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势能的实质是什么?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重力势能是一个状态量,选取不同的零势能面时,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也不同。但是,对同一具体过程而言,尽管物体初、末状态的重力势能大小不同,但是物体重力势能的改变量ΔEp却是一个定值,即重力勢能这个物理概念的实质在于重力势能的改变量。
  关键词:零势能面;状态量;改变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4-0043-2
  有两个物体,当选取某一高度为零势能面时,两个物体的重力势能分别为Ep1=1 J,Ep2=-1 J,比较两个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关系时,一定有Ep1>Ep2。从数值上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时,就会发现答案是值得商榷的。
  例如:A、B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位于地球表面上方的同一高度处,且有mA>mB。若选取地面为零势能面,比较两个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就有EpA>EpB。若选取A、B两个物体重心所在的高度为零势能面,比较两个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则有EpA=EpB=0。若零势能面所选取的高度在A、B两个物体的上方,则有EpA  要想全面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重力势能的定义入手。重力势能是势能的一种。在物理学中,力可以分为保守力和非保守力两大类。保守力做功的大小与路径无关,只与物体的初末位置有关。即物体沿任意闭合路径运动一周,保守力做功为零,用公式可表达为W=∮F·ds=0。而非保守力做功与路径有关。并不是所有的力做功都可以引入势能的概念,只有在保守力做功时才可引入势能的概念。
  从高处下落的物体能够做功,说明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叫做重力势能。重力势能既和地球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又和这两者的相对位置相关。
  重力做功只与运动物体的始末位置有关,与运动物体所经过的路径无关。从重力是保守力的特点来看,重力做功导致位置函数mgh的出现。由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mgh可以理解为与位置有关的能量,即我们所说的重力势能。以选取的参考平面为零势能面,重力势能表达式为:Ep=mgh。通过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我们知道,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为零势能面,EpA和EpB的大小关系确实有三种不同的结果。
  物体与地球间的重力势能仅仅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势能在地球附近很小范围内的表述。在比较A、B两个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关系时,如果采用万有引力势能表达式,是否还是会有三种不同的结果呢?
  地球和物体之间存在万有引力,物体下落时,不仅物体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而且物体的速度在增加,即物体的动能增加了。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增加的动能就是由物体与地球之间的势能转化而来。所以,物体与地球的引力势能表达式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做功过程进行推导。设一个物体的质量为m,物体离地心的距离为r,地球的质量为M,取无穷远处为零势能点。当把物体从离地心距离r处移到无穷远处时,引力做功W与引力势能Ep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为: 引力做功的表达式为 故离地心距离为r处的物体的引力势能表达式为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h,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的质量为M,取无穷远处为零势能点。由于物体距地心的距离r=R h,此时物体的引力势能
  物体与地球之间的引力势能是根据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做功推导出来的,所以引力势能Ep=-的适用范围是从地球表面到无穷远处。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很小的范围内(即离地高度h远小于地球半径R),引力产生的加速度近似看成重力加速度g,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可以近似地看成重力。由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我们得到地球附近重力势能的表达式Ep=mgh。在把物体从距地球表面高度为h的位置移到地球表面的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量为:ΔEp=-mgh。总而言之,在地球表面附近,采用两种表达式计算出的物体势能的变化量是相同的,所以,在地球表面附近,这两种表达式是一致的。即使选取引力势能的表达式来比较A、B两个物体势能的大小,在选取不同的参考平面为零势能面时,EpA和EpB的大小关系还是有三种不同的结果。
  对于A、B两个物体的重力势能EpA和EpB的大小关系在选取不同参考平面为零势能面时呈现三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情况,笔者查阅各种文献,发现:
  一种观点认为:EpA和EpB的大小关系的不确定性是十分荒谬的,与人们的认知观念不符。把一个物体放置在高低不同的两个位置,无论选取哪一参考平面为零势能面,物体在高处的重力势能一定大于物体在低处的重力势能。所以,研究者提出,为了避免两个物体重力势能大小关系的不确定性,应该选取一个绝对的零势能点,并且建议把绝对的零势能点选在地球的球心。如此,当比较任意两个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时,可直接依据数值大小进行比较。但这种观点对势能的理解是不正确的。[1]
  从经典物理力学可以看出,A、B两个物体势能的大小关系在选取不同的参考平面为零势能面时有三种不同的结果是正常的,虽然这种情况似乎与人们的常识不符。对于某一规定的零势能面,某一状态或某一时刻的重力势能只具有相对意义,取值不仅可以不同,大小关系也不具有唯一性。选取不同的参考平面为零势能面,对同一具体过程而言,尽管物体初、末状态的重力势能大小不同,但是物体重力势能的改变量ΔEp却是一个定值,即重力势能这个物理概念的实质在于重力势能的改变量。对于某一个物体,只要选取一定的零势能面或者零势能点,物体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该状态下系统的重力势能便是一个定值。势能Ep是状态函数,没有实际的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势能在某一个过程中在不同状态下的改变量ΔEp。重力势能的改变量ΔEp在数值上等于该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系统的重力势能改变量ΔEp与零势能面或者零势能点的选取无关。
  参考文献:
  [1]贾书惠.理论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
  (栏目编辑 罗琬华)
其他文献
摘 要:翻转课堂作为发展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正在我国逐步开展,本文基于“微课程教学法”,提出了翻转课堂设计的基本模型,并以“库仑定律”教学为例,介绍了课前任务单设计、微课制作、课堂活动设计的基本想法和做法,以及多元智能评价的方式,努力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实施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库仑定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发展更加重视,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在物理学习方面,建议教师培养学生使用概念图作为学习物理的基本学习工具,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构图和修改,以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使用概念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会学习;概念图;物理;基本学习工具;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4-0014-5  1
作者简介:刘林,女,硕士,正高级教师。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物理教研员,青岛市人大代表。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青岛市拔尖人才,全国优秀物理教研员,全国教研工作先进个人,教育部课程中心确立的高中物理学科青岛教研基地主持人,青岛市委统战部无党派人士工作室主持人,青岛市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兼任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和青岛大学硕士生导师,山东省基础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会员,山東省教育学会科
物理课程应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课程应使学生体验物理与生活、物理与自然、物理与技术、物理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这是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基本理念。与此相对应的是近几年的物理中考题里面出现了大量的STS(科学、技术、社会)试题。下面我们以2006年的中考题为例,分析该类试题的特点,供同学们参考。    一、安全类试题    1、(福州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
摘 要: 在中学阶段开展物理学科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终身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多年的活动组织经验为基础,以组织纸桥大赛活动为案例,介绍了策划一场学科活动的一般流程,并说明了每个步骤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学科活动;活动策划;纸桥大赛;一般流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0)8-0073-4
摘 要:新课程要求高中物理教学要突出科学领域中最基本的一些概念和重要规律,让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如何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物理学中最本质、最核心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小球碰撞》一节的教学为例,从生活中的物理情境出发,引出物理问题。通过一系列变式思考和物理问题的分析,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深入
摘 要:在2012版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发现学生主要有三个需求,希望更新教材素材,希望将后续知识前移,希望补充习题。基于此,根据学生的需求,通过行动研究,形成了教材处理的策略,即更新教材素材,激发学习兴趣;整合章节顺序,破解学生疑惑;补充教材习题,提升解题能力。  关键词:学生需求;物理教材;教材处理;教材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
摘 要:新课改中教材的变化给一线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就“如何使用新教材”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育实践,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教材;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09)12(S)-0008-2    全国越来越多的省市相继进入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于将要进入新课改的一线教师来说,面临的最显性的变化便是“新教材的变化”,首先,它由
【摘 要】书法作为民族传统文化,其艺术价值得以弘扬。但是反观书法教育现状,“断层现象”和“脱钩现象”尤为严重。其主要问题是硬笔教学和毛笔教学在选择临习范本上出现重要失误,即各自自身无法向高级目标过渡。因此需要根据书写的发展规律寻找良好学习范本,继而明辨各自要求,才能相互打通形成系统的书法(写字)教学模式。  【关键词】书法教学;硬笔;毛笔;过渡策略;二王书风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
摘要:移动校园系统基本上可以视为互联网时代的衍生产物,不仅可以满足校内师生实际生活需求,同时也可以满足校内业务与信息动态发展需求。结合当前移动校园系统应用情况来看,多数移动校园系统开发设计中始终存在一次开发或者多台利用的问题。为解决当前移动校园系统开发设计存在的弊端问题,该文主要利用混合开发模式优势,开发设计一款具备跨平台功能优势的移动校园系统,以期可以解决当前移动校园系统存在的弊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