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声音》(统编本三上)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eng888888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
  这篇文章用清新质朴的文字,描写了大自然的声音。这些文字像一串串音符从作者心灵深处流淌而出,又像汩汩的清泉,润泽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全文共4个自然段,采用总分的构篇方式,结构严谨,脉络清晰。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第2~4自然段围绕文章的中心句“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分别描写了“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第2~4自然段也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先写一个中心句,然后围绕中心句进行具体描写。
  “美妙的声音”是全文的灵魂,首先表现在它的丰富性。第2自然段“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音乐”,风翻动不同的树叶,声音自然是不同的;不同的季节,风翻动树叶的声音也是不同的。第3自然段“热闹的音乐会”“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小雨滴打在不同的物体上,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第4自然段“叽叽喳喳的鸟叫”“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蝈蝈的歌唱”,不同的动物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美妙的声音”还表现在它的变化性。第2自然段中,微风拂过时,“轻轻柔柔”“呢喃细语”表现出声音的温柔之美。狂风吹起时,“雄伟”“充满力量”透出声音的威力之美。第3自然段中,“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小溪到河流,到大海,水的声音也由“淙淙”变成“潺潺”,再变成“哗啦啦”,水的声音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小曲到大合唱,充满魔力。
  在描写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时,作者运用了不少拟声词,还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字更鲜活,更具画面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对风、水、动物的描写张弛有度,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如在读到“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时,读者可能会想:风翻动了哪些树叶,它们发出了哪些不一样的声音,这些树叶在不同的季节,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呢?
  基于以上解读,教学时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结合文中描写声音的关键
  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这些声音美妙在哪里。
  3.學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把声音写具体的方法,并尝试运用这样的方法写一段话。
  4.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练习,同伴互助,会认“呢、喃、喳”等8个生字;通过自主观察、难点字形分析,会写“演、琴”等13个生字。
  2.借助思维导图,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3.抓住描写声音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4.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声音写
  具体的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
  5.学习根据声音的特点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回顾故事内容,并通过变换叙述角度重新讲述故事情节。  2.聚焦“驯服”,分析其内涵,了解驯服其实是指“要走进对方内心,建立起互相依赖、互相信任、互相负责、互相关怀的关联”。  3.分析大人和孩子的区别,了解其本质区别在于能否用心与外界建立起驯服的关联。(其中2、3为教学重难点)  【教学流程】  一、小王子的旅程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小王子》故事的大概情况,也都了解到这个童话故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连贯起来。也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叶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学语文,不仅是得到语文的知识,还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要把运用知识变成一种
现在很多人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微信,关注上面的动态,而晚上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也是打开微信,秀图片,写心得,看各种评论。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否也能利用微信,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呢?于是,我尝试着让“微反思”走入学生的课堂。  一、重视每篇教材的“微反思”,可多角度、多元化提高学生的阅读与语言交际能力  学完一篇课文后,我会让学生写感想或评论,不能长篇大论,而是学着以微信或微博的方式,几十或上百字足矣。
多年来,我们一直用“六书”分析汉字,其中把合体字分为形旁和声旁,形旁和形旁可以组成会意字,形旁和声旁可以构成形声字。其实,这种分析法已经不是很适合现代汉字了,因为,在汉字发展的过程里,由于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有很多意符和音符失去了表义和表音的功能,变成了“记号”。如“年”,小篆是从禾、千声的形声字,写作“”。到楷书,“年”因形旁、声旁黏合而成了不能分析的独体记号字。再如“笛”,从竹,由声
“看图写话”,从字面上分析,可以把它拆解为两组关系:看—写,图—话。这两组关系也巧妙地呈现了看图写话的步骤:从感官的捕捉到思维的表达。根据多年的低年级教学实践,我认为一、二年  级的看图写话需要教师在“看”和“写”上下足功夫,做好引导。  一、看的方法  1.学会“看”顺序  许多学生看到图画之后,不知道该从哪里着眼,漫无目的地在图画上扫来扫去,看到哪里想到哪里也就写到哪里,于是,写出来的文字没了
开学的时候,我给我的学生颁发一些奖品,以褒奖他们在过去一学期的勤奋。  这一次的奖品,是一种名叫“百日草”的花种子。  一  作为无孔不入的语文老师,我给学生发一颗花的种子,这是一定藏着要他们写作文的诡计的。  可六年级的学生又岂是那么好糊弄?  所以刘秋苑说:“你会这么好心?别是你给我们一些种子还让我们写作文?”  我其实想说“你猜对了”,但实际上我说的是:“怎么可能?”  “你当真不逼我们写作
教学篇目  《表里的生物》《冬阳·童年·骆驼队》《挖荠菜》。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文章、对比联系,能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及表达情感。  2.学习并运用鱼骨图这一工具,帮助自己阅读理解和表达。  3.品味不同作者笔下不同的“童·趣”,理解并体悟“一样的童年,不同的趣事”。  教学过程:  一、一读:“提取信息”找相同  1.今天我们尝试一起来学习三篇文章,课前预习了吗?拿出自己的预习单,
借用了冰心先生的题目是因为在我心里,“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唐婉老师的课堂追求与实践。  拣儿童错过处:回归学科育人,春风化雨  唐婉老师的课,课如其名,温婉又有力量,恰如那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课堂上,她从不吝啬赞美:“小朋友真是聪明!”“你读得真好,读书就该这样有滋有味。”“小朋友捧着书读的样子,是我站在秋天里看到的最美的风景”……学生回答不清楚的时候,唐老师这样鼓励:“老师知道,你心
常常听老师们教说明文,教学时,通常的做法是将带着学生认识这样那样的说明方法作为教学的主旋律,三年级如此,六年级亦然。没有系统的设计,也看不出学生在学习此类文体时认识能力螺旋上升的历程。说明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似乎成了一个问题。那么,教说明文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呢?  请听听文艺理论家、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论述——“语文的最大德性在于精确妥帖……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确妥帖,心里所要
今天听了三节课,小学、初中、高中各一节。这种旨在各学段教学融通的研讨活动,别开生面、独具特色,其意义不言而喻。做教研工作以来,类似形式的活动仅参与过两次,一次是在扬州,另一次还是在扬州。置身这样的研讨情境,可以同时听到三个学段同一主题的课,即使不想被触动、不想去思考,都不太可能。  这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整本书阅读”。这也是聚焦语文教学热点、引导语文教学改革方向的明智选择,其价值不容低估。最近统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