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开卷考试后的课堂教学模式

来源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on3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国家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我市继2006年的政治中考实行开卷考试后,今年又一次实行开卷考试。实行开卷考试后,学生从死记硬背的牢笼中解放了出来,这一考试模式的转变为思想政治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对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那么开卷考试后,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处理好学科内部知识间的衔接呢?我想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一、突破传统思维、构建开放式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一、要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辩证统一,由“教师一言堂”向“师生合作型”转变。在课堂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用心去学习去体验去创造,师生之间不断互动、碰撞,不断进发智慧的火花。这种师生合作型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人格得到尊重,观点得到理解,问题得到解决,参与得到支持。
  第二、要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侧重于知识的传授,现在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觉悟的提高有机统一起来,利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以及书本上的材料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这是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后归宿。
  第三、要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受闭卷考试模式的影响,过去的教学方法十分僵化,往往是不加分析地使用讲授法,因而在教学上往往具有注入、封闭和粗放经营的特点。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觉得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缺乏生机和活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变革教学方法,可采取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读议讲练”教学法、“提纲导读”教学法、“问题解答”教学法、自学讨论教学法、能力训练法等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培养。
  第四、实现课堂教学气氛的优化。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废止“一言堂”、“家长制”的教学作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引路人的姿态出现,态度和蔼可亲,作风民主正派,让学生充分发表不同的意见。切忌动辄训斥、讥讽甚至责骂,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启发他们多动脑筋,大胆猜想。同时倡导标新立异,赞赏别出心裁,以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二、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处理好学科知识问的内部衔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首先,教学形式要多样化,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景。教师可以通过座位的排序,实验、虚拟、形象、问题、音乐等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把知识弄懂、学牢,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我在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我告诉同学们今天的政治课,老师重新安排每一位同学的座位,请同学们带好课本、笔、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全体起立站到课桌的后排,我点到名的就按照指定的位置就座,当同学们站到课桌的后排聚精会神听着的时候,我说:今天的位子是按族别就座,现在先请是苗族的同学往第一组第一排开始就座,然后是布依族、水族、彝族、土家族——等的就座,再次是没有点到的其他少数民族就座,最后请汉族的同学就座。位子一坐下来,很显然的汉族占了绝大部分,我就叫同学们观察,经过组合后的座位的结构怎么样?与平常的座位有什么区别,然后与自家居住的自然村或居住的居民小区为例,思考一下我国的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待同学们三言两语说出后,我将结果写在黑板上(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即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而后讲解“民族的含义、民族的基本特征、我国的民族政策、新型的民族关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维护民族团结。”这样,既讲解了课文的内容,又补充了民族的含义,民族的基本特征,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使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把握了高三政治常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全部内容,既应付了中考,又为高中的学习减轻了负担。恰当地处理了知识间的内部联系,做到了知识间的衔接。
  其次,教学手段要突破过去的嘴巴加粉笔的模式,进入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新领域。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可使教育和教学效果发生量和质的变化。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可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使教学更形象、直观和生动。
  只要做到以上两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激发,教学的效、果就能得到提高。
  总之,开卷考试为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教师充分施展自已的才能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我们一定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建立开放性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模式,恰当地处理好学科知识间的内部联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合格劳动者!
其他文献
[摘要]在思想品德课当中通过摸透学生的心理、创设情境、树立新观念等方法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动之以情;创设情境;与时俱进;思想品德    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人们的思想品德却滑坡。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浅谈几点看法:    一、摸透学生心理,动之以情    提高道德素质情感体验是学生对教育情境中有道德意义的各种事物的内心评价感受。情感体验过程与道德认识过程有
期刊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曾明确指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如今,不少学校都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我们的教育教学也一直在谈“以人为本”,那“以人为本”究竟体现在哪里。我的看法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最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是做人的根本,是立人之基。忽视或不注意学生的思想德行的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不可取的,也是极
期刊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至理名言,极为贴切地阐明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白和交融。博览群书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开发智力,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善于终身学习和发展必不可缺的技能需求。在新课改情境下,如何培养学生的
期刊
窗外秋夜的天幕上,挂着一弯新月,凉风习习。  晚自习的铃声响了,今晚是阅读课,两个班同时上。  我信步走向一班教室,还未进屋,只听屋内一片嘈杂,人生鼎沸,有敲桌子的。有大声叫嚷的。我曾经在班上强调过多次:铃响之后自己就拿出书来读,教室内不能再出任何声响。今天怎么又说话了?一个班级要有好的成绩必须有严格的纪律,这么乱怎么能行?此刻我只觉得内心有一股强烈的无名之火正在燃烧、喷突!我大踏步走进教室,厉声
期刊
面向21世纪的教育要超前,要有全新的认识,全新的作为,其最紧迫的任务是转向素质教育。作为语文学科的教师,既然明确了素质教育的要义,就不要关在屋子里等着别人设计出一套学科素质教育的模式来,而是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摸索。  近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即抓住非智力因素与学科教学的切合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及素质。    一、变被动教学为需要培养 
期刊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所秉承的教育理念为什么是“锦上添花”,这还要从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说起。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的理解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个表和里的关系,语文的“表”,最直接的呈现是它的工具性,它承担着交流和传承人类文化的重大使命,是信息的载体,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
期刊
今年三月末,宁安三中响应教育局的号召,同我校建立了联谊校,首先开展了送教下乡、送课到校活动。在三中学校校长鲁校长的亲自带领下,于3月31日到我校送课下乡,我有幸聆听了一堂数学课,其感悟有三:    一、在课前感到格外惊喜    当听到三中老师要到我乡送课,师生们都感到非常惊喜,都在询问我“讲课的老师是男还是女?”“年龄有多大?”“我们能行吗?”我也带着些疑问。这是多少年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确实让
期刊
[摘要]学校管理中,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以人为本是学校的动力,管理制度是学校的保障,资金管理是学校的凝聚力。  [关键词]办学理念;以人为本    学校管理,校长首先要吃得苦,耐得劳。范仲庵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作为校长便是应该先教师之忧而忧,后教师之乐而乐。什么事情都应该考虑在教师之前。要站得高,看得远。享乐则是应该在教师之后,不计个人得失,才能真正博得老师的信任与支
期刊
素质教育是一种现代化教育观念,是要把学生的先天禀赋与后天的社会因素影响结合起来,尊重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挖掘和发挥受教育者的身心潜能。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向上,从而真正地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目的。  物理教学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被动学习的现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生
期刊
一直以来,语文教育在应试教育的紧箍咒下,走人了误区,教师照本宣科,画地为牢,教得死,学生学得死,按照老师事先设定的路子亦步亦趋,很少有思维和想象的时间、空间,造成了高耗低效的后果。显然,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相符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把实施素质教育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心理品质等,
期刊