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中考英语完形填空题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c1989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完形填空一直是中考常见的题型之一,也是学生感到非常棘手的题型,在平时的考试中失分率较高。笔者对如何做好这种题目,指导学生备考,作如下总结:
  1.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并反复揣摩,把握完形填空题的设计思路和角度。通读全文时,要善于抓住提示文章中心内容的关键词语、句子,弄懂文章的核心内容,重视文章的整体性和逻辑性。做完形填空的过程就是由已知信息推出未知信息的过程,理清整体背景和逻辑线索,由已知推出未知。
  2.紧扣内容,分析对比备选答案,理清词汇意义及惯用法、词语搭配等。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各备选答案进行对比分析,并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辨明这个词在句中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2)如果需要填的词是名词,就要考虑用名词的单数还是复数形式。
  (3)如果需要填的词是形容词或副词,就应考虑使用原级、比较级或最高级。
  (4)如果需要填的词是动词,则要考虑动词的时态、语态、人称变化、语气、非谓语动词形式等。
  (5)如果需要填的词是介词,则要注意固定搭配的用法。
  (6)如果需要填的词是冠词,则要注意是用不定冠词还是定冠词。
  (7)还要注意一些固定句型的用法。
  3.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贯通全文。短文中每一个空白处的正确答案与其上下文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有联系。一般说来,所选答案只有在与上下文意义和结构上都吻合时才是正确答案。因此,必须注意上下文的参照,整体思考。
  试题所提供的短文是一个整体,空白处所需要选的答案只是整体中的一部分。有时候所选答案从局部看是没错的,但从整体上看却不见得是最佳答案。这时要局部服从整体,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重新选择答案。对于那些拿不定主意或未能选出答案的空格,要把视野扩大到全文,有时将选项和整篇短文联系起来,就会豁然开朗了。
  4.复查核对是最重要的一关。全部题目做完后,要仔细检查,把短文与所选答案详细读一遍,将读起来别扭或答案无确切把握的地方记下来,然后将每一空白处与其相对应的四个选项逐一对照,核实答案。
  总之,考生在做题前一定要通读全文,认真考虑上下文的有关内容,让语法、搭配、时态、人称、行文逻辑、常识等诸多方面服务于情景,让文章意思制约语法等。通过反复练习,不但可以牢固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对完形填空题的解答能力。
其他文献
在新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是一个导演。一个好教师,一个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科学地组织课堂,处理好每一个环节。近些年来,在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新课导入”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但“课堂结尾”却为不少人所忽视。其实“结尾”与“导入”一样,对于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精彩收场”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如果“表演”得当,可以促使学生达到“惟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既问”的境界。这里我用教
我局第三地质大队六号机是该队首先使用XH-60型油压钻机的机台。该机自10月2日至18日仅17天的时间内,接连发生了二次变速箱主动轴折断的机械事故,情况相当严重。二次断轴的情况
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教学也应相机而动,在阅读中妙用多媒体,实现学生快乐、自主的阅读。具体做法:利用多媒体展示经典名著,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让电视节目与课外阅读同行;运用多
福州市2008年中考数学试题,质朴求实,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本文拟对该试卷第21题第(3)小题作一些探讨. Fuzhou City in 2008 mathematics examination questions
对硅谷文化,以及对硅谷权力的无限扩张已经引发巨大担忧。而对整个硅谷来说,把自己作为宇宙中心则是最可怕的。今年6月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的封面文章是:《世人为何痛恨硅
钻进时,一些零件(泥浆泵的液压机件)和钻探工具经常不得不工作在强研磨性的介质中,但是,直到目前对这些零件的磨损还未给予应有的注意。在易磨损的零件上涂贴胶皮能够大大地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和中国力学学会于1962年11月19日至26日在哈尔滨市联合召开了全国建筑物抗震问题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二章《实数》.第二章开章伊始就是《数怎么又不够用了(此处应该加上一个感叹号!)》,很显然在第一章《勾股定理》时,教
露天采矿场采矿与剥离量的验收测量,掌子面地质素描测量工作,主要的困难是如何能测出陡坡上凸凹变化的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断面图,及点位,一般无论固定断面法或从平面图上取点制成断
近30年,在出土简帛文献的助推下,学界关于先秦儒家易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在总体性论述、孔子易学、孔子后学与《易》、孟荀易学等方面都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尤以孔子易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