扩展法。即在话题的前面或后面增加添补一些修饰成分或补充成分,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具体变抽象,这是最简洁方便的拟题方法。如以“体验”为话题,可拟出《生命的体验》、《体验孤独》、《体验成长》等。文章从各个角度缩小了写作范围,选择范围更明确集中,有利于学生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顺利展开,避免出现跑题、偏题、离题的形象。
  2.修辞法。这种方法,是指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问题和内容,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问等修辞手法拟题,可以增强文章的美感,使题目生动、鲜明、美妙、贴切。如以“风”为话题,采用拟人手法可拟出《风的自述》、《风与云的对话》等。题目生动形象,由抽象变具体。
  3.引用化用法。直接引用或化用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歌曲、名言警句、影视书名、影视剧名、新闻标题、电台栏目等作为文章的题目,可以先给文章定下一种调子,给人一种风格迥异、个性鲜明的感觉,如《人间知己最难求》、《蓦然回首》、《我心中,你最重》。运用借用法拟题,庄重诙谐,妙趣横生。
  4.逆反法。拟题不仅要恰当,而且要新颖,即克服定势思维、提倡逆向思维、追求新颖效果的一种命题方法。如以“想”为话题可拟出《我真想做个差生》、《晚自习,停电真好》、《好想体会苦难生活》等。这种命题方法,使文章不落俗套,有创新意识。
  5.藏匿法。即题目里根本不直接出现话题词,但题目里含有话题词情感意思或与话题词情感和意思有关联的一种拟题方法。如以“沟通”为话题可拟出《母子情深》、《生日礼物》、《一条短信》。由于藏匿法是一种不常见的拟题方法,因此它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总之,话题作文是初中生经常遇到的作文形式,它充分体现了作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素质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最好体现,需要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以小见大,反映主题,很好地把握它的写作特点。
其他文献
对中学生辍学打工的利与弊,社会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利大于弊,认为学生打工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锻炼自己,得到提前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而且还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可以使学生体验到生活的艰辛而后更能体会和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也有人认为弊大于利,未完成学业就跻身就业队伍,是对大好青春的浪费,会助推“知识无用论”的蔓延。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竞争越来越强,目前的形势是
期刊
一、怎样听课  1.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通过听课真正学习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要有心,听课前就要做点准备工作:事先问问授课教师的教学内容,预习一下教材,看看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并千方百计去了解、研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同时设想一下自己上这节课会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懵里懵懂
期刊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数制之间的转换及溢出的判断等问题,让每个入门学习者感到非常困难。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于十进制数据,但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和存储都是二进制形式的,二进制是计算机学习者必须掌握的数据类型,怎样理解二进制与其他进制之间的转换及溢出判断等问题?本文拟就二进制学习方法与技巧,谈一谈自己的心得。  一、进制转换技巧  在所有的计算机教材中,涉及到进制转换的内容,都是按部就班从二进制的表示开始
期刊
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造高效课堂,多媒体的应用势在必行。  一、多媒体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实际上是以多媒体计算机来体现的,多媒体辅助教学(CAI)对中学数学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多媒体采用文字、声音、色彩、动画、图形等方式传递信息,将学生的视、听、触觉等
期刊
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个性化。面对这种日新月异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物理教学应重点放在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学习问题上。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整合不能停留在工具层面上,应深入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以形成教学模式;应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以推进物理教学的彻底变革。  网络互动教学模式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
期刊
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古到今,人们赋予教师太多的赞美、太多的期盼!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常常在思考,作为一名教师,我该如何去做,才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才无愧于孩子们那纯洁的心灵?  这些年来,我深深地领悟到教育的真谛:爱!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师基本的行为准则
期刊
审美是人的高级精神需要之一,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一书中曾说:“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将会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因此,语文教师应重视审美教育,把课堂教学当做艺术创造活动,以文质兼美的课文为审美对象,通过富有形象性的课堂语言和极具感染力的教学内容,借助艺术性的教学手段,精心创设美的艺术情境启迪学生的审美意识
期刊
法国伟大的文学家雨果曾把“数字、字母、音符”比作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三把钥匙。儿童恰恰是这座智慧宝库的源泉,音符则是其中的一把钥匙。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小学音乐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和必要。结合所学专业,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习,我发现从心理学和音乐教育的角度去组织教学,会让学生更加愿意和喜欢学习音乐,能够更快更全面地开启这座智慧的宝库。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做到以下三种境界的提升,就能更好地运用
期刊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很高,从小学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所面临的迫切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育人氛围  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循序渐进地去营造良好的
期刊
在当今的小学教育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了重中之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了课堂上的一个首要任务。创新精神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所构成,其中,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这就需要为学生最大限度地创设宽松的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