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反思”进课堂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hangliu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很多人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微信,关注上面的动态,而晚上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也是打开微信,秀图片,写心得,看各种评论。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否也能利用微信,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呢?于是,我尝试着让“微反思”走入学生的课堂。
  一、重视每篇教材的“微反思”,可多角度、多元化提高学生的阅读与语言交际能力
  学完一篇课文后,我会让学生写感想或评论,不能长篇大论,而是学着以微信或微博的方式,几十或上百字足矣。完成后,贴在教室专门开辟的栏目——“我的语文”中,其他学生可以根据一些别人的微反思及时点赞或评论。如,有一学生在学完《窃读记》一文后,在“微反思”里写道:“比起林海音,我可是幸运多了,我不必假装别人的小妹妹,不必饿着肚子,不必为了看一本书,走遍所有的书店。我想看什么书,妈妈就给我买,我太幸福了。”当该生的“微反思”贴出后,就有学生在其反思下面画了个拇指,还有人跟帖:“你说得对,我们是幸福的,所以我们要珍惜幸福。”但也有不同的声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其实我们也是一样的,只是我们惧怕的人物不一样,我们怕的是家长,而林海音惧怕的是老板。我们的惧怕是幸福的,作者的惧怕是心酸的。”诸如此类的评论跟帖,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不正是另一种形式的“阅读”吗?不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另一种形式的对话吗?学生在微反思的过程中,发展了个性,学会了合作,懂得尊重他人、评判他人,逐步培养了阅读与语言交际能力,提升了语文素养。
  二、重视每个单元“微反思”,可在“求同存异”中逐渐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与写作能力
  很多教师往往不够重视单元教学,课文与课文之间往往割裂开来,以至于学生在学完一单元后,却想不起到底学了哪几篇课文,更无从谈单元的主题思想。因此,我便在每个单元教学后,要求学生用“微反思”的形式,对每篇课文略加点评,如,在教完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关于“读书”的主题后,要求学生就“读书”主题写出微反思,要求对比出四篇关于读书文章的异同之处,了解编者的意图,反思对自己的写作有何帮助,并把“微反思”公之于专栏中。通过这些“微评论”,学生在交流思想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提高了写作能力和学习效率。
  三、重视整体教材的“微反思”,可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每到学期结束,我会让学生用“微反思”的方式,写出自己对每个单元的评价,并根据自己印象深刻或触动自己内心的单元,进行一些实践性的操作。如:在学完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后,有学生在“微反思”中写道:“本学期,我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和读书的方法,也深深体会了作家诗人的思乡情,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也感受了人间的各种亲情,看到了祖国的伟大和沧桑,也感受了伟人的情怀,看到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还学到了许多科普知识。一句话,我喜欢语文,里面的各种感情和许多事物都让我感动。我有一个想法,就是走上街头,去感受汉字的魅力,做一次汉字调查活动。有愿和我一块去的吗?赶快报名哦!”当学生把自己的反思贴出来后,立刻有学生响应,于是,一个“汉字调查小组”应运而生,选人、分工、做方案,采访、调查,学生忙得不亦乐乎。让学生在学完整本教材后进行“微反思”,是感受语文魅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广东惠州市南坛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统编本三年级下册教材中,有两处课后练习提示学生“抄写课文片段”。第一处在第一单元的第2课《燕子》,课后第三道题表述为:“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再抄写下来。”第二处在第三单元的第11课《赵州桥》,课后练习第一大题表述为:“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这段话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因为第一处为自由选择内容,所以不将抄写内容在此呈现。第二处为指定内容,为了便于理解以及下文引
时间:2018年9月7日下午  地点:南宁某大学附属医院  人物:我,医护人员甲、乙、丙  (我到医院看到门头牌匾有“卒中中心”字样后询问值班的医护人员)  我:医生,上面那个叫什么“中心”的是怎样的一个治疗单位?是治疗什么的?  医护甲:那个呀,不就是“卒(zú)中(zhōng)中心”吗!治疗“中风”的。  我:治疗“中风”,那为什么你们读“卒(zú)中(zhōng)中心”不读“卒(zú)中(z
名师荐语  国内众多小学语文教学期刊中,当推《小学语文教学》。她独树一帜,出类拔萃。她所刊文章观点鲜明,文笔清新,案例生动,言语亲切。一线教师视她为不可或缺的良师与益友。本人既是她的作者,亦是她的读者。一册在手,终身受用。  ——贾志敏  自1981年《小学语文教学》创刊以来,我一直都是她的忠实读者,几乎每期必读。几十年来,获益匪浅,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众多优秀教师的实践经验中,她都给了我很多启迪。
“快乐读书吧”,是一个全新的栏目,是统编本教材“倡导大量阅读、加强课内外沟通”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落实课标建议的一个重要手段。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大多教师对“快乐读书吧”栏目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因此教学中常常出现目标不明、任务不清、教学形式单一、过程跟进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快乐读书吧”无法充分地发挥其应有作用。那么,如何更好地落实“快乐读书吧”栏目的编排意图,真正通过“快乐读书吧”沟通课内
提到文言文的教学,我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初中,甚至是高中。的确,文言文与小学关系似乎不那么密切。一直以来,在不同版本的小学教材中出现的文言文数量都非常有限,正因为接触得少,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也就研究得不够深入,种种困惑让老师们更是觉得文言文不好教,甚至产生了畏难情绪。  困惑一:相对陌生  小学生,包括小学教师对文言文都比较陌生,原因就在于之前小学阶段的教材中文言文的选文数量太少了。以人教版教材为
一、我会写。37%  1.拼一拼,写下来。(10分)  zhōnɡ ɡuó běi jīnɡ kuài lè niǎo yǔ huā xiānɡ  shēn tǐ yùn dònɡ ɡāo xìnɡ hé fēnɡ xì yǔ  2.照样子写下来。(8分:4 4)  (1)  (2)出→ 高→ 今→ 双→ 后→  3.按笔画数写字。(4分)  以 乐 瓜 成 色 风 条 坐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
学生作文水平不高,写作能力不强,不仅说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不尽如人意,还表明学生积累匮乏,语言库存告急。此时,在语文教学中重新认识积累,努力丰富积累,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如何丰富积累?过去,我们主要关注词语积累,这当然是必要的。然而,语言毕竟是第二信号系统,是经验、知识、思想、文化的载体。所以,我们不妨调整视角、转换思路,从语言的源头上着力,带动起语言的积累。反过来,又通过语言的积累,促进知识
《小王子》的经典之处在于不同读者阅读相同的文字可体味到不同的意味,其文与意蕴含着无限丰富情思与丰厚启迪。这深意如同当你脚踏大地,头顶星空,放眼瞭望,尽管你观察的角度有所不同,但是你从每个角度看到的视野总是波澜壮阔、气象万千、震撼心灵。在包罗万象的景象里,生发出想要看见或者是期待看见,让你有了更加强烈、更为迫切的未知之感,求知之望。阅读《小王子》,于我,正是这样一份磁石般的着迷吸引。我相信童话,自然
【教学目标】  1.回顾故事内容,并通过变换叙述角度重新讲述故事情节。  2.聚焦“驯服”,分析其内涵,了解驯服其实是指“要走进对方内心,建立起互相依赖、互相信任、互相负责、互相关怀的关联”。  3.分析大人和孩子的区别,了解其本质区别在于能否用心与外界建立起驯服的关联。(其中2、3为教学重难点)  【教学流程】  一、小王子的旅程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小王子》故事的大概情况,也都了解到这个童话故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连贯起来。也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叶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学语文,不仅是得到语文的知识,还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要把运用知识变成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